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沈家三口在太和楼一楼吃过饭, 随后又被安掌柜请到了楼上的雅间叙话,旨在商榷往后山鲜供给的细情。
    “说起来安某和樊娘子也算是见过患难了, 彼时市面上一笋难求, 还承蒙您家不弃, 拉拔着我太和楼花市分号渡过难关, 所以某在此以茶代酒, 敬诸位一杯。”
    襄桐和沈庭均明白这是安掌柜的自谦抬举之辞, 当不得真。
    太和楼那时缺笋不假,但离了春笋顶多差些收益,且沦落不到关门大吉的地步。如今人家刻意夸大襄桐送笋的意义,等于是把台阶铺好摆在眼前,沈家只迈出腿踩实了, 这买卖也就成了一大半。
    “安掌柜这么说真是折煞我了, 我那时也不过是误打误撞寻到太和楼,且喜欢和公道的明白人打交道,要说拉拔, 倒是安掌柜此后多有照拂,才让我们沈家能一直吃着这口饭。”
    “樊娘子也不必过谦,您家送来的山珍历来是品相顶顶好的,非旁家能比, 我就是多把上些许银钱也是物有所值、心甘情愿的。”
    安掌柜铺垫得差不离,又顺势引入正题,“方才在楼下听沈郎提到,城西霍山的匪患已绝, 且您家已得来整座山的开采权,这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沈庭不了解襄桐心中打算,并不随意插话,寒暄一句“同喜”之后,只把交涉的事仍交给襄桐。
    襄桐见沈庭信任,也不装假。
    “不瞒您说,我家自得知得了这山地,心里真是喜忧参半,那天竟夜未曾合眼。”
    安掌柜不禁讶异,“哦樊娘子这话安某便不懂了。您家得了山怎还觉得忧虑这可是寻常人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啊。”
    “是好事,却也是麻烦。您也知道,我沈家不过山野村户,历来没什么大本事,此番喜从天降,凭白有了一座山的出息,还真怕自己承接不来”
    安掌柜见襄桐说有难处,也不禁易地而处,很快猜到了她的隐忧。
    “樊娘子想来,是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此树大招风,怕引来旁人嫉恨”
    “这确是我所担心之事,不过只占其一,且也想了个应急之法。还有另一件烦心事,却未能排解。”
    “只是其一那还有什么隐忧,您若是方便,说出来听听,若我安某帮得上忙,定会倾力相助。”
    “我要说之事,还真要烦劳安掌柜援手才能办成”
    “安某愿闻其详。”
    “您也知,霍山这些年一直被山匪占着,山头物产丰饶,不拘果木、花卉、药草、山鲜,林林种种让人应接不暇,非是一朝一夕就可用尽。可天时有限,若那些珍宝凭白荒废于山,或萎靡在院,到时必不能物尽其用,只怕最终落得个暴殄天物的结果。就如您方才见到的玉蕈,平日里,十文一斤也难寻的稀罕物,眼下只随手摘上片刻便能得一篮,当真让人欣喜;可若是不及时采摘,用不得几日,就会彻底腐化败落,我光是想想,就心疼得不行。”
    安掌柜能经营着几家店面,也不是白给,很快明白襄桐潜藏的诉求。
    “樊娘子的意思,安某听明白了。您是想说,只凭我太和楼一家,恐怕吃不下整座霍山的体量。”
    襄桐和聪明人说话,也不兜圈子。
    “我并非轻忽太和楼,而是确实力有不逮,担心不能物尽其用。”
    这话说了,几乎是在告诉安掌柜,往后沈家的山货,不会只供给太和楼一家,且看那意思,这樊娘子还想透过太和楼的关系,帮她多介绍些买家
    安掌柜犹豫片刻,当真仔细考虑了一下,最后也不为难。
    “既然樊娘子如此开诚布公,我安某也自当尽我所能。再有两日,是三月三上巳节,我那日酉时邀了本地食店商会中的几位耆老到我这间新开的店面饮宴,席间也有几位相熟的同行作陪,届时樊娘子和沈郎若得空,可择盏间之隙前来递帖,我再代为引荐一二,两位看这样可行”
    襄桐见安掌柜答应的如此痛快,心下十分动容。
    按说商会里别个酒楼无论面上关系远近,到了商场上都算是他太和楼的对手,沈家若往后将更好的山鲜贩售给那些人,虽不足以对太和楼造成致命打击,但也势必要带来一定的影响。
    安掌柜和沈家非亲非友,仅作为一个合作伙伴,能做到这般田地,实在难能可贵。
    “安掌柜高义,我和我官人给您施礼拜谢了。”襄桐说着就要拉着沈庭起身给他作揖。
    安掌柜却先一步站起来,压住沈庭肩膀。
    “你们这是做什么不过是介绍个把生意场上的朋友认识,算不上大忙。”“况且,以樊娘子您的大能,再加上一整座霍山的物产在手,哪愁找不到门路认识各位酒楼的东家安某不过是抛砖引玉,因势乘便罢了。”
    襄桐越发佩服安掌柜率性和豁达胸襟。
    或许按安掌柜所说,她兜兜转转,最终能攀上关系见到正主,但说不定那时早过了仲春时节,很多山货早烂在地里不得出手。襄桐这谢意也就更加真心实意。
    “安掌柜肯仗义相助,我们也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无耻小人,断做不出那过桥拆板的事来。我樊氏虽只是女流之辈,但愿以我和我夫家声名立誓,往后凡是霍山所产诸物,必先极尽太和楼所需,您安老板无论何时何地也必为我沈家客座上宾。”
    “诶,樊娘子言重了,能和你沈家结识,我已觉三生有幸。”“那接下来,我只等和您继续愉快合作,共襄大举。”
    02
    从太和楼出来的时候,日头已经渐渐西去。
    沈庆方才在雅间听了一脑门口舌官司,正头疼欲裂,便失了继续在市井中消磨的意趣;
    而襄桐方促成了心头一件大事,心里也有千头万绪要细细理清,也无心多逛。
    到了沈庭这儿,因上午精箭和番邦信签的余波,更是无暇旁顾。
    所以一行三人达成共识,尽快家去。
    按照惯例,襄桐又在菜市桥买了些骨、肉、湖鲜便往回赶。
    等进了门,沈赵氏已备好了一锅山药粥和腌笋、辣菜等着,她趁着襄桐回屋收放文契的工夫,把在院子里擦洗的沈庭单独叫到一边。
    “二郎,今日见襄桐她姐婿家里人,可还顺利她家亲戚都算和善吧”
    说辞早就套好,沈庭只答,“一切都顺利,老寿星慈和,一高兴留了我们吃酒席,我们后来在城里又逛了一会儿,顺道取回了霍山开山权的凭契,然后就归家来了。那文契在桐娘手里,娘可想看看”
    沈赵氏不在意这个,连连摆手,“本就是你凭本事得来的东西,你们小两口自己收好就行。”“娘叫你来,还有件大事商量。你看,你如今已经将要大好了,是不是该挑个好日子,找了媒人去八里铺樊家,把你和襄桐的大礼补全老这么悬着娘实在不踏实”
    沈庭当然恨不能立时就和襄桐做那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夫妻,但襄桐这会儿只说要考虑,还没真正点头,他怕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只得敷衍,“我想着,眼下霍山遍地的时蔬等人采摘,且我的大事,也希望大哥能亲自到场帮我送定,才显郑重。左右离大哥衣锦还乡不过这个把月的事,且再等等,再等等吧。”
    沈赵氏一想,若大郎能高中归家,届时再去樊家登门确实更有体面,且见沈庭已经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也留没法反驳,“那成吧,你心里有数就行,你自己的事,定比娘上心。不过襄桐押在梁家人手里的身契,总该尽早取回来吧”
    “这事我也惦记着呢,只待过了三月三上巳节,我亲自去趟梁家把事情挈结,当天再顺道去府衙把襄桐附在梁家的户籍销了。”
    襄桐当时不是卖断到梁家,所以自己在八里铺的户籍并没销户,而在梁家则是只以仆役的身份作为“附户”暂挂名在梁家名下,虽说眼下看不出什么影响,但也尽早和他家划清界限为好。
    沈赵氏和沈庭商量完这些,襄桐已经从屋里出来,正在厨下带着三郎盛粥。
    一家子便在南边堂屋摆了饭。
    沈赵氏惦记着霍山还有大片的野菜和菌蕈没采,直等到所有人撂下碗筷,才咳咳两声提议。
    “今日咱进山,不及把山头巡完,还不知有多少出息没算到。我想着,明日若天头好,咱还去山里,也顺手挖些时蔬给城里送去,总这么断续着怕是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