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更加轻而易举,何须这样的不安定因素贴身伺候。
“这些年先生以一个宦者身份隐姓埋名为大公主做事已是屈才,公主必定感念在心,大可不用再做牺牲。”
“正是因公主即将及笈建府,往后行走在外的时候变多,才需要更加注意。且某听说,各地藩镇世家因着公主选驸马一事纷纷派人上京,多事之秋,不得不防。”
“公主身边的护卫皆是你精挑细选多年训教之人,本宫以为在这天子脚下当是够用了,何须先生亲自护卫。”在皇后看来,贺九溪天赋异禀师出名门,即便遭逢大变,也不至于失却傲骨。而净身,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如今突然这样提议,着实可疑。
闻言,奉剑沉默片刻,还是决定开诚布公,“我知公主胸有大志,某虽不才,却有一颗忠心,一身武艺,我愿立下誓言,除非我死,绝不令公主步先太子后尘”
“先生慎言有些事是禁忌,切莫再提。”皇后神色冰冷,肃容道,“你的忠心本宫知晓了,此事我会慎重考虑”。
奉剑退下后,皇后就召了李元姬过来并将此事告知了她。
“我欲成事,往后必有诸多见不得光的事需要人做,奉剑是信的过的人。”李元姬沉吟道,“不过净身就不必了。”
“阿蛮,你当你母亲在这宫里真的只手遮天吗不过是你阿耶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很多事即便他以前不知道,做了这么多年的圣上,如今也该是心知肚明了。你将及笈成人,奉剑若不净身往后自然不能贴身伺候你。便是你阿耶不多置喙,你未来的驸马呢能容的下他”
“我欲行男儿之事,便不能令人以世俗礼教束我。阿娘,你无需担忧,且行且看”。思及昨日奉剑说的事,李元姬忍不住问道,“汉中王与奉剑师出同门”
“没错,永安自小天资聪颖,聪慧过人,你外祖母为他广募高人,最后寻到归元子大师,并拜入门下。”皇后并没有多谈的意思。
“阿娘能不能给我讲讲当年的宣武门之事。”
皇后的脸色有些难看,许久,叹息了一声,“自你阿耶登基以来,当年的事就已经是个禁忌了,我不知你从哪里听到了风声,个中细节我不欲多说,但是阿娘希望你铭记汉中王季宁绝不是品行卑劣之人他的杀名、恶名、乃至如今一身病痛皆是为了你阿娘我若不是为了我的一己私欲,他应是当年盛京最才华横溢的青骏,是朝堂上最耀眼的新星,是帝王身边最信重的智囊而不是如今孑然一身、不良于行还要背负无数骂名”说着皇后的眼眶都红了。
“不用说了阿娘,”李元姬靠近皇后,伸手握住她的手,望着她的眼睛认真道,“儿都明白。”
就像很多人在背地里亦怒斥她母亲弄权善妒,惑乱朝纲,但她作为一个公主,如此随心所欲甚至心生野望,不过是仰仗母亲的权势。她们,都是对方的受益者。
“汉中王此次西行求医快两年了,数月前我闻报他的队伍已经入关,算来近日也应该归京了吧。”
闻言,皇后一扫愁绪,脸上的期待与兴奋甚至是不加掩饰的。“没错,就是这几日了,终于回来了”
从清凉宫中出来,李元姬还在想着季宁的事。
自她记事起季宁就已经对外称病,深居简出异常低调。他在朝中没有职务,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病弱又毫无权势的闲王。在她还很小的时候还有些个文人骂他叛上弑主,后来这些声音就再也听不到了,她就学后更是慢慢发现原来他在朝中竟势力不小。
他出身安北都护府,以镇北军黎氏一族为后盾,执掌山南西道的卫燎亦是他的人。加之拥有西边陆路与东南海上最大的商队,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皇室本就人口简单,有了他的支持,帝王才能宴乐不断,歌舞升平又不加重百姓负担,得享盛世之治的美称。
他每年送与她们母女的礼物比全国各地进贡的贡品加起来都多,京城每年盛行的东西不过是她们手上早就看腻了的玩意儿。
但十几年来,除了正式场合,私下里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就算见到也多是在阿娘那里。
印象里他的面容总是苍白冷淡的,很少见他笑,对她的要求无有不应,但态度却从来称不上亲近。
在李元姬看来,季宁于她甚至称得上陌生,她根本不了解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但这不是问题,阿娘既然支持了她的想法,那么获得季宁的支持也就不难了。正思考着,李元姬忽然感到一阵熟悉的头痛袭来,然后一道声音仿佛平地炸雷一般在脑中响起“季宁,你竟然背叛我”随之而来的是对那个人强烈而复杂的爱与恨。
“这些年先生以一个宦者身份隐姓埋名为大公主做事已是屈才,公主必定感念在心,大可不用再做牺牲。”
“正是因公主即将及笈建府,往后行走在外的时候变多,才需要更加注意。且某听说,各地藩镇世家因着公主选驸马一事纷纷派人上京,多事之秋,不得不防。”
“公主身边的护卫皆是你精挑细选多年训教之人,本宫以为在这天子脚下当是够用了,何须先生亲自护卫。”在皇后看来,贺九溪天赋异禀师出名门,即便遭逢大变,也不至于失却傲骨。而净身,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如今突然这样提议,着实可疑。
闻言,奉剑沉默片刻,还是决定开诚布公,“我知公主胸有大志,某虽不才,却有一颗忠心,一身武艺,我愿立下誓言,除非我死,绝不令公主步先太子后尘”
“先生慎言有些事是禁忌,切莫再提。”皇后神色冰冷,肃容道,“你的忠心本宫知晓了,此事我会慎重考虑”。
奉剑退下后,皇后就召了李元姬过来并将此事告知了她。
“我欲成事,往后必有诸多见不得光的事需要人做,奉剑是信的过的人。”李元姬沉吟道,“不过净身就不必了。”
“阿蛮,你当你母亲在这宫里真的只手遮天吗不过是你阿耶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很多事即便他以前不知道,做了这么多年的圣上,如今也该是心知肚明了。你将及笈成人,奉剑若不净身往后自然不能贴身伺候你。便是你阿耶不多置喙,你未来的驸马呢能容的下他”
“我欲行男儿之事,便不能令人以世俗礼教束我。阿娘,你无需担忧,且行且看”。思及昨日奉剑说的事,李元姬忍不住问道,“汉中王与奉剑师出同门”
“没错,永安自小天资聪颖,聪慧过人,你外祖母为他广募高人,最后寻到归元子大师,并拜入门下。”皇后并没有多谈的意思。
“阿娘能不能给我讲讲当年的宣武门之事。”
皇后的脸色有些难看,许久,叹息了一声,“自你阿耶登基以来,当年的事就已经是个禁忌了,我不知你从哪里听到了风声,个中细节我不欲多说,但是阿娘希望你铭记汉中王季宁绝不是品行卑劣之人他的杀名、恶名、乃至如今一身病痛皆是为了你阿娘我若不是为了我的一己私欲,他应是当年盛京最才华横溢的青骏,是朝堂上最耀眼的新星,是帝王身边最信重的智囊而不是如今孑然一身、不良于行还要背负无数骂名”说着皇后的眼眶都红了。
“不用说了阿娘,”李元姬靠近皇后,伸手握住她的手,望着她的眼睛认真道,“儿都明白。”
就像很多人在背地里亦怒斥她母亲弄权善妒,惑乱朝纲,但她作为一个公主,如此随心所欲甚至心生野望,不过是仰仗母亲的权势。她们,都是对方的受益者。
“汉中王此次西行求医快两年了,数月前我闻报他的队伍已经入关,算来近日也应该归京了吧。”
闻言,皇后一扫愁绪,脸上的期待与兴奋甚至是不加掩饰的。“没错,就是这几日了,终于回来了”
从清凉宫中出来,李元姬还在想着季宁的事。
自她记事起季宁就已经对外称病,深居简出异常低调。他在朝中没有职务,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病弱又毫无权势的闲王。在她还很小的时候还有些个文人骂他叛上弑主,后来这些声音就再也听不到了,她就学后更是慢慢发现原来他在朝中竟势力不小。
他出身安北都护府,以镇北军黎氏一族为后盾,执掌山南西道的卫燎亦是他的人。加之拥有西边陆路与东南海上最大的商队,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皇室本就人口简单,有了他的支持,帝王才能宴乐不断,歌舞升平又不加重百姓负担,得享盛世之治的美称。
他每年送与她们母女的礼物比全国各地进贡的贡品加起来都多,京城每年盛行的东西不过是她们手上早就看腻了的玩意儿。
但十几年来,除了正式场合,私下里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就算见到也多是在阿娘那里。
印象里他的面容总是苍白冷淡的,很少见他笑,对她的要求无有不应,但态度却从来称不上亲近。
在李元姬看来,季宁于她甚至称得上陌生,她根本不了解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但这不是问题,阿娘既然支持了她的想法,那么获得季宁的支持也就不难了。正思考着,李元姬忽然感到一阵熟悉的头痛袭来,然后一道声音仿佛平地炸雷一般在脑中响起“季宁,你竟然背叛我”随之而来的是对那个人强烈而复杂的爱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