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你冷静一点。”安舒蹲在姜氏身前,动作小心为姜氏擦去眼泪。
姜氏整日以泪洗面,眼睛浮肿,两颊被泪水浸泡又抹去,一些地方都破皮皴裂了。
安舒擦得小心翼翼, 姜氏却好似不觉得疼, 胡乱抹了一把脸,止住眼泪, “娘很冷静,娘不能让阿和独自被流放, 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娘不能为他做什么,只能随他一起。”
“可是父亲会放娘走吗”安舒一时没了主见, 如果姜氏跟安屈和去了关外,就能远离京城的纷争, 她也不用时时担心纷争波及二人。
但是,在这个时代, 姜氏基本属于永澜侯的所有物, 人身并不自由, 并非姜氏说她要走就能走的。
而且, 流放路途凶险, 变数繁多,姜氏是个实实在在的弱女子,虽然年过三十, 却风韵犹存,劫财劫色的人都可能盯上她。
姜氏眼神坚定,起身理理裙摆,“娘这就去找你父亲,他没本事护住阿和,怎有脸不让娘陪阿和上路若他不允,我就撞死在他面前,反正舒儿你已经找到了归宿,为娘连这点小事都求不来,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沉默不语的凤北诀抬手,拦住姜氏去路,“如果本王告诉你,是本王让皇上利用此事对永澜侯发难,你会如何”
姜氏僵住,问“为什么你不是答应舒儿要救阿和吗怎能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样做,阿和差点被剜去骨头变残废”
凤北诀面上神情没有一丝波澜,“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本王与毅亲王对立,永澜侯与毅亲王交好,就算没有此次的事,你二人身为本王王妃的至亲,迟早要被永澜侯拿来做筹码要挟本王。”
“你说,到时本王该怎么做是直接不管你二人死活还是为了你二人束手就擒”
姜氏嘴唇动了动,没能说出什么话,事实摆在眼前,永澜侯为不落人话柄,直接舍弃了安屈和。
凤北诀道“你可以恨本王,去找永澜侯哭诉,哭诉本王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尽你所能辱骂本王,本王恕你无罪。”
“我为何要辱骂王爷”姜氏不解,镇北王已经解释了原因,她只恨自己无能。
凤北诀笑了笑,“本王私下参与调查,与你们说是为了查清事情真相,实则阻挠永澜侯的人手查到证据为安屈和脱身,本王的为人相信你也有所耳闻,此种机会,本王怎会放过所以,可有懂得本王的意思”
姜氏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这镇北王到底是好是坏
安舒听懂了凤北诀的意思,上前道“娘,你就当王爷是个顶坏顶坏的人,为了打击毅亲王不择手段,找到机会就出手,想利用此事将永澜侯府拉垮,担心我们会去永澜侯府通风报信,甚至欺骗我们他在帮阿和脱身。”
话说到此处,姜氏也回过味儿来,不能让永澜侯觉得镇北王在意安舒,在意安舒的至亲,否则她走不掉,会被永澜侯留下当作牵制镇北王的筹码。
姜氏抱了抱安舒,“娘知道了,这就去找你父亲哭诉。”
目送姜氏离开,安舒愁眉不展,“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流放关外路途遥远,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安全到达,也不知道到了地方会不会受苦,而且,我父亲不是傻子,如果我娘没能骗过他,他定然不会放我娘走的。”
凤北诀将安舒拉进怀里,“他不得不答应,方才本王与你母亲交代过,若永澜侯不答应放她离开,她便去宫门前敲登闻鼓,本王会让皇上以母爱之大感天动地为名,御批她随行流放。”
“”安舒无话可说,原来还能这样操作,她去个茅厕的功夫,镇北王就已经把大事交代给了她娘。
凤北诀没有让人备马车送姜氏,生生让姜氏徒步走回永澜侯府。
姜氏走到永澜侯府大门前,眼泪直流,一路哭着去书房找永澜侯。
见到永澜侯便扑进他怀里,“侯爷妾身错了,妾身不该与侯爷置气,那镇北王不是个东西,他说得好好的,说会帮阿和脱身,却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借调查的名,一直在暗中阻拦侯爷,将所有对阿和有利的证据都处理了,再借这个机会让皇上对侯爷发难要不是舒儿偷听到他说话,我们母女都被他蒙在鼓里耍的团团转”
永澜侯抱着姜氏,面沉似水,他就说怎么会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出,原来是凤北诀从中作梗
当真是滴水不漏,差一点连他都被骗过去。
姜氏偷偷看了一眼永澜侯的脸色,又哭道“侯爷妾身错了,侯爷想办法救救阿和吧他都不到十五岁,被流放还有什么活路”
永澜侯手紧了紧,“本侯也想救阿和,可你也看到了,凤北诀那厮阴险至极,让本侯陷入两难之地,若本侯救了阿和,就会被皇上降罪,整个侯府都会赔进去,本王只能忍痛放弃阿和。”
姜氏听到这话,哭得更伤心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的阿和镇北王这个挨千刀的我的女儿被他攥在手里,儿子也被他害得流放”
永澜侯拍拍姜氏,安慰道“别哭了,你可知最初安国公要将阿和活活打死后来本侯几番周旋,大理寺判阿和受剜刑直接变成废人,如今留下一命还得以保全身子,永澜侯府也没有受到太大波及,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本侯尽力了。”
姜氏还是哭,只是声音小了些,呜呜咽咽,“侯爷,妾身放不下阿和,没了阿和,妾身在这侯府有什么用阿和流放受苦,妾身却在侯府锦衣玉食,妾身难受啊妾身要陪阿和去流放,求侯爷成全”
永澜侯道“秀儿别胡闹,你可知道流放路途有多艰险你跟着去有什么用”
姜氏仰起脸,说得斩钉截铁,“正是因为知道流放之路有多艰险,所以才不忍阿和独自上路,妾身愿意与阿和同生共死”
“不要再提此事,本侯绝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去受流放之苦。”永澜侯板下脸来,很是严肃。
他为了保住兵权,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表面上说得好听,是秉公办事铁面无私,但懂的人都懂,已然遭人诟病。
如果再让姜氏陪安屈和流放,世人会如何说他一个大男人,为了荣华富贵,袖手旁观儿子被流放,还让儿子亲娘陪同,恐怕口水都能将他淹死。
而且,从凤北诀对安舒的态度来看,并非一点都不在意安舒这个王妃,至少,凤北诀会因为安宁打了安舒,就不顾身份亲自为安舒出气。
当然,不排除凤北诀只是喜欢让对手难堪,任何机会都不放过。
但是无关紧要,留下姜氏有备无患,只要凤北诀有一丝一毫的在意安舒,姜氏就能作为筹码发挥作用。
若换做以前,姜氏听到永澜侯这话,心中定会十分欢喜,认为永澜侯是将她放在心上的,是不想让她受苦,才不同意她跟随安屈和流放。
可如今,经过了安舒与安屈和的事,姜氏对永澜侯已经彻底冷心,又有安舒和凤北诀提点,这话对她来说已经没用了。
永澜侯见姜氏伏在他胸膛不说话,便放软了语气,“秀秀不要难过,若你想要儿子,本侯再给你一个,这次,本侯定护他一世周全。”
“嗯。”姜氏面上强装欢喜,实则觉得心灰意冷,养了十几年的儿子被流放,永澜侯竟觉得重新生一个就能揭过一切。
是啊,她只是一个瘦马,得了堂堂永澜侯的承诺,能再生一个儿子傍身,还想奢求什么
按理她应该满心欢喜感恩戴德才对,可她只想哭。
永澜侯只当姜氏伤心过度,抱着轻声哄了一会儿,将她哄回清疏阁歇息。
永澜侯承诺姜氏再给她一个儿子这话,传到了正妻徐氏那边,身边的王嬷嬷道“夫人,那秀夫人儿女尽失是老天有眼,没想到她如此不安分,竟撺掇侯爷保证再给她一个儿子。”
徐氏动作优雅品着茶,半晌才幽幽道“无妨,这女人生孩子就是去鬼门关走上一遭,秀夫人,已经不年轻了,能不能从阎王殿走回来,可不一定。”
闻言,王嬷嬷了然,笑得一脸献媚,“夫人高明”
徐氏淡淡看她一眼,“何来高明不过是实话实说,谁能保证她一定会生儿子就算生了儿子,与弘儿深儿相差近二十岁,能成什么气候”
王嬷嬷以为徐氏要趁姜氏临盆的时候动手,让姜氏一尸两命,没想到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徐氏好歹是当家主母,知晓那是永澜侯的缓兵之计,不至于因为一个承诺就醋意横飞。
永澜侯不是傻子,家族里有嫡有庶才正常,只需要把握住一个度,庶子就只能依附嫡系。
姜氏便是徐氏选出来那个度,无背景无心机,极其容易拿捏。因为姜氏得宠,旁的妾室争宠,也只会把矛头对准姜氏,姜氏又有永澜侯护着,两拨人旗鼓相当,徐氏乐得轻松。
利用姜氏,轻松剪除掉不少不安分的妾室,她的衣袖没沾上丁点儿尘埃,在永澜侯那里博得了贤妻之名。
所以,她不会去动姜氏。
永澜侯与徐氏各怀心思,都以为姜氏哭几天便会消停,却没想,姜氏第二天仔细梳洗一番,来给徐氏请安过后,直接去到皇宫门前,敲响了那面寂静多年的登闻鼓。
姜氏整日以泪洗面,眼睛浮肿,两颊被泪水浸泡又抹去,一些地方都破皮皴裂了。
安舒擦得小心翼翼, 姜氏却好似不觉得疼, 胡乱抹了一把脸,止住眼泪, “娘很冷静,娘不能让阿和独自被流放, 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娘不能为他做什么,只能随他一起。”
“可是父亲会放娘走吗”安舒一时没了主见, 如果姜氏跟安屈和去了关外,就能远离京城的纷争, 她也不用时时担心纷争波及二人。
但是,在这个时代, 姜氏基本属于永澜侯的所有物, 人身并不自由, 并非姜氏说她要走就能走的。
而且, 流放路途凶险, 变数繁多,姜氏是个实实在在的弱女子,虽然年过三十, 却风韵犹存,劫财劫色的人都可能盯上她。
姜氏眼神坚定,起身理理裙摆,“娘这就去找你父亲,他没本事护住阿和,怎有脸不让娘陪阿和上路若他不允,我就撞死在他面前,反正舒儿你已经找到了归宿,为娘连这点小事都求不来,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沉默不语的凤北诀抬手,拦住姜氏去路,“如果本王告诉你,是本王让皇上利用此事对永澜侯发难,你会如何”
姜氏僵住,问“为什么你不是答应舒儿要救阿和吗怎能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样做,阿和差点被剜去骨头变残废”
凤北诀面上神情没有一丝波澜,“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本王与毅亲王对立,永澜侯与毅亲王交好,就算没有此次的事,你二人身为本王王妃的至亲,迟早要被永澜侯拿来做筹码要挟本王。”
“你说,到时本王该怎么做是直接不管你二人死活还是为了你二人束手就擒”
姜氏嘴唇动了动,没能说出什么话,事实摆在眼前,永澜侯为不落人话柄,直接舍弃了安屈和。
凤北诀道“你可以恨本王,去找永澜侯哭诉,哭诉本王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尽你所能辱骂本王,本王恕你无罪。”
“我为何要辱骂王爷”姜氏不解,镇北王已经解释了原因,她只恨自己无能。
凤北诀笑了笑,“本王私下参与调查,与你们说是为了查清事情真相,实则阻挠永澜侯的人手查到证据为安屈和脱身,本王的为人相信你也有所耳闻,此种机会,本王怎会放过所以,可有懂得本王的意思”
姜氏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这镇北王到底是好是坏
安舒听懂了凤北诀的意思,上前道“娘,你就当王爷是个顶坏顶坏的人,为了打击毅亲王不择手段,找到机会就出手,想利用此事将永澜侯府拉垮,担心我们会去永澜侯府通风报信,甚至欺骗我们他在帮阿和脱身。”
话说到此处,姜氏也回过味儿来,不能让永澜侯觉得镇北王在意安舒,在意安舒的至亲,否则她走不掉,会被永澜侯留下当作牵制镇北王的筹码。
姜氏抱了抱安舒,“娘知道了,这就去找你父亲哭诉。”
目送姜氏离开,安舒愁眉不展,“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流放关外路途遥远,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安全到达,也不知道到了地方会不会受苦,而且,我父亲不是傻子,如果我娘没能骗过他,他定然不会放我娘走的。”
凤北诀将安舒拉进怀里,“他不得不答应,方才本王与你母亲交代过,若永澜侯不答应放她离开,她便去宫门前敲登闻鼓,本王会让皇上以母爱之大感天动地为名,御批她随行流放。”
“”安舒无话可说,原来还能这样操作,她去个茅厕的功夫,镇北王就已经把大事交代给了她娘。
凤北诀没有让人备马车送姜氏,生生让姜氏徒步走回永澜侯府。
姜氏走到永澜侯府大门前,眼泪直流,一路哭着去书房找永澜侯。
见到永澜侯便扑进他怀里,“侯爷妾身错了,妾身不该与侯爷置气,那镇北王不是个东西,他说得好好的,说会帮阿和脱身,却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借调查的名,一直在暗中阻拦侯爷,将所有对阿和有利的证据都处理了,再借这个机会让皇上对侯爷发难要不是舒儿偷听到他说话,我们母女都被他蒙在鼓里耍的团团转”
永澜侯抱着姜氏,面沉似水,他就说怎么会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出,原来是凤北诀从中作梗
当真是滴水不漏,差一点连他都被骗过去。
姜氏偷偷看了一眼永澜侯的脸色,又哭道“侯爷妾身错了,侯爷想办法救救阿和吧他都不到十五岁,被流放还有什么活路”
永澜侯手紧了紧,“本侯也想救阿和,可你也看到了,凤北诀那厮阴险至极,让本侯陷入两难之地,若本侯救了阿和,就会被皇上降罪,整个侯府都会赔进去,本王只能忍痛放弃阿和。”
姜氏听到这话,哭得更伤心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的阿和镇北王这个挨千刀的我的女儿被他攥在手里,儿子也被他害得流放”
永澜侯拍拍姜氏,安慰道“别哭了,你可知最初安国公要将阿和活活打死后来本侯几番周旋,大理寺判阿和受剜刑直接变成废人,如今留下一命还得以保全身子,永澜侯府也没有受到太大波及,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本侯尽力了。”
姜氏还是哭,只是声音小了些,呜呜咽咽,“侯爷,妾身放不下阿和,没了阿和,妾身在这侯府有什么用阿和流放受苦,妾身却在侯府锦衣玉食,妾身难受啊妾身要陪阿和去流放,求侯爷成全”
永澜侯道“秀儿别胡闹,你可知道流放路途有多艰险你跟着去有什么用”
姜氏仰起脸,说得斩钉截铁,“正是因为知道流放之路有多艰险,所以才不忍阿和独自上路,妾身愿意与阿和同生共死”
“不要再提此事,本侯绝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去受流放之苦。”永澜侯板下脸来,很是严肃。
他为了保住兵权,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表面上说得好听,是秉公办事铁面无私,但懂的人都懂,已然遭人诟病。
如果再让姜氏陪安屈和流放,世人会如何说他一个大男人,为了荣华富贵,袖手旁观儿子被流放,还让儿子亲娘陪同,恐怕口水都能将他淹死。
而且,从凤北诀对安舒的态度来看,并非一点都不在意安舒这个王妃,至少,凤北诀会因为安宁打了安舒,就不顾身份亲自为安舒出气。
当然,不排除凤北诀只是喜欢让对手难堪,任何机会都不放过。
但是无关紧要,留下姜氏有备无患,只要凤北诀有一丝一毫的在意安舒,姜氏就能作为筹码发挥作用。
若换做以前,姜氏听到永澜侯这话,心中定会十分欢喜,认为永澜侯是将她放在心上的,是不想让她受苦,才不同意她跟随安屈和流放。
可如今,经过了安舒与安屈和的事,姜氏对永澜侯已经彻底冷心,又有安舒和凤北诀提点,这话对她来说已经没用了。
永澜侯见姜氏伏在他胸膛不说话,便放软了语气,“秀秀不要难过,若你想要儿子,本侯再给你一个,这次,本侯定护他一世周全。”
“嗯。”姜氏面上强装欢喜,实则觉得心灰意冷,养了十几年的儿子被流放,永澜侯竟觉得重新生一个就能揭过一切。
是啊,她只是一个瘦马,得了堂堂永澜侯的承诺,能再生一个儿子傍身,还想奢求什么
按理她应该满心欢喜感恩戴德才对,可她只想哭。
永澜侯只当姜氏伤心过度,抱着轻声哄了一会儿,将她哄回清疏阁歇息。
永澜侯承诺姜氏再给她一个儿子这话,传到了正妻徐氏那边,身边的王嬷嬷道“夫人,那秀夫人儿女尽失是老天有眼,没想到她如此不安分,竟撺掇侯爷保证再给她一个儿子。”
徐氏动作优雅品着茶,半晌才幽幽道“无妨,这女人生孩子就是去鬼门关走上一遭,秀夫人,已经不年轻了,能不能从阎王殿走回来,可不一定。”
闻言,王嬷嬷了然,笑得一脸献媚,“夫人高明”
徐氏淡淡看她一眼,“何来高明不过是实话实说,谁能保证她一定会生儿子就算生了儿子,与弘儿深儿相差近二十岁,能成什么气候”
王嬷嬷以为徐氏要趁姜氏临盆的时候动手,让姜氏一尸两命,没想到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徐氏好歹是当家主母,知晓那是永澜侯的缓兵之计,不至于因为一个承诺就醋意横飞。
永澜侯不是傻子,家族里有嫡有庶才正常,只需要把握住一个度,庶子就只能依附嫡系。
姜氏便是徐氏选出来那个度,无背景无心机,极其容易拿捏。因为姜氏得宠,旁的妾室争宠,也只会把矛头对准姜氏,姜氏又有永澜侯护着,两拨人旗鼓相当,徐氏乐得轻松。
利用姜氏,轻松剪除掉不少不安分的妾室,她的衣袖没沾上丁点儿尘埃,在永澜侯那里博得了贤妻之名。
所以,她不会去动姜氏。
永澜侯与徐氏各怀心思,都以为姜氏哭几天便会消停,却没想,姜氏第二天仔细梳洗一番,来给徐氏请安过后,直接去到皇宫门前,敲响了那面寂静多年的登闻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