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
01
虽然官府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但蔡老担心陆记树大招风, 会给襄桐和底下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日决定主动辞去替官府揽税的营生。
“如今揽税就像是烫手的山芋, 我们一无人靠, 二没自保的本事,既然迟早要被旁家抢去。我想, 索性趁着眼下没伤了陆记根本, 就先放手了吧。”
襄桐欲言又止, 她只怕舍了揽税的买卖, 知府仍然不会轻易放过陆记。但陆记是蔡老的,她也没有余地反驳。
知府得了蔡老的请辞,不等隔日就派人来盘查旧账,这回倒是没再提有人投状子的话。
交割的时候,襄桐没有出面, 而是委给了陆记总店的人代理, 只因南昱王府的太夫人这几日病情有些反复,王妃侍疾时也染了风寒。襄桐虽是个外人,但到底比外头的人可信,且也有些手腕, 一时间倒在王府里做起了临时的“管家婆”。
南昱王也日益表现得不安起来, 除了忧心母亲和发妻病情, 担心长子安危,还有一层不能向外人道的原因。
听秘密造访的杭州总兵魏将军透话儿,虽然外间一片岁月静好, 但北边境外似仍不太平。
辽军被击退后没能卷土重来,竟不是玉家的首功,而是因着金兵偷袭了辽国王都屠灭了近十万壮丁,才迫使辽军放弃了在外的战局回去自救,但还是迟了一步,金兵已经占领了辽国的大片国土,而且如今辽军残部已经向金人投书称臣,眼看北境外几乎全都成了金人的天下。
金人历来阴狠狡诈,此前对大颂也是虎视眈眈。从前大颂靠着金、辽互相制衡才得以保北方微安,如今金人一家做大,恐不是什么好征兆。
安省了不过两三日,南昱王妃的风寒终于有了起色,知府那头却再次派衙役登门。
彼时,襄桐正在王妃跟前汇报前一日府中的琐事,只见二门上的婆子进屋吞吞吐吐来报。
“樊掌柜,有官差上门,说要见你。”
其实说的是要提审,那婆子不好当着主人面造次。
襄桐怕王妃跟着着急,也没细问,“王妃您先歇息片刻,我去外头看一眼就回。”
到了大门口,果然有穿了皂衣的衙役在门房里吃茶,见人过来,把手里茶碗一放,不由分说就上手来拘人。
守门的家丁壮了胆子上前拉扯。
“这里是南昱王府,尔等怎敢胡来”
为首的官差从怀里摸出几张薄纸出来。“我们是奉了知府大人之命来抓梁家逃奴的,官文凭契俱在,若哪个敢拦,定要治他个扰乱官差办案的大罪。”
家丁虽不识字,但上头猩红的大印可认识,顿时不敢乱妄动
襄桐冷眼看见那两份文书,一份是官府拿人的府令,而另一份,赫然是她当初卖身到梁家时签的契文。
襄桐知道知府定是想法寻到了梁家人,这才串通一气做了好大这一个局,她也知道家丁是不敢公然和官差作对的,只趁着在门里还能言语,和家丁嘱咐,“烦劳彭三哥去寻王爷和沈二郎,就说让他们不要为我的事轻举妄动。”
官差却没给襄桐更多时间。
“啰嗦什么还不速去府衙投案,省得耽搁大爷们晚上喝花酒。”
02
襄桐被衙人推搡至府衙内堂,没见着“原告”的梁家人,倒是知府和一个从没见着过的白面文士正在热切攀谈。
确切说,是知府正在巴结讨好甚至还亲自捧茶。
见衙人带着襄桐进来,知府这才移开视线,随即皱眉。
“不是说了让你们请樊掌柜的过来怎么这般没有礼数”
竟只字不提缉拿逃奴那一码事。
襄桐没顾得上深究那狗官究竟憋得什么坏水,先往他上首的那人投去一瞥。
虽然没穿了官靴,但周身气度不凡,腰间的玉佩一看就是价值连城,顶顶要紧的,是他身上的华服上,流云呈祥的暗绣应是产自汴京的京绣。
那文士也在打量襄桐,见她毫无惬意,微不可见皱了皱眉头。
随即咳了一声,知府便识趣地遣了旁人,“你们都下去候着,我有要事要谈,不许闲杂人等近前。”
襄桐越发狐疑,觉得知府这态度,不像是是要治她的罪,难道是和来的这位有关
但是那人没表现出半点善意,应该也不是友人。
知府大人就在这时开了腔,“今日请樊掌柜的过来,是有桩天大的好事临头。”
“哦我倒不知,知府大人寻我还有什么好事”
“这是什么话”知府刚想发作,那文士又咳了一声。
知府便又不得不装做恳切的样子。
“樊掌柜是个爽利人,我呢,也便不同你兜圈子。”
01
虽然官府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但蔡老担心陆记树大招风, 会给襄桐和底下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日决定主动辞去替官府揽税的营生。
“如今揽税就像是烫手的山芋, 我们一无人靠, 二没自保的本事,既然迟早要被旁家抢去。我想, 索性趁着眼下没伤了陆记根本, 就先放手了吧。”
襄桐欲言又止, 她只怕舍了揽税的买卖, 知府仍然不会轻易放过陆记。但陆记是蔡老的,她也没有余地反驳。
知府得了蔡老的请辞,不等隔日就派人来盘查旧账,这回倒是没再提有人投状子的话。
交割的时候,襄桐没有出面, 而是委给了陆记总店的人代理, 只因南昱王府的太夫人这几日病情有些反复,王妃侍疾时也染了风寒。襄桐虽是个外人,但到底比外头的人可信,且也有些手腕, 一时间倒在王府里做起了临时的“管家婆”。
南昱王也日益表现得不安起来, 除了忧心母亲和发妻病情, 担心长子安危,还有一层不能向外人道的原因。
听秘密造访的杭州总兵魏将军透话儿,虽然外间一片岁月静好, 但北边境外似仍不太平。
辽军被击退后没能卷土重来,竟不是玉家的首功,而是因着金兵偷袭了辽国王都屠灭了近十万壮丁,才迫使辽军放弃了在外的战局回去自救,但还是迟了一步,金兵已经占领了辽国的大片国土,而且如今辽军残部已经向金人投书称臣,眼看北境外几乎全都成了金人的天下。
金人历来阴狠狡诈,此前对大颂也是虎视眈眈。从前大颂靠着金、辽互相制衡才得以保北方微安,如今金人一家做大,恐不是什么好征兆。
安省了不过两三日,南昱王妃的风寒终于有了起色,知府那头却再次派衙役登门。
彼时,襄桐正在王妃跟前汇报前一日府中的琐事,只见二门上的婆子进屋吞吞吐吐来报。
“樊掌柜,有官差上门,说要见你。”
其实说的是要提审,那婆子不好当着主人面造次。
襄桐怕王妃跟着着急,也没细问,“王妃您先歇息片刻,我去外头看一眼就回。”
到了大门口,果然有穿了皂衣的衙役在门房里吃茶,见人过来,把手里茶碗一放,不由分说就上手来拘人。
守门的家丁壮了胆子上前拉扯。
“这里是南昱王府,尔等怎敢胡来”
为首的官差从怀里摸出几张薄纸出来。“我们是奉了知府大人之命来抓梁家逃奴的,官文凭契俱在,若哪个敢拦,定要治他个扰乱官差办案的大罪。”
家丁虽不识字,但上头猩红的大印可认识,顿时不敢乱妄动
襄桐冷眼看见那两份文书,一份是官府拿人的府令,而另一份,赫然是她当初卖身到梁家时签的契文。
襄桐知道知府定是想法寻到了梁家人,这才串通一气做了好大这一个局,她也知道家丁是不敢公然和官差作对的,只趁着在门里还能言语,和家丁嘱咐,“烦劳彭三哥去寻王爷和沈二郎,就说让他们不要为我的事轻举妄动。”
官差却没给襄桐更多时间。
“啰嗦什么还不速去府衙投案,省得耽搁大爷们晚上喝花酒。”
02
襄桐被衙人推搡至府衙内堂,没见着“原告”的梁家人,倒是知府和一个从没见着过的白面文士正在热切攀谈。
确切说,是知府正在巴结讨好甚至还亲自捧茶。
见衙人带着襄桐进来,知府这才移开视线,随即皱眉。
“不是说了让你们请樊掌柜的过来怎么这般没有礼数”
竟只字不提缉拿逃奴那一码事。
襄桐没顾得上深究那狗官究竟憋得什么坏水,先往他上首的那人投去一瞥。
虽然没穿了官靴,但周身气度不凡,腰间的玉佩一看就是价值连城,顶顶要紧的,是他身上的华服上,流云呈祥的暗绣应是产自汴京的京绣。
那文士也在打量襄桐,见她毫无惬意,微不可见皱了皱眉头。
随即咳了一声,知府便识趣地遣了旁人,“你们都下去候着,我有要事要谈,不许闲杂人等近前。”
襄桐越发狐疑,觉得知府这态度,不像是是要治她的罪,难道是和来的这位有关
但是那人没表现出半点善意,应该也不是友人。
知府大人就在这时开了腔,“今日请樊掌柜的过来,是有桩天大的好事临头。”
“哦我倒不知,知府大人寻我还有什么好事”
“这是什么话”知府刚想发作,那文士又咳了一声。
知府便又不得不装做恳切的样子。
“樊掌柜是个爽利人,我呢,也便不同你兜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