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业的冰铺介绍生意,并亲手给铺面的匾额题了字。
虽然有些同窗鄙夷他与商贾之流为伍,颇为不屑,但耐不住本朝开国皇帝没有揭竿而起的时候也曾在街头摆摊糊口,是以对为商者颇宽容,连商家子弟科考也不会禁绝,大有一视同仁的意思。
想排挤沈庚的人也就不敢明着贬损。
如是筹谋准备了数日,沈家杂食冰铺终于在四月十二这一日正式在桃叶渡里挂匾开张了。
02
沈家开的这间铺子虽然位置较偏,但纵观整个城东,独他一家卖冰和蔗,因近来能食用的果子不多,甜蔗奇货可居,只两日光景,便引来许多左近的住户来猎奇。
沈家并不贪心,尤其初来乍到的,以积累经验和口碑为主,只将价格定了个低线。
寻常消暑的冰桶只要三十文,足能用上几个时辰,而可以食用的冰再加五文,只多个井水钱;
除了冰桶,旁的东西也都不贵。
一尺长的蔗段只需三文,而整根的蔗杆只需十文钱;
其他又有庆哥做的各种饮子,譬如乌梅汁、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还有各色掺了花草的凉茶,只三日功夫就置办出七八样来。而不拘哪种凉饮子,都只卖三文钱一碗。
沈庭知道家里平时鲜少弄这些花样儿,不免好奇问他,“三郎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沈庆先头还不肯讲,只说是自己琢磨出的独家秘方。
沈庭便说,“你也太过胡闹,若把哪个吃坏了肚子,回头还不来寻咱们麻烦,我看索性只卖乌梅冰饮吧,弄那么多还怪麻烦。”
沈庆无法,怕二哥把他辛辛苦苦学来的茶饮都给下了架子,赶忙从实交代,“这些都是我和胡家大姐儿学的。”
沈庭更加狐疑,“你之前不是说不喜欢和胡家人往来吗怎么又去寻他家玉姐儿学凉饮方子去了”
沈庆便摆出一副大度模样,“她家只那姓翟的搅乱,旁个都是好的,玉姐儿胳膊摔伤也是因那恶妇所致,我也不好把她全家给一棒子打死”
沈庭听是玉姐给的方子,也并不十分放心,“那玉姐儿的方子又是哪里得来的”
“自然是胡大娘子教的。”“哎呀,二哥你恁啰嗦,有这工夫同我嚼牙,不如多劈些蔗呢。”
在一旁的薛老四夫妇却赶忙上前,“我们来断蔗,你们紧着要紧事去忙。”
沈庭也不客气,“那也好,昨日从家拉来的果蔗卖得差不多了,我再回去砍些运来。三郎你去地窖看一眼,若冰桶冻的不实就多投一些硝石。等一会儿崔大哥送冰桶回来让他在后屋歇歇,晌午前开始制下一茬。”
薛老四本是来送腌菜的,待会儿还要回山里摘菜。他见沈家兄弟一个两个都不得闲,便主动留下多陪他娘子顾一会儿店,也好看看他家腌菜的出息怎么样。
只短短一个时辰,就让他十分惊喜。
他原以为沈家的铺面偏僻,肯定要积累些时日才有人登门,哪想到城里如今卖甜蔗的就沈家独一份儿,且价钱又不贵,十文钱足能买了一整只,是以来买蔗的人几乎就没断过。
受这拨儿人气带动,薛家腌菜的行情也不赖。
因附近多是在行市里务工的普通人,寻常舍不得去馆子里吃菜的不好干嚼炊饼馒首,便花个文钱买上一碗半碗的腌菜,既爽口又下饭。
也有左近商铺里的人给店里伙计准备晌午饭的,见这野菜物美价廉,且图个新鲜,每样都买上一碗。
薛老四先头还暗暗记着数目,他娘子每用勺从酱菜坛子里舀出一勺,他就累个数儿,到后来,他也不知到底是卖出了五十几碗还是六十几碗。
若按这个效果,往后指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他家腌菜,到时候,他再制些荤肉烧腊,定不比往酒楼贩生菜赚得少。
唯一的不便之处就是,无论薛家人也好,崔家人也好,因此处只一间能住人的屋子,晚间均要坐了沈家的车在城门落锁前归家,独留了沈庭在铺子里守着。
且沈庭晚间主要得给冰桶里添水,就没办法兼顾前头铺面,到时只封了门板,从后院到河道取水。
这得耽误多少买卖啊薛家人想想就觉得肉疼。
因此,当沈庭驾了“银子”拉着一车甜蔗回来的时候,薛老四迫不及待地拉着沈庭商量,“二郎,我瞧着铺子里的光景,出息比咱预料中的还要好。且这才是开张头三日,许多街坊还没听到消息,往后指不定如何热闹。我想,咱这店只白日里开张,晚间关门也太亏了,要不,咱们雇个城里本地的帮闲,专管晚上两个时辰的生意,你觉得如何”
沈庭这两日也再考虑人手的问题。
霍山村的村民固然可靠,但晚间交通是个大问题。
就连他自己,来回奔波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且夜里要打满几十桶水,肯定无暇再顾及店面的事。
“薛大哥这话有理,回头我就贴了告示招工。”
薛老四得了应承,心满意足,也主动带了她娘子去门口帮着沈家卸车。
沈庭身上带着从票号换好的铜钱,没急着到门外收蔗,而是把上锁的货柜打开,把钱先装了瓷瓮里头。
将将把柜门锁好,三郎沈庆的声音却突地从外头传了进来,竟带着一丝慌乱、一丝惊喜。
“二哥,你快出来”
沈庭无暇仔细分辨,还当是门口银子闹了脾气尥蹶子,赶紧跑出去应急。
谁知道银子的驴绳拴的好好的,且正优哉游哉啃着地上的蔗渣。
而三郎沈庆,正站了街市当中左顾右盼,似乎在寻着什么人的影迹。
“三郎,出什么事了你快站过来些,别被过往的车马刮碰着了。”
说着,沈庭上前去拉没头苍蝇一般的庆哥儿。
沈庆却自顾自喃喃低语,“我方才明明看见了的,怎么转眼就不见了呢”
沈庭把人拉回了店门口,见三郎没有什么不妥,作势要呵斥他一番,却见三郎避开薛家人,且以一种极其郑重的神态和沈庭陈说。
“二哥,好像看见二嫂了,就方才、在这条街上。”
沈庭想要责备的话顿时噎在口中。
他一想到襄桐可能就在这条街上,且还没走远,也顾不得细问,只沿着街市一路往东跑着追去,但凡看见和襄桐身形相似的妇人,均要上前确认一番,惹得好几人把他当做了登徒子,而同行的男人们几乎要寻他动手。
薛家夫妇不明所以,见沈庭发了疯一样在街上乱跑且胡乱搭讪,第一反应就是询问明显知情的沈庆。
“三郎,你二哥这是怎么了”
沈庆却把嘴抿成一线,他二嫂“离家出走”的内情,可不能同外人乱说,搞不好要坏了二嫂名声的。
“没什么,许是在路上落了什么。”
且是万般珍贵的稀世之宝。
等到沈庭垂头丧气从街当中走回来,依旧是形单影只。
沈庆知道他定是没寻着人,也不多问,只走出店门迎上前,佯作小大人一般拍拍沈庭的肩膀。
“二哥,我相信我的眼睛,你相信我吗”
沈庭看向沈庆,动了动嘴唇,却不知该说信还是不信。
如果庆哥儿看错了,襄桐的下落依旧没有半分线索;如果他没看错,则说明襄桐果然是故意要避开他不见。
无论哪一个结果,都不会令人好受。
“二哥,二嫂就在这城里,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日能等到她归家。”
沈庭闻言也攥紧了拳头。
“三郎,我信你,你也信我一回。我一定会带回你二嫂归家的。”
虽然有些同窗鄙夷他与商贾之流为伍,颇为不屑,但耐不住本朝开国皇帝没有揭竿而起的时候也曾在街头摆摊糊口,是以对为商者颇宽容,连商家子弟科考也不会禁绝,大有一视同仁的意思。
想排挤沈庚的人也就不敢明着贬损。
如是筹谋准备了数日,沈家杂食冰铺终于在四月十二这一日正式在桃叶渡里挂匾开张了。
02
沈家开的这间铺子虽然位置较偏,但纵观整个城东,独他一家卖冰和蔗,因近来能食用的果子不多,甜蔗奇货可居,只两日光景,便引来许多左近的住户来猎奇。
沈家并不贪心,尤其初来乍到的,以积累经验和口碑为主,只将价格定了个低线。
寻常消暑的冰桶只要三十文,足能用上几个时辰,而可以食用的冰再加五文,只多个井水钱;
除了冰桶,旁的东西也都不贵。
一尺长的蔗段只需三文,而整根的蔗杆只需十文钱;
其他又有庆哥做的各种饮子,譬如乌梅汁、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还有各色掺了花草的凉茶,只三日功夫就置办出七八样来。而不拘哪种凉饮子,都只卖三文钱一碗。
沈庭知道家里平时鲜少弄这些花样儿,不免好奇问他,“三郎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沈庆先头还不肯讲,只说是自己琢磨出的独家秘方。
沈庭便说,“你也太过胡闹,若把哪个吃坏了肚子,回头还不来寻咱们麻烦,我看索性只卖乌梅冰饮吧,弄那么多还怪麻烦。”
沈庆无法,怕二哥把他辛辛苦苦学来的茶饮都给下了架子,赶忙从实交代,“这些都是我和胡家大姐儿学的。”
沈庭更加狐疑,“你之前不是说不喜欢和胡家人往来吗怎么又去寻他家玉姐儿学凉饮方子去了”
沈庆便摆出一副大度模样,“她家只那姓翟的搅乱,旁个都是好的,玉姐儿胳膊摔伤也是因那恶妇所致,我也不好把她全家给一棒子打死”
沈庭听是玉姐给的方子,也并不十分放心,“那玉姐儿的方子又是哪里得来的”
“自然是胡大娘子教的。”“哎呀,二哥你恁啰嗦,有这工夫同我嚼牙,不如多劈些蔗呢。”
在一旁的薛老四夫妇却赶忙上前,“我们来断蔗,你们紧着要紧事去忙。”
沈庭也不客气,“那也好,昨日从家拉来的果蔗卖得差不多了,我再回去砍些运来。三郎你去地窖看一眼,若冰桶冻的不实就多投一些硝石。等一会儿崔大哥送冰桶回来让他在后屋歇歇,晌午前开始制下一茬。”
薛老四本是来送腌菜的,待会儿还要回山里摘菜。他见沈家兄弟一个两个都不得闲,便主动留下多陪他娘子顾一会儿店,也好看看他家腌菜的出息怎么样。
只短短一个时辰,就让他十分惊喜。
他原以为沈家的铺面偏僻,肯定要积累些时日才有人登门,哪想到城里如今卖甜蔗的就沈家独一份儿,且价钱又不贵,十文钱足能买了一整只,是以来买蔗的人几乎就没断过。
受这拨儿人气带动,薛家腌菜的行情也不赖。
因附近多是在行市里务工的普通人,寻常舍不得去馆子里吃菜的不好干嚼炊饼馒首,便花个文钱买上一碗半碗的腌菜,既爽口又下饭。
也有左近商铺里的人给店里伙计准备晌午饭的,见这野菜物美价廉,且图个新鲜,每样都买上一碗。
薛老四先头还暗暗记着数目,他娘子每用勺从酱菜坛子里舀出一勺,他就累个数儿,到后来,他也不知到底是卖出了五十几碗还是六十几碗。
若按这个效果,往后指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他家腌菜,到时候,他再制些荤肉烧腊,定不比往酒楼贩生菜赚得少。
唯一的不便之处就是,无论薛家人也好,崔家人也好,因此处只一间能住人的屋子,晚间均要坐了沈家的车在城门落锁前归家,独留了沈庭在铺子里守着。
且沈庭晚间主要得给冰桶里添水,就没办法兼顾前头铺面,到时只封了门板,从后院到河道取水。
这得耽误多少买卖啊薛家人想想就觉得肉疼。
因此,当沈庭驾了“银子”拉着一车甜蔗回来的时候,薛老四迫不及待地拉着沈庭商量,“二郎,我瞧着铺子里的光景,出息比咱预料中的还要好。且这才是开张头三日,许多街坊还没听到消息,往后指不定如何热闹。我想,咱这店只白日里开张,晚间关门也太亏了,要不,咱们雇个城里本地的帮闲,专管晚上两个时辰的生意,你觉得如何”
沈庭这两日也再考虑人手的问题。
霍山村的村民固然可靠,但晚间交通是个大问题。
就连他自己,来回奔波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且夜里要打满几十桶水,肯定无暇再顾及店面的事。
“薛大哥这话有理,回头我就贴了告示招工。”
薛老四得了应承,心满意足,也主动带了她娘子去门口帮着沈家卸车。
沈庭身上带着从票号换好的铜钱,没急着到门外收蔗,而是把上锁的货柜打开,把钱先装了瓷瓮里头。
将将把柜门锁好,三郎沈庆的声音却突地从外头传了进来,竟带着一丝慌乱、一丝惊喜。
“二哥,你快出来”
沈庭无暇仔细分辨,还当是门口银子闹了脾气尥蹶子,赶紧跑出去应急。
谁知道银子的驴绳拴的好好的,且正优哉游哉啃着地上的蔗渣。
而三郎沈庆,正站了街市当中左顾右盼,似乎在寻着什么人的影迹。
“三郎,出什么事了你快站过来些,别被过往的车马刮碰着了。”
说着,沈庭上前去拉没头苍蝇一般的庆哥儿。
沈庆却自顾自喃喃低语,“我方才明明看见了的,怎么转眼就不见了呢”
沈庭把人拉回了店门口,见三郎没有什么不妥,作势要呵斥他一番,却见三郎避开薛家人,且以一种极其郑重的神态和沈庭陈说。
“二哥,好像看见二嫂了,就方才、在这条街上。”
沈庭想要责备的话顿时噎在口中。
他一想到襄桐可能就在这条街上,且还没走远,也顾不得细问,只沿着街市一路往东跑着追去,但凡看见和襄桐身形相似的妇人,均要上前确认一番,惹得好几人把他当做了登徒子,而同行的男人们几乎要寻他动手。
薛家夫妇不明所以,见沈庭发了疯一样在街上乱跑且胡乱搭讪,第一反应就是询问明显知情的沈庆。
“三郎,你二哥这是怎么了”
沈庆却把嘴抿成一线,他二嫂“离家出走”的内情,可不能同外人乱说,搞不好要坏了二嫂名声的。
“没什么,许是在路上落了什么。”
且是万般珍贵的稀世之宝。
等到沈庭垂头丧气从街当中走回来,依旧是形单影只。
沈庆知道他定是没寻着人,也不多问,只走出店门迎上前,佯作小大人一般拍拍沈庭的肩膀。
“二哥,我相信我的眼睛,你相信我吗”
沈庭看向沈庆,动了动嘴唇,却不知该说信还是不信。
如果庆哥儿看错了,襄桐的下落依旧没有半分线索;如果他没看错,则说明襄桐果然是故意要避开他不见。
无论哪一个结果,都不会令人好受。
“二哥,二嫂就在这城里,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日能等到她归家。”
沈庭闻言也攥紧了拳头。
“三郎,我信你,你也信我一回。我一定会带回你二嫂归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