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襄桐和沈庭都各自忙着,寻常日才见上一回,且还是因着替樊家捎话儿,又或是因为贩药的事需人商量。
襄桐偶有替商户核税的间隙,也不禁觉得,沈庭应是早忘了两人之前的赌约,这样的相处也挺好,至少不会让她心生忌惮。
虽然她对沈庭依旧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但有这么一个在她需要时就会义无反顾站在前头的“合作伙伴”,她是无比安心且信任的。
可回头又觉得,这样的依赖要不得,沈庭再好,两个人经历了一次她处心积虑算计的“离别”也不可能像是寻常朋友一样,尤其赌约一满,两个人一别两宽,他不记恨她就不错了。
到了端阳的正日子,樊大伯和伯娘总算舍得回家团聚,连柏哥学里都放了假。
陆记倒是没闭门谢客,但襄桐连日辛苦,肇掌柜也知道她家里人今日难得能聚齐,也给了她一整日的休息。
襄桐提早包好了好几种口味的粽子,不拘腊肉的、红枣的还是澄沙的,只绑了不同样的结儿,连夜隔水蒸了,只等沈庭用车将人给送回来。
到了太阳老高,樊大伯和大伯娘总算归了家,襄桐便用食盒分别盛了肉、素两种粽子放到驴车上,也好让沈庭带回家过节。
沈庭却道,“我今日在城里守店,便不回去了。”
襄桐怪道,“今日是大节,二郎居然不回去团聚吗”
沈庭也不说个因由,只接过襄桐的食盒,一言不发赶车回了铺子。
襄桐一头雾水,倒是大伯娘卢氏猜出些眉目,拉着她进屋说话。
“有人去沈家给沈二郎保媒呢,好像沈大娘子没有当场拒绝,二郎这是给气着了。”
襄桐纵使说过百次和沈家再无干系,但乍听有人给沈庭保媒,心头还是惊诧了一回。
“那就是说,沈家人已经知道我留书是假,悔婚是真了”
卢氏点点头。“嗯。”“我和你大伯去霍山这么大阵仗,哪里瞒得住人,如今霍山村里和沈家相熟的人家都知道,你从前并没有和沈家做亲,而你那时在沈家和他家二郎以夫妻相称,也只不过为了冲喜,无媒无聘,做不得数”
襄桐赶忙拉住卢氏的手,“都是因为我,让您和大伯遭人非议了吧”
“傻孩子,我和你大伯关起门炮药,寻常连院子都不出去,真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有什么委屈可言,且沈家大郎亲自来见也说,旁人道听途说不足为惧,沈家此番制药得我们相助心怀感激,并没有半点怠慢。”“倒是你,往后顶着个悔婚的名头,可如何是好”
襄桐既做下这事,就没想过日后生悔。“大伯娘放心,我若在意旁人闲言碎语,也不会抛头露面做个牙行账房。”“只是有一事请大伯娘实言告诉我,沈大娘子得知我悔婚的事,可有什么大碍她从前也算待我不薄,我唯恐事发伤她心意。”
“我和你大伯去霍山村并没登沈家门,所以也不甚知详情,那沈大娘子究竟做何想,恐怕你只能问沈二郎去了。总归,谁个自己儿子被人悔婚,总不会好受吧”
03
襄桐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找沈庭求证。
沈庭见襄桐难得主动登门寻她,连忙把人带去对面茶寮,又要了间雅室。
“瞧桐娘一脸急色,是出了什么大事吗”“你别急,喝口茶慢慢说,但凡我能帮忙,绝不推脱。”
襄桐没有心思饮茶,只把心里担忧问了出来。
“二郎同我说实话,沈大娘她是不是已经得知了我悔婚的事她如今可还安好你大节里不回家,是不是也与我有关”
沈庭先是错愕,随即了然。
“想来是樊大伯在村里听说了什么闲言碎语。”“你放心,我娘她很好,我同我娘置气,也是因为旁的事。”
果然,他们母子还是有了心结。
“二郎是信不过我,还是觉得我好骗你若要我相信你们母子生隙不是为我,那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同我讲明”
沈庭见襄桐急得眉头紧蹙,顿时便什么都交待了。
“桐娘别恼,这事确实不怨你。”“前些时日,你大伯入村收徒,便有人家闲话这樊姓少见,且和我沈家相交颇深,疑是你家亲眷,我均一笑置之,不曾向人解释。可我娘不知从哪听了闲言碎语,再三追问,直说要去霍山脚下寻你家里人求证,我不得已,才将你留书出走的始末告诉我娘,她只觉痛心,并没有半点迁怒,只怪我沈家时运不济,留不住如你这般贤惠的佳儿妇。”
“那你又为何不回家过节”
沈庭瞧瞧襄桐神色,讷讷答话,“你还记得,前些日子,三郎在你家用饭时提起的那个瑛姐吗,她家本和胡大哥家有亲,而我娘找胡大娘子排解心事的时候,恰被她得知了我未曾婚嫁的实情,这才,这才引出胡大娘子替瑛姐保媒的闹剧。”
襄桐听到这里,反而把眉头松开,一副淡然的样子。
“所以沈大娘子替二郎应下了,二郎为了和我的赌约便和她起了冲撞这么说来,这事也该算是因我而起”
“不不不,桐娘你别误会,我娘知道我对你一直初心未改,不曾胡乱许婚。我之所以气恼,是因她在胡大娘子当众保媒时没有一口回绝,难免给人留了遐想。”“桐娘,我娘她从没有怪过你,她还说都是她的错,明知道丛家大娘子不是善类,还答应她考虑分家的事,以至于你受了委屈,她如今也知道,你是为了成全我大哥婚事才决定抽身而去,她没有拒绝胡家人,还当你已下了狠心不再同我来往,并不是舍了你不顾。”
襄桐听沈庭小心翼翼解释,倒不好作出个冰冷嘴脸,“二郎,嫁娶之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沈娘子为你议亲,你也不该忤逆尊长。”“倒是你方才说,丛大娘子曾有意迫你沈家分家”
襄桐不解的是,那日丛大娘子明明说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只要自己在沈家,就不许白姑娘下嫁
沈庭见话说到这个份上,瞒无可瞒,索性一次说开。
“丛窦氏那个恶妇,先是威胁我娘让你我二人在白氏进门前析产别居,后来在我大哥谢师那日又口出不逊,已被白山长勒令教训过了。因她气急攻心,如今得了风疾瘫在床榻,怕是我大哥婚典都无法出面,也算是得了个现世报了。我大哥听了你牺牲名声保全沈家的义举,也赞你是个大度坦荡之人,不敢对桐娘有任何微辞,至于我娘,经我兄弟解释,也终于知道事情因果,知道误会了你留书出走的隐情,只是眼下霍山村里人多口杂,难免有人闲来无事嚼舌,才让她有所顾忌。不过旁人言语我并不放在心上,也请桐娘不要过虑。”
襄桐见兜兜转转,丛窦氏的威胁成空,也替沈家放下心来。
“白姑娘我是见过的,相信她同你大哥日后定能和和美美。至于你说的我为你沈家多有成全的话,往后却别再说了。你应该知道,我做这一切,虽然考量过你大哥仕途声望和白姑娘名节,但更多的,却也是为了我自己。”
沈庭猛地抬头,“不管桐娘你信不信,你的难处,我当时虽不懂,可自从你留书而走,又乍现在这杭州街市,我如今却全都明白了,我也愿意成全。”
襄桐见他信誓旦旦,不觉问他,“二郎明白什么了”
“我明白了桐娘的隐忍,明白了桐娘的不甘,更明白了桐娘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被缚住双翼做那笼中鸟雀时的煎熬之心。”“若桐娘是个男儿,又或不曾为仆身,早就能在这繁华尘世里创下一番家业,接受旁人的艳羡和仰慕,而不应是作为个贱籍冲喜仆役之流,困守在个荒野村夫身边蹉跎光阴、背后受人冷嘲热讽,郁郁不得志”
“可我又时常想,若我逢着的,是个无比光辉伟岸的桐娘,我是否还有胆量奢望与你比肩而行。我不过凭着天幸,白得了一座山,其实半点真本事也无,这样的我,每日都在自惭形秽,明知配不上,却受不住你光芒的指引,只想离你近一些,再近一些也正因如此,我每天也都会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势必要做出点样子,让桐娘有一日,也能将我视为可以依靠的臂膀。”
襄桐着实被这突然起来的陈情慑住了,她惊奇的并不是沈庭那颗对自己真诚且执着的心,让她感到震撼的是,原来眼前这个她忽视已久的翩翩少年郎,竟是真的懂她。
这一刻,她才重新审视同沈庭的那个赌约,他不过,是想陪着自己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再一同携手见证彼此登顶的时刻
“二郎,你已足够好,且还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襄桐偶有替商户核税的间隙,也不禁觉得,沈庭应是早忘了两人之前的赌约,这样的相处也挺好,至少不会让她心生忌惮。
虽然她对沈庭依旧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但有这么一个在她需要时就会义无反顾站在前头的“合作伙伴”,她是无比安心且信任的。
可回头又觉得,这样的依赖要不得,沈庭再好,两个人经历了一次她处心积虑算计的“离别”也不可能像是寻常朋友一样,尤其赌约一满,两个人一别两宽,他不记恨她就不错了。
到了端阳的正日子,樊大伯和伯娘总算舍得回家团聚,连柏哥学里都放了假。
陆记倒是没闭门谢客,但襄桐连日辛苦,肇掌柜也知道她家里人今日难得能聚齐,也给了她一整日的休息。
襄桐提早包好了好几种口味的粽子,不拘腊肉的、红枣的还是澄沙的,只绑了不同样的结儿,连夜隔水蒸了,只等沈庭用车将人给送回来。
到了太阳老高,樊大伯和大伯娘总算归了家,襄桐便用食盒分别盛了肉、素两种粽子放到驴车上,也好让沈庭带回家过节。
沈庭却道,“我今日在城里守店,便不回去了。”
襄桐怪道,“今日是大节,二郎居然不回去团聚吗”
沈庭也不说个因由,只接过襄桐的食盒,一言不发赶车回了铺子。
襄桐一头雾水,倒是大伯娘卢氏猜出些眉目,拉着她进屋说话。
“有人去沈家给沈二郎保媒呢,好像沈大娘子没有当场拒绝,二郎这是给气着了。”
襄桐纵使说过百次和沈家再无干系,但乍听有人给沈庭保媒,心头还是惊诧了一回。
“那就是说,沈家人已经知道我留书是假,悔婚是真了”
卢氏点点头。“嗯。”“我和你大伯去霍山这么大阵仗,哪里瞒得住人,如今霍山村里和沈家相熟的人家都知道,你从前并没有和沈家做亲,而你那时在沈家和他家二郎以夫妻相称,也只不过为了冲喜,无媒无聘,做不得数”
襄桐赶忙拉住卢氏的手,“都是因为我,让您和大伯遭人非议了吧”
“傻孩子,我和你大伯关起门炮药,寻常连院子都不出去,真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有什么委屈可言,且沈家大郎亲自来见也说,旁人道听途说不足为惧,沈家此番制药得我们相助心怀感激,并没有半点怠慢。”“倒是你,往后顶着个悔婚的名头,可如何是好”
襄桐既做下这事,就没想过日后生悔。“大伯娘放心,我若在意旁人闲言碎语,也不会抛头露面做个牙行账房。”“只是有一事请大伯娘实言告诉我,沈大娘子得知我悔婚的事,可有什么大碍她从前也算待我不薄,我唯恐事发伤她心意。”
“我和你大伯去霍山村并没登沈家门,所以也不甚知详情,那沈大娘子究竟做何想,恐怕你只能问沈二郎去了。总归,谁个自己儿子被人悔婚,总不会好受吧”
03
襄桐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找沈庭求证。
沈庭见襄桐难得主动登门寻她,连忙把人带去对面茶寮,又要了间雅室。
“瞧桐娘一脸急色,是出了什么大事吗”“你别急,喝口茶慢慢说,但凡我能帮忙,绝不推脱。”
襄桐没有心思饮茶,只把心里担忧问了出来。
“二郎同我说实话,沈大娘她是不是已经得知了我悔婚的事她如今可还安好你大节里不回家,是不是也与我有关”
沈庭先是错愕,随即了然。
“想来是樊大伯在村里听说了什么闲言碎语。”“你放心,我娘她很好,我同我娘置气,也是因为旁的事。”
果然,他们母子还是有了心结。
“二郎是信不过我,还是觉得我好骗你若要我相信你们母子生隙不是为我,那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同我讲明”
沈庭见襄桐急得眉头紧蹙,顿时便什么都交待了。
“桐娘别恼,这事确实不怨你。”“前些时日,你大伯入村收徒,便有人家闲话这樊姓少见,且和我沈家相交颇深,疑是你家亲眷,我均一笑置之,不曾向人解释。可我娘不知从哪听了闲言碎语,再三追问,直说要去霍山脚下寻你家里人求证,我不得已,才将你留书出走的始末告诉我娘,她只觉痛心,并没有半点迁怒,只怪我沈家时运不济,留不住如你这般贤惠的佳儿妇。”
“那你又为何不回家过节”
沈庭瞧瞧襄桐神色,讷讷答话,“你还记得,前些日子,三郎在你家用饭时提起的那个瑛姐吗,她家本和胡大哥家有亲,而我娘找胡大娘子排解心事的时候,恰被她得知了我未曾婚嫁的实情,这才,这才引出胡大娘子替瑛姐保媒的闹剧。”
襄桐听到这里,反而把眉头松开,一副淡然的样子。
“所以沈大娘子替二郎应下了,二郎为了和我的赌约便和她起了冲撞这么说来,这事也该算是因我而起”
“不不不,桐娘你别误会,我娘知道我对你一直初心未改,不曾胡乱许婚。我之所以气恼,是因她在胡大娘子当众保媒时没有一口回绝,难免给人留了遐想。”“桐娘,我娘她从没有怪过你,她还说都是她的错,明知道丛家大娘子不是善类,还答应她考虑分家的事,以至于你受了委屈,她如今也知道,你是为了成全我大哥婚事才决定抽身而去,她没有拒绝胡家人,还当你已下了狠心不再同我来往,并不是舍了你不顾。”
襄桐听沈庭小心翼翼解释,倒不好作出个冰冷嘴脸,“二郎,嫁娶之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沈娘子为你议亲,你也不该忤逆尊长。”“倒是你方才说,丛大娘子曾有意迫你沈家分家”
襄桐不解的是,那日丛大娘子明明说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只要自己在沈家,就不许白姑娘下嫁
沈庭见话说到这个份上,瞒无可瞒,索性一次说开。
“丛窦氏那个恶妇,先是威胁我娘让你我二人在白氏进门前析产别居,后来在我大哥谢师那日又口出不逊,已被白山长勒令教训过了。因她气急攻心,如今得了风疾瘫在床榻,怕是我大哥婚典都无法出面,也算是得了个现世报了。我大哥听了你牺牲名声保全沈家的义举,也赞你是个大度坦荡之人,不敢对桐娘有任何微辞,至于我娘,经我兄弟解释,也终于知道事情因果,知道误会了你留书出走的隐情,只是眼下霍山村里人多口杂,难免有人闲来无事嚼舌,才让她有所顾忌。不过旁人言语我并不放在心上,也请桐娘不要过虑。”
襄桐见兜兜转转,丛窦氏的威胁成空,也替沈家放下心来。
“白姑娘我是见过的,相信她同你大哥日后定能和和美美。至于你说的我为你沈家多有成全的话,往后却别再说了。你应该知道,我做这一切,虽然考量过你大哥仕途声望和白姑娘名节,但更多的,却也是为了我自己。”
沈庭猛地抬头,“不管桐娘你信不信,你的难处,我当时虽不懂,可自从你留书而走,又乍现在这杭州街市,我如今却全都明白了,我也愿意成全。”
襄桐见他信誓旦旦,不觉问他,“二郎明白什么了”
“我明白了桐娘的隐忍,明白了桐娘的不甘,更明白了桐娘空有一身本领,却只能被缚住双翼做那笼中鸟雀时的煎熬之心。”“若桐娘是个男儿,又或不曾为仆身,早就能在这繁华尘世里创下一番家业,接受旁人的艳羡和仰慕,而不应是作为个贱籍冲喜仆役之流,困守在个荒野村夫身边蹉跎光阴、背后受人冷嘲热讽,郁郁不得志”
“可我又时常想,若我逢着的,是个无比光辉伟岸的桐娘,我是否还有胆量奢望与你比肩而行。我不过凭着天幸,白得了一座山,其实半点真本事也无,这样的我,每日都在自惭形秽,明知配不上,却受不住你光芒的指引,只想离你近一些,再近一些也正因如此,我每天也都会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势必要做出点样子,让桐娘有一日,也能将我视为可以依靠的臂膀。”
襄桐着实被这突然起来的陈情慑住了,她惊奇的并不是沈庭那颗对自己真诚且执着的心,让她感到震撼的是,原来眼前这个她忽视已久的翩翩少年郎,竟是真的懂她。
这一刻,她才重新审视同沈庭的那个赌约,他不过,是想陪着自己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再一同携手见证彼此登顶的时刻
“二郎,你已足够好,且还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