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退婚,辗转成了我爹的填房。我娘嫁给我爹时,我爹和前头那位娘子已经有了长子,我娘是个贤惠的,一向视他为己出,有时,连我和我亲生弟弟都比不上,一家人也算和美。只可惜我娘她身子弱,在我爹过世的半年后,也撒手去了。”
沈庭听到这里,不禁疑惑,“你家中既然有兄长,也有亲弟,怎么先头还提要立个女户”
女户都是家里没了男丁的绝户才能设的,她一个有兄弟的人,没嫁人前只能附了他们的户籍。
襄桐接着又解释,“我大伯一家这辈子只生了我堂姐一人,到我大伯三十好几也再无所出便和我家提出过继,于是在我弟弟出生满一岁后,我爹便做主将他过继给我大伯一脉,至于我大哥,在七年前同人出门赶海,此后再没有回来。听人说,他搭坐的那艘海船出了事,船上的人大都触礁没了。我家里也曾抱着希望,有一日他能归家再看上一眼,可始终杳无音信,所以如今在八里铺的户帖里,樊家二房便只剩下我一人。”
“原来是这样。”沈庭点点头,又问了个他最关心的问题,“那你爹娘去世后,为何你会卖身到梁家是你大伯一家对你不好,胁迫于你吗”
襄桐摇摇头,“我大伯和我大伯娘对我很好,和待亲闺女也差不多,是我自己做主去梁家的。”
“那时候,我大伯上山采药摔断了腿,我弟弟柏哥儿又害了风寒,我大伯娘一个人出门给人浆洗,从早忙到晚,工钱却还不够一个人一顿汤药钱。我当时不过十一岁,除了那些脏地界肯收或是给人做奴仆,再难寻个立竿见影的法子。”
沈庭听完心下几多感慨,原来他的桐娘也是受生活逼迫至深才养出如今这副风霜无侵的性子。
他自知笨嘴拙舌,说不出太多体贴的话来,但下定决心,往后再不让她吃丁点苦楚。
“桐娘,往后有我,有我沈家在,便是不能给你天下最好的日子,也绝对能做到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也希望你仔细考虑,不要再提离开我、离开沈家的话了。我们如今一家人欢欢喜喜,靠着一双手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日子越过越好,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期待呢”
襄桐本想说她有什么事习惯自己面对自己解决,从不想着指靠旁人,但看着沈庭满脸诚恳,眼中放着光华,竟一时语塞。
“我”
“桐娘,你还没看出来吗如今这个家,早离不开你了你就算不是我沈庭的娘子,也是沈家不能割舍的一员,你扪心自问,要是我现在就同意放你归家,你能舍下我娘,能舍下三郎吗”
襄桐实在无法面对这样的逼问,只得转过身冷静一下,复又深吸一口气。
“这件事,我没法立时应下,你容我仔细想想。”
沈庭见襄桐比先时已有松动,不过多逼迫,只信誓旦旦拉住她手。“我会一直待你好。”
襄桐慌忙把手抽出,“咱们快点走吧,娘子和三郎他们还在等着呢。”
经过方才一番交心,两个人之间难免有些尴尬。
襄桐只闷头在前头走,沈庭几乎寸步不离跟在她身后。
走出没有多远,沈庭眼尖发现东边的草木里似有什么不对。
“桐娘,你先在这等我,我去那头看看。”
襄桐顺着他的视线也望过去,果见草稞子里有什么在动。她拉住沈庭胳膊,用口型示意他“别去。”
沈庭反过来拍拍她的肩膀,回了句“放心,这山里不会有猛禽。”,然后把腰间的竹刀擎在手里,慢慢走了过去。
襄桐放心不下,没听他的等在原地,也从地上拣了块棱角锋利的大石,悄声跟在他身后。
两个人接近那处的时候,草稞子里的活物似听见了动静,呼啦一声朝着更远处散逃而去。
沈庭快走几步,在浮草掩映下,赫然是只死了多时的野兔,血迹已经干透。
“桐娘,无事了,方才是有两只野狐在吃野兔,被咱们惊走了。”
襄桐闻声也凑近了瞧,却意外发现,这兔子不是被狐狸咬死的。
“二郎,你看,这兔子身上有箭。”
沈庭听完用脚把兔子踢翻,果然露出老大的箭头,从耳入腹,但箭却很不一般,不仅箭身比常见的短粗,还似是拿精钢铸的,因几乎贯穿了野兔,不细看还真难发现。
他突然想到什么,面色随之也凝重起来。“这不是箭,而是弩,并且看材质,不是咱们寻常百姓能制成的。”
襄桐闻言也起了疑心,“霍山之前才出过匪患,也不知从前藏匿过什么人,我看,我们把这弩,还有方才发现的木匣等物一并拿给郎大人,等他过目之后,说不定就有答案。”
03
沈庭和襄桐知道事关匪患,不容拖延,再没有心思继续在山里盘桓。
他们先和沈赵氏与庆哥儿汇合,襄桐想到待会儿要进城报信,只临时想了个由头。
“我方才在山上突然想起,年节里听我堂姐提起,她婆母今日正该做五十岁的整寿,我想着在杭州城里,咱家得我堂姐婿照拂颇多,既赶上正日子,也该表表心意,就想让二郎陪我进城一趟。”
并不把发现弩的事告诉他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沈赵氏和庆哥儿正忙在兴头上,只半个时辰就采了百十来斤的菌蕈,听说两个人乍然要进城,虽有些突兀,但也没有过多怀疑。
“那让三郎驾车送你们去吧,我在山里再多留一会,这处的玉蕈还不少呢,别过两日被人挖了去。”
沈庭摇头。“娘也跟车回家去,这满山的物产,想要采摘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况且我们把车赶走了,您待会儿采多了也不方便倒腾下山。”
“那成吧,就听你们的。”想想又道,“一会儿你们去贺寿也别空着手,带些山货,再多买些点心和酒肉,这是你头遭正式见襄桐她娘家人,可千万不能失礼。”
襄桐和沈庭面面相觑,发觉这个谎还扯出了这等后续,可以预见等他们回来,沈赵氏还得再问问亲戚们对沈家女婿的态度。
值得庆幸的是,沈赵氏轻易不去城里,不然见了李家人很快就要被拆穿。
归程照样是沈庆驾车,他们先把沈赵氏送回家,随后一路赶赴杭州城里。
既要带着沈庆,在山上看到的事就瞒不住。
沈庆听了,也没觉得多害怕,只可惜那木匣子他不能留下了。
“二哥二嫂,咱进了城往哪去”
按道理郎琛这个提辖是管着统领、训练守兵的,兼管缉凶捕盗,他寻常不是在府衙里落脚,便是在军营。
“直接去知府衙门先看看吧。”便是不在那处,报给知府大人也是一样的。
沈庆去知府衙门后巷送菜的时日不短,闭着眼也寻得到路,驴车赶得更是顺溜,连路上哪处有墙,哪处有沟都摸得一清二楚,倒让多日没出门的沈庭颇有些刮目相看。
“想不到我家三郎也有了大能,连二哥都要甘拜下风了。”
沈庆顿觉底气硬实不少“那是,二哥往后也别再小瞧了我,等我再长上两年,也能被人叫声好汉。”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应该还有一更,手残作者爆肝中
沈庭听到这里,不禁疑惑,“你家中既然有兄长,也有亲弟,怎么先头还提要立个女户”
女户都是家里没了男丁的绝户才能设的,她一个有兄弟的人,没嫁人前只能附了他们的户籍。
襄桐接着又解释,“我大伯一家这辈子只生了我堂姐一人,到我大伯三十好几也再无所出便和我家提出过继,于是在我弟弟出生满一岁后,我爹便做主将他过继给我大伯一脉,至于我大哥,在七年前同人出门赶海,此后再没有回来。听人说,他搭坐的那艘海船出了事,船上的人大都触礁没了。我家里也曾抱着希望,有一日他能归家再看上一眼,可始终杳无音信,所以如今在八里铺的户帖里,樊家二房便只剩下我一人。”
“原来是这样。”沈庭点点头,又问了个他最关心的问题,“那你爹娘去世后,为何你会卖身到梁家是你大伯一家对你不好,胁迫于你吗”
襄桐摇摇头,“我大伯和我大伯娘对我很好,和待亲闺女也差不多,是我自己做主去梁家的。”
“那时候,我大伯上山采药摔断了腿,我弟弟柏哥儿又害了风寒,我大伯娘一个人出门给人浆洗,从早忙到晚,工钱却还不够一个人一顿汤药钱。我当时不过十一岁,除了那些脏地界肯收或是给人做奴仆,再难寻个立竿见影的法子。”
沈庭听完心下几多感慨,原来他的桐娘也是受生活逼迫至深才养出如今这副风霜无侵的性子。
他自知笨嘴拙舌,说不出太多体贴的话来,但下定决心,往后再不让她吃丁点苦楚。
“桐娘,往后有我,有我沈家在,便是不能给你天下最好的日子,也绝对能做到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也希望你仔细考虑,不要再提离开我、离开沈家的话了。我们如今一家人欢欢喜喜,靠着一双手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把日子越过越好,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期待呢”
襄桐本想说她有什么事习惯自己面对自己解决,从不想着指靠旁人,但看着沈庭满脸诚恳,眼中放着光华,竟一时语塞。
“我”
“桐娘,你还没看出来吗如今这个家,早离不开你了你就算不是我沈庭的娘子,也是沈家不能割舍的一员,你扪心自问,要是我现在就同意放你归家,你能舍下我娘,能舍下三郎吗”
襄桐实在无法面对这样的逼问,只得转过身冷静一下,复又深吸一口气。
“这件事,我没法立时应下,你容我仔细想想。”
沈庭见襄桐比先时已有松动,不过多逼迫,只信誓旦旦拉住她手。“我会一直待你好。”
襄桐慌忙把手抽出,“咱们快点走吧,娘子和三郎他们还在等着呢。”
经过方才一番交心,两个人之间难免有些尴尬。
襄桐只闷头在前头走,沈庭几乎寸步不离跟在她身后。
走出没有多远,沈庭眼尖发现东边的草木里似有什么不对。
“桐娘,你先在这等我,我去那头看看。”
襄桐顺着他的视线也望过去,果见草稞子里有什么在动。她拉住沈庭胳膊,用口型示意他“别去。”
沈庭反过来拍拍她的肩膀,回了句“放心,这山里不会有猛禽。”,然后把腰间的竹刀擎在手里,慢慢走了过去。
襄桐放心不下,没听他的等在原地,也从地上拣了块棱角锋利的大石,悄声跟在他身后。
两个人接近那处的时候,草稞子里的活物似听见了动静,呼啦一声朝着更远处散逃而去。
沈庭快走几步,在浮草掩映下,赫然是只死了多时的野兔,血迹已经干透。
“桐娘,无事了,方才是有两只野狐在吃野兔,被咱们惊走了。”
襄桐闻声也凑近了瞧,却意外发现,这兔子不是被狐狸咬死的。
“二郎,你看,这兔子身上有箭。”
沈庭听完用脚把兔子踢翻,果然露出老大的箭头,从耳入腹,但箭却很不一般,不仅箭身比常见的短粗,还似是拿精钢铸的,因几乎贯穿了野兔,不细看还真难发现。
他突然想到什么,面色随之也凝重起来。“这不是箭,而是弩,并且看材质,不是咱们寻常百姓能制成的。”
襄桐闻言也起了疑心,“霍山之前才出过匪患,也不知从前藏匿过什么人,我看,我们把这弩,还有方才发现的木匣等物一并拿给郎大人,等他过目之后,说不定就有答案。”
03
沈庭和襄桐知道事关匪患,不容拖延,再没有心思继续在山里盘桓。
他们先和沈赵氏与庆哥儿汇合,襄桐想到待会儿要进城报信,只临时想了个由头。
“我方才在山上突然想起,年节里听我堂姐提起,她婆母今日正该做五十岁的整寿,我想着在杭州城里,咱家得我堂姐婿照拂颇多,既赶上正日子,也该表表心意,就想让二郎陪我进城一趟。”
并不把发现弩的事告诉他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沈赵氏和庆哥儿正忙在兴头上,只半个时辰就采了百十来斤的菌蕈,听说两个人乍然要进城,虽有些突兀,但也没有过多怀疑。
“那让三郎驾车送你们去吧,我在山里再多留一会,这处的玉蕈还不少呢,别过两日被人挖了去。”
沈庭摇头。“娘也跟车回家去,这满山的物产,想要采摘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况且我们把车赶走了,您待会儿采多了也不方便倒腾下山。”
“那成吧,就听你们的。”想想又道,“一会儿你们去贺寿也别空着手,带些山货,再多买些点心和酒肉,这是你头遭正式见襄桐她娘家人,可千万不能失礼。”
襄桐和沈庭面面相觑,发觉这个谎还扯出了这等后续,可以预见等他们回来,沈赵氏还得再问问亲戚们对沈家女婿的态度。
值得庆幸的是,沈赵氏轻易不去城里,不然见了李家人很快就要被拆穿。
归程照样是沈庆驾车,他们先把沈赵氏送回家,随后一路赶赴杭州城里。
既要带着沈庆,在山上看到的事就瞒不住。
沈庆听了,也没觉得多害怕,只可惜那木匣子他不能留下了。
“二哥二嫂,咱进了城往哪去”
按道理郎琛这个提辖是管着统领、训练守兵的,兼管缉凶捕盗,他寻常不是在府衙里落脚,便是在军营。
“直接去知府衙门先看看吧。”便是不在那处,报给知府大人也是一样的。
沈庆去知府衙门后巷送菜的时日不短,闭着眼也寻得到路,驴车赶得更是顺溜,连路上哪处有墙,哪处有沟都摸得一清二楚,倒让多日没出门的沈庭颇有些刮目相看。
“想不到我家三郎也有了大能,连二哥都要甘拜下风了。”
沈庆顿觉底气硬实不少“那是,二哥往后也别再小瞧了我,等我再长上两年,也能被人叫声好汉。”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应该还有一更,手残作者爆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