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转眼到了四月十五结夏日, 天气愈发热起来,才不过巳时, 日头就比往常更毒辣了几分。
    襄桐历来畏寒也畏热, 且身上还是裹得严严实实的春衫, 在二楼的账房里便不太待得下去, 只得把用井水浸湿的帕子搁在案头, 随时抹上把脸。
    肇掌柜看她实在辛苦, 特去街市上买了冰桶回来,置在西头窗下,由风吹了送些凉气消暑。
    襄桐十分过意不去,“就我一个在账房里,倒用上一桶冰, 实在靡费, 要不便把冰放在楼下堂屋吧,旁人从外头回来也能消消暑热至于账房,白日里先锁上, 我带了纸笔在楼下柜上誊录,晚间暑热退了再回二楼录账。”
    肇掌柜知道襄桐历来体贴,便拿话村她一回。
    “怎么,怕我这掌柜买冰折了本钱你忘了近日来的流水, 已比往年足高了五成还有余。”
    襄桐不免也跟着感叹,“要说咱们杭州城里街市繁华,人流不息,买房置地的人多些也是常态, 但像今年如此扎堆的,还真不多见。”
    因陆记近来正在争取替官府收税的“揽户”营生,肇掌柜同衙门口也打过不少交道,比襄桐知道些内情,也不藏私,只悄声告诉她。
    “我听官衙的于主簿说,咱们杭州城即将破格被升做杭州府,眼看这田土房舍看涨,不少外地人来投、本地人哄抢,是以咱陆记的买卖自然一派蒸蒸日上,尤其我们城东,大都是些浅屋矮厦,那些手头银钱有限的买不起城西大宅,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此地了。”
    襄桐也禁不住称奇,“咱们杭州由城升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不过却不知是什么缘由”
    “听说是,咱们杭州人杰地灵,有位到此地端居的国姓爷献子予帝。那嗣子已记名在皇后名下,不日将得王封,所以他昔日盘桓之地水涨船高,说不得日后咱杭州成了龙兴潜邸,比汴京城怕也不遑多让。”
    襄桐闻言一下子就想到那回同沈庭去晁府见郎氏老安人的情景,看来那位未曾谋面的承哥儿,终归已经进京了。
    “听您这么说,咱们大颂有了皇嗣,国祚得继,这还真是国之大幸。”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国泰才能民安,咱们升斗小民求的不就是灾年有粮,太平时有肉。”
    襄桐闲话之余不忘正事,一边动手研磨墨,一边又问肇掌柜。
    “不知您方才冰桶是多少钱得来的回头我录了帐,好把钱给您冲抵了。”
    因分号里没有大账房,襄桐和肇掌柜每日一个管录了店里流水细账,一个管钱,每日晚间再由掌柜的把账目和大宗银钱统一交给总店处置,所以店里花耗也要一笔一笔记下及时销核。
    肇掌柜却道,“这冰桶三十文钱、桶的押金十文,你看着怎么录得当”
    襄桐想了想,“押金可以退还,我只录在副册吧,回头您把桶的质票给我,待退了再销账。”
    “那家冰铺才开张两日,虽有质票但店印还没刻好,若往后咱常买冰,可以一直押个桶周转,不过要在今日午后带着白条子去加印。”
    襄桐便在副账上记了一笔,两人分别签了押,又一同从个上锁的柜子里取出钱,把肇掌柜垫付的银子结清。
    肇掌柜又道,“那冰铺子还兼卖些山鲜、腌货和甜蔗,价格也十分公道,你午间回家用饭路过,不妨也去瞧瞧,你家里有个读书的哥儿,吃了甜蔗定准欢喜。”
    襄桐先头听说附近有冰铺,虽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沈家,但毕竟杭州城里这么大,且沈家的客户多在城北和城西,就没太上心。
    但这一听说,那铺子除了制冰兼又卖蔗她心里顿时开始不安起来。
    本地从前没有好的蔗种,连铺子里的甜食多是靠蜂蜜或饴提味,如今突地冒出来卖蔗又卖冰的人家,难道真是沈家进城开了铺子
    不会那么巧吧
    襄桐一边腹诽一边打探。
    “掌柜可知道,这冰铺是什么人家开的又开在哪里回头我得空顺路去瞧瞧。”
    “那铺面就开在咱们街尾北向,双开间的门面,西头临水,东头挨着胭脂铺子,店名我倒没留意。哦对了,给我付冰的是对壮年夫妇,还带了个小郎。”
    襄桐听了是一家三口开的店,稍稍放心,沈家一个寡妇带了三个儿子,再寻不出什么壮年夫妻,不过也顺口白问一句。
    “咱们城东多是贫民小户,用得起冰的怕是不多,那家为何不把铺子选在城西或城北”
    “你新来咱们城里却是不知道了。管是城北还是城西,繁华归繁华,但铺面也是寸土寸金,寻常单开间的平层铺面一个月少说也要六七两银子的租钱。它一个开冰铺的,虽店面用不到多大,但需要敞阔阴凉的地方制冰和存储,把铺子赁在城东,至少能省下一半租钱。”
    襄桐却不认同,“可是城东少有用冰的大户,客源有限,就算赁屋钱省下了,冰桶制出来卖不出去,一样是损失呢。”
    “许是它家有旁的门路吧我去买冰桶时,看冰铺里伙计正往旁边船坞的篷船里搬运冰桶,说不定早有了大主道沿着水路贩送,也就不太在意在市面里散卖的三瓜两枣了。”
    襄桐这才恍然大悟,城内水系贯通,而街尾正临着内城河道,用船运冰属实也比用骡马经纪得便的多。
    解了心中疑惑,襄桐便和肇管事锁好了账房,拎着冰桶一道到楼下去。
    02
    近来买屋之置地的人多,经纪们除了早晚几乎很难着店,此刻陆记里面只有襄桐和肇掌柜看家。
    襄桐坐了柜后,借着柜台遮挡视线;肇掌柜为了方便客人登门来询,则直接在堂内临窗的案牍坐着。
    说是守店,其实也要兼顾着帮外出的经纪们达成兜售田地和屋舍的目的,譬如有人登门来买地,他们先要大概问清对方意愿,比如想买什么位置的,是要水田还是旱地,又准备买上多少亩。
    然后根据客人属意的位置分派给不同经纪带看,时间一般安排在次日,且大都定在上午。而下午则让经纪们安排自己的客源。
    因近来登门的客人多,原本只管誊写的襄桐也不得不披挂上阵,不过她不好大包大揽,涉及到敏感的事则要肇掌柜掂对。
    忙了有近半个时辰,襄桐给经纪们次日约好的客人已经写满了近两张纸,她几乎已经能够预见,经济们这个月势必又能赚个盆满钵满。
    正替旁人高兴,一位年约三十许、穿了身短打的郎君从外头进来。
    他看了看屋里正口若悬河和客人介绍屋舍的肇掌柜,又看了看柜台后头的襄桐,直接就近询问。
    “敢问这位娘子,我想在左近寻处敞阔的院子,可有现成的房源最好今日就得住。”
    襄桐本低着头书写,闻声抬起头,却见眼前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正同她问话。
    她把笔先搁好,又仔细问了问,“您是想临屋还是买屋左近的房源我们陆记都有往来,您说个大体要求,我到时安排经纪们带您相看。只是眼下人手不足,恐怕午后才有经纪回店,您可以先把要求和您下塌处留给我,回头店里有人必定马上登门去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