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一哭, 张氏这心拔凉拔凉的。
“娘你别哭,你快说呀,究竟是咋了”
原来, 这摊煎饼的活,第一个月干得挺好, 老张家四个媳妇倒换着摊, 也没觉得太累。
加之村里刚刚接触到这新吃食, 谁家都买点尝鲜, 摊的竟然赶不上卖的。
等到月底一算帐,看着钱匣子里的银子和铜板,四个媳妇心里就长草了。
可以想象,婆家这头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了, 那娘家呢
不得拉拔一把
于是张氏这四个嫂子齐了心, 一起去说服张氏的娘,“娘啊, 我们娘家都不在三道泡村, 学会这手艺也只是在自己村里卖, 绝不会跟咱家抢生意, 娘你再想想, 我们妯娌四个把手艺传回去, 不也像娇娥一样, 一个月有个把银子的收入吗这里外里,得多赚多少”
张氏她娘一听银子就犯迷糊,后头一想, 只要儿媳娘家那头把好口风,加之现在是农忙,这信儿也传不到长河村去。
等到真正老沈家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大不了拿点银子,就算给交租子了呗。
于是便同意媳妇回娘家去教,因为怕老沈家知道,就没敢上吴铁匠那里打鏊子,而是到镇上找了个铁匠回来看了,照模样给打出四个来。
可张氏她娘觉得自己如意算盘打得好,却不想没多久就出了岔子。
问题出在老二媳妇娘家。
张氏的二嫂家风不咋地,满家人小肚鸡肠,男的赖女的泼,那都老出名了。
等张二嫂娘家开始摊上煎饼后,没两天就让同村的人给盯上了。
那人自己开油坊,又有磨坊,还有个亲戚在镇上开粮铺,能买到最低价的苞米。
这样一来,他家的油和苞米面成本就低了许多。
此前张二嫂娘家买人家的油吃,吃到见底儿了,非说那油有问题吃了拉稀,硬是让人又赔了一壶油。
这人当然是记恨上了。
没多久就自己找了铁匠来,借买煎饼之机给鏊子拓了下来,随后开工摊煎饼,摊出来后,才卖八文钱一斤
张二嫂娘家的摊子想当然是落地成盒了,可没料到她们村的余震一直波及到了附近几个村子。
虽说于村人来讲这煎饼已是十分便宜,可对于油坊主人来讲却还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他扩大生产规模,后来径直挑着担子挨村卖了,连三道泡村都没能幸免。
张氏惊得恨不能脸上只剩一张大嘴了,“这,这么好的生意,让你们一个多月就给干黄了”
这要是三道泡村有人出来抢生意,张氏都认了。
毕竟自己婆家小姑子的生意都让同村的吕五妹给抢了。
可是,她家的生意竟然是七拐八拐的,让她嫂子家的死对头给抢了
这,上哪儿说理去
张氏一屁股坐在了田梗子上,拍着大腿就哭上了。
那四个嫂子一见她哭,知道是自己婆母已经据实相告,连忙朝这里跑,给张氏连拉带拽地弄起来,“凤香你别哭,这大田地里让人笑话,有事儿咱回家说去。”
“还说个屁”
张凤香瞅准她二嫂,猛劲一推。
张二嫂直接一个腚敦栽到了田里,弄得一身是泥,狼狈不堪。
张氏的体格子可不是白给的,那几个嫂子一看,谁都不敢上前了。
张氏破口大骂,“你们一个个见钱眼开的,自己挣不够,还想拉拔娘家一群蠢货,现在连婆家的生意都让你们给败没了,你们还有脸怕笑话你们就是个大笑话”
张二嫂挣扎了几下没站起来,气得干脆也不起了,“拉拔娘家咋了,你不也是因为拉拔娘家,把婆家的手艺带来了吗,那谁不想让自己娘家好啊,谁知道这事儿能这么寸”
一时,张氏被噎得没了话,因心里憋得慌,便扯开嗓门,母狼一样疯喊了起来。
张大嫂趁机下田去扶张二嫂,见小姑子疯了似的又哭又嚎的,连忙喊了家里的男人过来。
一大帮人,田也不管了,硬是给张氏弄家去了。
进了屋,侄女们打水,家里人包括张氏在内把自己洗干净了。
身上洗干净了,可火却越憋越旺。
一想到自己一年十四两四的分红钱没了,随之将产生的那些个生活中的变化,新衣裳啊,新房子全没了,张氏就恨不得撕了那几个嫂子,特别是她二嫂。
“行,生意彻底黄了是吧,这生意黄可不是因为我,你们整出的事,你们得担着吧我也不多要,原来说好的分成钱,我就只要一年的,十四两四,你们得赔给我。”
要不是觉得一年有这些进项,她咋会让珍珠买什么银镯子银锁啊。
一想到自己做出了这败家的事,张氏的心疼得直颤悠。
她四嫂听说让赔十四两四,嗷地一声,“凤香你是疯了吧,咱开始说好了,卖几斤煎饼给你拿几斤的抽成,现在拢共就卖了百八十斤,上哪给你弄十四两四去”
一边说,张四嫂一边瞪了二嫂一眼。
真是托了二嫂的福,现在除了三嫂娘家那头暂时没被波及,其余三人的娘家全都遭了秧,连鏊子钱都没挣出来
张氏知道这四个嫂子也不是白给的,硬从她们手里拿钱是拿不着了,就冲一边抹眼泪的老娘去了。
“娘,你怎么管的媳妇,要不是你点头答应,她们敢我的抽成钱,您自己看着办”
张氏的娘一听,也放开赖了,“你把娘的命拿去吧,是娘对不起你,银子是没有了,你说咋整就咋整吧。”
老张家富裕些是不假,可乡下人,再咋富裕也不过就是平常多吃个蛋,逢年过节多吃块肉,要说拿一二百文出来填补一下还成,十四两四
开什么玩笑
张氏恨得啊,有火发不出来,又不能真要了老娘的命,便往炕上一躺,“不给,那我就不回婆家了,就这儿吃这儿住了。”
还是一直没出声的张三嫂这时想了个主意,拉了拉张氏。
“凤香你还有心思在这儿躺着,你不想想咋跟你婆家交待啊现在这会儿你们长河村没得着别人挑担子卖煎饼的信儿,那是因为隔条河人家懒得过去,要是农闲下来了,一准跨河去了。”
张氏扑愣一下子坐了起来,是啊,她怎么没想到个呢。
虽说现在沈娇娥也不摊煎饼了,可要是王氏知道她娘家弄这么出事儿来,不知道得咋搓巴她呢,还不得把对吕五妹的怨气,都撒自己身上啊。
张氏一慌,又哭上了,“那三嫂,你说我咋整啊,回去直接跟我婆家说”
“能瞒一天是一天吧,可你要是不回婆家,你婆家今天就得知道这事儿,你痛快回去,该做饭做饭,该干活干活,啥也别说,要是你婆家真知道了,你就都推几个嫂子身上,到时候我们拿了东西上你家赔礼道歉去。”
所以说张氏的嫂子个个都属饺子的,一包心眼子做的馅儿呢。
张三嫂实则是骗张氏回婆家呢,可张氏愣是听出个大义凛然为她好来。
于是赶紧抹抹眼泪,想趁着晌午回家去,下晌还能多干点活。
临走,这几个嫂子又给她塞了些东西,张氏的娘还给塞了一两银子。
“买那鏊子也花了不少钱,这下子也是个样子货用不上了,那钱都白扔了。上个月该提给你一两二,那二百你也就甭要了,这一两拿回去好好收着别忌恨你那几个嫂子,往后你在婆家受气,不还得往娘家来,你好生想想,你哪次回来你嫂子们亏着你了”
张氏无奈,揣上银子,挎着篮子回村了。
她前脚刚走,那四个嫂子就凑堆往田里去,嘀咕上了。
“回回来家都拎一堆东西回去,全都喂了狗了,你看一出事儿她那样儿”
“就是,说得好听是她要拉拔娘家,其实还不是为了自己那点抽成反正以后她再回来别想从我屋抠出一点东西去”
“我也不给一会儿跟当家的说说去,让他知道知道,他妹子是个什么德行”
张氏到家时,沈兴正跟那三个妹子一起扎推搁路边挖菜呢。
学堂从今儿起放了假,要等到过了伏才重新开学。
正巧家里人手不够,王氏便给兴儿和宝珠都分配了活计。
白天赶着鸡鸭出来,寻树荫底下的地方挖野菜,等到傍晚鸡鸭上架了,就上菜园子里挖蚯蚓喂鸡鸭。
兴儿正往嘴里灌王氏给准备的糖盐水呢,见张氏抹着泪出现在村口,蹬蹬跑了过去。
“娘你咋哭了”
张氏没料到在这儿见到一帮孩子,连忙给泪擦干,“不是让你在家背书吗,你在这儿干啥”
“帮我奶放鸡放鸭,还挖野菜。”
“娘你别哭,你快说呀,究竟是咋了”
原来, 这摊煎饼的活,第一个月干得挺好, 老张家四个媳妇倒换着摊, 也没觉得太累。
加之村里刚刚接触到这新吃食, 谁家都买点尝鲜, 摊的竟然赶不上卖的。
等到月底一算帐,看着钱匣子里的银子和铜板,四个媳妇心里就长草了。
可以想象,婆家这头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了, 那娘家呢
不得拉拔一把
于是张氏这四个嫂子齐了心, 一起去说服张氏的娘,“娘啊, 我们娘家都不在三道泡村, 学会这手艺也只是在自己村里卖, 绝不会跟咱家抢生意, 娘你再想想, 我们妯娌四个把手艺传回去, 不也像娇娥一样, 一个月有个把银子的收入吗这里外里,得多赚多少”
张氏她娘一听银子就犯迷糊,后头一想, 只要儿媳娘家那头把好口风,加之现在是农忙,这信儿也传不到长河村去。
等到真正老沈家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大不了拿点银子,就算给交租子了呗。
于是便同意媳妇回娘家去教,因为怕老沈家知道,就没敢上吴铁匠那里打鏊子,而是到镇上找了个铁匠回来看了,照模样给打出四个来。
可张氏她娘觉得自己如意算盘打得好,却不想没多久就出了岔子。
问题出在老二媳妇娘家。
张氏的二嫂家风不咋地,满家人小肚鸡肠,男的赖女的泼,那都老出名了。
等张二嫂娘家开始摊上煎饼后,没两天就让同村的人给盯上了。
那人自己开油坊,又有磨坊,还有个亲戚在镇上开粮铺,能买到最低价的苞米。
这样一来,他家的油和苞米面成本就低了许多。
此前张二嫂娘家买人家的油吃,吃到见底儿了,非说那油有问题吃了拉稀,硬是让人又赔了一壶油。
这人当然是记恨上了。
没多久就自己找了铁匠来,借买煎饼之机给鏊子拓了下来,随后开工摊煎饼,摊出来后,才卖八文钱一斤
张二嫂娘家的摊子想当然是落地成盒了,可没料到她们村的余震一直波及到了附近几个村子。
虽说于村人来讲这煎饼已是十分便宜,可对于油坊主人来讲却还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他扩大生产规模,后来径直挑着担子挨村卖了,连三道泡村都没能幸免。
张氏惊得恨不能脸上只剩一张大嘴了,“这,这么好的生意,让你们一个多月就给干黄了”
这要是三道泡村有人出来抢生意,张氏都认了。
毕竟自己婆家小姑子的生意都让同村的吕五妹给抢了。
可是,她家的生意竟然是七拐八拐的,让她嫂子家的死对头给抢了
这,上哪儿说理去
张氏一屁股坐在了田梗子上,拍着大腿就哭上了。
那四个嫂子一见她哭,知道是自己婆母已经据实相告,连忙朝这里跑,给张氏连拉带拽地弄起来,“凤香你别哭,这大田地里让人笑话,有事儿咱回家说去。”
“还说个屁”
张凤香瞅准她二嫂,猛劲一推。
张二嫂直接一个腚敦栽到了田里,弄得一身是泥,狼狈不堪。
张氏的体格子可不是白给的,那几个嫂子一看,谁都不敢上前了。
张氏破口大骂,“你们一个个见钱眼开的,自己挣不够,还想拉拔娘家一群蠢货,现在连婆家的生意都让你们给败没了,你们还有脸怕笑话你们就是个大笑话”
张二嫂挣扎了几下没站起来,气得干脆也不起了,“拉拔娘家咋了,你不也是因为拉拔娘家,把婆家的手艺带来了吗,那谁不想让自己娘家好啊,谁知道这事儿能这么寸”
一时,张氏被噎得没了话,因心里憋得慌,便扯开嗓门,母狼一样疯喊了起来。
张大嫂趁机下田去扶张二嫂,见小姑子疯了似的又哭又嚎的,连忙喊了家里的男人过来。
一大帮人,田也不管了,硬是给张氏弄家去了。
进了屋,侄女们打水,家里人包括张氏在内把自己洗干净了。
身上洗干净了,可火却越憋越旺。
一想到自己一年十四两四的分红钱没了,随之将产生的那些个生活中的变化,新衣裳啊,新房子全没了,张氏就恨不得撕了那几个嫂子,特别是她二嫂。
“行,生意彻底黄了是吧,这生意黄可不是因为我,你们整出的事,你们得担着吧我也不多要,原来说好的分成钱,我就只要一年的,十四两四,你们得赔给我。”
要不是觉得一年有这些进项,她咋会让珍珠买什么银镯子银锁啊。
一想到自己做出了这败家的事,张氏的心疼得直颤悠。
她四嫂听说让赔十四两四,嗷地一声,“凤香你是疯了吧,咱开始说好了,卖几斤煎饼给你拿几斤的抽成,现在拢共就卖了百八十斤,上哪给你弄十四两四去”
一边说,张四嫂一边瞪了二嫂一眼。
真是托了二嫂的福,现在除了三嫂娘家那头暂时没被波及,其余三人的娘家全都遭了秧,连鏊子钱都没挣出来
张氏知道这四个嫂子也不是白给的,硬从她们手里拿钱是拿不着了,就冲一边抹眼泪的老娘去了。
“娘,你怎么管的媳妇,要不是你点头答应,她们敢我的抽成钱,您自己看着办”
张氏的娘一听,也放开赖了,“你把娘的命拿去吧,是娘对不起你,银子是没有了,你说咋整就咋整吧。”
老张家富裕些是不假,可乡下人,再咋富裕也不过就是平常多吃个蛋,逢年过节多吃块肉,要说拿一二百文出来填补一下还成,十四两四
开什么玩笑
张氏恨得啊,有火发不出来,又不能真要了老娘的命,便往炕上一躺,“不给,那我就不回婆家了,就这儿吃这儿住了。”
还是一直没出声的张三嫂这时想了个主意,拉了拉张氏。
“凤香你还有心思在这儿躺着,你不想想咋跟你婆家交待啊现在这会儿你们长河村没得着别人挑担子卖煎饼的信儿,那是因为隔条河人家懒得过去,要是农闲下来了,一准跨河去了。”
张氏扑愣一下子坐了起来,是啊,她怎么没想到个呢。
虽说现在沈娇娥也不摊煎饼了,可要是王氏知道她娘家弄这么出事儿来,不知道得咋搓巴她呢,还不得把对吕五妹的怨气,都撒自己身上啊。
张氏一慌,又哭上了,“那三嫂,你说我咋整啊,回去直接跟我婆家说”
“能瞒一天是一天吧,可你要是不回婆家,你婆家今天就得知道这事儿,你痛快回去,该做饭做饭,该干活干活,啥也别说,要是你婆家真知道了,你就都推几个嫂子身上,到时候我们拿了东西上你家赔礼道歉去。”
所以说张氏的嫂子个个都属饺子的,一包心眼子做的馅儿呢。
张三嫂实则是骗张氏回婆家呢,可张氏愣是听出个大义凛然为她好来。
于是赶紧抹抹眼泪,想趁着晌午回家去,下晌还能多干点活。
临走,这几个嫂子又给她塞了些东西,张氏的娘还给塞了一两银子。
“买那鏊子也花了不少钱,这下子也是个样子货用不上了,那钱都白扔了。上个月该提给你一两二,那二百你也就甭要了,这一两拿回去好好收着别忌恨你那几个嫂子,往后你在婆家受气,不还得往娘家来,你好生想想,你哪次回来你嫂子们亏着你了”
张氏无奈,揣上银子,挎着篮子回村了。
她前脚刚走,那四个嫂子就凑堆往田里去,嘀咕上了。
“回回来家都拎一堆东西回去,全都喂了狗了,你看一出事儿她那样儿”
“就是,说得好听是她要拉拔娘家,其实还不是为了自己那点抽成反正以后她再回来别想从我屋抠出一点东西去”
“我也不给一会儿跟当家的说说去,让他知道知道,他妹子是个什么德行”
张氏到家时,沈兴正跟那三个妹子一起扎推搁路边挖菜呢。
学堂从今儿起放了假,要等到过了伏才重新开学。
正巧家里人手不够,王氏便给兴儿和宝珠都分配了活计。
白天赶着鸡鸭出来,寻树荫底下的地方挖野菜,等到傍晚鸡鸭上架了,就上菜园子里挖蚯蚓喂鸡鸭。
兴儿正往嘴里灌王氏给准备的糖盐水呢,见张氏抹着泪出现在村口,蹬蹬跑了过去。
“娘你咋哭了”
张氏没料到在这儿见到一帮孩子,连忙给泪擦干,“不是让你在家背书吗,你在这儿干啥”
“帮我奶放鸡放鸭,还挖野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