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交代一下原主家庭成员。

    姜父姜国强  姜母张香草

    老大姜木工人26岁  娶妻刘兰花23岁  孙大宝2岁

    老二姜梅工人22岁  丈夫杜绍义

    老三姜林下乡20岁

    老四老五龙凤胎姜森、姜桃16岁

    “你想要什么补偿”一片静默沉闷后,姜父开口。

    “当然最好是能返城,在乡下太苦了。”

    “返城是真的办不到。”说话的还是姜父。

    姜木在旁边附和,“能办早就办了。等八月份厂里领导家孩子也要下乡了,何况咱们家。”

    姜林哼了一下,就知道前面说的是空头支票。

    “林子啊,你受委屈了。但是爸妈也实在是没办法,等你回去了,家里多给你带点钱和票。你看好不好”姜母面挂疼惜。

    “我下乡三年,除了下乡时家里给带了二十块钱外,一共就收到了家里三封信,第一年底给寄了十块钱,十斤粮票;第二年收到五块钱,五斤粮票;第三年就收到了一封工作给了小弟,让我安心干活的信。”姜林清理了一番原主记忆。

    “家里也是过得辛苦。这几年,姜梅结婚要攒嫁妆,姜森姜桃要上学,你大侄子出生,马上二侄子也要出生了,处处都要花钱。我自打嫁到你们家,都没添过一身新衣服。你也体谅一下家里的难处。”屋里一片唉声叹气,刘兰花忍不住插话道。

    “那好说。我在家里受苦。让大哥去下乡吧”

    刘兰花急了,“爸妈,你看林子。我这怀着老二,大宝才两岁,姜木下乡,让我们怎么活”

    “急什么”抽了一口烟,姜父道。又叹口气,“林子你是怎么想的除了返城外,其他都可以商量。爸妈也不想亏待你,都怪我们没本事,让你受苦了。”

    姜林真是哔了狗了。

    又不是他一个人的爹娘不是王健林,咋别人都活得好好地,就他一个人受苦了。

    “爸,您别这么说。听了儿子心里难受。爸妈再没本事,也给大哥娶妻了,听说办的还挺风光的。订婚礼给了五十,结婚前又给了一百的彩礼,摆了五桌酒席。邻里亲朋好友都称道大哥的婚礼办得非常体面。现在大哥大嫂都有工作,每月有大几十块钱的工资、补贴和各种票据,还有了大侄子,马上又要生老二,日子过得多红火。”

    说到这里,姜林顿了顿,“再说大姐,听说我下乡那年就顶了妈妈的工作,找了个好对象。现在每月工资三十多,结婚前工资都给了爸妈,婚后还经常补贴娘家。谁不说咱爸妈有眼光,大姐嫁的好。还有咱小弟小妹,都不用像同学那样下乡受罪,小弟高中没毕业就顶了父亲的好工作,小妹也安排好了临时工作,只要毕业后就能去报到。除了我这个没本事的,只能下乡劳动。家里兄弟姐妹都做好了安排,活得怪滋润的,谁不夸咱爸妈能耐呢”

    姜父一噎,有点脸黑。也不是他不想让姜林回城,如果可以,哪怕申请病休都可以让儿子回来,可家里真没房子住了。而且二儿子回来就该操持婚事了,怎么办,都是难题。儿女多了都是债,现在是亏待了他,可能怎么办呢等老大家能申请到房子就好了,姜林难道就不能再等等吗

    姜林已经想过了,当然不能等,他已经二十岁了,等四年姜森也该娶妻生子了,房子还是问题。虽然四年后可以参加高考,之后凭自己也能活得很好。但他又不是原主,又没给他留下啥资产,凭啥受他的罪。刚醒来的一个月,他想了各种方法,都没能回去,每次都只能看到原主开心地住他的房子,花他的钱,还对他挥挥手,不带走半片云彩。现在连梦都不做了,回去的希望彻底没了。

    姜林也没真想回城,就姜家的居住条件,看起来虽然比知青所好点,可也实在是拥挤狭小,四十来平,住了六个大人加一个小孩,之后人只会更多,而房子却不会变大。回来挤着,他还不如在乡下自己盖间土屋心情舒畅呢。

    心里这么想,嘴里却不能这么说。毕竟盖房子要钱,吃饭要钱,而原主现在是生活舒坦了,但原主留下的公分可不够他丰衣足食的。必须得找姜家要点补偿。

    “林子,你看以后家里一个月给你寄五块钱,今年再给你做一身新衣裳,以后又机会就给你活动一下回城的事儿。你看怎么样”姜父深思了一下。

    刘兰花当时就想反对,五块钱谁出,还不是他们的钱。但被姜父一瞪,不吱声了,只是不高兴地扭过头。

    “爸、妈”姜林笑了下说,“我们都知道,回城不知道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小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小馒头并收藏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