第110章 第九十章 (2/2)
那儿,唯恐他看不见么。
“他们敢没保护好哥哥已然是他们失职在先,等回去之后看我”蔺少阁主兀自一本正紧放狠话,说不过三句总觉得怪怪的,再一看,他那哥哥歪着头撑着鬓角,悠闲地作壁上观全没打算安慰他这被“欺负”的弟弟。
“哥哥,连你也只管瞧乐子,都不替我说句公道话”
“我家小熙聪明能干得很,心里明镜一般,何须我来说公道话宽慰你。”接过小熙手上的干爽布巾,歪过头拧着滴水的发梢,再瞅瞅外衫到底被沾湿了一块儿,决定任性地待到头发干了再回去省的被小熙和护卫小丫头们唠叨。
他闲适得不像置身梁朝边城、大梁官驿的好心情没能感染到蔺熙。南楚太史令心里堵着的是青冥关厚重的城墙,在真正越过这道沟壑前他很难安心。
“哥哥,终于能回家了,我不该心慌的,可总觉得,觉得不踏实。”
南楚也好,萧梁也罢,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真的一团和气。自哥哥被尊为少师后,奉他国血脉为南楚国师终致国将不国的流言蜚语从未平息过。按说这些年与神殿和朝中的老奸巨猾没少交手,争锋相对互有胜场,偶然失利吃亏他都没心神不宁过。
难不成年纪轻轻的就到了江湖混老胆子混小的地步
上神保佑,千万不要
始终唇角含笑似乎心情愉悦非常的梅少师相当乐意包涵弟弟偶尔当局者迷的痴傻。
傻小熙,在南楚,无论神殿或朝廷中人看来,蔺熙不仅仅是太史令,还是出过三代国师的蔺家长子,退一万步说,少师位子上的人一旦发生意外,以蔺氏在神殿的威望,他十有八九将继任。国师少师若非天选,南楚朝廷上下谁不希望接任者是楚人。
南楚也好,萧梁也罢,趋利避害皆是本性,无可厚非。
世事弄人,难得几回随心顺意,一年多来的经历逼他不断忍让、妥协,残留的少年血性也磨炼得所剩无几,除了琅琊阁中师尊一家的安危,几已无可打动他的人、事、物,从前如同深藏锦盒中看不透放不下的,好似突然被掀开了盖子,豁然明朗。
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放不下的。
“要论心慌忐忑还轮不上你,我说得没错吧,萧大统领。”
听得兄长直指隔墙有耳,蔺熙先是一愣,蓦地反应过来瞪圆了双眼转脸看向窗外。窗外月华如洗、树影婆娑,窗下暗处隐约有轻浅得几不可辨的呼吸声。
哥哥明知隔窗有耳竟还滞留不去
“哥哥”
“莫慌,”萧景睿如一门心思要抓他回金陵邀功,那么在他出现在官驿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拿下。“大统领守在小熙屋外等了大半夜,明知本座前来却按兵不动,是想听本座说些什么吗”
避在窗外的身影像背负着千钧重担,拖着沉重的步子缓缓走到窗下,眼神复杂地注视着屋内从容淡然,含笑以对的青年。
“林侯武学造诣果然不凡,萧某人自恃修为,却被林侯一语道破,惭愧。”
“萧统领自谦,托身在南境的福本座才能耳聪目明察觉到隔墙窥伺的您,说到底本座即便从降生起就开始练功,也拍马难追您这位江湖前辈。”
说这话的若是旁人,有一句算一句,按着字面上的意思萧大统领权且闭着眼睛当补药吃;出自林洵之口,容不得他不多思多想恨不能多长个心眼。
“林侯所言别有深意,还望不吝赐教。”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萧大统领可愿移步,陪本座小酌几杯”
“哥哥”
哎哟瞧他这记性,险些忘了身边还跟着个小牢头。
在旁虎视眈眈盯着萧景睿的蔺小熙转而瞪了意欲不轨的兄长,满眼都是不赞成。被弟弟管头管脚的兄长不以为忏反以为荣,从善如流举起茶盏莞尔一笑。
“家人看管甚严,喝酒是不成的了。大统领如不介意,请坐下喝杯茶。”
与林洵见面说不过三句话,听他一口一个“本座”,再觉察不到不对劲就不是迟钝而是傻了。萧大统领自认不傻,“死”过一次的林洵浑似换了个人,言谈举止尊贵之余透着莫名的怪异,像旁人故意套上林洵的躯壳来做戏。
满腹疑惑的萧大统领为了证实内心的疑惑,不得不选择保持沉默,推门而入,走到桌旁与林洵对面而坐,陪他以茶代酒静待对方出招。
反常即为妖,莫非林洵当真已不在人世,眼前的“林洵”是蔺家找来装神弄鬼的假货
兄弟二人想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萧大统领已然自行补全了他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真相”。不然两人定会建议萧大统领先回屋去好好睡一觉连日赶路过于疲劳导致大统领胡思乱想进而产生的幻觉,只有睡觉能缓解。
“原本瞒天过海悄无声息地出关回南楚,不使大统领为难对你我都好。”烛光下青年执杯的手白玉般,指尖转动间茶盏中浅碧的液体微微晃动,晃得萧景睿不由跟着一起乱颤。“然而,本座改主意了,有些话,本座觉得不吐不快,大统领少不得奉陪这一遭。”
之前林洵的态度称得上和善的话,方才这句不可谓不客气的话就颇有些锋芒毕露的意思。
经历过风浪在朝堂沉浮多年的萧大统领只当此人信口开河胡搅蛮缠,举杯报以一笑权作应对,摆明宽宏大量不与小辈一般计较。
面对千里迢迢追捕“小辈”,这会儿倒是很有闲情逸致摆长辈的谱,觉得自己快被逗乐的梅少师搁下茶盏,“咯”的一声脆响带着令人不安的预兆直击萧景睿。
“傍晚时分青冥关下,舍弟多蒙大统领关照。小孩子家家受了委屈心里头难受,本座做兄长的总不能装聋作哑。”
“青冥关下,本官奉钦命来迎赤焰侯。陛下曾有言,赤焰侯若回心转意,须好生接回金陵不得怠慢。皇命在身多有得罪,侯爷勿怪。”
在摸透对方底细之前,不宜轻举妄动。此人以赤焰侯自居,言行举止却与素日里林洵的行止大相径庭,林侯内敛寡言孤如星子,此人矜贵善谈傲若皎月,怎么看都瞧不出半点相似。
都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脸孔可以易容可以装扮可以改得面目全非,脾性岂能说变就变
好吧,险些忘了苏兄卧薪尝胆的先例。
退一万步讲,秉性姑且伪装一番糊弄上一时无碍,细微处的小动作总会不经意间出卖本人的真实身份。
好吧,即便林侯平日里像他爹一样喜欢拈手指甚至捋头发摸耳朵等等等等的小习惯,他萧大统领也是全然不知晓。
萧大统领肚肠里打了千千结,绕了千百遍都没能绕出头绪来。面上绷着冷静肃穆的表相,内心诸般纠结却遍寻不到头绪。
是以无论情愿与否,他都必须坐下来听这位身份可疑的“赤焰侯”讲完他想讲的话。
时辰尚早,不急。
“看来大统领颇不以为意。无妨,本座虽姓梅,二十年来只厚颜把自己当作蔺家人,从来也没想冠上林这个姓氏。这点上大统领与本座倒是殊途同归,姓萧姓得久了,早忘了自己骨子里头还是宇文家的种。”
被他似笑非笑地睨着的萧大统领,从那不徐不疾看似漫不经心的谈笑,实则满是讥嘲的言语中听出了令他不安的异样。
“小熙是你的外甥,大统领奉着你们梁皇陛下的钦命,就真的不把这层血缘亲情当回事了”
“兄长何必和他说什么亲情,在萧大统领心里头几曾当真待家母如手足过”
蔺氏夫妇琴瑟和谐在南楚朝中传为美谈不假,然而当年娴玳郡主嫁入琅琊阁时南楚权贵怎样的议论纷纷便是蔺家小辈们亦曾有耳闻,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纵有郡主的身份又怎么样,还不是被睿帝当做笼络国师少师的工具云云。
母亲从未将流言蜚语放在心上,不代表他们父子几人就能置若罔闻。朝中不识相的父亲与他先后让他们长了记性,可面前这个同样令母亲伤怀难受过的舅父,看来兄长巴巴跑来是特意替母亲出气来的。
收获小熙感激眼神一枚的梅少师莞尔一晒。
为师母出口气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回南楚前,他需要在萧梁君臣的心中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日子久了,种子发芽、长大,不断的生出小龃龉如养分浇灌,用不了多久,萧梁朝中必将生乱,到时看梁皇陛下顾不顾得上他这个故人之子。
“他们敢没保护好哥哥已然是他们失职在先,等回去之后看我”蔺少阁主兀自一本正紧放狠话,说不过三句总觉得怪怪的,再一看,他那哥哥歪着头撑着鬓角,悠闲地作壁上观全没打算安慰他这被“欺负”的弟弟。
“哥哥,连你也只管瞧乐子,都不替我说句公道话”
“我家小熙聪明能干得很,心里明镜一般,何须我来说公道话宽慰你。”接过小熙手上的干爽布巾,歪过头拧着滴水的发梢,再瞅瞅外衫到底被沾湿了一块儿,决定任性地待到头发干了再回去省的被小熙和护卫小丫头们唠叨。
他闲适得不像置身梁朝边城、大梁官驿的好心情没能感染到蔺熙。南楚太史令心里堵着的是青冥关厚重的城墙,在真正越过这道沟壑前他很难安心。
“哥哥,终于能回家了,我不该心慌的,可总觉得,觉得不踏实。”
南楚也好,萧梁也罢,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真的一团和气。自哥哥被尊为少师后,奉他国血脉为南楚国师终致国将不国的流言蜚语从未平息过。按说这些年与神殿和朝中的老奸巨猾没少交手,争锋相对互有胜场,偶然失利吃亏他都没心神不宁过。
难不成年纪轻轻的就到了江湖混老胆子混小的地步
上神保佑,千万不要
始终唇角含笑似乎心情愉悦非常的梅少师相当乐意包涵弟弟偶尔当局者迷的痴傻。
傻小熙,在南楚,无论神殿或朝廷中人看来,蔺熙不仅仅是太史令,还是出过三代国师的蔺家长子,退一万步说,少师位子上的人一旦发生意外,以蔺氏在神殿的威望,他十有八九将继任。国师少师若非天选,南楚朝廷上下谁不希望接任者是楚人。
南楚也好,萧梁也罢,趋利避害皆是本性,无可厚非。
世事弄人,难得几回随心顺意,一年多来的经历逼他不断忍让、妥协,残留的少年血性也磨炼得所剩无几,除了琅琊阁中师尊一家的安危,几已无可打动他的人、事、物,从前如同深藏锦盒中看不透放不下的,好似突然被掀开了盖子,豁然明朗。
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有什么放不下的。
“要论心慌忐忑还轮不上你,我说得没错吧,萧大统领。”
听得兄长直指隔墙有耳,蔺熙先是一愣,蓦地反应过来瞪圆了双眼转脸看向窗外。窗外月华如洗、树影婆娑,窗下暗处隐约有轻浅得几不可辨的呼吸声。
哥哥明知隔窗有耳竟还滞留不去
“哥哥”
“莫慌,”萧景睿如一门心思要抓他回金陵邀功,那么在他出现在官驿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拿下。“大统领守在小熙屋外等了大半夜,明知本座前来却按兵不动,是想听本座说些什么吗”
避在窗外的身影像背负着千钧重担,拖着沉重的步子缓缓走到窗下,眼神复杂地注视着屋内从容淡然,含笑以对的青年。
“林侯武学造诣果然不凡,萧某人自恃修为,却被林侯一语道破,惭愧。”
“萧统领自谦,托身在南境的福本座才能耳聪目明察觉到隔墙窥伺的您,说到底本座即便从降生起就开始练功,也拍马难追您这位江湖前辈。”
说这话的若是旁人,有一句算一句,按着字面上的意思萧大统领权且闭着眼睛当补药吃;出自林洵之口,容不得他不多思多想恨不能多长个心眼。
“林侯所言别有深意,还望不吝赐教。”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萧大统领可愿移步,陪本座小酌几杯”
“哥哥”
哎哟瞧他这记性,险些忘了身边还跟着个小牢头。
在旁虎视眈眈盯着萧景睿的蔺小熙转而瞪了意欲不轨的兄长,满眼都是不赞成。被弟弟管头管脚的兄长不以为忏反以为荣,从善如流举起茶盏莞尔一笑。
“家人看管甚严,喝酒是不成的了。大统领如不介意,请坐下喝杯茶。”
与林洵见面说不过三句话,听他一口一个“本座”,再觉察不到不对劲就不是迟钝而是傻了。萧大统领自认不傻,“死”过一次的林洵浑似换了个人,言谈举止尊贵之余透着莫名的怪异,像旁人故意套上林洵的躯壳来做戏。
满腹疑惑的萧大统领为了证实内心的疑惑,不得不选择保持沉默,推门而入,走到桌旁与林洵对面而坐,陪他以茶代酒静待对方出招。
反常即为妖,莫非林洵当真已不在人世,眼前的“林洵”是蔺家找来装神弄鬼的假货
兄弟二人想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萧大统领已然自行补全了他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真相”。不然两人定会建议萧大统领先回屋去好好睡一觉连日赶路过于疲劳导致大统领胡思乱想进而产生的幻觉,只有睡觉能缓解。
“原本瞒天过海悄无声息地出关回南楚,不使大统领为难对你我都好。”烛光下青年执杯的手白玉般,指尖转动间茶盏中浅碧的液体微微晃动,晃得萧景睿不由跟着一起乱颤。“然而,本座改主意了,有些话,本座觉得不吐不快,大统领少不得奉陪这一遭。”
之前林洵的态度称得上和善的话,方才这句不可谓不客气的话就颇有些锋芒毕露的意思。
经历过风浪在朝堂沉浮多年的萧大统领只当此人信口开河胡搅蛮缠,举杯报以一笑权作应对,摆明宽宏大量不与小辈一般计较。
面对千里迢迢追捕“小辈”,这会儿倒是很有闲情逸致摆长辈的谱,觉得自己快被逗乐的梅少师搁下茶盏,“咯”的一声脆响带着令人不安的预兆直击萧景睿。
“傍晚时分青冥关下,舍弟多蒙大统领关照。小孩子家家受了委屈心里头难受,本座做兄长的总不能装聋作哑。”
“青冥关下,本官奉钦命来迎赤焰侯。陛下曾有言,赤焰侯若回心转意,须好生接回金陵不得怠慢。皇命在身多有得罪,侯爷勿怪。”
在摸透对方底细之前,不宜轻举妄动。此人以赤焰侯自居,言行举止却与素日里林洵的行止大相径庭,林侯内敛寡言孤如星子,此人矜贵善谈傲若皎月,怎么看都瞧不出半点相似。
都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脸孔可以易容可以装扮可以改得面目全非,脾性岂能说变就变
好吧,险些忘了苏兄卧薪尝胆的先例。
退一万步讲,秉性姑且伪装一番糊弄上一时无碍,细微处的小动作总会不经意间出卖本人的真实身份。
好吧,即便林侯平日里像他爹一样喜欢拈手指甚至捋头发摸耳朵等等等等的小习惯,他萧大统领也是全然不知晓。
萧大统领肚肠里打了千千结,绕了千百遍都没能绕出头绪来。面上绷着冷静肃穆的表相,内心诸般纠结却遍寻不到头绪。
是以无论情愿与否,他都必须坐下来听这位身份可疑的“赤焰侯”讲完他想讲的话。
时辰尚早,不急。
“看来大统领颇不以为意。无妨,本座虽姓梅,二十年来只厚颜把自己当作蔺家人,从来也没想冠上林这个姓氏。这点上大统领与本座倒是殊途同归,姓萧姓得久了,早忘了自己骨子里头还是宇文家的种。”
被他似笑非笑地睨着的萧大统领,从那不徐不疾看似漫不经心的谈笑,实则满是讥嘲的言语中听出了令他不安的异样。
“小熙是你的外甥,大统领奉着你们梁皇陛下的钦命,就真的不把这层血缘亲情当回事了”
“兄长何必和他说什么亲情,在萧大统领心里头几曾当真待家母如手足过”
蔺氏夫妇琴瑟和谐在南楚朝中传为美谈不假,然而当年娴玳郡主嫁入琅琊阁时南楚权贵怎样的议论纷纷便是蔺家小辈们亦曾有耳闻,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纵有郡主的身份又怎么样,还不是被睿帝当做笼络国师少师的工具云云。
母亲从未将流言蜚语放在心上,不代表他们父子几人就能置若罔闻。朝中不识相的父亲与他先后让他们长了记性,可面前这个同样令母亲伤怀难受过的舅父,看来兄长巴巴跑来是特意替母亲出气来的。
收获小熙感激眼神一枚的梅少师莞尔一晒。
为师母出口气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回南楚前,他需要在萧梁君臣的心中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日子久了,种子发芽、长大,不断的生出小龃龉如养分浇灌,用不了多久,萧梁朝中必将生乱,到时看梁皇陛下顾不顾得上他这个故人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