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严格来说,苗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了。
还是彻彻底底过去了的那一种。
要知道, 往前二三十年, 苗家一直都是精穷精穷的, 这主要是缘于年代所限。想也是, 在乡下地头, 原本就是靠劳动力的多寡决定了家里的经济条件的。苗家人口太少了,自打苗光荣过世以后, 李桂芳以惊人的魄力和速度跟公婆叔伯闹翻, 至此苗家就只剩下了母子二人。哪怕后来何小红进了门, 陆陆续续的生了娃,可这非但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反而让整个家愈发的困顿了。
诚然, 上头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烈士之家, 可在前面那些年, 是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困顿之中,就算帮扶又能有多少呢单从每年的慰问品就能看出来了, 最早是送一些口粮,有时候是粮油,还有类似于搪瓷缸子、搪瓷脸盆这样的日用品。这已经算是上面记得他们了, 只是因为实在是拿不出好东西来,再有心也无能为力。
李桂芳很清楚这个情况, 所以她一直有小心翼翼的掐着钱和粮食, 不敢多用哪怕一分一毫, 怕的就是万一再来一回类似于这种可怕的灾难, 上头管不了他们,她起码手里还有东西能带着家里人熬过去。
幸好,可怕的事情并未发生,反而日子越过越好了。
正因为整个国家都愈发繁荣昌盛了,像苗家这种烈士之家,在未来只会愈发的受到上头的关注和重视。原先有的福利一点儿也不会少,相反还会越来越多。
何小红怎么也不会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凡她能猜到这个情况,当初也不会让何小梅把她的亲闺女给换了。那是毓秀和甄珠没交换,自然也不会有后面被迫狠心再换一次的事情。
在她看来,何小梅就是这一切事情的祸端。
而现在,曾经是整个第三生产队最富裕的甄家慢慢的没落了,哪怕仍然是吃喝不愁,却因为甄兴华的调职回乡,跟队上其他社员也没太大区别了。偏偏苗家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尤其随着政策的放松,李桂芳凭借着娘家那边的关系,光农副产品这一块就挣了不少钱,还有就是上头对烈士家庭太好了,好到甚至会提前打听到苗家有几个娃儿,送衣服送文具,当然还有送钱和粮食。
昨个儿,毓秀她们放学回到家时,其实已经很晚了。负责乡下慰问的干部们是上午九点多将将十点到的苗家,午饭是李桂芳强烈要求留在家里用的,不过大队长派了他婆娘和弟媳过来帮忙,还自带了不少吃食。之后,差不多到了下午两点多,干部们就离开了第三生产队。
毓秀姐妹几个,包括来弟在内,都不清楚家里到底得了多少好东西,因为等她们放学回家,干部们早就走了个一干二净。倒是来弟,因为小学放学早的时候,她回家时虽说干部们走了,但家里还有不少留下来看热闹的社员们。可那个时候,李桂芳已经把该收起来的东西都收起来了。
孩子们不清楚,不代表何小红也不清楚。
那些过冬的衣服、文具书籍其实都不算啥,让何小红最眼红的是,下乡慰问的干部给了李桂芳一大沓的票证,还有用红纸包包起来的慰问金。除此之外,坛子装的油就有两大坛子,保守估计份量在十斤往上,厚实的布料也有的,棉花一包包的,甚至还有两床看着就特别厚实暖和的大棉被,上头还写着棉被二厂啥啥的字样。
何小红整个人都陷入了自闭状态。
她真的想不通,完全想不通事情咋就变成眼下这个状态了。
要是当初没换孩子,那如今穿新衣盖棉被的人不就是她的亲闺女了她是想让自己亲闺女去别家享福,让别家闺女来自家吃苦的。就算不吃苦好了,那也不能把她亲闺女的好日子抢走啊
这世上有那种生性特别豁达的人,哪怕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意外灾祸,也能挺直腰板重新站起来。可同样的,也有那种遇到屁大点儿事情就爱钻牛角尖的人,一旦碰上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就会一直陷在里面,怎么样都走不出来。
很显然,何小红就是后面那种人。
干部们下乡慰问烈士家庭是十二月初的事情,毕竟就算对外说是过年慰问,那也不能直接卡在年关里。在这事儿之后不久,便是冬至了。
冬至吃饺子是传统,当然这种所谓的传统,搁在食不饱腹的年代就不算啥了。可眼下,社员们日子都好过了不少,尤其是自打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有了额外的收入,县城里的各类吃食也多了,哪怕像一些家用电器仍然需要票证,但类似于鸡鸭鱼肉这种食物,早就已经无需票证就能购买了。
李桂芳难得大方了一次,用最好的富强粉来包饺子,饺子馅儿居然还是白菜猪肉馅儿的。因为冬日里不怕食物坏掉,她愣是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冬至饺子,还特别体谅儿媳脑子傻,给分派了一项不用动脑子的活儿剁饺子馅儿。
结果,何小红因为从干部乡下送关怀那天开始就陷入了自闭之中,一直到快冬至了还没从崩溃的状态中缓过来,明明李桂芳是让她剁饺子馅儿,她差点儿把自己给剁了。
当然,最后冬至饺子还是包好了,足足包了三百多个,各个都是肚儿滚圆白白胖胖的,让人瞧着就不禁心情大好。
难得吃到肉饺子,家里人都很高兴,只除了依旧心情低落的何小红。
说心情低落都是轻了的,事实上何小红的心情糟透了。一想到自己干的那些蠢事,再看看坐在饭桌旁开开心心吃着饺子的毓秀和来弟,她整个人已经不能用不好了来形容,而是彻底的绝望悲凉以及意难平。
然而,家里人吃着喝着,没一个会细心到关怀何小红此时此刻的心情,大家都很开心。尤其苗家可没有饭不语的规矩,边吃喝边聊天才是苗家日常。
李桂芳照旧盯着毓秀的饭碗,催她多吃点儿“不是说快要考试了多吃点儿吃胖乎点儿,考试费脑子呢。”
毓秀吃是吃的,还吃得很开心,可让她多吃却不太可能,毕竟胃口摆在那里呢。她只笑盈盈的答应着,回头又添了一碗饺子汤“汤也很好喝呢,暖烘烘的。”
跟毓秀情况差不多的是来弟,不过来弟还不单是因为胃口小的问题,她本来身子骨就不太好,再说她人还小,吃的比毓秀更少。
李桂芳犯愁的盯着俩小点的孙女,又抬头扫视了一圈。
苗解放是不用说了,一碗饺子二十个,他已经盛了四回了,并且眼看着又要见底了,估摸着他还能再盛一回;何小红咋样李桂芳是不会关心的,直接跳过她;招娣和盼娣吃得喷喷香,反正第一碗是早就吃完了的,狼吞虎咽的,活生生的就跟个饿死鬼投胎一样,不过起码第二碗正常多了,知道细细品味了;还有苗飞跃,别看他年岁小,胃口却是完完全全随了他爹,恨不得把整个脑袋埋到汤碗里,呼噜噜的,连饺子带汤吃得格外带劲儿
所以,毓秀和来弟到底是随了谁呢咋就生了一副小鸟胃呢
回想起多年前唐老师再三叮嘱过的,要尽可能一碗水端平,李桂芳却在心里腹诽,眼下她是一碗水端平了,可瞅着明显是毓秀和来弟吃亏啊,她俩太不能吃了
还是得开小灶。
偷摸摸的开。
过完冬至,就离腊月不远了。而迈上了腊月的坎儿后,几乎等同于在告诉大家,离年关也近了。当然,这是社员们的想法,对于那些正在上学的娃儿们来说,与其想着过年要怎么玩,不如先想想怎么把期末考试这一关给熬过去。
在明确的意识到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后,这帮学生们才是最最凄惨的。
更要命的是,大人们可不觉得他们可怜,反而打心底里认为这群娃儿们赶上了好时候。你说读书苦那读书还能有下地干活来得苦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要是念的好,还能当上干部管人,多体面呢
其实,像一般的公社生产队里的社员们,是不会往考大学方面想的,尤其高考已经考过三届了,可红太阳公社包括周边的其他公社,别说大学生了,连个大专生都没出过。据说,县城里有人考上的,那也仅仅是据说而已,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考大学,对于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乡下人来说,实在是太远太远了。可要是家里的孩子书念得好,那是可以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公社当办事员的,努力个几年十几年,保不准就是干部了。再不然也可以当老师,现在的老师可不是以前那种了,地位提高了不老少呢。
于是,在父母家人的殷切期待下,学生们不得不绷紧了皮,进入了期末复习之中。
别小看了文盲半文盲对于孩子成绩的看重,这要是父母本身是有文化的,那孩子假如考不好,他们兴许还能帮着找找原因,给点儿鼓励让下回努力啥的。可要是父母自身啥都不会啥也不懂,那基本上考砸了等于凉了,一顿痛揍是绝对免不了的,还有可能想起来了揍一顿,那过年还有啥意思
不过,在这紧锣密鼓的复习之中,仍然是有特例的。
这回就不是毓秀了。毕竟毓秀非常热爱学习,她是从学期初努力到期末的,整个过程相当得平稳,完全没有期末冲刺的意思。可就算这样,那她也是在认真复习。
搞幺蛾子的是来弟,在意识到何小红心情十分不美好后,她开开心心的又作了一把大死。
复习那是不存在的。
来弟自打上学的那一天起,就没认真学习过,更别提复习了。诚然,她每堂课都有认真听讲,但她自己知道的,那就是换个地方发呆而已。课后作业也做了的,可那玩意儿太简单了
严格来说,苗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了。
还是彻彻底底过去了的那一种。
要知道, 往前二三十年, 苗家一直都是精穷精穷的, 这主要是缘于年代所限。想也是, 在乡下地头, 原本就是靠劳动力的多寡决定了家里的经济条件的。苗家人口太少了,自打苗光荣过世以后, 李桂芳以惊人的魄力和速度跟公婆叔伯闹翻, 至此苗家就只剩下了母子二人。哪怕后来何小红进了门, 陆陆续续的生了娃,可这非但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反而让整个家愈发的困顿了。
诚然, 上头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烈士之家, 可在前面那些年, 是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困顿之中,就算帮扶又能有多少呢单从每年的慰问品就能看出来了, 最早是送一些口粮,有时候是粮油,还有类似于搪瓷缸子、搪瓷脸盆这样的日用品。这已经算是上面记得他们了, 只是因为实在是拿不出好东西来,再有心也无能为力。
李桂芳很清楚这个情况, 所以她一直有小心翼翼的掐着钱和粮食, 不敢多用哪怕一分一毫, 怕的就是万一再来一回类似于这种可怕的灾难, 上头管不了他们,她起码手里还有东西能带着家里人熬过去。
幸好,可怕的事情并未发生,反而日子越过越好了。
正因为整个国家都愈发繁荣昌盛了,像苗家这种烈士之家,在未来只会愈发的受到上头的关注和重视。原先有的福利一点儿也不会少,相反还会越来越多。
何小红怎么也不会想到事情竟然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凡她能猜到这个情况,当初也不会让何小梅把她的亲闺女给换了。那是毓秀和甄珠没交换,自然也不会有后面被迫狠心再换一次的事情。
在她看来,何小梅就是这一切事情的祸端。
而现在,曾经是整个第三生产队最富裕的甄家慢慢的没落了,哪怕仍然是吃喝不愁,却因为甄兴华的调职回乡,跟队上其他社员也没太大区别了。偏偏苗家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尤其随着政策的放松,李桂芳凭借着娘家那边的关系,光农副产品这一块就挣了不少钱,还有就是上头对烈士家庭太好了,好到甚至会提前打听到苗家有几个娃儿,送衣服送文具,当然还有送钱和粮食。
昨个儿,毓秀她们放学回到家时,其实已经很晚了。负责乡下慰问的干部们是上午九点多将将十点到的苗家,午饭是李桂芳强烈要求留在家里用的,不过大队长派了他婆娘和弟媳过来帮忙,还自带了不少吃食。之后,差不多到了下午两点多,干部们就离开了第三生产队。
毓秀姐妹几个,包括来弟在内,都不清楚家里到底得了多少好东西,因为等她们放学回家,干部们早就走了个一干二净。倒是来弟,因为小学放学早的时候,她回家时虽说干部们走了,但家里还有不少留下来看热闹的社员们。可那个时候,李桂芳已经把该收起来的东西都收起来了。
孩子们不清楚,不代表何小红也不清楚。
那些过冬的衣服、文具书籍其实都不算啥,让何小红最眼红的是,下乡慰问的干部给了李桂芳一大沓的票证,还有用红纸包包起来的慰问金。除此之外,坛子装的油就有两大坛子,保守估计份量在十斤往上,厚实的布料也有的,棉花一包包的,甚至还有两床看着就特别厚实暖和的大棉被,上头还写着棉被二厂啥啥的字样。
何小红整个人都陷入了自闭状态。
她真的想不通,完全想不通事情咋就变成眼下这个状态了。
要是当初没换孩子,那如今穿新衣盖棉被的人不就是她的亲闺女了她是想让自己亲闺女去别家享福,让别家闺女来自家吃苦的。就算不吃苦好了,那也不能把她亲闺女的好日子抢走啊
这世上有那种生性特别豁达的人,哪怕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意外灾祸,也能挺直腰板重新站起来。可同样的,也有那种遇到屁大点儿事情就爱钻牛角尖的人,一旦碰上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就会一直陷在里面,怎么样都走不出来。
很显然,何小红就是后面那种人。
干部们下乡慰问烈士家庭是十二月初的事情,毕竟就算对外说是过年慰问,那也不能直接卡在年关里。在这事儿之后不久,便是冬至了。
冬至吃饺子是传统,当然这种所谓的传统,搁在食不饱腹的年代就不算啥了。可眼下,社员们日子都好过了不少,尤其是自打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有了额外的收入,县城里的各类吃食也多了,哪怕像一些家用电器仍然需要票证,但类似于鸡鸭鱼肉这种食物,早就已经无需票证就能购买了。
李桂芳难得大方了一次,用最好的富强粉来包饺子,饺子馅儿居然还是白菜猪肉馅儿的。因为冬日里不怕食物坏掉,她愣是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冬至饺子,还特别体谅儿媳脑子傻,给分派了一项不用动脑子的活儿剁饺子馅儿。
结果,何小红因为从干部乡下送关怀那天开始就陷入了自闭之中,一直到快冬至了还没从崩溃的状态中缓过来,明明李桂芳是让她剁饺子馅儿,她差点儿把自己给剁了。
当然,最后冬至饺子还是包好了,足足包了三百多个,各个都是肚儿滚圆白白胖胖的,让人瞧着就不禁心情大好。
难得吃到肉饺子,家里人都很高兴,只除了依旧心情低落的何小红。
说心情低落都是轻了的,事实上何小红的心情糟透了。一想到自己干的那些蠢事,再看看坐在饭桌旁开开心心吃着饺子的毓秀和来弟,她整个人已经不能用不好了来形容,而是彻底的绝望悲凉以及意难平。
然而,家里人吃着喝着,没一个会细心到关怀何小红此时此刻的心情,大家都很开心。尤其苗家可没有饭不语的规矩,边吃喝边聊天才是苗家日常。
李桂芳照旧盯着毓秀的饭碗,催她多吃点儿“不是说快要考试了多吃点儿吃胖乎点儿,考试费脑子呢。”
毓秀吃是吃的,还吃得很开心,可让她多吃却不太可能,毕竟胃口摆在那里呢。她只笑盈盈的答应着,回头又添了一碗饺子汤“汤也很好喝呢,暖烘烘的。”
跟毓秀情况差不多的是来弟,不过来弟还不单是因为胃口小的问题,她本来身子骨就不太好,再说她人还小,吃的比毓秀更少。
李桂芳犯愁的盯着俩小点的孙女,又抬头扫视了一圈。
苗解放是不用说了,一碗饺子二十个,他已经盛了四回了,并且眼看着又要见底了,估摸着他还能再盛一回;何小红咋样李桂芳是不会关心的,直接跳过她;招娣和盼娣吃得喷喷香,反正第一碗是早就吃完了的,狼吞虎咽的,活生生的就跟个饿死鬼投胎一样,不过起码第二碗正常多了,知道细细品味了;还有苗飞跃,别看他年岁小,胃口却是完完全全随了他爹,恨不得把整个脑袋埋到汤碗里,呼噜噜的,连饺子带汤吃得格外带劲儿
所以,毓秀和来弟到底是随了谁呢咋就生了一副小鸟胃呢
回想起多年前唐老师再三叮嘱过的,要尽可能一碗水端平,李桂芳却在心里腹诽,眼下她是一碗水端平了,可瞅着明显是毓秀和来弟吃亏啊,她俩太不能吃了
还是得开小灶。
偷摸摸的开。
过完冬至,就离腊月不远了。而迈上了腊月的坎儿后,几乎等同于在告诉大家,离年关也近了。当然,这是社员们的想法,对于那些正在上学的娃儿们来说,与其想着过年要怎么玩,不如先想想怎么把期末考试这一关给熬过去。
在明确的意识到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后,这帮学生们才是最最凄惨的。
更要命的是,大人们可不觉得他们可怜,反而打心底里认为这群娃儿们赶上了好时候。你说读书苦那读书还能有下地干活来得苦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要是念的好,还能当上干部管人,多体面呢
其实,像一般的公社生产队里的社员们,是不会往考大学方面想的,尤其高考已经考过三届了,可红太阳公社包括周边的其他公社,别说大学生了,连个大专生都没出过。据说,县城里有人考上的,那也仅仅是据说而已,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考大学,对于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乡下人来说,实在是太远太远了。可要是家里的孩子书念得好,那是可以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公社当办事员的,努力个几年十几年,保不准就是干部了。再不然也可以当老师,现在的老师可不是以前那种了,地位提高了不老少呢。
于是,在父母家人的殷切期待下,学生们不得不绷紧了皮,进入了期末复习之中。
别小看了文盲半文盲对于孩子成绩的看重,这要是父母本身是有文化的,那孩子假如考不好,他们兴许还能帮着找找原因,给点儿鼓励让下回努力啥的。可要是父母自身啥都不会啥也不懂,那基本上考砸了等于凉了,一顿痛揍是绝对免不了的,还有可能想起来了揍一顿,那过年还有啥意思
不过,在这紧锣密鼓的复习之中,仍然是有特例的。
这回就不是毓秀了。毕竟毓秀非常热爱学习,她是从学期初努力到期末的,整个过程相当得平稳,完全没有期末冲刺的意思。可就算这样,那她也是在认真复习。
搞幺蛾子的是来弟,在意识到何小红心情十分不美好后,她开开心心的又作了一把大死。
复习那是不存在的。
来弟自打上学的那一天起,就没认真学习过,更别提复习了。诚然,她每堂课都有认真听讲,但她自己知道的,那就是换个地方发呆而已。课后作业也做了的,可那玩意儿太简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