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方便,我也想跟你去一趟,顺便瞧瞧有什么时鲜可摘。”
    “嗯,咱们一道去。”
    02
    转眼进了三月,天地彻底回暖,地里青苗冒了尖,忙了近月的农户们总算能缓口气,不用终日被绑在地里头。
    襄桐在家被困了数日不得出门,心里似长了蚤子,每日只能和沈庭四目相对,简直百无聊赖。
    尤其是看着沈赵氏和沈庆每日进进出出,或是进山挖笋摘蕈,或是进城给几处酒楼送货,她愈发心急。
    沈赵氏见襄桐闲不下来,二月二十五那日得空把裁衣的方法教授给她,也好让她白日里打发时间。
    襄桐依言把上次进城买的葛布重新翻找出来,按着计划,想赶在上巳节之前做了春衫给沈庭换上。
    襄桐虽是个手巧之人,但不知为何,在这制衣一事上大失水准。
    先是量尺时,她找不准胸围腰围的位置,只草草拿绳绕着沈庭圈了敷衍了事,后来又有上衣袖子做得长了,下裳制得短了,连针脚都算不上细密的笑话闹出来。
    沈庆在一旁感叹有那时间,还不如让二嫂多研究研究菜谱。
    沈庭自然不干,做菜是全家人一起来分,可这春衫是独独只给他一人做的。
    等到三月一,襄桐终于收了簸箩针线,拿着做好的新衣让他试穿,沈庭高兴得跟个孩子一样,找不到人显摆,只能拉了沈庆来瞧。
    “二哥这身新衣如何你二嫂亲手裁的。”炫耀之心昭然若揭。
    结果沈庆兜头一盆冷水。“二哥,你这裤子都露出脚踝了,我咋觉着,二嫂本意其实是想给我做的,结果被你抢了”
    沈庭不服,坚称这衣服是襄桐为他量身定做的。“你懂个屁,怎不是给我做的你二嫂是怕做长了耽误干活。”
    沈庆再次语出惊人“你说是便是吧,反正到头还不是改改留给我穿。”
    为这事,沈庭难得耍了小孩心性,“今日我带着娘和你二嫂去咱家山头看看,你就不用跟着了,在家好好想想这些天都做了什么错事,想明白了再出门。”
    沈庆腹诽还能是什么错事,不就是自己跟着二嫂出门赚钱,二哥他吃了一个月软饭,恼羞成怒了呗。
    不过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
    因城里人抢食春笋的热闹劲已过,加上襄桐这些天完全放手山货的营生,如今沈家只隔日才进一回山,次日进一回城。
    太和楼与知府衙门那边,寻常只隔日供给,需求的数目也日渐减少,而其他几家就更是有一搭没一搭,而鹿鸣斋算是彻底断了,沈赵氏前两日找孙采办结清了账目,已多日没登门。
    不过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孙采办给结账那日也没有把话说绝,只说若有了上好的山鲜,他家还是会收的。
    沈赵氏看钱袋子每日的进项越来越瘪,明里不说,其实也着急的很,可是宝石山那头上山采鲜的人多起来,她再也拿不出比旁家更精细稀罕的东西来。
    所以这回,沈庭告诉她沈家即将得来霍山十年的采山权,沈赵氏是打心眼里高兴的。
    “这回再不用同旁人去抢,咱只挑了最鲜的摘挖,指定能让那些店面争相哄抢。”
    沈庭和襄桐见沈赵氏信心满满,默契地没把先头担心旁人使坏的事和她说,省得她徒增烦恼。
    真到一家人出门的时候,沈庭自然没办法真把三郎沈庆留在家里“思过”,那小子如今可是家里驾车的能人,少了他可出不了远门。
    襄桐怕路上颠簸,而沈庭才养好伤,还特意在车板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稻草和旧棉被,让沈庭又是一阵窃喜。
    一家人趁着大好晨光,心情雀跃地向着两里地之外的霍山进发。
    沈庭对霍山的情况最为熟悉,趁着路上就开始给家里人讲起来,当然,主要是讲给一直在城北生活的襄桐听。
    “说起这处霍山,在古时曾经是宝石山的余脉,早在我刚出生那会儿被个道观圈起做了义田。后来那道观破败了,又被一些西北来的悍匪占了,且一占就是好些年。因山里有两座主峰,状似驼峰,悍匪便自己起了个双驼岭的诨名,慢慢倒叫开了。”
    “其实官府早年也曾上山剿匪,但那群歹人实在狡猾,在山里竟也是狡兔三窟,至少有两回都让戍守的兵将扑了个空,再加上寻常本地百姓去的少,只外地客商过境,在骆驼背中间的林道里穿行才偶或被截,所以官府慢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襄桐听完点了点头,也难免好奇。
    “想来霍山被占这些年,已经很多年没人上去过了,不知山里是个什么境况是多有山岩还是林木”
    “你问到这里,又是霍山的一怪。”“旁的山或是林木茂盛,或是不毛之地,只这霍山方圆二十亩地,自下而上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气象。”
    这回连和沈庭在置气的三郎沈庆都不禁被吸引了,一边驾车一边竖着耳朵听。
    襄桐也歪着头静候下文。
    “挨着霍山脚下,是片荒地,因往日离着山匪太近,也无人敢买下开荒,到了春夏便会长出诸多叫不上名来的杂草。因向着阳,到了秋天能长到近半人高去,时日久了只留下几条车马压实的土道,直通向骆驼背之间的夹道。”
    “顺着山脚往上看,便是几十丈高的山岩,岩石上除了偶有从缝隙钻出来的藤蔓,再难寻旁的植被,如果不是我从山脊行过,见里头有林木,还要当它是座荒山。”
    “再往高处,南北两个驼峰景象又稍有不同,但依稀可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林木,比夹道两旁的树木还要密实许多,想着会有不少野鲜,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野兽出没。”
    沈庭絮絮讲了一路,襄桐听得越发感兴趣。
    旁的不论,两浙之地多山岭,而林木间的宝贝也多了去,不拘是笋、芋、蕨、豆这类民户常挖常食的,抑或是银杏、山胡桃、酸梅此种果仁类,都是随处可见的宝贝。
    更让人期待的,是未经人砍伐的林木茂盛之地,是菌蕈的温床,更有可能孕育出许多百年不见的药材,就如前些时日沈庆偶然采到的野灵芝。
    襄桐和沈家人不会藏掖,把自己想法如实说出来。
    “如今山匪被剿灭的消息还没公示,附近山民也暂不会想着到霍山采挖山珍,我想着,不若趁热打铁,咱先把山里拔尖的山货先归拢来,趁着上巳节再赶回热灶。
    沈赵氏也十分认同,“是这个理儿,咱一会儿进山不急着挖笋,先把四处都考量一遍,得了别的珍鲜也好和安掌柜交差。”
    两里地的路程,赶车过去,连一刻钟都用不上。
    沈庭引着沈庆,绕过眼前大片的山岩,直奔车马能走的山脊夹道。
    “这里就是我之前碰见山匪的地方,左右都是林地,林子深处通往山上。”
    襄桐就着沈庭所指方向往南北的两座高峰均端详了一番,想不到这霍山占地不算广,但两座山岭却不矮,想要一日把两处都走一遭,也是艰难。
    “山间林木茂密,山势高耸,我觉得,咱今日不如择了一个山头去看”
    襄桐的提议,沈家人听了也十分认同,但不禁又有了问题,这两座山峰,今日先瞧哪个
    襄桐已有打算,“就先去北边吧。”那处日照少,更易养出积年的宝贝。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都在赶稿,评论区回复较少,但我都会一一看完的
    笔芯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