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比襄桐想象的急迫,“不能马上就相看吗若是合意我立即就可以把足租钱。至于要求,我想租个带大院子的,要存些粗重瓷器兼自住,因买卖有固定主道,所以不需临街,只巷子能走骡车就成。”
    襄桐见肇管事往这头看了看,显是听见了,却没有过来,便只得自己拿个主意。
    “我本是店里二账,平时少有机会外出,知道的房源或许也有限,您要实在急用,我便先带您到左近相看一两处,万许相合,也好解您燃眉之急。”
    那郎君连连点头,“那只得劳烦您了。”
    襄桐跟着梅娘子走过些地方,因每日管着录契,所以也大概知道哪处房舍可能还空着。她眼见这位客人急得火上房一样,出了陆记指定等不到下午就会去旁家,不想凭白让店里损失,这才临时越俎代庖。
    襄桐绕出柜台寻肇掌柜说完,肇掌柜先是担心,“你从前没独自带人看过房舍,这回自己去能成”
    襄桐本也不是为了揽功,“要不就劳烦掌柜一趟”
    肇掌柜有些为难,“衙门里的于主簿说今日可能要来寻我谈揽税的事”“罢了,还是劳烦樊娘子走这一趟吧。”
    襄桐做事自然是有的放矢,“掌柜的放心,我只带客人在梅嫂管顾的附近房舍看看,应该很快就会回来,倒是辛苦您要一个人看店了。”
    身后的客人似等不及,又催了声,“劳烦这位娘子快着些,我家里老娘和兄弟还在医馆里寄着,邸店又不肯收留,我须得天黑前把房子赁下才好安顿。”
    襄桐见还真是个急活,赶忙带人去看房。
    头一处看的,便是樊家如今住的那条巷子把边的一个临街大院。
    院子眼下锁着,所幸房东就在隔壁住着,襄桐上回陪梅嫂带客时也见过,所以也没费太大功夫就找到了人也进了院。
    客人只简单看了一眼便连连摇头,“不成,这院子太小了,且房舍太多,我一家三口人,实在用不上。”
    房主被折腾一回还没得句好话难免不快,“我这里又不是村里地头,难不成要预备几十亩良田给你住不成你想寻大院子,怎不去巷子里老癞子他家的危房”
    襄桐见这客人实在不会说话,只得替他转圜,“文大娘子别恼,我这客人是想寻了大院子兼做库房的,想来是他家什太多摆不下。”
    文大娘子听是行商的,反倒庆幸他不租了,不然成日里人来人往的,她在隔壁住了也不安生,于是又朝着襄桐嘱咐,“那行吧,回头再有人想赁屋,你可记得帮我奔忙啊。”
    襄桐也笑着答她,“这个自然,都是一个巷子里的街坊,我遇见合适的主顾,定会头一个想着您这处。”
    身后的人却又催开了,“方才那位娘子说的大院子在何处,您要不带我去看看”
    襄桐就没见过这么直的,被人嫌恶了还不自知。
    她便先辞了文大娘子,带着那莽汉子出了门。
    待走出段距离,她才细细解释,“文大娘子说的那处院子就在前头,只是那家一年前曾闹过官司,寻常人多有避讳,我怕您介意,这才没提起。”
    那莽汉子却不在意,“若院子够宽敞,倒也不是大事,搁了三百年前,哪里不是乱葬岗。”
    任是襄桐足够圆融,这话都不知如何接,只得往前引路,“那院子在巷尾,虽不临街,但挨着河道。”
    等到了近前,襄桐直接上手解了栓门的麻绳,“到了,您跟我进来吧。”
    那莽汉也不由一愣,“连门都不锁吗”
    樊家如今就住了斜对门,也知道些这家情况,“这处院子本就数月没人住过,且除了三间破屋再没半点值钱物什。房东现下住了他女婿家,为了方便旁人相看,也就不上锁了。”
    客人点点头主动推门进去,果见里面一片衰败荒芜。
    所幸房子虽旧,但却是青砖砌的,只是屋顶需要修缮。
    再用目光丈量院子,比方才那处足大了两倍。
    襄桐见客人没有转身要走的意思,便又引他进屋去看。
    主屋里除了一张瘸了腿的板床再无其他,左右两边更是空无一物。
    襄桐为他着想,不免又劝,“这处院子虽租金低,但需要补买的家用也多,您要是不中意,我再带您往旁处看看。”
    没想到那莽汉似十分中意,没有答襄桐的话反而又到院子里仔细丈量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他才主动来寻襄桐说话。
    “这院子租钱多少”
    襄桐哑然,从前上门的人都没相中,根本没问过价钱。
    “您要确准是这处了,我先带您回店里,随后我替您寻了房主过来详谈,您看如何。”
    那莽汉却一刻也不想等,“房主现在在何处,我同你一起过去吧。”
    于是,襄桐又带着那人往回折腾,去陆记西边十几丈远的友邻茶楼寻一个头顶长癞子的老丈。
    这趟总算没有白走,老癞头和莽汉三言两语功夫就敲定了价钱和租期,襄桐这才恍然,这么轻易就谈成了一桩生意
    因老癞头要回家取房契,三个人就约定一刻钟以后在陆记碰面,襄桐也准备带着客人先回陆记。
    哪知道刚走到街上,她就看见个十分眼熟的身影,确切说,是个十分眼熟的“驴影”。
    那是只倍儿精神漂亮的小黑驴,此刻正踏着雪白的四蹄,拉着半车甜蔗欢实地朝着西头一家挂着两色旗幡的门面行去。
    襄桐不由得喃喃自语,“是银子”
    身后跟着的莽汉不禁狐疑,“待会儿只能付银子吗汇昌票号的银钞行不行”
    襄桐却没理会他的话,而是闪身躲藏到一处梁珠后,继续朝着驴车驶去的方向不由自主地张望。
    可惜车上的果蔗挡去了襄桐大半视线,一时也看不清驾车的人到底是不是她预想的那人。
    为了尽快找出答案,她只得朝着身后的人告罪,“我似乎见着个熟人,想去打声招呼。您先去陆记等我。”
    她怕会有什么意外,想想又补充一句,“若房东带着房契回来我还没归,您就寻肇掌柜帮您立契收房就是。”
    说完,襄桐便贴着右手边小心行将过去。
    走出不远,果然见那驴车停在了街尾的一处铺面前,迎风招展的两面旗帜上分别写着“蔗”和“冰”字,而正中乌木牌匾上“沈家杂食冰铺”几个暗金大字触目惊心。
    襄桐没见着人,自然不能死心,冒着风险又朝前逼近了几步。
    很快,打里面出来一双中年夫妇,带着个十来岁的小郎一同从车上往下搬运果蔗。
    这三个人,襄桐都识得,那对夫妇是霍山村的薛老四两口子,而那个小童,正是她避之唯恐不及的沈家人三郎沈庆。
    作者有话要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