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就能改短,用上个把时辰便好。”
    沈赵氏本还想去寻梁家人,这么一看也泡汤了。
    02
    等襄桐和沈赵氏真正拿到车,已经接近申时。
    两人见这个时辰了,也知再去城北寻梁家人就得摸黑,只得放弃,遂牵着驴车往回走。
    路上人见她们有驴车只一人坐还留一人牵着,还十分纳罕,殊不知她们娘俩儿都没有驾车的本事。
    为这事,沈家人昨夜决定买驴后也仔细商量过,最后想出的办法是,或是让沈庆抽空跟着村里会驾车的人学上两日,又或是寻了邻居崔大伯临时帮忙他年轻时曾经做过车把式,既驾过马车,驴车更不在话下。
    一路走着,不觉到了钱塘门。
    襄桐见路边有售鲜鱼的,想起前几日答应过庆哥儿,待卖了灵芝就给他做好吃的,于是和沈赵氏商量。
    “家里有些日子没吃河鲜了,要不趁便买几尾鱼家去”
    沈赵氏如今早改了过分精细的性子,不仅同意了,还让襄桐顺便再买些新上市的枇杷和巧柿吃。
    反正东西放了车上,也不必挨累。
    襄桐见先头买驴买车沈赵氏抢先会了钱,也掏了自家腰包,统共花耗了近五十文钱采买,其中除了一筐果子和几尾鲫鱼外,还另有一篓子虾蟹、一篓子鲎蚌,整个的豆腐衣也来了两张。
    菜蔬倒不必买,除了家里墙角那百十斤笋,这几日进山也曾顺手摘了些山蕨菜和豆荚儿,吃不完的吃。
    沈赵氏见眼前鱼肥蟹美,不禁怀念起前些时日在水门卖鳝的光景,襄桐笑着宽慰她“眼下河鲜不贵,咱吃的也少。若过些时日得空,再自去西湖边捞鱼也使得,左右家里有了车,往后去哪儿都便宜。”
    沈赵氏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越发觉得这驴车买得应时。
    归程上,襄桐于无人处和沈赵氏同坐上驴车,学着前几日邹氏赶车的样子试练起来。
    两人也不敢贪快,只比寻常徒步省些气力,等到了人多的地界儿,又重新换做轮替牵着驴走。
    如是反复总有半个时辰,可算进了霍山村村口,恰赶上胡家人带着乔寡妇母子打西头挖笋归家。
    两边人很快走了个对面,且都赶着车,在一丈多宽的土道上就这么上演了一出“狭路相逢”。
    沈赵氏心里有怨气,没有相让,更没有主动招呼,倒是胡大娘,自始至终被她大儿媳妇蒙在鼓里,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他赵婶子,今日怎没见你家人去山里挖笋害我起早在你家门口叫了半天没人应声。还有,你这驴车是怎么回事是从别村熟人那借来的不是说好咱两家一道的吗”
    沈赵氏本就包着委屈,说话就没个顾及。
    “他胡大娘,你这话问的好生奇怪。你家往后都不肯帮我家捎带山货了,还不兴我自己想想办法”
    她冷眼看到翟氏身边的乔寡妇拈酸憎恶的表情,又看着身侧的小黑驴,瞬间觉得腰杆硬实,“你家想摆脱了我沈家可以,想帮着那些长舌头没品性的人我也不好拦着,索性我自个儿买了车,以后也不须占你家便宜。”
    胡大娘越听越不对劲儿。
    “这话是怎么说的,昨儿个晚上我去你家赔礼时不还好好的怎今日就变了脸乔家的笋要卖,我帮着拉上,也并不耽误你家买卖啊,你何苦置气又买了驴来”
    翟氏怕两边人说多了露馅,赶忙上前把两家驴头错开。胡家的驴按着惯性就奔下了旁边地垄,胡大娘顾不上和沈赵氏争辩,赶紧上前去帮邹氏拉缰绳。
    沈赵氏见路被让开,也不耐烦再同胡家人继续耽搁。
    “我沈家是沈家,她乔家是乔家,不用你忙着在当中搓球儿。至于我自家买驴花得也是自个儿腰包,更不牢旁个费心。”
    待胡家人把驴重新从垄沟里拉上来的时候,沈家人已经走出好远。
    胡大娘被呛了个没脸没皮,火气也上来了,直说往后不许家里人再登沈家门。
    邹氏心里隐约有猜测,却不敢乱说。
    玉姐是亲闺女,反倒直接把话头递到乔寡妇身上。
    “方才听赵婶娘的意思,似乎和乔婶子家有误会大嫂你这两日和两家走动的多,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乔氏还惦记着蹭胡家的车用,不敢乱喷,也先拿眼看向翟氏。
    翟氏扯了谎只说“一个大东头的、一个大西头,能有什么嫌隙,还不是她们沈家眼热咱家有驴,又嫉恨乔家抢了她家位置呗。”
    胡氏方说过狠话,被她老闺女一点化,也吃出点味儿来。
    她摇了摇头。
    “不对,这事儿不对。那沈家的历来是个脾性好的,我昨日从她家出来,她还直送我到路口呢。”
    翟氏怕胡氏深想,赶紧岔开话题。
    “哎呀,咱家驴方才踩的是谁家田,好像把人家粮种都翻搅出来了,娘你们先走,我留下给拾掇拾掇。”
    沈家把驴车赶进门,最开心的还要数沈庆。
    他围着小黑驴足足转了三圈,又是摸摸它的长耳朵,又是拍拍它的厚腰背。
    随后又缠着在厨下收拾河鲜的襄桐。
    “二嫂,这可是咱家里第一头大牲口,咱可得给它起个响亮点的名字你说是叫小黑子好,还是小毛子好或者就小驴子”
    襄桐知他孩子心性,这是耍宝呢,也不泼他冷水。
    “这驴是你买的,名字自然要听你的。”
    沈庆一头雾水。
    “这驴是我买的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有钱买驴”
    襄桐朝南边努努嘴。
    “我今日去城里顺路把你采的那株灵芝给卖了,共得上十两银子,咱家买驴和车,娘也就顺手直接用了。”
    “啊十两银子啊,我还没见个影儿,就换了驴了得嘞,还叫什么小黑子,往后就叫它银子吧”
    沈赵氏正打屋里出来,见他们叔嫂相处融洽,心下安慰。
    “我去隔壁你崔大娘家坐坐,商量一下往后一起进山挖笋的事。”
    这事是方才一家人坐下商量过的,方才路过地头,见崔家地里农活也忙完了。
    山里笋虽多,但慢慢会有更多人家闲出人手来。还要趁早多挖多卖才是道理。
    如今村里只他沈家和胡家有驴,再叫上崔家人互惠互利,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沈庆有些闷闷不乐,崔大娘家一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比他大了不少,要是一起进山,哪有胡家那傻大姐好玩。
    襄桐不知道沈庆烦恼什么,只知道用吃的勾着他准没错。
    “记得那日我和你说的山海兜吗我今晚上就给你做。”
    “这名头怪呢,叫山海兜是把山和海都兜起来”
    襄桐把两条净好的鲫鱼用少许盐杀上,准备一会切片,又取了虾蟹继续拾掇。
    “差不多这个意思吧,这道菜里有水里游的鱼、虾、蟹、鲎,再加上山上长的笋、蕈、豆、蕨,一锅蒸好再点了香油酱醋提鲜儿,最后用豆腐衣包着荤素共同入口,可不是把山海都兜了进去”
    “啊,二嫂你别说了,抓紧了弄我这就去摘笋洗蕨菜去”
    作者有话要说我把自己写饿了:3」
    s本文中食材和做法大都取材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山家清供。
    物价参考宋代物价研究程民生著
    本章的山海兜就出自山家清供,是作者菌理解再加工的,不完全写实。
    后面若涉及其他菜式,也绕不过这几本巨著,不逐一注释了。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