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霍山村地界开阔, 其实却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百十口人常驻。
村里闲置的土地还有大把, 但真正的上田却一早就被村里殷实的人家买走了。
其中占得田地最多的, 还要数里正方家和村东头胡家。
沈庭需要良田种蔗, 首先想到的, 是从这两户人家手里匀些, 今年不得用还有明年后年, 回头再买些中田将就应付过眼下,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襄桐便在一旁建议,“要不先去里正家说说看吧,也正好把你想带挈乡邻的想法先透个信儿。”
沈庭觉得霍山的出产比他先头预想的要多得多,心里感激胡大牛的谦让, 不免有些摇摆, “我想着,胡大哥他家,咱也要表示表示吧, 毕竟是他选了铺子把山地让给我。”
襄桐也不是刻意想排斥胡家人掺和到霍山的事里来,只是他家里那位翟大娘子实在是个不省心的,眼下不知情没闹出什么乱子已算庆幸,再主动招惹只怕不妥。
“胡大哥和郎大人同来的时候是知道霍山有硝石和野菜的, 余下诸如药材和林木,也不是眼下能看见成效的,说出去倒像是显摆托大之辞。至于从他家买田种蔗的事,我只怕他娘子不会点头, 搞不好争执起来还要闹得他夫妻失和,反而不美。我知道你有心回报胡大哥一二,也不想拦你,要不到时等咱家和他娘子理清了往日是非再说”
沈庭听出襄桐顾虑,也明白她说得有道理,只得暂时放下报恩的打算。“那咱就去方家先问问。”
两个人登门的时候,里正一家正在院子里晒干菜,连门都没关,地上和窗下挂着的摆着的,俱是前些时日在宝石山摘挖来的,其中多是菌蕈和笋干。
里正娘子直腰的功夫,见沈家两口子在门口欲叫门,忙起身笑道,“今日是什么风把你们吹来的我可听说你家近来买了驴,正忙着进城贩菜呢。”
襄桐知道,霍山村这几十户人家,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根本就成不得什么秘密,沈家和崔家见天拉着山货打村里过,早就被人看个遍了,索性也大大方方承认,“方娘子您就别打趣我们家了,不过一头笨驴拉些野菜进城换些零花,哪能入您家的眼。谁不知道您家是村里积善成福的门户,家里一头牛就能抵得上我家三四头驴子,更别说还有近百亩的田地,一辈子都不愁仓里粮断的。”
但凡是人,总是喜欢被人捧着说,方娘子也笑着上前搀住襄桐,“瞧你这张巧嘴,也不知是吃什么长大的,我就是想眼热一回,都张不开嘴了。”
里正见两家妇人聊得火热,也忙招呼沈庭,“二郎可是稀客,今日怎想着来看我们”“屋里的,别光顾着说话,还不去灶下备茶。”
沈家有求于人,襄桐哪好意思劳烦里正娘子,忙拦着她,“大娘子别忙了,我们就些微小事想问,站站脚就走。”
里正娘子见状,倒愈发感兴趣,“那你们小两口倒是快说啊,知道我是个急性子,一会儿火上房了。”
沈庭便把得了霍山开采权的事简要说了一通,只隐去其中关于山匪的细节。
“我想着,既得了蔗种,凭白耗在山里未免可惜,就打算先试试在咱霍山村的闲田里种些,若真能有法子炼成糖霜,不说是一本万利的营生,至少也能造福一方,使咱们乡邻再不愁糖贵不得食。”
里正一向是个严正谨慎的,不免细问,“你说山里有蔗林可是我们杭州地界,原不该有啊。”
沈庭忙解释,“许是从前山匪得了良种移栽过来的,我瞧着长势不错,想先种个二十亩试试,若实在不成,也只当浪费了大半年光景,也亏不得太多。”
“那若真种得了,你又有几成把握能制出糖霜,其品相比两广之地贩运来的品相又如何”
沈庭不敢夸大,只保守作答,“即便稍逊色些,总比饴要甜、比蜜要易得,也算是为咱们贫苦人家做些好事了。”
里正娘子是个精明的,知道这沈家得了霍山,往后定会是个了不起的门户,忙推搡了里正一把。
“瞧你,人家好心给你说个拉拔乡邻的好处,你不想着颂扬,反倒问东问西的,要我说,只冲着沈二郎和他娘子大公无私为咱们整个霍山村谋福,你就该敲锣打鼓地帮着张罗张罗。”
沈庭忙说,“不敢不敢。这事成与不成的,我还不知道呢,若真如我所期,明年自然要带上乡邻们一道种蔗。”
里正听他没打算盲目推广种蔗,稍稍安心,“你既有这层想头,我也不多问你,只一点,这种蔗虽是生财之道,但毕竟粮食关乎天下民生,不可荒废。”
襄桐见沈庭一时接不上话,赶忙替他保证,“您放心,到时咱只限定,若想种蔗,须得种上
霍山村地界开阔, 其实却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百十口人常驻。
村里闲置的土地还有大把, 但真正的上田却一早就被村里殷实的人家买走了。
其中占得田地最多的, 还要数里正方家和村东头胡家。
沈庭需要良田种蔗, 首先想到的, 是从这两户人家手里匀些, 今年不得用还有明年后年, 回头再买些中田将就应付过眼下,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襄桐便在一旁建议,“要不先去里正家说说看吧,也正好把你想带挈乡邻的想法先透个信儿。”
沈庭觉得霍山的出产比他先头预想的要多得多,心里感激胡大牛的谦让, 不免有些摇摆, “我想着,胡大哥他家,咱也要表示表示吧, 毕竟是他选了铺子把山地让给我。”
襄桐也不是刻意想排斥胡家人掺和到霍山的事里来,只是他家里那位翟大娘子实在是个不省心的,眼下不知情没闹出什么乱子已算庆幸,再主动招惹只怕不妥。
“胡大哥和郎大人同来的时候是知道霍山有硝石和野菜的, 余下诸如药材和林木,也不是眼下能看见成效的,说出去倒像是显摆托大之辞。至于从他家买田种蔗的事,我只怕他娘子不会点头, 搞不好争执起来还要闹得他夫妻失和,反而不美。我知道你有心回报胡大哥一二,也不想拦你,要不到时等咱家和他娘子理清了往日是非再说”
沈庭听出襄桐顾虑,也明白她说得有道理,只得暂时放下报恩的打算。“那咱就去方家先问问。”
两个人登门的时候,里正一家正在院子里晒干菜,连门都没关,地上和窗下挂着的摆着的,俱是前些时日在宝石山摘挖来的,其中多是菌蕈和笋干。
里正娘子直腰的功夫,见沈家两口子在门口欲叫门,忙起身笑道,“今日是什么风把你们吹来的我可听说你家近来买了驴,正忙着进城贩菜呢。”
襄桐知道,霍山村这几十户人家,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根本就成不得什么秘密,沈家和崔家见天拉着山货打村里过,早就被人看个遍了,索性也大大方方承认,“方娘子您就别打趣我们家了,不过一头笨驴拉些野菜进城换些零花,哪能入您家的眼。谁不知道您家是村里积善成福的门户,家里一头牛就能抵得上我家三四头驴子,更别说还有近百亩的田地,一辈子都不愁仓里粮断的。”
但凡是人,总是喜欢被人捧着说,方娘子也笑着上前搀住襄桐,“瞧你这张巧嘴,也不知是吃什么长大的,我就是想眼热一回,都张不开嘴了。”
里正见两家妇人聊得火热,也忙招呼沈庭,“二郎可是稀客,今日怎想着来看我们”“屋里的,别光顾着说话,还不去灶下备茶。”
沈家有求于人,襄桐哪好意思劳烦里正娘子,忙拦着她,“大娘子别忙了,我们就些微小事想问,站站脚就走。”
里正娘子见状,倒愈发感兴趣,“那你们小两口倒是快说啊,知道我是个急性子,一会儿火上房了。”
沈庭便把得了霍山开采权的事简要说了一通,只隐去其中关于山匪的细节。
“我想着,既得了蔗种,凭白耗在山里未免可惜,就打算先试试在咱霍山村的闲田里种些,若真能有法子炼成糖霜,不说是一本万利的营生,至少也能造福一方,使咱们乡邻再不愁糖贵不得食。”
里正一向是个严正谨慎的,不免细问,“你说山里有蔗林可是我们杭州地界,原不该有啊。”
沈庭忙解释,“许是从前山匪得了良种移栽过来的,我瞧着长势不错,想先种个二十亩试试,若实在不成,也只当浪费了大半年光景,也亏不得太多。”
“那若真种得了,你又有几成把握能制出糖霜,其品相比两广之地贩运来的品相又如何”
沈庭不敢夸大,只保守作答,“即便稍逊色些,总比饴要甜、比蜜要易得,也算是为咱们贫苦人家做些好事了。”
里正娘子是个精明的,知道这沈家得了霍山,往后定会是个了不起的门户,忙推搡了里正一把。
“瞧你,人家好心给你说个拉拔乡邻的好处,你不想着颂扬,反倒问东问西的,要我说,只冲着沈二郎和他娘子大公无私为咱们整个霍山村谋福,你就该敲锣打鼓地帮着张罗张罗。”
沈庭忙说,“不敢不敢。这事成与不成的,我还不知道呢,若真如我所期,明年自然要带上乡邻们一道种蔗。”
里正听他没打算盲目推广种蔗,稍稍安心,“你既有这层想头,我也不多问你,只一点,这种蔗虽是生财之道,但毕竟粮食关乎天下民生,不可荒废。”
襄桐见沈庭一时接不上话,赶忙替他保证,“您放心,到时咱只限定,若想种蔗,须得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