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陆记因近来主动上门缴税的人越来越多, 蔡老不得不临时新雇了几位专管给商户核商税的账房,因襄桐做的熟路, 新人均交到她手底下带着, 连着才来不久的文书, 她如今也管着三四个人, 除了要多费些心思, 自己动手的时候反而少了, 比整日在堂屋里迎来送往的肇掌柜反倒“清闲”些。
只是这几日,原本火热的楼店买卖却陡然降温,细一打听,原来是那位由杭州府送入京城的嗣子只得了个“宁王”的封号,而太子之位依旧空悬, 所以炙手可热的杭州府田土房舍顿时被打回原形, 很多人也持观望之势。
与此同时,献子有功的国姓爷如今得了南昱王的封号,官家还将杭州府作为封地下赐, 虽不是实封,每年只给近万两的商税作俸禄,但在本地仍是风头无二的存在。
市井小民茶余饭后议论起这事,先是同情宁王可怜, 丁点大的孩子就要离开生身父母,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挣命,同时也着实替南昱王这笔买卖感到划算,只一个儿子换得了王爵不说, 还有一个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作为封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那眼明心亮的,一语道破天机我瞧着,官家这番举动不像是犒赏、倒像是为了安抚,太子的位置恐怕且有得折腾。
襄桐倒比旁人多知道些内情,且是亲口听郎大人说起,只因陆记近来多了帮手,她不再像从前忙碌,又开始管顾起弟弟和沈家兄弟的餐食,恰逢一日郎大人来桃叶渡找沈庭议事,顺道跟了来,从此隔三差五也要过来蹭饭。
柏哥难免心疼她二姐,更气恼沈家兄弟,自己吃不算,竟还带外人同来。
好在庆哥前阵子每日给柏哥送饭,柏哥记着人情,才没有当场发作。
襄桐倒是挺喜欢让郎大人登门的,他虽然每次都是“吃白食”,但偶尔也会讲些京里风貌和官场的动向,虽然不是什么机密,但仗着比旁人“先知先觉”,襄桐也感到受益匪浅。
就包括国姓爷封候的内情,以至于后面杭州楼市下跌的连锁反应,襄桐都比市井中早闻讯半个月。
据郎大人说,皇后因承哥儿和郎贵妃沾亲带故的原因,一直不吐口立太子的事,官家为了北方兴兵抗辽,不得不先安抚中宫和后族,哪想皇后待嗣子进京不久便接了五六个近枝宗室的孩子入宫,只说给“宁王”作个伴当,可内里玄机如那秃子头顶的跳蚤一样,只要有眼睛哪看不出来,皇后摆明了要拉旁家打擂台。
寻常妇人,于这风云诡谲的宫廷秘辛未必感兴趣,但襄桐却难免从中嗅到些商机和危险。
“咱们在南边,也不知北方的战事如何,只看着市面上药价大涨,心里就分外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就是战火燎原。”
郎大人摆摆手,“应是不打紧,至多上了秋,那帮蛮子缺医少药没粮吃,也就该滚回去了。倒是西北,实在令我担心,万一这时候被那些有心人利用,来个里应外合就遭了”
沈庭也不禁皱眉。“那上回您说往西北的事,可有了指向”
“这件事我鞭长莫及,不过已经写信给我家里知晓,相信那帮老顽固们是十分感兴趣的。只可惜我爹不许我继续插手,还给南昱王去信让他看住我不许离城,不然我可真想亲自往西北去一趟。”
沈庭听他提起南昱王,想着毕竟是从前恩主,不免多问一句。
“国姓爷这回封王,也实在让人不安,他夹在两宫中间做人,直比放在了火盆上烤。”
郎琛似不想多谈,“他自来谨慎,只这回被人给算计了这件事勿提了。”
“对了,我来还有一事告诉二郎。上回你说霍山有几千斤糖霜要售,我如今已替你打听出眉目了。如今杭州城里的糖霜卖卖均由一劳姓富商把持,我这些天通过京中人脉探寻,原想替二郎牵个线,可是不巧,那劳富商,从前竟是玉家的下仆我也只得说句抱歉了。”
玉家是皇后娘家,而眼下宫里的各路神仙正为了立嗣的事斗法,确是不好插一脚的。
沈庭也不计较,“无妨,我再想旁的办法就是。劳烦郎大人替我奔波,二郎感激不尽。”
02
郎琛走后,沈庭照例带着庆哥在厨下洗碗,襄桐擦完了桌子,便拿出樊大伯卖药的账本录账。
沈庭从她身侧过来,见她写得入神,原本想打声招呼带了庆哥回铺
陆记因近来主动上门缴税的人越来越多, 蔡老不得不临时新雇了几位专管给商户核商税的账房,因襄桐做的熟路, 新人均交到她手底下带着, 连着才来不久的文书, 她如今也管着三四个人, 除了要多费些心思, 自己动手的时候反而少了, 比整日在堂屋里迎来送往的肇掌柜反倒“清闲”些。
只是这几日,原本火热的楼店买卖却陡然降温,细一打听,原来是那位由杭州府送入京城的嗣子只得了个“宁王”的封号,而太子之位依旧空悬, 所以炙手可热的杭州府田土房舍顿时被打回原形, 很多人也持观望之势。
与此同时,献子有功的国姓爷如今得了南昱王的封号,官家还将杭州府作为封地下赐, 虽不是实封,每年只给近万两的商税作俸禄,但在本地仍是风头无二的存在。
市井小民茶余饭后议论起这事,先是同情宁王可怜, 丁点大的孩子就要离开生身父母,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挣命,同时也着实替南昱王这笔买卖感到划算,只一个儿子换得了王爵不说, 还有一个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作为封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那眼明心亮的,一语道破天机我瞧着,官家这番举动不像是犒赏、倒像是为了安抚,太子的位置恐怕且有得折腾。
襄桐倒比旁人多知道些内情,且是亲口听郎大人说起,只因陆记近来多了帮手,她不再像从前忙碌,又开始管顾起弟弟和沈家兄弟的餐食,恰逢一日郎大人来桃叶渡找沈庭议事,顺道跟了来,从此隔三差五也要过来蹭饭。
柏哥难免心疼她二姐,更气恼沈家兄弟,自己吃不算,竟还带外人同来。
好在庆哥前阵子每日给柏哥送饭,柏哥记着人情,才没有当场发作。
襄桐倒是挺喜欢让郎大人登门的,他虽然每次都是“吃白食”,但偶尔也会讲些京里风貌和官场的动向,虽然不是什么机密,但仗着比旁人“先知先觉”,襄桐也感到受益匪浅。
就包括国姓爷封候的内情,以至于后面杭州楼市下跌的连锁反应,襄桐都比市井中早闻讯半个月。
据郎大人说,皇后因承哥儿和郎贵妃沾亲带故的原因,一直不吐口立太子的事,官家为了北方兴兵抗辽,不得不先安抚中宫和后族,哪想皇后待嗣子进京不久便接了五六个近枝宗室的孩子入宫,只说给“宁王”作个伴当,可内里玄机如那秃子头顶的跳蚤一样,只要有眼睛哪看不出来,皇后摆明了要拉旁家打擂台。
寻常妇人,于这风云诡谲的宫廷秘辛未必感兴趣,但襄桐却难免从中嗅到些商机和危险。
“咱们在南边,也不知北方的战事如何,只看着市面上药价大涨,心里就分外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就是战火燎原。”
郎大人摆摆手,“应是不打紧,至多上了秋,那帮蛮子缺医少药没粮吃,也就该滚回去了。倒是西北,实在令我担心,万一这时候被那些有心人利用,来个里应外合就遭了”
沈庭也不禁皱眉。“那上回您说往西北的事,可有了指向”
“这件事我鞭长莫及,不过已经写信给我家里知晓,相信那帮老顽固们是十分感兴趣的。只可惜我爹不许我继续插手,还给南昱王去信让他看住我不许离城,不然我可真想亲自往西北去一趟。”
沈庭听他提起南昱王,想着毕竟是从前恩主,不免多问一句。
“国姓爷这回封王,也实在让人不安,他夹在两宫中间做人,直比放在了火盆上烤。”
郎琛似不想多谈,“他自来谨慎,只这回被人给算计了这件事勿提了。”
“对了,我来还有一事告诉二郎。上回你说霍山有几千斤糖霜要售,我如今已替你打听出眉目了。如今杭州城里的糖霜卖卖均由一劳姓富商把持,我这些天通过京中人脉探寻,原想替二郎牵个线,可是不巧,那劳富商,从前竟是玉家的下仆我也只得说句抱歉了。”
玉家是皇后娘家,而眼下宫里的各路神仙正为了立嗣的事斗法,确是不好插一脚的。
沈庭也不计较,“无妨,我再想旁的办法就是。劳烦郎大人替我奔波,二郎感激不尽。”
02
郎琛走后,沈庭照例带着庆哥在厨下洗碗,襄桐擦完了桌子,便拿出樊大伯卖药的账本录账。
沈庭从她身侧过来,见她写得入神,原本想打声招呼带了庆哥回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