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年寒窗苦, 一朝金榜题名新登科,沈庚较旁的寒门学子, 多的不只是那么点运道, 而也是靠着实打实的才学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今日。
天子琼林宴上, 他虽没能像头甲状元榜眼和探花郎那般惹人注目, 但胜在年纪轻, 不过刚弱冠的年纪, 且生得面如冠玉、少年老成且言谈合宜,也在仕林中收获了不错的风评,甚至和另外十名鱼跃龙门的新科进士一道,得了官家亲赐的宫花簪发,着了绿袍沿着御道一路打马游街, 一时成了京中嫁女的上佳人选。
作为杜大学士的座上宾, 沈庚也曾被许多官宦人家示好打听婚事,他却以早定媒妁、师恩为大为由,均敬谢不敏, 又在琼林宴后隔日,就收拾行装衣锦还乡。
到了四月初三这一日正午,沈庚终于随着同科赴考的同窗们一道回了杭州城。
因搭坐了城南齐家的马车,离着求学的文澜书院不远, 自然要顺道去拜见一趟师长。
白老先生先头是没有多高看这位出身寒微的学子的,甚至连他头遭求娶都没有立时应下。
但两年前,沈庚在省试失利后越挫越勇,砥砺奋进的劲头终于打动尊长, 白山长不仅为他进京试举递了保书,还将唯一的骨肉年方十五的白姑娘许给沈庚做娘子,并在次年省试后就过了小定,只等着他四月里返乡就成婚。
言外之意,无论沈庚登科与否,白家女儿都要做了他沈家妇。这恩施得不可谓不深。
沈庚这遭进了文澜院的山门,一路到了学里,当着一众同窗和后辈的面就立时行了大礼叩谢师长大恩。
得了消息的白姑娘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因大婚在即,不好出来相见,只能央告自小将她带大的姨妈丛窦氏去前头替她看看。
沈庚拜过了师长,白老先生自然提起要留饭,因他娘子仙逝多年,情深不改,便再没有续弦,只得托了前来凑趣的丛窦氏准备酒菜。
沈庚一揖到底,“这趟来的匆忙,也未曾备下谢师的大礼,哪敢再惊动师长”“且我刚刚回来,还不曾家去见过家慈”
丛窦氏听了便有些不快,“沈大郎好大的架子,这才赚了身绿袍就要违逆你师长的盛情,那以你未来岳丈的身份开口,沈郎总不能再拒了吧”
丛窦氏这话貌似玩笑,但何尝不是在试探沈庚态度,弦外之音便是,你沈庚是靠着岳家扶持才有今日,谅你也不敢舍本逐末,过河拆桥。
沈庚还不待开口,白老先生却道,“天地君亲师,这亲还排在师前,待你归家看过母亲,过两日进城赴府尹大人的鹿鸣宴时再来详叙京中见闻不迟,今日我且暂放你家去,快快归家就是。”
沈庚见不必两头作难,心里感激,便准备辞别恩师,及早归家。
丛窦氏见她姐婿已经放行,也没法再留难,但一想到沈家还有个“眼中钉”的事悬而未决,遂假作客套,“那我就代姐婿送送咱们新科进士。”
沈庚从前也曾和这丛窦氏打过交道,知道她对未来娘子有教养的大恩,虽平日不喜她跋扈,倒也不曾挂相。
这会儿听丛窦氏主动相送,他还当是替白家姑娘捎话儿,便由着她作陪,一路往山门方向而去。
行出段距离,左右已无人,丛窦氏果然停住脚步。
“未来甥女婿,且住住脚,我有些要紧事,要替我甥女问你。”
沈庚见她一脸阴郁,还当真有什么大事,便也正色答应,“丛大娘子但说无妨。”
“这件事,我其实是羞于启齿的,本是你沈家家务事,但我如今既然知道,少不得要替我那自小没了亲娘的外甥女早做打算。”“你可知道,你进京赴考这些时日,你家里二弟,已取了位樊姓娘子,且那位,还是个双亲俱亡、手段了得的仆役之流,如今已登堂入室,当起你沈家的掌家娘子了”
沈庚闻言将信将疑,“丛大娘子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我虽然数月未归家,但家里如此大事,是万万不会瞒着我匆匆定下的。除非,是我家里人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或遭了人算计”
“我要是道听途说,哪敢在你这进士老爷跟前搬弄是非左右这话我同你家里母亲也曾提过,你回去一问便知。”“我也不是非要管你家里是非,但我那外甥女的脾性,你最是知道的,软面团一样的人,哪里经得起虎狼窝里长起来的妯娌搓磨要不是我家姐去的早,我何苦管那讨嫌嚼舌根的事呢且你也掂量掂量,你将来是要为官出仕的人,名声最是要紧,真有个为奴为婢的弟媳,闹将开来又有什么好处是白家姑娘面上好看,还是你沈老爷行出去中听”
沈庚见丛窦氏说得有鼻子有眼,本来坚定的心思也
十年寒窗苦, 一朝金榜题名新登科,沈庚较旁的寒门学子, 多的不只是那么点运道, 而也是靠着实打实的才学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今日。
天子琼林宴上, 他虽没能像头甲状元榜眼和探花郎那般惹人注目, 但胜在年纪轻, 不过刚弱冠的年纪, 且生得面如冠玉、少年老成且言谈合宜,也在仕林中收获了不错的风评,甚至和另外十名鱼跃龙门的新科进士一道,得了官家亲赐的宫花簪发,着了绿袍沿着御道一路打马游街, 一时成了京中嫁女的上佳人选。
作为杜大学士的座上宾, 沈庚也曾被许多官宦人家示好打听婚事,他却以早定媒妁、师恩为大为由,均敬谢不敏, 又在琼林宴后隔日,就收拾行装衣锦还乡。
到了四月初三这一日正午,沈庚终于随着同科赴考的同窗们一道回了杭州城。
因搭坐了城南齐家的马车,离着求学的文澜书院不远, 自然要顺道去拜见一趟师长。
白老先生先头是没有多高看这位出身寒微的学子的,甚至连他头遭求娶都没有立时应下。
但两年前,沈庚在省试失利后越挫越勇,砥砺奋进的劲头终于打动尊长, 白山长不仅为他进京试举递了保书,还将唯一的骨肉年方十五的白姑娘许给沈庚做娘子,并在次年省试后就过了小定,只等着他四月里返乡就成婚。
言外之意,无论沈庚登科与否,白家女儿都要做了他沈家妇。这恩施得不可谓不深。
沈庚这遭进了文澜院的山门,一路到了学里,当着一众同窗和后辈的面就立时行了大礼叩谢师长大恩。
得了消息的白姑娘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因大婚在即,不好出来相见,只能央告自小将她带大的姨妈丛窦氏去前头替她看看。
沈庚拜过了师长,白老先生自然提起要留饭,因他娘子仙逝多年,情深不改,便再没有续弦,只得托了前来凑趣的丛窦氏准备酒菜。
沈庚一揖到底,“这趟来的匆忙,也未曾备下谢师的大礼,哪敢再惊动师长”“且我刚刚回来,还不曾家去见过家慈”
丛窦氏听了便有些不快,“沈大郎好大的架子,这才赚了身绿袍就要违逆你师长的盛情,那以你未来岳丈的身份开口,沈郎总不能再拒了吧”
丛窦氏这话貌似玩笑,但何尝不是在试探沈庚态度,弦外之音便是,你沈庚是靠着岳家扶持才有今日,谅你也不敢舍本逐末,过河拆桥。
沈庚还不待开口,白老先生却道,“天地君亲师,这亲还排在师前,待你归家看过母亲,过两日进城赴府尹大人的鹿鸣宴时再来详叙京中见闻不迟,今日我且暂放你家去,快快归家就是。”
沈庚见不必两头作难,心里感激,便准备辞别恩师,及早归家。
丛窦氏见她姐婿已经放行,也没法再留难,但一想到沈家还有个“眼中钉”的事悬而未决,遂假作客套,“那我就代姐婿送送咱们新科进士。”
沈庚从前也曾和这丛窦氏打过交道,知道她对未来娘子有教养的大恩,虽平日不喜她跋扈,倒也不曾挂相。
这会儿听丛窦氏主动相送,他还当是替白家姑娘捎话儿,便由着她作陪,一路往山门方向而去。
行出段距离,左右已无人,丛窦氏果然停住脚步。
“未来甥女婿,且住住脚,我有些要紧事,要替我甥女问你。”
沈庚见她一脸阴郁,还当真有什么大事,便也正色答应,“丛大娘子但说无妨。”
“这件事,我其实是羞于启齿的,本是你沈家家务事,但我如今既然知道,少不得要替我那自小没了亲娘的外甥女早做打算。”“你可知道,你进京赴考这些时日,你家里二弟,已取了位樊姓娘子,且那位,还是个双亲俱亡、手段了得的仆役之流,如今已登堂入室,当起你沈家的掌家娘子了”
沈庚闻言将信将疑,“丛大娘子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我虽然数月未归家,但家里如此大事,是万万不会瞒着我匆匆定下的。除非,是我家里人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或遭了人算计”
“我要是道听途说,哪敢在你这进士老爷跟前搬弄是非左右这话我同你家里母亲也曾提过,你回去一问便知。”“我也不是非要管你家里是非,但我那外甥女的脾性,你最是知道的,软面团一样的人,哪里经得起虎狼窝里长起来的妯娌搓磨要不是我家姐去的早,我何苦管那讨嫌嚼舌根的事呢且你也掂量掂量,你将来是要为官出仕的人,名声最是要紧,真有个为奴为婢的弟媳,闹将开来又有什么好处是白家姑娘面上好看,还是你沈老爷行出去中听”
沈庚见丛窦氏说得有鼻子有眼,本来坚定的心思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