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何小红这突如其来的反常, 差点儿把可怜的来弟吓成傻子。幸好,反常的时间维持的不是很久,到家里其他人陆续回来后,何小红就恢复了正常。
直到吃晚饭时, 何小红主动提起了她今个儿回过娘家的事情。
讲道理, 李桂芳一点儿也不在乎糟心儿媳去干啥了。这要是农忙期间, 家里人全忙得脚不沾地, 何小红敢偷懒耍滑也别怪她骂人了。可眼下都深秋了, 哪怕是头耕牛那也不能一年到头连轴转,何小红想偷个懒啥的,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李桂芳不在乎,何小红却很想跟家里人分享这桩事儿,尤其是听听李桂芳的想法。
于是, 她就将她二妹何小梅婆婆的异常情况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着重强调何小梅婆婆完全不在乎儿媳生不生孩子,甚至还帮衬着儿媳,令人十分的摸不着头脑。
“大概是脑壳坏掉了吧。”李桂芳随口搭了一句。
“我妈都急疯了,到处求人要偏方。”何小红抿着嘴一脸的不愉,她想起自己前些年一胎又一胎全是闺女时, 她妈虽说面上看着也很焦急, 却没帮她求过什么偏方, 更不曾冒风险找半瞎破解。不过, 最后那话她还是没说出口, 哪怕再怎么生气, 那也是她娘家亲妈,搞封建迷信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她可不敢把亲妈供出去。
李桂芳还是没在意“着急才是正常的,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不是脑壳坏掉了还能是为啥”
这个回答,何小红肯定是不满意的,可她见李桂芳确实对这个话题没啥兴趣,也就闭嘴不说话了。虽然没再吭声,可何小红还是忍不住将这事儿放在了心上,殷切期盼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当然最不愿意的就是何小梅是真的摊上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
除了何小红,苗家其他人对于何家的事情是半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
比起说别人家的闲话,还不如仔细琢磨接下来该干点儿啥。
苗解放的脑子不够活泛,可李桂芳还是很能耐的,尤其她搭上了她娘家侄女的顺风车,如今把农副产品做的风生水起。可惜的是,家里一共也就巴掌大的那么点儿菜地,就算再怎么精心侍弄,那也不可能让产量翻倍。至于鸡蛋鸭蛋之类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就算自家外加李家那边每天都能收上来不少禽蛋,看着是挺多的,可拿去县城里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李桂芳的娘家侄女李兰香如今是在县城的纺织厂上班,管她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反正是有人脉的,帮着牵线搭桥吃下这么点儿农副产品,简直不要太容易。事实上,就算再翻个几番,那边一样能尽数吃下,毕竟这边给批发价还帮着送到人家手上,比他们自己去城郊的农贸市场买省事儿多了。
从去年到今年,其实严格算下来,已经有一年半光景了。李桂芳尝到了甜头,做梦都想扩大产量,可要想扩大产量,需要菜地和人手。她倒是可以继续压榨蠢儿子,可菜地从哪里来呢
又几天后,气温再一次下降了。
跟每一年的冬天一样,毓秀搬起铺盖搬到了她奶所在的东屋。
苗家院子大,屋子也不少,不过其实常用的也就那几间。像堂屋是全家吃饭的地儿,当然也是几个孩子写功课的地方;东屋一贯都是李桂芳的地盘,她那头土炕不算大,倒是这几年陆陆续续又添了几个木箱子,不知道藏了多少好东西;西屋是苗解放和何小红住的,自打苗飞跃出生后也一直住在那头;再就是招娣和盼娣所住的屋子了,就在东屋隔壁,苗解放特地弄了个半间房的炕,为的就是将来闺女们哪怕长大了,一顺溜儿也能躺得下。
不过,他们这一带虽然也都砌了土炕,却不是北方那种能生火取暖的,而是单纯的土块垒起来的,最多也就是在上头铺上一层又一层厚实的干稻草,殷实人家还会拿旧衣裳破褥子垫着,再往上才是床单被褥。每到冬日里,李桂芳总是担心毓秀挨冻,毓秀也乐得卷起铺盖找奶奶。
这本是一桩很寻常的事情,毕竟每年都要经历这么一回的,偏何小红心里揣着事儿,是见一次难受一次,年年见那就年年难受。
只因为李桂芳担心的人里头,永远没有何小红的亲生娃儿。
担心完毓秀挂念来弟,前者是因为宠成习惯了,后者毕竟年岁小。当然,苗飞跃年纪更小,还是苗家唯一的小孙孙,甭管从哪方面来看,李桂芳都应该将这个金孙孙疼到骨子里才对。可问题在于,苗飞跃出生的时候何小红发生了意外,哪怕李桂芳这人对儿媳再怎么刻薄,那也不可能抱走儿媳妇用一条腿换回来的孩子。
别看苗飞跃每次被他亲妈逼着念书时,都会嚎啕大哭抵死不从。可事实上,因为他打小就是由何小红带着长大的,整个家里最亲近的还是他亲妈何小红。
谁带的孩子跟谁亲,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李桂芳疼孙子,可无奈孙子不跟她亲近,她也做不出来上赶着讨好一个小破孩子的事情。那就很无所谓了,反正家里有啥好吃的都是几个孩子均分的,明面上李桂芳一碗水端平,暗地里还是继续偏疼毓秀,顺带拉一把年岁小身子骨弱脑子还不好使的来弟。
来弟
既有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哪怕来弟自打上了小学以后,回回考试都是双百分,还被选为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及语文课代表,今年五月里更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可惜,在李桂芳眼里,来弟还是那个秃头小傻子。
相较而言,毓秀在李桂芳心目中的形象就要好上太多了。
从最最最早的赔钱货丫头片子,到救了她两回的救命恩人,再到心肝宝贝小孙女这么十几年下来,那是越宠越习惯,越习惯就越宠着。偏巧,毓秀还是那种奶奶最棒的单纯娃儿,祖孙二人的感情深厚而稳定,以至于连甄珠一口咬定,毓秀喜欢的人就是苗奶奶,而不是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歪瓜裂枣。
甄歪瓜裂枣伟
几乎是随着毓秀再度搬回东屋去,仿佛一夜之间就从深秋跳到了初冬。
他们这一带很少下雪,最多也就是临近过年那阵子落下一些雪籽,就是那种眼看着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来,可每每落到地上就悄然消失,别说堆雪人了,连雪片都攒不下来。这么多年以来,一共也没几年的冬天能看到雪,就是有,那也是落在屋顶上,远远的看过去有一层雪花花。
可今年,也不知道咋回事儿,随着初冬的到来,温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有准备的倒是还好,就怕早先没准备家里也没多余的布和棉花的,能把人给冻瓷实了。
苗家倒是比别家要好很多,别忘了每回逢年过节,上头都会派人下来慰问探望烈士家属。早些年,物资匮乏的时候,送过来的慰问品多以食物和日用品为主。而最近这两三年,底下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好了,上头明显也宽裕了很多,送的慰问品不单数量多了品种还丰富了不少。
而最明显的,就是今年了。
因为上头慰问一般都会选择工作日的缘故,等毓秀她们放学回到家,家里已经只剩下自家人了。来弟比姐姐们要幸运,谁让小学放学早呢她跑回家时,虽说下乡的干部们已经离开了,可队上来了不少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来弟都不需要询问就知道了今个儿的盛况。
眼见姐姐们回来了,来弟欢欢喜喜的冲上去“好多好多厚衣服啊新的,大小号都有看我”
毓秀姐妹仨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就被来弟秀了一脸。
来弟早上还穿着毓秀穿不下的旧袄子,这会儿已经换上了一件全新的,还不是最为普遍的灰色深蓝色,而是一件鹅黄色的长款棉袄。看着簇新鲜亮不说,都不用上手摸,就感觉异常厚实,穿着肯定暖和。
招娣羡慕坏了“真好看啊”
比起提前上学的妹妹们,招娣当初非但是八岁才上学的,还额外多留级了一年。也因此,哪怕一样都是上初一,但其实她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大孩子了。甚至这个年纪在乡下地头都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而应该说是一个大姑娘。像有些性急的人家,都开始给她这个年岁的女孩子寻摸对象了,哪怕不着急嫁人,也可以先定下来。
何小红这突如其来的反常, 差点儿把可怜的来弟吓成傻子。幸好,反常的时间维持的不是很久,到家里其他人陆续回来后,何小红就恢复了正常。
直到吃晚饭时, 何小红主动提起了她今个儿回过娘家的事情。
讲道理, 李桂芳一点儿也不在乎糟心儿媳去干啥了。这要是农忙期间, 家里人全忙得脚不沾地, 何小红敢偷懒耍滑也别怪她骂人了。可眼下都深秋了, 哪怕是头耕牛那也不能一年到头连轴转,何小红想偷个懒啥的,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李桂芳不在乎,何小红却很想跟家里人分享这桩事儿,尤其是听听李桂芳的想法。
于是, 她就将她二妹何小梅婆婆的异常情况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着重强调何小梅婆婆完全不在乎儿媳生不生孩子,甚至还帮衬着儿媳,令人十分的摸不着头脑。
“大概是脑壳坏掉了吧。”李桂芳随口搭了一句。
“我妈都急疯了,到处求人要偏方。”何小红抿着嘴一脸的不愉,她想起自己前些年一胎又一胎全是闺女时, 她妈虽说面上看着也很焦急, 却没帮她求过什么偏方, 更不曾冒风险找半瞎破解。不过, 最后那话她还是没说出口, 哪怕再怎么生气, 那也是她娘家亲妈,搞封建迷信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她可不敢把亲妈供出去。
李桂芳还是没在意“着急才是正常的,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不是脑壳坏掉了还能是为啥”
这个回答,何小红肯定是不满意的,可她见李桂芳确实对这个话题没啥兴趣,也就闭嘴不说话了。虽然没再吭声,可何小红还是忍不住将这事儿放在了心上,殷切期盼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当然最不愿意的就是何小梅是真的摊上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
除了何小红,苗家其他人对于何家的事情是半点儿兴趣都提不起来。
比起说别人家的闲话,还不如仔细琢磨接下来该干点儿啥。
苗解放的脑子不够活泛,可李桂芳还是很能耐的,尤其她搭上了她娘家侄女的顺风车,如今把农副产品做的风生水起。可惜的是,家里一共也就巴掌大的那么点儿菜地,就算再怎么精心侍弄,那也不可能让产量翻倍。至于鸡蛋鸭蛋之类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就算自家外加李家那边每天都能收上来不少禽蛋,看着是挺多的,可拿去县城里却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李桂芳的娘家侄女李兰香如今是在县城的纺织厂上班,管她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反正是有人脉的,帮着牵线搭桥吃下这么点儿农副产品,简直不要太容易。事实上,就算再翻个几番,那边一样能尽数吃下,毕竟这边给批发价还帮着送到人家手上,比他们自己去城郊的农贸市场买省事儿多了。
从去年到今年,其实严格算下来,已经有一年半光景了。李桂芳尝到了甜头,做梦都想扩大产量,可要想扩大产量,需要菜地和人手。她倒是可以继续压榨蠢儿子,可菜地从哪里来呢
又几天后,气温再一次下降了。
跟每一年的冬天一样,毓秀搬起铺盖搬到了她奶所在的东屋。
苗家院子大,屋子也不少,不过其实常用的也就那几间。像堂屋是全家吃饭的地儿,当然也是几个孩子写功课的地方;东屋一贯都是李桂芳的地盘,她那头土炕不算大,倒是这几年陆陆续续又添了几个木箱子,不知道藏了多少好东西;西屋是苗解放和何小红住的,自打苗飞跃出生后也一直住在那头;再就是招娣和盼娣所住的屋子了,就在东屋隔壁,苗解放特地弄了个半间房的炕,为的就是将来闺女们哪怕长大了,一顺溜儿也能躺得下。
不过,他们这一带虽然也都砌了土炕,却不是北方那种能生火取暖的,而是单纯的土块垒起来的,最多也就是在上头铺上一层又一层厚实的干稻草,殷实人家还会拿旧衣裳破褥子垫着,再往上才是床单被褥。每到冬日里,李桂芳总是担心毓秀挨冻,毓秀也乐得卷起铺盖找奶奶。
这本是一桩很寻常的事情,毕竟每年都要经历这么一回的,偏何小红心里揣着事儿,是见一次难受一次,年年见那就年年难受。
只因为李桂芳担心的人里头,永远没有何小红的亲生娃儿。
担心完毓秀挂念来弟,前者是因为宠成习惯了,后者毕竟年岁小。当然,苗飞跃年纪更小,还是苗家唯一的小孙孙,甭管从哪方面来看,李桂芳都应该将这个金孙孙疼到骨子里才对。可问题在于,苗飞跃出生的时候何小红发生了意外,哪怕李桂芳这人对儿媳再怎么刻薄,那也不可能抱走儿媳妇用一条腿换回来的孩子。
别看苗飞跃每次被他亲妈逼着念书时,都会嚎啕大哭抵死不从。可事实上,因为他打小就是由何小红带着长大的,整个家里最亲近的还是他亲妈何小红。
谁带的孩子跟谁亲,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李桂芳疼孙子,可无奈孙子不跟她亲近,她也做不出来上赶着讨好一个小破孩子的事情。那就很无所谓了,反正家里有啥好吃的都是几个孩子均分的,明面上李桂芳一碗水端平,暗地里还是继续偏疼毓秀,顺带拉一把年岁小身子骨弱脑子还不好使的来弟。
来弟
既有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哪怕来弟自打上了小学以后,回回考试都是双百分,还被选为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及语文课代表,今年五月里更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可惜,在李桂芳眼里,来弟还是那个秃头小傻子。
相较而言,毓秀在李桂芳心目中的形象就要好上太多了。
从最最最早的赔钱货丫头片子,到救了她两回的救命恩人,再到心肝宝贝小孙女这么十几年下来,那是越宠越习惯,越习惯就越宠着。偏巧,毓秀还是那种奶奶最棒的单纯娃儿,祖孙二人的感情深厚而稳定,以至于连甄珠一口咬定,毓秀喜欢的人就是苗奶奶,而不是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歪瓜裂枣。
甄歪瓜裂枣伟
几乎是随着毓秀再度搬回东屋去,仿佛一夜之间就从深秋跳到了初冬。
他们这一带很少下雪,最多也就是临近过年那阵子落下一些雪籽,就是那种眼看着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来,可每每落到地上就悄然消失,别说堆雪人了,连雪片都攒不下来。这么多年以来,一共也没几年的冬天能看到雪,就是有,那也是落在屋顶上,远远的看过去有一层雪花花。
可今年,也不知道咋回事儿,随着初冬的到来,温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有准备的倒是还好,就怕早先没准备家里也没多余的布和棉花的,能把人给冻瓷实了。
苗家倒是比别家要好很多,别忘了每回逢年过节,上头都会派人下来慰问探望烈士家属。早些年,物资匮乏的时候,送过来的慰问品多以食物和日用品为主。而最近这两三年,底下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好了,上头明显也宽裕了很多,送的慰问品不单数量多了品种还丰富了不少。
而最明显的,就是今年了。
因为上头慰问一般都会选择工作日的缘故,等毓秀她们放学回到家,家里已经只剩下自家人了。来弟比姐姐们要幸运,谁让小学放学早呢她跑回家时,虽说下乡的干部们已经离开了,可队上来了不少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来弟都不需要询问就知道了今个儿的盛况。
眼见姐姐们回来了,来弟欢欢喜喜的冲上去“好多好多厚衣服啊新的,大小号都有看我”
毓秀姐妹仨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就被来弟秀了一脸。
来弟早上还穿着毓秀穿不下的旧袄子,这会儿已经换上了一件全新的,还不是最为普遍的灰色深蓝色,而是一件鹅黄色的长款棉袄。看着簇新鲜亮不说,都不用上手摸,就感觉异常厚实,穿着肯定暖和。
招娣羡慕坏了“真好看啊”
比起提前上学的妹妹们,招娣当初非但是八岁才上学的,还额外多留级了一年。也因此,哪怕一样都是上初一,但其实她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大孩子了。甚至这个年纪在乡下地头都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了,而应该说是一个大姑娘。像有些性急的人家,都开始给她这个年岁的女孩子寻摸对象了,哪怕不着急嫁人,也可以先定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