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顺手拍拍沈庆肩膀,做了个噤声手势。
沈庭见襄桐也给他做脸,顿时直了直腰杆。
“如今咱们已把霍山粗粗看过一遍,山里都有什么出息,也大致有数。我想着,只凭咱一己之力,很多事是很难办成的,到时还要继续寻了帮手才好施展。”
沈赵氏听了点点头,“正是这个理,促织儿还得几条腿呢,哪个好汉没有几个帮手,咱若是能拉挈个把乡邻,也算造了功德。”
沈庭见得到认同,又继续说,“我先来拢一拢咱日后的出息。”“这头一样,就是山脊夹道两边的林子。咱先头也都看过了,那十几亩的林地,多是果木为主,除了树上结果,地里也有野菜和菌蕈出产。其中野菜多在春夏,而果木多在夏秋;”
“这第二样,就是山里的药材,包括了南北两峰,北峰如今见着三株灵芝待采,还有像是白术、枸杞、石菖蒲、茯苓、黄精、山芎、首乌等等等等,因地广未行及,或有更多待发掘;至于南峰药材,则以铁皮麦斛为主。”
沈庆闻言忍不住打断,“二哥是说,已确认了那些岩壁上的野草是铁皮麦斛”
“不错,我今日已经带了那日摘得的茎叶去百草居寻燕掌柜确认过了,确是铁皮麦斛无疑,按了市价比冬日里贱些,也要一百文一两干药。”
襄桐点点头,“和我猜测的差不多。”
沈庆已经低着头在盘算,这一山头的麦斛能有多少出产。
沈庭便接着往下盘点,“栖仙观下的硝石矿,我想不用多挖,到时按了三郎所说,在城里制成冰售卖给固定的买家,譬如酒楼、瓦舍或那些没有冰窖的高门大户。每年只卖一季,相信典屋钱也花耗不了许多。”
“最后一样,我要说的是蔗,娘子说看过孤本上制蔗的法子,我想我们不妨试试,若真能制成上好糖霜,会是未来咱家最大的收成之一。”和麦斛并驾齐驱。
沈庭看几个人仍聚精会神等他下文,赶忙提醒,“还有什么是我没想到的,你们也都说一说。”
沈庆眼珠一转,“再有就是山里林木,除了出产果子和山货的,我们每年伐上一些卖做薪炭吧。”
襄桐也道,“一整座山,真想物尽其用也是为难,就我们目前走过的地方,已有这许多等待放手去做的事情,只怕到时精力有限,还真要如二郎、如官人说的,要寻觅帮手了。”
沈庭听到襄桐认可,且主动叫他官人,嘿嘿傻乐两声,“我也不会贪得无厌,这一座山呢,哪是咱们一家吃占得完的,只一样一样来吧。”
襄桐也间接暗示他,“而且,我们如今勘察过的地方也不过整座霍山的十之一二,过些时日说不定还要旁的发现,眼下只需按了时序招募人手,合理分工,使能者服其劳,自不用咱呕尽心血。”
沈庭赶忙应和,“我正是此意。”“这头一样,我便是想买地,然后雇人种蔗。”
02
沈家昨晚上商量了一晚,决定先买上二十亩上田。
蔗虽不大挑土,但自然是地力越肥,出息越多。
沈赵氏多少还有些担心,“会不会,太多了些”
襄桐在一旁给她分析,“我和二郎在山上往下望去,几片蔗林合在一起总有个五六亩,而一亩的蔗足够做七八亩的良种,咱先买上二十亩地,若今年收效好,明年再多置。”
沈赵氏这才放心,“那买地的钱娘出一半。”
沈庭看了看襄桐,他本意是要给襄桐置了私房,但又不好说不带家里旁人的份。
襄桐却并不计较,“那就谢谢娘心疼我和二郎,我们正愁手里银钱不够使呢”
“银钱不够使你们这些时日,总能攒下近三十贯钱吧。”
沈庭赶忙解释,“我和襄桐商量过了,等咱家进城贩冰,想赁个临街铺面,到时也能顺道卖些霍山里的土产。”
沈赵氏见他们越发敢想,咽了回口水,终于没敢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毕竟儿子大了不由娘,尤其这个儿媳是个能干的,她也该学会松松手。
“娘还算那句话,你们有什么用得上娘的,只管开口。”
沈庭左手搂住他娘,右手搭了襄桐肩膀,“娘,儿做这些,可不是想让你们跟着我吃苦挨累的,那是为了让您日后享清福的。”
沈赵氏眼眶又湿热起来,“唉,娘现在就是在福窝窝里头呢。”
沈庭见襄桐也给他做脸,顿时直了直腰杆。
“如今咱们已把霍山粗粗看过一遍,山里都有什么出息,也大致有数。我想着,只凭咱一己之力,很多事是很难办成的,到时还要继续寻了帮手才好施展。”
沈赵氏听了点点头,“正是这个理,促织儿还得几条腿呢,哪个好汉没有几个帮手,咱若是能拉挈个把乡邻,也算造了功德。”
沈庭见得到认同,又继续说,“我先来拢一拢咱日后的出息。”“这头一样,就是山脊夹道两边的林子。咱先头也都看过了,那十几亩的林地,多是果木为主,除了树上结果,地里也有野菜和菌蕈出产。其中野菜多在春夏,而果木多在夏秋;”
“这第二样,就是山里的药材,包括了南北两峰,北峰如今见着三株灵芝待采,还有像是白术、枸杞、石菖蒲、茯苓、黄精、山芎、首乌等等等等,因地广未行及,或有更多待发掘;至于南峰药材,则以铁皮麦斛为主。”
沈庆闻言忍不住打断,“二哥是说,已确认了那些岩壁上的野草是铁皮麦斛”
“不错,我今日已经带了那日摘得的茎叶去百草居寻燕掌柜确认过了,确是铁皮麦斛无疑,按了市价比冬日里贱些,也要一百文一两干药。”
襄桐点点头,“和我猜测的差不多。”
沈庆已经低着头在盘算,这一山头的麦斛能有多少出产。
沈庭便接着往下盘点,“栖仙观下的硝石矿,我想不用多挖,到时按了三郎所说,在城里制成冰售卖给固定的买家,譬如酒楼、瓦舍或那些没有冰窖的高门大户。每年只卖一季,相信典屋钱也花耗不了许多。”
“最后一样,我要说的是蔗,娘子说看过孤本上制蔗的法子,我想我们不妨试试,若真能制成上好糖霜,会是未来咱家最大的收成之一。”和麦斛并驾齐驱。
沈庭看几个人仍聚精会神等他下文,赶忙提醒,“还有什么是我没想到的,你们也都说一说。”
沈庆眼珠一转,“再有就是山里林木,除了出产果子和山货的,我们每年伐上一些卖做薪炭吧。”
襄桐也道,“一整座山,真想物尽其用也是为难,就我们目前走过的地方,已有这许多等待放手去做的事情,只怕到时精力有限,还真要如二郎、如官人说的,要寻觅帮手了。”
沈庭听到襄桐认可,且主动叫他官人,嘿嘿傻乐两声,“我也不会贪得无厌,这一座山呢,哪是咱们一家吃占得完的,只一样一样来吧。”
襄桐也间接暗示他,“而且,我们如今勘察过的地方也不过整座霍山的十之一二,过些时日说不定还要旁的发现,眼下只需按了时序招募人手,合理分工,使能者服其劳,自不用咱呕尽心血。”
沈庭赶忙应和,“我正是此意。”“这头一样,我便是想买地,然后雇人种蔗。”
02
沈家昨晚上商量了一晚,决定先买上二十亩上田。
蔗虽不大挑土,但自然是地力越肥,出息越多。
沈赵氏多少还有些担心,“会不会,太多了些”
襄桐在一旁给她分析,“我和二郎在山上往下望去,几片蔗林合在一起总有个五六亩,而一亩的蔗足够做七八亩的良种,咱先买上二十亩地,若今年收效好,明年再多置。”
沈赵氏这才放心,“那买地的钱娘出一半。”
沈庭看了看襄桐,他本意是要给襄桐置了私房,但又不好说不带家里旁人的份。
襄桐却并不计较,“那就谢谢娘心疼我和二郎,我们正愁手里银钱不够使呢”
“银钱不够使你们这些时日,总能攒下近三十贯钱吧。”
沈庭赶忙解释,“我和襄桐商量过了,等咱家进城贩冰,想赁个临街铺面,到时也能顺道卖些霍山里的土产。”
沈赵氏见他们越发敢想,咽了回口水,终于没敢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毕竟儿子大了不由娘,尤其这个儿媳是个能干的,她也该学会松松手。
“娘还算那句话,你们有什么用得上娘的,只管开口。”
沈庭左手搂住他娘,右手搭了襄桐肩膀,“娘,儿做这些,可不是想让你们跟着我吃苦挨累的,那是为了让您日后享清福的。”
沈赵氏眼眶又湿热起来,“唉,娘现在就是在福窝窝里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