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资格进宣室殿的人,亲至皇后梓宫前拜祭的人还是只有妃嫔、宗室的人,鉴于萧家宗室人数稀少,主要还是皇子公主。
其中,比较稀奇一件事就是,诸位皇子公主中,庶出的拖家带口一个不落,偏偏公孙皇后所处,还存世的三子一女里,却只出席了一个太子。
燕王是因水道急汛误了行程,至今未到雍京已经有御史准备参他不孝了;长乐公主因哀痛过度而病倒不能起身,这在清河公主去时也有过的,可以理解公主的多愁善感;齐王半月前为了给公孙皇后祈福,发下大愿,在慈恩寺禁足斋戒一年,虽说佛祖不怎给面子,但许下的愿总不好改。
哪怕太子在公孙皇后的灵前哭晕了足足两次,做足了孝子姿态,也难以掩盖他的弟妹齐齐缺席灵前的诡异之处。
如果说只一个缺席,尚可说巧,但连着三个缺席,还要说巧,那未免太小看皇室中人对于萧墙旧事的敏感度了。联想到萧氏先人那精彩绝伦的萧墙旧事,许多人的敏感神经都已经开始发颤了。
怎奈何,皇后灵前,皇帝眼皮底下,连东宫那才满周岁未久的两位皇孙都给牵来了,其他人哪里还有借口能避开的。
这会正是九月,说是初秋,暑气仍浓。为了避免保存皇后的遗体,整个宣室殿都布满了冰盆。森然的寒气本就不够友好,再在灵前跪上一阵,大人或可硬撑,小孩就真扛不住了。
接二连三的有孩子被人从抱去休息,比较不幸的是,中途安王的幼女突然哭了起来,这阵哭声就像掉进油锅里的火星,孩童的哭声一下就炸裂开来,整个宣室殿里,五岁以下的孩子全在哭
孩子的哭声又尖又利,堪称撕心裂肺,一下子就把一干孝子贤媳的声音给压了过去,把肃穆庄严的灵堂搞得一团糟。孩子们的母亲手忙脚乱地安抚自己的孩子,可这安抚在这孩童群奏曲前是多么的杯水车薪。
一直跽坐在梓宫边的皇帝听着这此起彼伏的哭闹声,神色越发森然。
可无奈大人会看眼色,小孩却是不会。
眼看着这场闹剧没个休止,最后却是新城长公主站了出来,她揉着太阳穴,冲太子妃吩咐道“你唤人过来,把这些孩子带去偏殿安置。”
太子妃喃喃道“可是几位弟妹之前”不肯让孩子离身啊
跟在她背后的王文蕙及时地扯了扯她的衣摆,令她咽下了剩下半句话。
但哪怕她不说完,新城长公主又如何听不出她要说的意思呢,不由为自己这个大侄媳妇的眼力默然。
难道要她明说之前那几位王妃是在欺她软弱,不肯叫她行事太子妃的权力,而现在大家觉得情况不对,都想把孩子送走嘛
索性,太子妃的帮手很给力,王文蕙起身同侯立在侧的阮女官说了什么,随即几个宫人带着几位孩子的近侍过来,把孩子们都抱离了灵堂。
少了那可怕的哭喊声,殿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可没过多久,那送掉的一口气又渐渐提了起来。
太安静了。
之前还有些零星的哭声,可乍的被孩子们打断,哭声难以维系,诡异的静默倒是愈演愈烈。
哪怕是迟钝如太子妃,都从这静默里察觉出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就在这无声的焦灼中,殿门外传来纷促的脚步声。
这个时刻,哪怕迟钝如太子妃都地抓住了太子的手,惊惶地看向殿外。
身着禁军甲衣的几十甲士闯入了这宣室殿,站在殿阶边肃立。
皇帝缓缓站起身,看了这队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自己的一个儿子身上。
他淡淡道“六郎,这就是你给皇后备下的奠仪”
萧循站起身,语气悠然“官家明鉴。”
这位被出继的皇子严格恪守了立法的规定,唤皇帝为官家,虽名称疏远但语气倒很亲切。
他一双桃花眸噙着笑,说道“今某欲反也,还请官家与我指教。”
言罢,鸣珏一声,那队甲士齐齐拔出了刀。
“护驾”冯时挡在皇帝面前高声喊道。
一道无色的焰火在宣室殿前被点燃,扶摇而上,直穿云霄。
在最高处,发出一声巨响,“砰”
其中,比较稀奇一件事就是,诸位皇子公主中,庶出的拖家带口一个不落,偏偏公孙皇后所处,还存世的三子一女里,却只出席了一个太子。
燕王是因水道急汛误了行程,至今未到雍京已经有御史准备参他不孝了;长乐公主因哀痛过度而病倒不能起身,这在清河公主去时也有过的,可以理解公主的多愁善感;齐王半月前为了给公孙皇后祈福,发下大愿,在慈恩寺禁足斋戒一年,虽说佛祖不怎给面子,但许下的愿总不好改。
哪怕太子在公孙皇后的灵前哭晕了足足两次,做足了孝子姿态,也难以掩盖他的弟妹齐齐缺席灵前的诡异之处。
如果说只一个缺席,尚可说巧,但连着三个缺席,还要说巧,那未免太小看皇室中人对于萧墙旧事的敏感度了。联想到萧氏先人那精彩绝伦的萧墙旧事,许多人的敏感神经都已经开始发颤了。
怎奈何,皇后灵前,皇帝眼皮底下,连东宫那才满周岁未久的两位皇孙都给牵来了,其他人哪里还有借口能避开的。
这会正是九月,说是初秋,暑气仍浓。为了避免保存皇后的遗体,整个宣室殿都布满了冰盆。森然的寒气本就不够友好,再在灵前跪上一阵,大人或可硬撑,小孩就真扛不住了。
接二连三的有孩子被人从抱去休息,比较不幸的是,中途安王的幼女突然哭了起来,这阵哭声就像掉进油锅里的火星,孩童的哭声一下就炸裂开来,整个宣室殿里,五岁以下的孩子全在哭
孩子的哭声又尖又利,堪称撕心裂肺,一下子就把一干孝子贤媳的声音给压了过去,把肃穆庄严的灵堂搞得一团糟。孩子们的母亲手忙脚乱地安抚自己的孩子,可这安抚在这孩童群奏曲前是多么的杯水车薪。
一直跽坐在梓宫边的皇帝听着这此起彼伏的哭闹声,神色越发森然。
可无奈大人会看眼色,小孩却是不会。
眼看着这场闹剧没个休止,最后却是新城长公主站了出来,她揉着太阳穴,冲太子妃吩咐道“你唤人过来,把这些孩子带去偏殿安置。”
太子妃喃喃道“可是几位弟妹之前”不肯让孩子离身啊
跟在她背后的王文蕙及时地扯了扯她的衣摆,令她咽下了剩下半句话。
但哪怕她不说完,新城长公主又如何听不出她要说的意思呢,不由为自己这个大侄媳妇的眼力默然。
难道要她明说之前那几位王妃是在欺她软弱,不肯叫她行事太子妃的权力,而现在大家觉得情况不对,都想把孩子送走嘛
索性,太子妃的帮手很给力,王文蕙起身同侯立在侧的阮女官说了什么,随即几个宫人带着几位孩子的近侍过来,把孩子们都抱离了灵堂。
少了那可怕的哭喊声,殿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可没过多久,那送掉的一口气又渐渐提了起来。
太安静了。
之前还有些零星的哭声,可乍的被孩子们打断,哭声难以维系,诡异的静默倒是愈演愈烈。
哪怕是迟钝如太子妃,都从这静默里察觉出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就在这无声的焦灼中,殿门外传来纷促的脚步声。
这个时刻,哪怕迟钝如太子妃都地抓住了太子的手,惊惶地看向殿外。
身着禁军甲衣的几十甲士闯入了这宣室殿,站在殿阶边肃立。
皇帝缓缓站起身,看了这队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自己的一个儿子身上。
他淡淡道“六郎,这就是你给皇后备下的奠仪”
萧循站起身,语气悠然“官家明鉴。”
这位被出继的皇子严格恪守了立法的规定,唤皇帝为官家,虽名称疏远但语气倒很亲切。
他一双桃花眸噙着笑,说道“今某欲反也,还请官家与我指教。”
言罢,鸣珏一声,那队甲士齐齐拔出了刀。
“护驾”冯时挡在皇帝面前高声喊道。
一道无色的焰火在宣室殿前被点燃,扶摇而上,直穿云霄。
在最高处,发出一声巨响,“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