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吧
    02
    时序进入六月,离着伏天就不远了。
    樊大伯眼瞅着山里还有一少半的药材陆续长成,半点归家的念头也无。
    襄桐担心他和大伯娘在山里吃不好住不好,便一直让沈庭替她带口信催他们回来。
    眼下麦斛的热潮已经稍稍褪去些温度,但由于北方和辽国打仗,所有和军需挨边的药材几乎又都看涨。
    只是霍山里经过一个多月的采摘,应时的药材几乎都已被搜净,余下的基本要等伏天过后,或者是秋天里才真正成熟。
    樊大伯见守着座宝山却无用武之地,每日只得带着徒弟们拿萝卜练习制药的基本功。
    卢氏见确是没有继续耗在霍山的必要,这才帮着襄桐崔了樊大伯归家。
    樊家两口子回城了,也没急着把徒弟们带来,一是要放他们回家跟家里人多相聚几日,往后再想日日见面就困难了;二来樊家如今也没那么宽敞的地方住人,除非把屋起在沈庭后租的那处院子里。
    襄桐盘算着眼下樊大伯积攒下的家当,差不多能把药铺支撑起来了,在他归家当晚就拿着账簿去寻他说话。
    “我这一个多月,把您和沈二郎卖药的所得都录了账目,其中咱们应得的部分是四千八百六十六两银,再去了这些时日您在霍山的花销,还剩下四千三百多两银。”
    “我想着,眼下杭州城里的房舍行市走低,大伯若在这个时候买屋正当时,不过,到时采购生药的钱财,恐怕就有些拮据。”
    樊大伯在霍山闲下来也念着这件事呢。
    “我想,咱们还是按你之前说的,先赁个地方把门面支撑起来,等什么时候本钱够足了,在谈买屋不迟。”
    “那也成,不过咱家现在这处小院还没到期,恐怕要和房东招呼一声,或是提前退租,或是我们寻人转租再报给人家知晓。”
    “二丫头看着安排就是。你这些天在陆记牙行也出息了,指定比我门道多。”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话还真是不假。就凭着陆记在街面立足十几年,但凡是曾经出租出售过的房舍,大都曾在陆记留过底,均存在总店的库房里。若咱家想买卖租赁铺子,回头做个参照总是能够的。”
    如是,樊大伯归家休息了两日,襄桐便和肇掌柜告了半日假,只说家里要重新租个房舍。两个人便在襄桐选定的几间铺面之间往复、相看起来了。
    最后几经过比较,最终把铺面定在了城北和城西交汇的里仁坊。
    这是处三开间的单层铺子,前店后院,院子里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地窖,可以做制药的阴房,巧的事,这铺子从前是家医馆,因坐堂的老郎中上了年纪准备荣养,这才打算把铺面盘出去。
    所以即便先头有旁家来问,想将此处改做歌舞教坊,且允出高价,那老郎中也没有点头,这才轮到樊家拣了漏。
    用那老人家的原话是“我一辈子济世救人,总不能临到了了让那些不入流的玩意儿脏了我祖宗的眼。”
    话虽如此,该花的租钱却也没少付,按了街面上的正常价,一个月二十两银子的租钱,上打租,一次最少付一季的钱。
    樊大伯有些肉疼,但襄桐赶紧小声劝,“这还是近日行市降下来,不然还要再贵上两成不止呢。”
    樊大伯咬了咬牙,总算在六月初四这天,把赁屋的凭契签好了。
    老郎中仁义,药铺里的家什一概没有搬走,算是连院子一起租给了樊家,而后只带了他的细软,去了他大儿子家养老。
    临走时候还不忘叮嘱,“老弟弟一定记得,咱是靠药救人活命的,千万不能做那起逐利忘本的丑事,不然我糟老头子可不答应”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