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五十八章 (1/2)
第五十八章太后
两日之后,当天牢走道尽头响起脚步声,兴国侯并不陌生的身影独自出现在牢门外时,梅东冥舔了舔有些灰白干涩的唇,琉璃般的眼中尽是看透世事的苍凉。
言豫津的抉择为何不言而喻,他这两日里都未曾对梁皇把真相和盘托出,不也是诸多忌惮么。可怜梁皇萧景琰自以为英明神武,若是知晓他依仗的股肱之臣在大国小家之间的“艰难选择”,不知道该雷霆震怒还是无奈苦笑呢
仍是四下无人,牢外裹着大氅的言侯爷面带寒霜地看着牢内与他平静对视的梅东冥。直到此刻他都很难把看似苍白俊秀、软弱可欺的梅东冥与景睿口中代领神谕、照抚万民的神殿少师联系到一起。
一个虎落平阳的太史令不难收拾,再加上一个动辄天命所归的少师,满桌的山珍海味转眼成了烫手山芋,真的是天意弄人
“梅宗主,你赢了。”
“言侯爷说笑了,草民一个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只有必输无疑何来赢面。侯爷肯高抬贵手容草民多一分喘息之机,草民已然感激不尽。”
“大梁地界上敢直面本侯加以要挟的人不多了,你梅宗主首屈一指。要挟了本侯得偿所愿的你更是独一无二。梅宗主的本事本侯领教过,不须客气。”
他这回把兴国侯得罪得不轻,要不然也不会逼得笑面虎露出虎牙凶相毕露。
“人生在世多得是身不由己。侯爷或许后悔追查到蔺熙的身份拿来胁迫草民,草民却不后悔与侯爷的这笔买卖。”
背着光在火把的印照下脸色有些苍白的青年低眉浅笑的神态这一刻像极了昔年的江左梅郎,即便林殊哥哥因火寒毒之故容颜大改,反倒是梅东冥眉眼间更肖似林氏先人,父子俩略显倦怠的笑颜下深藏不露的精明诡谲总能坑得旁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但愿本侯不会有后悔的一日。本侯不会助你脱罪也不会推波助澜,只当从未知晓你和蔺少阁主的事。但凡陛下作何决定,其中都不会有本侯的手笔。”
天牢粗大的圆木栏杆隔开的不仅仅是言豫津与梅东冥间的距离,还昭示着二人天差地别的身份。假如言侯爷选择向梁皇举告梅东冥和蔺熙南楚神殿少师和太史令的本来身份,非但大梁投鼠忌器越发不知该如何处置梅东冥,弄不好他日天牢内外的两人会异位而处。
他所顾忌的何止是言氏一族的兴衰存亡,内中情由梅东冥年纪还小阅历浅薄,怕是想不明白。
“侯爷一诺千金,已然足矣。”
梅东冥整齐衣衫对言侯爷深揖及地,端的是真心诚意。
言豫津还了半礼,他还没活够自认受不起“天赐之子”如此大礼。
“听闻有少师在,南楚十多年来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少师在民间的威望无远弗届。到了我大梁却处处受制于人,本侯想了两天都没想明白,少师可愿为本侯解惑”
有此一问算是试探他的底牌么
梅东冥不禁莞尔,“在南楚境内,凭借神殿加持,本座有一窥天机之力。离了南楚可就有心无力了。”
他当然不会傻到告诉言侯爷即便在大梁地界他勉力仍可少许动用神力,付出的代价足够要了他半条命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决没打算在大梁试试。
说归说在梅东冥,信不信却在言豫津自己。他信梅东冥离了南楚实力大减是事实,至于究竟还能保留几分,罢了,管这么多作甚。
眼下的麻烦还没解决,陛下的钦旨至今悬而未决,宫中的太后先坐不住了,可怜他一个做臣子被百般要挟之余还得鞍前马后劳心劳力,金陵城里还能找出比他更苦命的人么。
“本侯此来还有一事。梅宗主,太后想见你一面,懿旨已下,明日蔡尚书会暂解你出天牢。”言侯爷顿了顿,无奈地轻叹道,“太后对你父亲视如己出关怀备至,有什么话当可说与太后知晓,真逼得陛下龙颜大怒于你于江左盟都无好处。本侯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侯爷好意,草民心领,多谢。”
次日巳时刚过,刑部便遣侍中执刑部尚书亲自签发的手令文书将在押犯人梅东冥暂解出天牢,交由等候在天牢外的兴国侯府护卫前往兴国侯府。
在暗无天日的天牢住了许多日子,乍一仰头望见头顶刺目的艳阳,他不自禁的闭上眼睛默默地任眼角滑落几颗水珠。
“大公子”
“我无事,骄阳耀目睁不开眼。”
马车旁侍立的暗月晨星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来,见他容色憔悴比之前瘦了不少,两人俱都发愁地将小脸皱成一团,一左一右扶他上了马车。
“侯爷美意周全,草民领情。”
侯府不缺心灵手巧的仆役,暗月晨星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无他,左不过兴国侯爷信了他的话,对待大梁的人犯之外还给予了他少师应有的尊重。
“太后驾前不可失仪,梅宗主待梳洗过后再去拜见太后。”
“理当如此。”
“太后与林氏旧日渊源极深,听闻你被羁押天牢待审故而想在过堂前先见你一面。”
“太后心慈念旧,草民感激不尽。”
兜来转去都是场面话,听得耳朵都快长茧了。偏生两人相见两相厌,这辈子都不可能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谈话,从天牢到兴国侯府半个时辰的路程在言侯和梅东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东拉西扯里被甩在身后。可怜兴国侯明明满腹疑问说不尽的苦恼,却不得不强作镇定虚与委蛇应付他,个中憋屈可想而知。
谁也不是天生的恶人,言侯爷身在其位忠心为主非但无过反是了不得的功臣。他为求自保脱身百般危难于他,小熙甚至故意设局挑起十多年前的往事,这些他看在眼里不是不愧疚,只是异位而处,他也有他的不得已。
他梅东冥的身后同样有一国的百姓翘首以待,他们虔诚笃信着他能给他们带来一个富足安乐的盛世,萧景琰所追求的、言豫津所期盼的,恰恰就是他无法给予的。
“侯爷,就当草民从未出生过,从未出现过不行吗陛下也好、侯爷也罢,虽无法就此得利至少不会因而受损。彼此相忘于江湖,自能相安无事。”
与梅东冥的寥寥数次会面都不欢而散,言侯爷从未与他心平气和说过话,忽而听闻他有此一问,惊诧之余重新打量起这位“名声在外”的江左盟年轻的宗主来。
“梅宗主没亲眼见过昔年疲弱积弊的大梁,没亲耳听过沙场上血肉搏杀的嘶吼,不懂得赤焰林氏于大梁丰碑般的存在,不懂得林殊其人于陛下永难磨灭的意义。我言豫津生于斯长于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然事事为大梁百姓福祉着想。”
“留你下来认祖归宗继承赤焰之名利大于弊,本侯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理直气壮到他竟找不到反驳的说辞,梅东冥哑然失笑。
“侯爷所言在理。你我各为其主,背后都是一国的黎民百姓,侯爷的不易草民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之后呢铁了心不肯回头么
面前的青年倚靠着车壁透过窗棱上的薄纱状似无心地欣赏着金陵街头坊间的喧嚣扰攘,眼下两片青黛昭示着他藏不住的倦意,看起来羸弱得一指头过去就能推倒的身躯奇异地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力量。
这个人,了解得越久,越觉得他是个迷。
“梅东冥,你的父亲在你这个年纪已是独领赤羽营、人人称道的沙场悍将了。”
“言侯爷,本座从未在江陵见过这般川流不息人头攒动的情景,本座偶尔乘车进宫,沿途百姓皆俯首叩拜虔诚顶礼,唯恐一抬头就亵渎了天神。本座自幼受万民供奉,时刻铭记师尊教诲不敢或忘,燃我神魂护我黎民本属本分虽死无悔。”
“赤焰林氏历代战将护国守边,虽杀伐不断满身血腥亦被视为忠勇,在本座看来,何尝不是本分,又何须刻意称道呢。”
“既如此,你我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走过闹市转到鲜有人迹的僻静长街,兴国侯府已然在望,“到了,下车吧。”
兴国侯自大梁开国以来世代效忠萧氏,位极人臣显赫至极,传至言侯豫津风光无两朝中难寻并肩之人。难得的是他谦逊自持,为大梁朝野称颂的翩翩君子。
从言侯府邸回廊尽头大步流星英姿飒爽地走向正堂的那一袭窄袖束腰比甲丝绦的身影,恰恰成了雕栏玉砌、亭台林立、水榭错落的清贵宅院中突兀的一景。
少师,兴国侯明知少师惯着文士装扮,偏偏备下的是梁朝武人的常服,会否有所图谋伤害到少师
梳洗完毕暗月晨星两个取来侯府备下的衣衫伺候他更衣时就发觉并非他素日穿惯的庶民文士儒服。看款式、衣料和佩饰反倒像是大梁勋贵门阀中尚武子弟常穿的服色。金紫的对襟云纹长袍外罩上绛紫的比甲,就连腰间缀着的白玉珏都是用紫绀丝线精心编织。
精心准备这些自然不是为了本座。触景生情也好,睹物思情也罢,终归逃不了一个“情”字为基垫。再煞费苦心本座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情”,照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少师灵透,小奴不及也。
两名侍童听他话外之音大致猜到兴国侯这番安排纯粹是为了成全静太后的思念之情,静太后睹物思人领了兴国侯的好意,他的苦心就不算白废。至于自家少师么,言侯爷苦心孤诣费力周全,少师只消不加以拆穿便是大大的赏脸了。
是以一身武人劲装的梅东冥身后缀着两个低眉顺眼亦步亦趋的侍人披风带霜着踏入侯府正堂的暖阁时,正与言侯夫妇闲话的静太后险些失态地端不稳手中的茶盏,脸上的错愕与惊喜却是无论如何都掩藏不去的了。
“草民梅东冥拜见太后。”
“无须多礼,来来,快过来,给哀家仔细瞧瞧。”
静太后近乎失仪的激动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年过古稀的老妇人情难自已地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召唤着下首行礼的梅东冥近到她的跟前。
“梅宗主,太后尊贵,万望小心。”
言豫津不提防太后来这么一招,钦旨之下想横加阻拦已是不及,虽然出言提醒有些冒失得罪人,总比真出了岔子要好。
“侯爷放心,方寸之地多几步少几步于草民并无妨碍,草民断不会行差踏错。”换而言之,他真要对太后行不轨之事,正堂中放眼望去何人能拦得住他小心驶得万年船当然不错,兴国侯更当量力而行才是。
两人见面说不过三句话便针尖对麦芒地针锋相对这回依然没能免俗。言侯夫人柳氏见势先一步向太后告罪退了出去,她一个深宅内院的妇人,不该问的不该听的自然不会多问多听,眼下正堂中的事既然与她无涉,她当少管为妙。
见柳氏识趣地离开,言侯爷不无松了口气的感觉。
自打察觉到柳氏行止有异后,言豫津心里头时常笼罩着难以言喻的焦虑急躁。他与柳氏结缡十多年,膝下儿女成双夫妻相敬如宾,本以为往事亦如烟消云散,谁曾想多年的夫妻情分竟比不过往昔的一
两日之后,当天牢走道尽头响起脚步声,兴国侯并不陌生的身影独自出现在牢门外时,梅东冥舔了舔有些灰白干涩的唇,琉璃般的眼中尽是看透世事的苍凉。
言豫津的抉择为何不言而喻,他这两日里都未曾对梁皇把真相和盘托出,不也是诸多忌惮么。可怜梁皇萧景琰自以为英明神武,若是知晓他依仗的股肱之臣在大国小家之间的“艰难选择”,不知道该雷霆震怒还是无奈苦笑呢
仍是四下无人,牢外裹着大氅的言侯爷面带寒霜地看着牢内与他平静对视的梅东冥。直到此刻他都很难把看似苍白俊秀、软弱可欺的梅东冥与景睿口中代领神谕、照抚万民的神殿少师联系到一起。
一个虎落平阳的太史令不难收拾,再加上一个动辄天命所归的少师,满桌的山珍海味转眼成了烫手山芋,真的是天意弄人
“梅宗主,你赢了。”
“言侯爷说笑了,草民一个身陷囹圄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只有必输无疑何来赢面。侯爷肯高抬贵手容草民多一分喘息之机,草民已然感激不尽。”
“大梁地界上敢直面本侯加以要挟的人不多了,你梅宗主首屈一指。要挟了本侯得偿所愿的你更是独一无二。梅宗主的本事本侯领教过,不须客气。”
他这回把兴国侯得罪得不轻,要不然也不会逼得笑面虎露出虎牙凶相毕露。
“人生在世多得是身不由己。侯爷或许后悔追查到蔺熙的身份拿来胁迫草民,草民却不后悔与侯爷的这笔买卖。”
背着光在火把的印照下脸色有些苍白的青年低眉浅笑的神态这一刻像极了昔年的江左梅郎,即便林殊哥哥因火寒毒之故容颜大改,反倒是梅东冥眉眼间更肖似林氏先人,父子俩略显倦怠的笑颜下深藏不露的精明诡谲总能坑得旁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但愿本侯不会有后悔的一日。本侯不会助你脱罪也不会推波助澜,只当从未知晓你和蔺少阁主的事。但凡陛下作何决定,其中都不会有本侯的手笔。”
天牢粗大的圆木栏杆隔开的不仅仅是言豫津与梅东冥间的距离,还昭示着二人天差地别的身份。假如言侯爷选择向梁皇举告梅东冥和蔺熙南楚神殿少师和太史令的本来身份,非但大梁投鼠忌器越发不知该如何处置梅东冥,弄不好他日天牢内外的两人会异位而处。
他所顾忌的何止是言氏一族的兴衰存亡,内中情由梅东冥年纪还小阅历浅薄,怕是想不明白。
“侯爷一诺千金,已然足矣。”
梅东冥整齐衣衫对言侯爷深揖及地,端的是真心诚意。
言豫津还了半礼,他还没活够自认受不起“天赐之子”如此大礼。
“听闻有少师在,南楚十多年来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少师在民间的威望无远弗届。到了我大梁却处处受制于人,本侯想了两天都没想明白,少师可愿为本侯解惑”
有此一问算是试探他的底牌么
梅东冥不禁莞尔,“在南楚境内,凭借神殿加持,本座有一窥天机之力。离了南楚可就有心无力了。”
他当然不会傻到告诉言侯爷即便在大梁地界他勉力仍可少许动用神力,付出的代价足够要了他半条命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决没打算在大梁试试。
说归说在梅东冥,信不信却在言豫津自己。他信梅东冥离了南楚实力大减是事实,至于究竟还能保留几分,罢了,管这么多作甚。
眼下的麻烦还没解决,陛下的钦旨至今悬而未决,宫中的太后先坐不住了,可怜他一个做臣子被百般要挟之余还得鞍前马后劳心劳力,金陵城里还能找出比他更苦命的人么。
“本侯此来还有一事。梅宗主,太后想见你一面,懿旨已下,明日蔡尚书会暂解你出天牢。”言侯爷顿了顿,无奈地轻叹道,“太后对你父亲视如己出关怀备至,有什么话当可说与太后知晓,真逼得陛下龙颜大怒于你于江左盟都无好处。本侯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侯爷好意,草民心领,多谢。”
次日巳时刚过,刑部便遣侍中执刑部尚书亲自签发的手令文书将在押犯人梅东冥暂解出天牢,交由等候在天牢外的兴国侯府护卫前往兴国侯府。
在暗无天日的天牢住了许多日子,乍一仰头望见头顶刺目的艳阳,他不自禁的闭上眼睛默默地任眼角滑落几颗水珠。
“大公子”
“我无事,骄阳耀目睁不开眼。”
马车旁侍立的暗月晨星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来,见他容色憔悴比之前瘦了不少,两人俱都发愁地将小脸皱成一团,一左一右扶他上了马车。
“侯爷美意周全,草民领情。”
侯府不缺心灵手巧的仆役,暗月晨星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无他,左不过兴国侯爷信了他的话,对待大梁的人犯之外还给予了他少师应有的尊重。
“太后驾前不可失仪,梅宗主待梳洗过后再去拜见太后。”
“理当如此。”
“太后与林氏旧日渊源极深,听闻你被羁押天牢待审故而想在过堂前先见你一面。”
“太后心慈念旧,草民感激不尽。”
兜来转去都是场面话,听得耳朵都快长茧了。偏生两人相见两相厌,这辈子都不可能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谈话,从天牢到兴国侯府半个时辰的路程在言侯和梅东冥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东拉西扯里被甩在身后。可怜兴国侯明明满腹疑问说不尽的苦恼,却不得不强作镇定虚与委蛇应付他,个中憋屈可想而知。
谁也不是天生的恶人,言侯爷身在其位忠心为主非但无过反是了不得的功臣。他为求自保脱身百般危难于他,小熙甚至故意设局挑起十多年前的往事,这些他看在眼里不是不愧疚,只是异位而处,他也有他的不得已。
他梅东冥的身后同样有一国的百姓翘首以待,他们虔诚笃信着他能给他们带来一个富足安乐的盛世,萧景琰所追求的、言豫津所期盼的,恰恰就是他无法给予的。
“侯爷,就当草民从未出生过,从未出现过不行吗陛下也好、侯爷也罢,虽无法就此得利至少不会因而受损。彼此相忘于江湖,自能相安无事。”
与梅东冥的寥寥数次会面都不欢而散,言侯爷从未与他心平气和说过话,忽而听闻他有此一问,惊诧之余重新打量起这位“名声在外”的江左盟年轻的宗主来。
“梅宗主没亲眼见过昔年疲弱积弊的大梁,没亲耳听过沙场上血肉搏杀的嘶吼,不懂得赤焰林氏于大梁丰碑般的存在,不懂得林殊其人于陛下永难磨灭的意义。我言豫津生于斯长于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然事事为大梁百姓福祉着想。”
“留你下来认祖归宗继承赤焰之名利大于弊,本侯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理直气壮到他竟找不到反驳的说辞,梅东冥哑然失笑。
“侯爷所言在理。你我各为其主,背后都是一国的黎民百姓,侯爷的不易草民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之后呢铁了心不肯回头么
面前的青年倚靠着车壁透过窗棱上的薄纱状似无心地欣赏着金陵街头坊间的喧嚣扰攘,眼下两片青黛昭示着他藏不住的倦意,看起来羸弱得一指头过去就能推倒的身躯奇异地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力量。
这个人,了解得越久,越觉得他是个迷。
“梅东冥,你的父亲在你这个年纪已是独领赤羽营、人人称道的沙场悍将了。”
“言侯爷,本座从未在江陵见过这般川流不息人头攒动的情景,本座偶尔乘车进宫,沿途百姓皆俯首叩拜虔诚顶礼,唯恐一抬头就亵渎了天神。本座自幼受万民供奉,时刻铭记师尊教诲不敢或忘,燃我神魂护我黎民本属本分虽死无悔。”
“赤焰林氏历代战将护国守边,虽杀伐不断满身血腥亦被视为忠勇,在本座看来,何尝不是本分,又何须刻意称道呢。”
“既如此,你我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走过闹市转到鲜有人迹的僻静长街,兴国侯府已然在望,“到了,下车吧。”
兴国侯自大梁开国以来世代效忠萧氏,位极人臣显赫至极,传至言侯豫津风光无两朝中难寻并肩之人。难得的是他谦逊自持,为大梁朝野称颂的翩翩君子。
从言侯府邸回廊尽头大步流星英姿飒爽地走向正堂的那一袭窄袖束腰比甲丝绦的身影,恰恰成了雕栏玉砌、亭台林立、水榭错落的清贵宅院中突兀的一景。
少师,兴国侯明知少师惯着文士装扮,偏偏备下的是梁朝武人的常服,会否有所图谋伤害到少师
梳洗完毕暗月晨星两个取来侯府备下的衣衫伺候他更衣时就发觉并非他素日穿惯的庶民文士儒服。看款式、衣料和佩饰反倒像是大梁勋贵门阀中尚武子弟常穿的服色。金紫的对襟云纹长袍外罩上绛紫的比甲,就连腰间缀着的白玉珏都是用紫绀丝线精心编织。
精心准备这些自然不是为了本座。触景生情也好,睹物思情也罢,终归逃不了一个“情”字为基垫。再煞费苦心本座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情”,照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少师灵透,小奴不及也。
两名侍童听他话外之音大致猜到兴国侯这番安排纯粹是为了成全静太后的思念之情,静太后睹物思人领了兴国侯的好意,他的苦心就不算白废。至于自家少师么,言侯爷苦心孤诣费力周全,少师只消不加以拆穿便是大大的赏脸了。
是以一身武人劲装的梅东冥身后缀着两个低眉顺眼亦步亦趋的侍人披风带霜着踏入侯府正堂的暖阁时,正与言侯夫妇闲话的静太后险些失态地端不稳手中的茶盏,脸上的错愕与惊喜却是无论如何都掩藏不去的了。
“草民梅东冥拜见太后。”
“无须多礼,来来,快过来,给哀家仔细瞧瞧。”
静太后近乎失仪的激动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年过古稀的老妇人情难自已地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召唤着下首行礼的梅东冥近到她的跟前。
“梅宗主,太后尊贵,万望小心。”
言豫津不提防太后来这么一招,钦旨之下想横加阻拦已是不及,虽然出言提醒有些冒失得罪人,总比真出了岔子要好。
“侯爷放心,方寸之地多几步少几步于草民并无妨碍,草民断不会行差踏错。”换而言之,他真要对太后行不轨之事,正堂中放眼望去何人能拦得住他小心驶得万年船当然不错,兴国侯更当量力而行才是。
两人见面说不过三句话便针尖对麦芒地针锋相对这回依然没能免俗。言侯夫人柳氏见势先一步向太后告罪退了出去,她一个深宅内院的妇人,不该问的不该听的自然不会多问多听,眼下正堂中的事既然与她无涉,她当少管为妙。
见柳氏识趣地离开,言侯爷不无松了口气的感觉。
自打察觉到柳氏行止有异后,言豫津心里头时常笼罩着难以言喻的焦虑急躁。他与柳氏结缡十多年,膝下儿女成双夫妻相敬如宾,本以为往事亦如烟消云散,谁曾想多年的夫妻情分竟比不过往昔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