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章大郎自搬来后和左近邻里交集不多, 除了房东老癞头,也就同樊家还有些往来, 且多是为了问事。
今日襄桐带着沈庭上门时, 恰章大郎正准备出门, 听明他们来意不禁乐了。
“我正打算寻左舵头商量茶叶罐子的事, 那便随我一起去聚友茶楼吧。
左舵头经年在水上讨生活, 面相略苍老, 说是年近四十许,但满脸的褶子快赶上个老丈了。
章大郎替两边引荐过后,左舵头表现的颇为豪爽。
“糖霜啊,我从前倒是常在两广之地购入,每次能装个几万斤不等, 只是这回船舱里位置有限, 恐就只能替你们带上千斤。价钱吗,若一次付清就按着一百文一斤,若只需我付定钱, 就按一百四十文,不过尾款得等两三个月后,我再途径此地再把给你。”
沈庭听他的意思愿意帮忙,十分感激。“那我就先谢过左舵头了。”“我手里糖霜不多, 也就五六千斤上下,您要是方便,帮我带上三千五千都行,价钱也好说, 您手头宽绰就给我一些,不宽绰也不打紧,总归听章大哥说,您每年都要往返回的。”
“那倒是,这几年海禁开了,我这一年到头倒有十个月都在这条水路上往返。我看二郎也同我一样,是个敞亮的,索性我先先付一半定金给你,回头若卖了高价,咱们三七分利。”
沈庭自然欣然应允。
若没有左舵头的船,他的糖在本地很难出手。
而且不止眼下的几千斤,便是日后那二十几亩地的蔗制成糖,也不再愁销路。
章大郎见两边谈妥,又说及自己的事。
“左舵头,上回你说让我再制些罐口小、色浅而胎质匀的茶罐子来,我回去也试了一回,总感觉差着什么,不是烧好后容易出裂,便是器型不均匀,您看,这趟能不能还用旧有的那些应急,等我回头和窑上的大师傅商量商量。”
左舵头却难得有些为难,“这事是我东家年头跟我说的,我上回才想起来跟你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你改进,确实有些难为你了。这样,我今日就修书一封,和东家商量商量,这批货也就先这样吧。”
“那就谢左舵头通融了,等您忙完了这阵,记得来我家吃饭。”
“谢我做什么该是我谢你才对,我遍寻了那么多地方,也只有你这瓷烧得最薄,且价也低。要不是这瓷胎稍有不匀,件件都足以当做珍品收藏了。”“而且你为了让我省些脚力,特意在城里租了院子的等我的船来。你体恤我,我照顾你,这买卖如此做起来,才有个长久呢。”
一直在旁边旁听的襄桐听得也连连点头,看来这位左舵头真如章大郎所说,是个值得结交的。
从茶楼回来,沈庭便立即动身回霍山运糖霜。
虽左舵头说要在此地盘桓几日采买丝绸和春茶,但为了防止他行程有变,沈庭还是决定次日就把糖霜交割清楚。
这批糖霜虽然算不上多,但却是往后霍山蔗田制糖的试金石,所以沈庭格外重视。
他在交货前还特意寻襄桐商量,“你说,我们这批糖霜,是按低价要了全款,还是先要一部分定金”
襄桐心想,那位左舵头虽说是个商人,但周身没有半点铜臭,性子更豪迈地似个游侠,遂大胆建议,“二郎往后若想把制糖远售的事情做长,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些。虽说这几千斤糖霜值个数百两银子,但没有左舵头的船,你只能坐等它在库里发霉变坏,所以你不妨用这回的买卖试个水,一来看看左舵头的信誉,二来也品品这糖霜的销路如何。”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寻左舵头。”
“不过信任是一回事,该立的凭契还是要立的,不然也让人觉得,你做事没有章法,反倒小瞧了你去。”
“桐娘放心,我省得的。我已不是当初那个不懂生意经的毛头小儿了。”
襄桐这才恍然,她骨子里其实一直也都在担心沈家
章大郎自搬来后和左近邻里交集不多, 除了房东老癞头,也就同樊家还有些往来, 且多是为了问事。
今日襄桐带着沈庭上门时, 恰章大郎正准备出门, 听明他们来意不禁乐了。
“我正打算寻左舵头商量茶叶罐子的事, 那便随我一起去聚友茶楼吧。
左舵头经年在水上讨生活, 面相略苍老, 说是年近四十许,但满脸的褶子快赶上个老丈了。
章大郎替两边引荐过后,左舵头表现的颇为豪爽。
“糖霜啊,我从前倒是常在两广之地购入,每次能装个几万斤不等, 只是这回船舱里位置有限, 恐就只能替你们带上千斤。价钱吗,若一次付清就按着一百文一斤,若只需我付定钱, 就按一百四十文,不过尾款得等两三个月后,我再途径此地再把给你。”
沈庭听他的意思愿意帮忙,十分感激。“那我就先谢过左舵头了。”“我手里糖霜不多, 也就五六千斤上下,您要是方便,帮我带上三千五千都行,价钱也好说, 您手头宽绰就给我一些,不宽绰也不打紧,总归听章大哥说,您每年都要往返回的。”
“那倒是,这几年海禁开了,我这一年到头倒有十个月都在这条水路上往返。我看二郎也同我一样,是个敞亮的,索性我先先付一半定金给你,回头若卖了高价,咱们三七分利。”
沈庭自然欣然应允。
若没有左舵头的船,他的糖在本地很难出手。
而且不止眼下的几千斤,便是日后那二十几亩地的蔗制成糖,也不再愁销路。
章大郎见两边谈妥,又说及自己的事。
“左舵头,上回你说让我再制些罐口小、色浅而胎质匀的茶罐子来,我回去也试了一回,总感觉差着什么,不是烧好后容易出裂,便是器型不均匀,您看,这趟能不能还用旧有的那些应急,等我回头和窑上的大师傅商量商量。”
左舵头却难得有些为难,“这事是我东家年头跟我说的,我上回才想起来跟你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你改进,确实有些难为你了。这样,我今日就修书一封,和东家商量商量,这批货也就先这样吧。”
“那就谢左舵头通融了,等您忙完了这阵,记得来我家吃饭。”
“谢我做什么该是我谢你才对,我遍寻了那么多地方,也只有你这瓷烧得最薄,且价也低。要不是这瓷胎稍有不匀,件件都足以当做珍品收藏了。”“而且你为了让我省些脚力,特意在城里租了院子的等我的船来。你体恤我,我照顾你,这买卖如此做起来,才有个长久呢。”
一直在旁边旁听的襄桐听得也连连点头,看来这位左舵头真如章大郎所说,是个值得结交的。
从茶楼回来,沈庭便立即动身回霍山运糖霜。
虽左舵头说要在此地盘桓几日采买丝绸和春茶,但为了防止他行程有变,沈庭还是决定次日就把糖霜交割清楚。
这批糖霜虽然算不上多,但却是往后霍山蔗田制糖的试金石,所以沈庭格外重视。
他在交货前还特意寻襄桐商量,“你说,我们这批糖霜,是按低价要了全款,还是先要一部分定金”
襄桐心想,那位左舵头虽说是个商人,但周身没有半点铜臭,性子更豪迈地似个游侠,遂大胆建议,“二郎往后若想把制糖远售的事情做长,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些。虽说这几千斤糖霜值个数百两银子,但没有左舵头的船,你只能坐等它在库里发霉变坏,所以你不妨用这回的买卖试个水,一来看看左舵头的信誉,二来也品品这糖霜的销路如何。”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寻左舵头。”
“不过信任是一回事,该立的凭契还是要立的,不然也让人觉得,你做事没有章法,反倒小瞧了你去。”
“桐娘放心,我省得的。我已不是当初那个不懂生意经的毛头小儿了。”
襄桐这才恍然,她骨子里其实一直也都在担心沈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