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碗里的面糊糊,心里嫌弃着,身体本能却让他一仰脖倒肚里去了。磨磨蹭蹭上工一天,累得半死,还挨了批评,说干活还不如女同志,只记了六公分。垂头丧气躺到土屋的床板上,院里做饭的女知青姚红喊他水缸没水了,原来今天轮到他挑水了。好容易把缸挑满,晚饭又是一碗糊糊加几筷子咸菜。躺在床上,想念自己新装修好的房子,新买的车子

    然后他就看到了,原主住在他刚付清全款的房子里,从他新买的席梦思大床上爬起来,穿着他的衣服,去吃了一顿大餐,最后刷的还是他的卡。他愤怒地叫喊,结果原主竟然只是冲他回眸笑一下,就一扭头回家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姜林怒了,哇哇大叫,然后就气醒了。

    同屋的知青不高兴的嘟囔,“大晚上的叫什么叫,要不要睡啊”姜林火大,狠狠一拍身下的木板,只听咔嚓一声,似乎是断裂了一块。屋里顿时没了声音。姜林也缓过神来,不敢再动,万一真断了,大半夜的,就更悲催了。

    想想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房子,新买的家具,新铺的地板,还有塞满一冰箱的食物,攒下的血汗钱,都变成了原主的。而原主留给他的呢,一个板床,一个四人合住的小泥胚屋,小半袋子粗粮,十块钱,二斤粮票,破衣烂衫和一个营养不良的身体。还有一大家子原主的兄弟姐妹还有将来要养老的爹娘。

    越想越气愤。姜林那个后悔呀,早知道那么辛苦干什么,就应该吃好喝好玩儿好,买啥房,该借一屁股信用卡债给他还

    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回去呢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能回去当然好,房子有了,车子不是大问题,就差找个女朋友共同建立家庭了,人生简直没有更大的目标了。

    但假如回不去了呢怎么办。现在才是1973年,距离1977年恢复高考还有四年。难道这四年就这样天天下地挣工分,靠汗水摔八瓣来换一日三顿吃不饱的菜糊糊想想就觉得前面一片黑暗。

    看原主毫不留恋的扭头就走的势头,估计自己回去的可能性不大了。亏大发了

    虽然都说七八十年代是个敛财的好时代,但自己不想再活得那么累了。万一奋斗成款爷,又换成原主了,那就不是一个棒槌可以形容得了。难道就这样过每天累死累活还吃不饱的日子,no,更不行。

    左想右想,决定还是去找原主父母。毕竟当初自己顶替大妹下乡是哥嫂及父母的共同推动结果,本来就对原主有愧,后来又没把说好的工作岗位给原主,而是给了弟弟。这也是造成姜林来到这里的主因,不然他还躺在自己新装修的房子里呢,根本没这么多烦心事。

    所以,他得先回去原主家瞅一瞅,看看有没有什么转机,不能白吃这个哑巴亏。他回去要点补偿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将来如果回不去还得养老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姜林花两块钱找人买了俩水果罐头,偷摸去找村支书开了探亲的介绍信,理直气壮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走路,坐汽车,转火车,又转汽车,其中辛苦不提。两天后,按照原主记忆,姜林踏进了s市一个大杂院,冲在院子里洗衣服的邻居王大妈笑笑,然后直奔自家屋头。周末的中午,刚过两点,原主爸妈都在家,看到他一愣,然后姜妈就惊喜地过来,“林子怎么回来啦”姜林哎了一声,“想家了,回来看看。妈,我饿了,有吃的吗”

    姜妈去做饭了,姜林跟姜爸打了招呼,就坐下聊这几年家里的情况。不一会儿,姜妈就端了一大碗面条过来,里面还窝了两个鸡蛋。姜林大口大口吃完,这是他来到这里吃的最好的一次了。吃完饭刷了碗,又洗了把脸,姜林把原主印象中的家又加深了一遍。

    原主父亲当年分了两间屋子,稍大一间隔开分别睡了父母和大姐小妹,另一间放了一张床睡了原主和哥哥,剩下的空间刚好够放一张桌子,是一家吃饭以及孩子写作业,大人吸烟做针线的场所。现在这一间也用木板隔开了单独的空间,外面还是搁了张桌子,他刚刚就在那里吃的面。

    如果没错的话,记忆里,下乡本来是大姐姜梅的名字。但大哥姜木二十二岁了,家里没房子结婚,对象差点黄了。后来,不知道谁提出来,姜梅已经十八岁了,下乡会耽误婚事,不如让原主去。这样,姜森有房子结婚,姜梅也不会耽误婚事。原主当然不肯,他十六岁正上高二,知道下乡就很难有机会回来了。后来是姜家人说,只要他肯顶替姜梅下乡,最迟三年,姜父就申请离休,让他顶岗返城。

    就这样,1970年,原主下乡了。结果两年后,返城指标没等来,又一年,等来的是姜父把岗位给了弟弟姜森的消息。然后原主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小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小馒头并收藏七零男知青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