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家盖房, 工钱给得高,吃得又这样好,一时间那十个雇工走到哪里都要显摆显摆。
而那些当初落选的人, 就可惜得直拍大腿了。
沈家工钱是日结,每天下工时, 珍珠取了铜板给各位叔伯哥哥发到手里, 还不忘道一句辛苦。
都说人心换人心, 老沈家这样对帮工的, 那些人自然有一百分的力气不会只用九十九来干活。
不但没一个偷奸甩滑,反而比着看谁干得多。
这一来,进度就十分快,没几天的功夫地基打好, 接着便运砖运瓦开始建房了。
这边的雇工乐得拿铜板吃大肉, 河里天天混那帮半大小子也收入颇丰,每人每天都能分两三个铜板回去。
这天, 村里李怀允他家吃过早饭, 女人们收拾桌子打扫喂鸡, 男人们招呼一声先下地去了。
李老太一时没下饭桌, 待媳妇们做完手里的活, 给叫到身边来。
“老二家的, 把怀林喊过来。”李老太吩咐姜氏。
李怀林是姜氏的二儿子。
姜氏心里一咯登。
她知道这些天怀林出去捉喇蛄攒了三十来个铜板了, 因为是孩子挣到的,便没跟婆婆说。
只想着让怀林再多攒些,等过了农忙上镇上给孩子买些点心吃。
家里一心供着大伯哥家的李怀允读书, 对其他几个孙子孙女近乎苛刻,平日里,其他孩子连个鸡蛋都吃不上。
姜氏将凉好的大麦水给婆婆递过去,暗中打量着老太太的脸色,“娘,您叫怀林有事”
李老太抿了一口茶,脸色泛冷,“我找怀林啥事,你不知道”
姜氏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心里就开始琢磨,要不,直接认了怀林挣钱的事
可万一不是这事呢,岂不是不打自招
所以干脆也没答婆婆的话,直接给收拾好了即将出门的李怀林喊了过来,偷偷说,“你奶找你,怕是你捉喇蛄的事。”
一起捉喇蛄的有好几个小子,去珍珠家卖的时候又有那些人看着,走漏风声是在所难免的。
果然,李老太问的正是此事。
“怀林,奶听说你这些天手里捏着不少铜板呢”
李怀林知道瞒不过,据实相告,“奶,是我下河捉喇蛄卖给珍珠姐挣的。”
珍珠姐
李老太觉得刺耳,跟李怀林打听了下珍珠收购喇蛄的价格,便直接给李怀林打发了。
“去吧,下河接着捉去,挣了铜板别忘了交给你娘替你存着。”
姜氏重重松了口气,对于李老太没逼着怀林上交铜板的举动表示十分惊奇。
要知道,在老李家可是不允许留私房钱的。
李老太看明白姜氏的微表情,咳了一声,“为了供怀允读书,剩下这几个都只念了几天认了个把字就下学了,娘心里也不落忍,你们兄弟妯娌间不要藏私,孩子们吗,拢共挣不了几个大子,随他们去吧。”
姜氏听得眼眶发酸,其余几房都有些窃喜。
若真是这样,让孩子们去捉鱼摸虾,也能给自己屋换点东西回来。
李老太这时跟老大媳妇说话了,“老大家的,你听怀林刚才说的,那老沈家的珍珠还真是能耐,这喂鸡的东西让她给做成菜了,把那帮干活的人哄得晕头转向,她这么能耐,你觉得老沈家一时半会儿能让她嫁”
其实也不用听怀林说,李老太不早就知道珍珠能耐不是还想着先下手为强抢过来给大孙子抬抬福气么
上次姚婆子被王氏撅出来后,何氏第二天一早又来说了那些话,老李家个个都知道人家没相中这门亲不想嫁,可李怀允就是不死心。
听说后来还到沈家两次去找珍珠,珍珠干脆都没见。
李老太顿时觉得孙子翅膀硬了管不了了,气得她锤着胸脯喊丢脸,一连两天下不了地。
怀允他娘明白婆婆这话的深意,“娘,珍珠就是棵摇钱树,并不是咱怀允不好,我估计无论是谁家上门提亲,珍珠她奶都不能让。”
谁傻啊,把摇钱树让人从自己院里连根挖
听说那闺女不仅会挣钱,福气还是一等一的好,随随便便买头奶羊回来,前些天竟然一口气下了四只母羊羔
“娘说得也是这意思,等晚上,你找上怀允,把这些话都说给他听,让他别傻等了,老沈家不让珍珠把钱给挣够了,是不会让她嫁人的。她有能耐不怕等,咱怀允不行。下午就找上姚婆子,再给怀允相一桩亲去。”
等哪一天怀允取了功名,到时候捶胸顿足的就是他老沈家人了。
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怀允他娘应着说知道了,下午忙完地里的活,就去找了趟姚婆子,让抓紧给怀允再说个好媒。
上次的事没办成,老李家没往回要那些米面鸡蛋,姚媒婆也不是太不要脸的人,这次连忙一迭声应下了。
从姚媒婆那回来,半路上,怀允她娘竟见到吕五妹领着孩子去了褚三娘的家。
她惊得揉了半天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
要知道这两人当初因为个王长富,打得可不是一般的惨烈啊。
这也没几个月啊,咋又好上了呢
老沈家的房子快封顶时,因为张氏见天看徐氏的耳坠子和何氏的银簪子眼馋,加上她娘告诫她别弄得太寒酸,否则影响儿女的婚嫁。
张氏便找到珍珠,给她拿了一两银子。
“珍珠,大伯娘看你娘的耳环还有你三婶的银簪子挺好的,都是你挑的”
珍珠正蹲地上晒婆婆丁根呢。
春天的婆婆丁吃着好吃,可药效不强,这时候的老婆婆丁根入药才够劲。
有个目赤喉痛啥的,整点泡水喝,用不了三天准保好。
张氏一见婆婆丁根就想到自己上回喝多了跑肚拉稀的事儿,马上觉得嘴里发苦肚子也开始不舒服。
回屋喝了点水又跑了趟茅厕后,待珍珠干完那点活才重新过来,“珍珠,大伯娘想要个镯子,自己也不会挑,要不你啥时候上镇上给大伯娘挑一个呗。”
珍珠看了看手心里那一两银子,问,“大伯娘想要多重的”
“买个镯子再买个银铃铛,可这一两银子来。”
铃铛用不了多少材料,那这个银镯子可不小了,珍珠不知道她大伯娘是啥时候让雷给劈醒了,收了银子问,“铃铛是要给大姐戴手腕上那我直接让我娘给编条绳出来。”
“不给桃儿,给兴儿戴。”
珍珠一顿,“大伯娘,男娃戴啥铃铛,不好看,你要是想给兴儿戴,就买个锁戴脖子上,不过银锁都不小,买了银锁,就买不了大镯子了。”
张氏想了想,一咬牙,转身又取了二百文,“那你就给大伯娘买个镯子,再给兴儿买个锁,兴儿以后还得考功名,戴个锁图吉利,省得像李怀允似的,咋考也考不上。”
“那铃铛呢,那个不费材料,给大姐买一个不”
张氏直摇头,“不买,桃儿都多大了,手上戴那玩意不好看,还耽误干活。”
珍珠“”
你都多大了,你手上还想戴镯子呢,你不也得干活
没两天,珍珠去镇上卖灵芝,顺便就给镯子和银锁买回来了。
张氏自是一万个满意,给兴儿往脖子上戴时,就跟兴儿说,“幸亏你二姐提了一嘴说男娃戴锁好,不然娘还想不起来呢。”
她不知道,这句话,又让沈桃忌恨了珍珠好几天。
而就在张氏的镯子买回来后没几天,长河村里就出了个大新闻。
吕五妹跟褚三娘一起卖起煎饼了
而这新闻有两大看点。
第一,卖煎饼的人,是两个曾经为了抢汉子大打出手的前闺蜜。
第二是,她们抢的老沈家的煎饼生意
而在竞争方法上,她们采取价格战的策略,老沈家煎饼十文钱一斤,她们呢,同样十文,却是买十斤送一斤。
这可是个巨大的诱惑啊。
于是村里人纷纷跑到吕五妹那里,尝过后,竟然一致认为她家的煎饼与沈娇娥的煎饼,味道上并没什么大的差别
这一来,老沈家的生意一落千丈,除了几个要好的,像老马家顺子家沈喜荷家这些,再没人光顾沈娇娥的煎饼棚子了。
王氏还没从得了四只母羊羔的喜悦中醒过来,就让人当头给了一棒子,差点给她砸成傻狍子
放下怀里抱着的小羊羔,王氏第一个就找吴铁匠家去了,质问人家是不是把鏊子卖给吕五妹了。
结果人家铁匠婆娘振振有词,“铁是我们家的,手艺是我们家的,我们卖给谁还能经过你老沈家”
王氏吵架这么多年,头一回手里有理嘴上却讲不出,憋得都快疯了,眼睛通红地铩羽而归。
回到家里一边哭一边骂开了,“那吴铁匠家还能要点脸吗
而那些当初落选的人, 就可惜得直拍大腿了。
沈家工钱是日结,每天下工时, 珍珠取了铜板给各位叔伯哥哥发到手里, 还不忘道一句辛苦。
都说人心换人心, 老沈家这样对帮工的, 那些人自然有一百分的力气不会只用九十九来干活。
不但没一个偷奸甩滑,反而比着看谁干得多。
这一来,进度就十分快,没几天的功夫地基打好, 接着便运砖运瓦开始建房了。
这边的雇工乐得拿铜板吃大肉, 河里天天混那帮半大小子也收入颇丰,每人每天都能分两三个铜板回去。
这天, 村里李怀允他家吃过早饭, 女人们收拾桌子打扫喂鸡, 男人们招呼一声先下地去了。
李老太一时没下饭桌, 待媳妇们做完手里的活, 给叫到身边来。
“老二家的, 把怀林喊过来。”李老太吩咐姜氏。
李怀林是姜氏的二儿子。
姜氏心里一咯登。
她知道这些天怀林出去捉喇蛄攒了三十来个铜板了, 因为是孩子挣到的,便没跟婆婆说。
只想着让怀林再多攒些,等过了农忙上镇上给孩子买些点心吃。
家里一心供着大伯哥家的李怀允读书, 对其他几个孙子孙女近乎苛刻,平日里,其他孩子连个鸡蛋都吃不上。
姜氏将凉好的大麦水给婆婆递过去,暗中打量着老太太的脸色,“娘,您叫怀林有事”
李老太抿了一口茶,脸色泛冷,“我找怀林啥事,你不知道”
姜氏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心里就开始琢磨,要不,直接认了怀林挣钱的事
可万一不是这事呢,岂不是不打自招
所以干脆也没答婆婆的话,直接给收拾好了即将出门的李怀林喊了过来,偷偷说,“你奶找你,怕是你捉喇蛄的事。”
一起捉喇蛄的有好几个小子,去珍珠家卖的时候又有那些人看着,走漏风声是在所难免的。
果然,李老太问的正是此事。
“怀林,奶听说你这些天手里捏着不少铜板呢”
李怀林知道瞒不过,据实相告,“奶,是我下河捉喇蛄卖给珍珠姐挣的。”
珍珠姐
李老太觉得刺耳,跟李怀林打听了下珍珠收购喇蛄的价格,便直接给李怀林打发了。
“去吧,下河接着捉去,挣了铜板别忘了交给你娘替你存着。”
姜氏重重松了口气,对于李老太没逼着怀林上交铜板的举动表示十分惊奇。
要知道,在老李家可是不允许留私房钱的。
李老太看明白姜氏的微表情,咳了一声,“为了供怀允读书,剩下这几个都只念了几天认了个把字就下学了,娘心里也不落忍,你们兄弟妯娌间不要藏私,孩子们吗,拢共挣不了几个大子,随他们去吧。”
姜氏听得眼眶发酸,其余几房都有些窃喜。
若真是这样,让孩子们去捉鱼摸虾,也能给自己屋换点东西回来。
李老太这时跟老大媳妇说话了,“老大家的,你听怀林刚才说的,那老沈家的珍珠还真是能耐,这喂鸡的东西让她给做成菜了,把那帮干活的人哄得晕头转向,她这么能耐,你觉得老沈家一时半会儿能让她嫁”
其实也不用听怀林说,李老太不早就知道珍珠能耐不是还想着先下手为强抢过来给大孙子抬抬福气么
上次姚婆子被王氏撅出来后,何氏第二天一早又来说了那些话,老李家个个都知道人家没相中这门亲不想嫁,可李怀允就是不死心。
听说后来还到沈家两次去找珍珠,珍珠干脆都没见。
李老太顿时觉得孙子翅膀硬了管不了了,气得她锤着胸脯喊丢脸,一连两天下不了地。
怀允他娘明白婆婆这话的深意,“娘,珍珠就是棵摇钱树,并不是咱怀允不好,我估计无论是谁家上门提亲,珍珠她奶都不能让。”
谁傻啊,把摇钱树让人从自己院里连根挖
听说那闺女不仅会挣钱,福气还是一等一的好,随随便便买头奶羊回来,前些天竟然一口气下了四只母羊羔
“娘说得也是这意思,等晚上,你找上怀允,把这些话都说给他听,让他别傻等了,老沈家不让珍珠把钱给挣够了,是不会让她嫁人的。她有能耐不怕等,咱怀允不行。下午就找上姚婆子,再给怀允相一桩亲去。”
等哪一天怀允取了功名,到时候捶胸顿足的就是他老沈家人了。
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怀允他娘应着说知道了,下午忙完地里的活,就去找了趟姚婆子,让抓紧给怀允再说个好媒。
上次的事没办成,老李家没往回要那些米面鸡蛋,姚媒婆也不是太不要脸的人,这次连忙一迭声应下了。
从姚媒婆那回来,半路上,怀允她娘竟见到吕五妹领着孩子去了褚三娘的家。
她惊得揉了半天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
要知道这两人当初因为个王长富,打得可不是一般的惨烈啊。
这也没几个月啊,咋又好上了呢
老沈家的房子快封顶时,因为张氏见天看徐氏的耳坠子和何氏的银簪子眼馋,加上她娘告诫她别弄得太寒酸,否则影响儿女的婚嫁。
张氏便找到珍珠,给她拿了一两银子。
“珍珠,大伯娘看你娘的耳环还有你三婶的银簪子挺好的,都是你挑的”
珍珠正蹲地上晒婆婆丁根呢。
春天的婆婆丁吃着好吃,可药效不强,这时候的老婆婆丁根入药才够劲。
有个目赤喉痛啥的,整点泡水喝,用不了三天准保好。
张氏一见婆婆丁根就想到自己上回喝多了跑肚拉稀的事儿,马上觉得嘴里发苦肚子也开始不舒服。
回屋喝了点水又跑了趟茅厕后,待珍珠干完那点活才重新过来,“珍珠,大伯娘想要个镯子,自己也不会挑,要不你啥时候上镇上给大伯娘挑一个呗。”
珍珠看了看手心里那一两银子,问,“大伯娘想要多重的”
“买个镯子再买个银铃铛,可这一两银子来。”
铃铛用不了多少材料,那这个银镯子可不小了,珍珠不知道她大伯娘是啥时候让雷给劈醒了,收了银子问,“铃铛是要给大姐戴手腕上那我直接让我娘给编条绳出来。”
“不给桃儿,给兴儿戴。”
珍珠一顿,“大伯娘,男娃戴啥铃铛,不好看,你要是想给兴儿戴,就买个锁戴脖子上,不过银锁都不小,买了银锁,就买不了大镯子了。”
张氏想了想,一咬牙,转身又取了二百文,“那你就给大伯娘买个镯子,再给兴儿买个锁,兴儿以后还得考功名,戴个锁图吉利,省得像李怀允似的,咋考也考不上。”
“那铃铛呢,那个不费材料,给大姐买一个不”
张氏直摇头,“不买,桃儿都多大了,手上戴那玩意不好看,还耽误干活。”
珍珠“”
你都多大了,你手上还想戴镯子呢,你不也得干活
没两天,珍珠去镇上卖灵芝,顺便就给镯子和银锁买回来了。
张氏自是一万个满意,给兴儿往脖子上戴时,就跟兴儿说,“幸亏你二姐提了一嘴说男娃戴锁好,不然娘还想不起来呢。”
她不知道,这句话,又让沈桃忌恨了珍珠好几天。
而就在张氏的镯子买回来后没几天,长河村里就出了个大新闻。
吕五妹跟褚三娘一起卖起煎饼了
而这新闻有两大看点。
第一,卖煎饼的人,是两个曾经为了抢汉子大打出手的前闺蜜。
第二是,她们抢的老沈家的煎饼生意
而在竞争方法上,她们采取价格战的策略,老沈家煎饼十文钱一斤,她们呢,同样十文,却是买十斤送一斤。
这可是个巨大的诱惑啊。
于是村里人纷纷跑到吕五妹那里,尝过后,竟然一致认为她家的煎饼与沈娇娥的煎饼,味道上并没什么大的差别
这一来,老沈家的生意一落千丈,除了几个要好的,像老马家顺子家沈喜荷家这些,再没人光顾沈娇娥的煎饼棚子了。
王氏还没从得了四只母羊羔的喜悦中醒过来,就让人当头给了一棒子,差点给她砸成傻狍子
放下怀里抱着的小羊羔,王氏第一个就找吴铁匠家去了,质问人家是不是把鏊子卖给吕五妹了。
结果人家铁匠婆娘振振有词,“铁是我们家的,手艺是我们家的,我们卖给谁还能经过你老沈家”
王氏吵架这么多年,头一回手里有理嘴上却讲不出,憋得都快疯了,眼睛通红地铩羽而归。
回到家里一边哭一边骂开了,“那吴铁匠家还能要点脸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