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八十七章 (2/2)
,披不动甲胄的男人一把火葬送了大渝数万精兵,也带走了早已油尽灯枯勉力维继的江左梅郎,正应了蔺晨带回的那人临终遗言唯愿梅岭葬此身,琅琊榜上无故人。
时隔二十年噩梦再生、不幸重演,赤焰林氏残留于世的最后一丝香火为上苍所不容,将带着对凡世的眷恋天人永诀。
他没能留住小殊在先,现在连他的儿子也无力挽留,他日九泉之下实无颜见故人。生死间,大梁的陛下纵有浩瀚如海、沉重如山的帝王威仪亦无半点用。
紧紧抱着自家兄长不肯撒手,瞪着双哭红的眼像狼崽子般恶狠狠仇视着他的蔺家小儿让他回想起了昔年九安山行宫中夤夜高呼求救的飞流,相同的焦灼,迥异的痛恨。
心智永远如总角孩童的飞流很难明白生命逝去的残酷,小殊走时如此,东冥要离开了,他会否为错过东冥的最后一程而悲伤未曾错过的他们呢真难分辨是幸还是不幸。
纷繁杂乱的念头一丛丛硬是如杂草般火烧不尽此消彼长,年岁大了,经历的生离死别多了愈发心软的梁皇陛下半跪在林洵身侧,颤抖着手想擦去林洵沿着嘴角不住淌下的血,没带手巾,梁皇毫不避讳地以袖为巾,染得半幅袖口血色斑斑,却没能擦净刺目的鲜红。
“陛下我想回家”
倦意上涌,眼皮沉得像挂上两块大石头睁也睁不开,喘息渐重,无须刻意作伪也能感觉到说话喘气都嫌费劲是什么滋味儿。想来,假死药药效发作,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好,好好,等你身子有了起色,受得起山路颠簸,朕马上带你回京。”
“不我的家在琅琊山”
琅琊山是了,短短数月的光景,一年多的波折磨难,以东冥的性子如何肯把林府当成家。
“你是林殊的儿子,且以身护驾功在社稷,朕不带你回京养病,你爹在天有灵,必会责怪朕无情无义。”
“不会的陛下无恙他便他便高兴我是生是死埋骨何处他不会在意”
靠在蔺熙怀中的青年意识似已有些飘散,许是人之将死心智迷离,青年全不在意自己气力不继、满口殷红,强撑精神半睁着眼磕磕绊绊一字一顿吐出的话是何等诛心。
“求你我只一个心愿陛下莫逼我后悔救你”
“朕答应你就是,别说这伤人伤己的话。你是小殊唯一的儿子,他假使还活着,如何舍得你年纪轻轻便,便撒手人寰。”
话未终了,铁血帝王已是哽咽难耐,难逃被岁月刻下痕迹的英挺面容盛满悲恸。他紧紧攥住林洵略显冰冷的手,努力挽留那抹越来越微弱的生命之火,尽管理智在在告诉他到了这个地步期盼奇迹发生已无半点可能,他依然不愿放弃,至少,东冥不该带着对父亲的误解离开尘世。
他自觉,当替小殊解释些什么。
不过,下一刻,奄奄一息的林洵了无生气的脸上绽开诡异的笑颜,一眼灿若春花一眼凋落残泥,就好像从山岚缭绕雾气弥漫中缓步走来的身影并非他们的错觉,真真的便是暌违已久的故人。
“他来了陛下不妨亲自问问问”
“陛下与我须死一个他选谁”
踏雾而来的男子一晃眼便到了近处,再眨眼的功夫已近在咫尺,瞧那端正温雅的眉眼、文质彬彬的气度,不是当年苏府中为他出谋划策呕心沥血的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又能是谁
莫非小殊垂危之际遭遇奇人,救他性命医他痼疾,令他得以活到现在
“小殊,小殊,你竟还活着小”
帝王身畔的言、萧二人乍见梅长苏固然大喜过望却理智犹存,那身影半身隐在云雾中,透过那身影远处的树影影影绰绰似可分明,行动间衣袂只随风拂动不见步履前行,种种迹象皆表明他们见到的苏府主人确确实实是一缕滞留人间的幽魂。
“陛下,苏兄神魂显灵想来有话要说,陛下不妨先听一听。”
显灵,他确然不是此世中人了。
咽下口中微苦,纵使阴阳相隔二十年的人如何还在人世间徘徊不去的疑惑始终萦绕心头不去,梁皇终究先按捺住了激荡的心潮,期盼小殊能给东冥些许安慰。
雪衣轻裘的书生及至驾前,恭恭敬敬地深深一揖,本以为该是父子久别、舐犊情深的场面,偏偏那人说出来的话明明是身为臣子的本分,梁皇听在耳中却是无法言喻的难受与刺耳。
“陛下安危关乎社稷,舍命救驾乃是正理。父子相知,东冥所料半点不差,陛下无需为此萦怀。”
“他是你亲子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宽慰他吗”
“陛下是陛下,亲子是亲子,臣儿女亲缘浅薄,生时注定对不住这孩子,死后万事皆空,谈何父子之情。他既投错胎成了林家子,忠君效死便是他的宿命。”
血缘至亲的父子二人越过阴阳相隔的界限头一回对面相见,小殊你要说的就是这等伤人心的话么没有抚慰没有疼爱,开口君臣父子闭口忠君效死,你让东冥怎么想
“他未出生你便走了,他无父无母孤儿一般寄人篱下长大,琅琊蔺氏待他再好能代替亲生父母吗朕亏欠了你、你亏欠了他的,朕本想,本想弥补一二,谁料他一病至此。”
顺着梁皇的视线往下看,他袖口殷红血痕赫然刺目。他们口中无父无母的孤儿闭目待死气息奄奄,显是对梁皇所言的弥补半分兴致也无。
“此情此景你看在眼里不觉痛心么”
白袍的幽魂低眉敛目如古井无波,让人探不出深藏其中的真实。
“幻梦如泡影,生死永不见。缘深缘浅、缘生缘灭,都与我这尘缘断绝、身心俱焚的鬼魂没什么关系。陛下,鬼是没有心的,不识心疼的滋味。”
“好,好极了。你无心不疼,朕来替你疼。”那缕幽魂分明有着他熟悉的面容,二十年天人相隔,再相逢未见喜出望外涕泪交加,梅长苏冷静自持如故,曾经的热血沸腾仿佛随着他生命的逝去一并平息了下来,只余苏宅中苏先生惯常的沉着、淡漠。
离开时他是梅长苏,秉性心性便永远停留在梅长苏的样子了这还是当年的林氏小殊,当年的赤焰少将军吗兴许,兴许他有他的难言之隐
“东冥有什么心愿朕都可以成全,小殊,你有什么遗憾朕可以替你做的,不妨告诉朕。”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臣要了无用,臣祈盼的大梁海清河晏百姓安居陛下已然做得很好,臣虽死无憾了。”家国大义在前,儿女私情在后,他的妻儿,则是注定被他辜负的人。
梅长苏眨眨眼,踱到林洵身畔揣着手徐徐蹲下身,头一次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端详他留在世间唯一的血脉。
林洵半睁着眼,视线所及的空茫中倏尔映入一张陌生的面容,那眉,弯若新月,那眼,璨若星子,浓墨重彩妆涂而成的深邃面容。他羽睫扇了扇,又扇了扇,似有千言万语道不尽,浅淡的薄唇抿了抿,终是一言未发,勾出一朵不带丝毫烟火气的微笑。
为何不告诉他们你说了,我便走不了了。
以心语传神,分明是问句,问话的人却似疲累至极阖上了眼,明眼人一看就知他这般自欺欺人是半点不想得到回答。
而那模糊的幽魂静静凝视着他,像是要在这一眼中看尽二十年来错过的风景。
他想说,他的儿子,自打出生起他就没尽过半分做父亲的责任,从没为他做过什么以致亏欠良多的儿子,你既决心要离开,就离开吧。
望你从此天涯路远再不受束缚,望你轻展愁眉畅快自在,望你我父子心结稍解,为父,也能少些愧疚
“在东冥心里既把琅琊阁当做家,把蔺晨当做父亲,陛下留得住他的身也留不住他的心,我赤焰林氏只当子嗣早断,从未有过林洵其人。”
以林殊的身份说出这番话,便是不拿东冥当林氏子看待,死后不入林氏宗祠不上林氏牌位。除名出族是宗族内用以惩戒犯了大错的不肖子弟的责罚,被除族的人从此便是无根的浮萍飘零流离,到了林洵这儿反倒成了圆其心愿的奖赏,可不是大大的讽刺。
帝王金口玉言断无反悔的道理,允了便允了,能叫他与小殊俱都愧疚稍减,成全东冥的执念又何妨。
假死药药效发作得很快,被自己咳出的血洇红半边衣襟的青年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梁皇的允诺成了耳边嗡嗡作响的杂音难以听清,但他就是知道梁皇同意了。
以天问之后微薄的神力,借梦魂鼎为媒介“请”出梅长苏,赌上梅长苏权衡利害后不会拆穿他假死离开的意图,十分侥幸的,他赢了。
于公,他南楚神殿少师的身份瞒不了多久,一朝戳穿遗患无穷,梁、楚两朝口舌之争事小,闹不好祸及黎民战事再起就是家破人亡骨肉离散的悲剧,以梅长苏的精明睿智,这笔账不难算;于私,他是否能期待在梅长苏的心里,仍留存着些许父子之情
他意识将散、神力殆尽,种种疑问都需留待日后。等回了神殿,不愁没时间弄清。
原本凝实的幽魂眨眼的功夫好像淡了许多,梁皇悚然一惊下意识伸出手去挽留势必离开的梅长苏,却不料被幽魂敏捷地闪身避开,连袍角都没碰上一星半点。
“小殊,你这是”
“二十二年前,臣设计做局伏杀了大渝六万皇属精锐,为封死梅岭,身边大梁千余老弱敢死之士以身为盾堵在了出谷的路上,半个也没能逃出去,陛下只记臣的功,没算臣的过,给臣赤焰林氏封侯开庙荣宠一时无两,臣受之有愧。可老天爷在上,一桩桩一件件算得分明,陛下,那一夜红莲业火烧透了半边天际,北境梅岭一片火海,六万多人翻滚哀嚎最后葬身其中,那都是臣一手造下的孽。臣是身负滔天血债、恶业深重,滞留世间的恶鬼,沾染上半点都会业报缠身,陛下还是别碰的好。”
梅长苏这番话说得风轻云淡,听在梁皇耳中与晴空一道霹雳当头劈下何异
为家国大义,为保境安民,滔天的血债、无边的业障,老天爷却要算在梅长苏一个人的头上。这,这未免不公
“朕,竟不知”
白袍谋士闻言先是错愕,随之展眉而笑,清朗文雅如故的辞别伴着逐渐淡去的残影消散在空中,圆了二十二年前的遗憾。
“一己得失换陛下江山永固百姓安康,是臣占了便宜,陛下当为臣贺,何憾之有。”
故人短暂相见又告离别,有如惊鸿一瞥,就像老天爷同他开的一个玩笑,全了他一个执念,偏留下新的执念,总有遗憾不得圆满。
“哥哥”
东,东冥
林洵被袍袖盖住了的手骤然无力地松开,从梁皇上到山顶起便被他紧紧攥在手里的物什带着他手心的温度落回袖袋中,悄无声息没人察觉,连一向精明的兴国侯亦被突然出现的梅长苏震得无法言语,还有谁能疑心到是他一手促成的这场“相聚”。
然而所求达成,绷紧心弦撑着的一口气松了下来,他感到,作为“林洵”的人生路也即将走到尽头。
迷蒙中,他依稀听见小熙抱着他哭得不能自己,听见梁皇君臣焦急的呼唤,听见冥冥之中有人唤他东冥。他们为何而哭哭他快死了么
“哭什么我要回家了该该笑”
咦,他说错什么吗何以小熙哭得更大声了梁皇陛下也是,一把年纪、君威赫赫,跟个半大的孩子凑什么热闹,言侯、萧大统领,你们说说你们,多大人了,别以为我听不见你们不住抽泣。
林洵垂危濒死,哪里晓得他胸膛起伏渐弱,每说一字半句便透不过气下一刻就要气绝身亡般。蔺熙一思及哥哥为求脱身不得已吃许多苦头诈死,悲从中来自然哭得伤心;大梁君臣则是刚送走好容易见了面的昔日故人,又将送别故人之子,说好的照拂恩赏尽皆落空不说,反而累得故人之子年纪轻轻丢了性命,将来九泉之下愈加没脸向故人交代,难忍伤怀不禁落泪。
双方各怀心事俱都哭得真情实感,令人闻之不由悲从中来,九安山顶一片死寂般的肃穆,随驾的禁军离得虽远瞧不真切,从依稀可辨的悲泣中已不难猜到离宫外即将发生什么。
倏地,平地狂风再起,刮得人睁不开眼。九安山下猎场分明晴空朗朗,到得山上便是云雾弥漫,眼下转瞬间天生异象,飞沙走石乌云密布不算,天际云间隐隐可见电光攒动火蛇游走,飞鸟齐鸣盘旋不去,端的是大凶之象。
言侯清楚地在蔺熙的眼睛里捕捉到了堪称“惊惧”的情绪,心下打了个突,深埋了许久的念头清晰地浮出水面林洵,当真要走了
少师崩殂,天亦为之泣。帝王之殇尚不能令天地同悲,他临终之时却有天火引路、百鸟送行。不晓内情的陛下果然是幸福的,不必为少师亡故在大梁招来天灾人祸而忧心忡忡,而他,则必须守着这个天大的秘密直到纸包不住火真相大白的那一日。
“哥哥你不要丢下小熙啊哥哥”
突然间,蔺熙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泣,死死搂住他的哥哥哭得像个孩子。
林洵嘴角绽开了朵愉悦的笑花,安详而又平静地停止了他胸膛的起伏,心满意足地睡着了。那一刻,天降落雷劈断了九安山离宫大门上高悬的门匾;那一刻,百鸟齐声嘶鸣悲悲切切;那一刻,恍惚中众人皆有所觉察,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之又玄的感应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梁武帝靖安元年春,赤焰侯林氏子讳洵,薨于九安山。
本章完
时隔二十年噩梦再生、不幸重演,赤焰林氏残留于世的最后一丝香火为上苍所不容,将带着对凡世的眷恋天人永诀。
他没能留住小殊在先,现在连他的儿子也无力挽留,他日九泉之下实无颜见故人。生死间,大梁的陛下纵有浩瀚如海、沉重如山的帝王威仪亦无半点用。
紧紧抱着自家兄长不肯撒手,瞪着双哭红的眼像狼崽子般恶狠狠仇视着他的蔺家小儿让他回想起了昔年九安山行宫中夤夜高呼求救的飞流,相同的焦灼,迥异的痛恨。
心智永远如总角孩童的飞流很难明白生命逝去的残酷,小殊走时如此,东冥要离开了,他会否为错过东冥的最后一程而悲伤未曾错过的他们呢真难分辨是幸还是不幸。
纷繁杂乱的念头一丛丛硬是如杂草般火烧不尽此消彼长,年岁大了,经历的生离死别多了愈发心软的梁皇陛下半跪在林洵身侧,颤抖着手想擦去林洵沿着嘴角不住淌下的血,没带手巾,梁皇毫不避讳地以袖为巾,染得半幅袖口血色斑斑,却没能擦净刺目的鲜红。
“陛下我想回家”
倦意上涌,眼皮沉得像挂上两块大石头睁也睁不开,喘息渐重,无须刻意作伪也能感觉到说话喘气都嫌费劲是什么滋味儿。想来,假死药药效发作,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好,好好,等你身子有了起色,受得起山路颠簸,朕马上带你回京。”
“不我的家在琅琊山”
琅琊山是了,短短数月的光景,一年多的波折磨难,以东冥的性子如何肯把林府当成家。
“你是林殊的儿子,且以身护驾功在社稷,朕不带你回京养病,你爹在天有灵,必会责怪朕无情无义。”
“不会的陛下无恙他便他便高兴我是生是死埋骨何处他不会在意”
靠在蔺熙怀中的青年意识似已有些飘散,许是人之将死心智迷离,青年全不在意自己气力不继、满口殷红,强撑精神半睁着眼磕磕绊绊一字一顿吐出的话是何等诛心。
“求你我只一个心愿陛下莫逼我后悔救你”
“朕答应你就是,别说这伤人伤己的话。你是小殊唯一的儿子,他假使还活着,如何舍得你年纪轻轻便,便撒手人寰。”
话未终了,铁血帝王已是哽咽难耐,难逃被岁月刻下痕迹的英挺面容盛满悲恸。他紧紧攥住林洵略显冰冷的手,努力挽留那抹越来越微弱的生命之火,尽管理智在在告诉他到了这个地步期盼奇迹发生已无半点可能,他依然不愿放弃,至少,东冥不该带着对父亲的误解离开尘世。
他自觉,当替小殊解释些什么。
不过,下一刻,奄奄一息的林洵了无生气的脸上绽开诡异的笑颜,一眼灿若春花一眼凋落残泥,就好像从山岚缭绕雾气弥漫中缓步走来的身影并非他们的错觉,真真的便是暌违已久的故人。
“他来了陛下不妨亲自问问问”
“陛下与我须死一个他选谁”
踏雾而来的男子一晃眼便到了近处,再眨眼的功夫已近在咫尺,瞧那端正温雅的眉眼、文质彬彬的气度,不是当年苏府中为他出谋划策呕心沥血的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又能是谁
莫非小殊垂危之际遭遇奇人,救他性命医他痼疾,令他得以活到现在
“小殊,小殊,你竟还活着小”
帝王身畔的言、萧二人乍见梅长苏固然大喜过望却理智犹存,那身影半身隐在云雾中,透过那身影远处的树影影影绰绰似可分明,行动间衣袂只随风拂动不见步履前行,种种迹象皆表明他们见到的苏府主人确确实实是一缕滞留人间的幽魂。
“陛下,苏兄神魂显灵想来有话要说,陛下不妨先听一听。”
显灵,他确然不是此世中人了。
咽下口中微苦,纵使阴阳相隔二十年的人如何还在人世间徘徊不去的疑惑始终萦绕心头不去,梁皇终究先按捺住了激荡的心潮,期盼小殊能给东冥些许安慰。
雪衣轻裘的书生及至驾前,恭恭敬敬地深深一揖,本以为该是父子久别、舐犊情深的场面,偏偏那人说出来的话明明是身为臣子的本分,梁皇听在耳中却是无法言喻的难受与刺耳。
“陛下安危关乎社稷,舍命救驾乃是正理。父子相知,东冥所料半点不差,陛下无需为此萦怀。”
“他是你亲子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宽慰他吗”
“陛下是陛下,亲子是亲子,臣儿女亲缘浅薄,生时注定对不住这孩子,死后万事皆空,谈何父子之情。他既投错胎成了林家子,忠君效死便是他的宿命。”
血缘至亲的父子二人越过阴阳相隔的界限头一回对面相见,小殊你要说的就是这等伤人心的话么没有抚慰没有疼爱,开口君臣父子闭口忠君效死,你让东冥怎么想
“他未出生你便走了,他无父无母孤儿一般寄人篱下长大,琅琊蔺氏待他再好能代替亲生父母吗朕亏欠了你、你亏欠了他的,朕本想,本想弥补一二,谁料他一病至此。”
顺着梁皇的视线往下看,他袖口殷红血痕赫然刺目。他们口中无父无母的孤儿闭目待死气息奄奄,显是对梁皇所言的弥补半分兴致也无。
“此情此景你看在眼里不觉痛心么”
白袍的幽魂低眉敛目如古井无波,让人探不出深藏其中的真实。
“幻梦如泡影,生死永不见。缘深缘浅、缘生缘灭,都与我这尘缘断绝、身心俱焚的鬼魂没什么关系。陛下,鬼是没有心的,不识心疼的滋味。”
“好,好极了。你无心不疼,朕来替你疼。”那缕幽魂分明有着他熟悉的面容,二十年天人相隔,再相逢未见喜出望外涕泪交加,梅长苏冷静自持如故,曾经的热血沸腾仿佛随着他生命的逝去一并平息了下来,只余苏宅中苏先生惯常的沉着、淡漠。
离开时他是梅长苏,秉性心性便永远停留在梅长苏的样子了这还是当年的林氏小殊,当年的赤焰少将军吗兴许,兴许他有他的难言之隐
“东冥有什么心愿朕都可以成全,小殊,你有什么遗憾朕可以替你做的,不妨告诉朕。”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臣要了无用,臣祈盼的大梁海清河晏百姓安居陛下已然做得很好,臣虽死无憾了。”家国大义在前,儿女私情在后,他的妻儿,则是注定被他辜负的人。
梅长苏眨眨眼,踱到林洵身畔揣着手徐徐蹲下身,头一次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端详他留在世间唯一的血脉。
林洵半睁着眼,视线所及的空茫中倏尔映入一张陌生的面容,那眉,弯若新月,那眼,璨若星子,浓墨重彩妆涂而成的深邃面容。他羽睫扇了扇,又扇了扇,似有千言万语道不尽,浅淡的薄唇抿了抿,终是一言未发,勾出一朵不带丝毫烟火气的微笑。
为何不告诉他们你说了,我便走不了了。
以心语传神,分明是问句,问话的人却似疲累至极阖上了眼,明眼人一看就知他这般自欺欺人是半点不想得到回答。
而那模糊的幽魂静静凝视着他,像是要在这一眼中看尽二十年来错过的风景。
他想说,他的儿子,自打出生起他就没尽过半分做父亲的责任,从没为他做过什么以致亏欠良多的儿子,你既决心要离开,就离开吧。
望你从此天涯路远再不受束缚,望你轻展愁眉畅快自在,望你我父子心结稍解,为父,也能少些愧疚
“在东冥心里既把琅琊阁当做家,把蔺晨当做父亲,陛下留得住他的身也留不住他的心,我赤焰林氏只当子嗣早断,从未有过林洵其人。”
以林殊的身份说出这番话,便是不拿东冥当林氏子看待,死后不入林氏宗祠不上林氏牌位。除名出族是宗族内用以惩戒犯了大错的不肖子弟的责罚,被除族的人从此便是无根的浮萍飘零流离,到了林洵这儿反倒成了圆其心愿的奖赏,可不是大大的讽刺。
帝王金口玉言断无反悔的道理,允了便允了,能叫他与小殊俱都愧疚稍减,成全东冥的执念又何妨。
假死药药效发作得很快,被自己咳出的血洇红半边衣襟的青年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梁皇的允诺成了耳边嗡嗡作响的杂音难以听清,但他就是知道梁皇同意了。
以天问之后微薄的神力,借梦魂鼎为媒介“请”出梅长苏,赌上梅长苏权衡利害后不会拆穿他假死离开的意图,十分侥幸的,他赢了。
于公,他南楚神殿少师的身份瞒不了多久,一朝戳穿遗患无穷,梁、楚两朝口舌之争事小,闹不好祸及黎民战事再起就是家破人亡骨肉离散的悲剧,以梅长苏的精明睿智,这笔账不难算;于私,他是否能期待在梅长苏的心里,仍留存着些许父子之情
他意识将散、神力殆尽,种种疑问都需留待日后。等回了神殿,不愁没时间弄清。
原本凝实的幽魂眨眼的功夫好像淡了许多,梁皇悚然一惊下意识伸出手去挽留势必离开的梅长苏,却不料被幽魂敏捷地闪身避开,连袍角都没碰上一星半点。
“小殊,你这是”
“二十二年前,臣设计做局伏杀了大渝六万皇属精锐,为封死梅岭,身边大梁千余老弱敢死之士以身为盾堵在了出谷的路上,半个也没能逃出去,陛下只记臣的功,没算臣的过,给臣赤焰林氏封侯开庙荣宠一时无两,臣受之有愧。可老天爷在上,一桩桩一件件算得分明,陛下,那一夜红莲业火烧透了半边天际,北境梅岭一片火海,六万多人翻滚哀嚎最后葬身其中,那都是臣一手造下的孽。臣是身负滔天血债、恶业深重,滞留世间的恶鬼,沾染上半点都会业报缠身,陛下还是别碰的好。”
梅长苏这番话说得风轻云淡,听在梁皇耳中与晴空一道霹雳当头劈下何异
为家国大义,为保境安民,滔天的血债、无边的业障,老天爷却要算在梅长苏一个人的头上。这,这未免不公
“朕,竟不知”
白袍谋士闻言先是错愕,随之展眉而笑,清朗文雅如故的辞别伴着逐渐淡去的残影消散在空中,圆了二十二年前的遗憾。
“一己得失换陛下江山永固百姓安康,是臣占了便宜,陛下当为臣贺,何憾之有。”
故人短暂相见又告离别,有如惊鸿一瞥,就像老天爷同他开的一个玩笑,全了他一个执念,偏留下新的执念,总有遗憾不得圆满。
“哥哥”
东,东冥
林洵被袍袖盖住了的手骤然无力地松开,从梁皇上到山顶起便被他紧紧攥在手里的物什带着他手心的温度落回袖袋中,悄无声息没人察觉,连一向精明的兴国侯亦被突然出现的梅长苏震得无法言语,还有谁能疑心到是他一手促成的这场“相聚”。
然而所求达成,绷紧心弦撑着的一口气松了下来,他感到,作为“林洵”的人生路也即将走到尽头。
迷蒙中,他依稀听见小熙抱着他哭得不能自己,听见梁皇君臣焦急的呼唤,听见冥冥之中有人唤他东冥。他们为何而哭哭他快死了么
“哭什么我要回家了该该笑”
咦,他说错什么吗何以小熙哭得更大声了梁皇陛下也是,一把年纪、君威赫赫,跟个半大的孩子凑什么热闹,言侯、萧大统领,你们说说你们,多大人了,别以为我听不见你们不住抽泣。
林洵垂危濒死,哪里晓得他胸膛起伏渐弱,每说一字半句便透不过气下一刻就要气绝身亡般。蔺熙一思及哥哥为求脱身不得已吃许多苦头诈死,悲从中来自然哭得伤心;大梁君臣则是刚送走好容易见了面的昔日故人,又将送别故人之子,说好的照拂恩赏尽皆落空不说,反而累得故人之子年纪轻轻丢了性命,将来九泉之下愈加没脸向故人交代,难忍伤怀不禁落泪。
双方各怀心事俱都哭得真情实感,令人闻之不由悲从中来,九安山顶一片死寂般的肃穆,随驾的禁军离得虽远瞧不真切,从依稀可辨的悲泣中已不难猜到离宫外即将发生什么。
倏地,平地狂风再起,刮得人睁不开眼。九安山下猎场分明晴空朗朗,到得山上便是云雾弥漫,眼下转瞬间天生异象,飞沙走石乌云密布不算,天际云间隐隐可见电光攒动火蛇游走,飞鸟齐鸣盘旋不去,端的是大凶之象。
言侯清楚地在蔺熙的眼睛里捕捉到了堪称“惊惧”的情绪,心下打了个突,深埋了许久的念头清晰地浮出水面林洵,当真要走了
少师崩殂,天亦为之泣。帝王之殇尚不能令天地同悲,他临终之时却有天火引路、百鸟送行。不晓内情的陛下果然是幸福的,不必为少师亡故在大梁招来天灾人祸而忧心忡忡,而他,则必须守着这个天大的秘密直到纸包不住火真相大白的那一日。
“哥哥你不要丢下小熙啊哥哥”
突然间,蔺熙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泣,死死搂住他的哥哥哭得像个孩子。
林洵嘴角绽开了朵愉悦的笑花,安详而又平静地停止了他胸膛的起伏,心满意足地睡着了。那一刻,天降落雷劈断了九安山离宫大门上高悬的门匾;那一刻,百鸟齐声嘶鸣悲悲切切;那一刻,恍惚中众人皆有所觉察,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之又玄的感应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梁武帝靖安元年春,赤焰侯林氏子讳洵,薨于九安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