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才会随之稳定。
不然的话,又会有几个人不远万里就是为了做一点儿文化交流历史上这样的人当然有,但永远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陈嫣的目的就是开启东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线如果可以,最终目标当然是打通绕过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此时地球上另一个辉煌的文明进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达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达红海才行
为了达成陈嫣这个目标,陈嫣手下的资源早就围绕此运转了起来。
辽东造船厂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厂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适应长途航海的海船。虽然第一代海船还不够优秀,但对比此时的海船,它已经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远等优点了。
第一代至少能将人稳当地带到印度一带此时应该称之为天竺身毒这个翻译是古代人翻译天竺的时候翻译错了的结果,直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才纠正过来。
在下令抓紧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陈嫣以第一代海船为资本,和此时大汉的海商们做交易。她得到了进入航海业而不受到打击和阻挠的特权别小看这个,海商这个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进入,也难如登天
已经做大的海商不会和新来的分享海图、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训经验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从头做起就是了。关键是,已经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们还会在海上使绊子。
大海这么广阔,又有这么多风浪,真的发生了什么,谁又有证据呢
就算是陈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别吃饭了,也得照规矩做事。
陈嫣进入航海业,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为了培养水手、探明海图。培养水手不必说,而探明海图这一点就很有说头了此时从齐地到闽越之地的海图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从闽越到南越一带,知道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减少了
不过不管是到闽越,又或者到南越,别人的海图陈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时的海图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时候一条路明明有风险,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要重新试验出一条更好的海路,先不说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无法负担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陈嫣一方面敬佩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启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的海图其实海商们的海图虽然秘密,但只要陈嫣给的起好处,也是能交换到的,只不过陈嫣看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己探索。
这么做虽然让航海事业的进度拖慢了一些,但在总体上来讲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点,从齐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图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第二点,这样的探索之路培训出了一大批水平远高于现在普遍水平的水手,这些水手就是种子,将来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为引导者。
第三点,为海路探索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从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进入红海,这条海路可是如今还没有人走过的到时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个难度
桑弘羊在齐地一直替陈嫣操心这件事,如今有了结果就用最快的速度传了信息过来。而除了寥寥数语的信件,其实一起来的还有一批资料,详细介绍情况用的。另外存放在一个箱子中。
陈嫣打开箱子,果然满满都是帛书。虽然布帛昂贵,可相比起这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资料,又算不了什么了。为了减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让人全用帛书抄录陈嫣看到这个就想起了造纸作坊。
造纸项目其实早就开启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离陈嫣的要求始终有距离,所以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
而且随着陈嫣这边的需求量大增,溢价收购,可以想见未来的甘蔗种植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甘蔗不只是供应上来了,还会更加便宜陈嫣虽然计划着在南方地区开启甘蔗种植园计划。但这是一个长时间发酵的项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着吧
更别说将来蔗糖生意的规模大的惊人,多少个原料生产基地都不嫌多
现在船队的具体情况还在稳固沿海这一条商路在各地兴建属于自己的补给与销货码头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给别的海商,未来要是开启了航海时代,用处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关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脉怎么可以没有呢同在大汉境内的还好说一些,一旦到了外国,事情就复杂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当地人站稳脚跟。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
这样的船别说航行到天竺了,理论上就这么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没有问题好望角的风暴也可以挑战一下虽说估计是要玩儿完的,但十艘船总有一艘能活下来。历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准备不成熟的航海,就是这么硬趟过来的,牺牲很大。陈嫣只是不愿意这种牺牲,所以才会一步步慢慢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心态的不同,就这么不同足够决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与一切了然于胸的人是不一样的。
别人只能去赌陈嫣则不同,她当然可以如此有条不紊。
这支探索海路的队伍肩负的任务是探明南越到天竺这一块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畅想罗马了光是天竺的好东西就足够陈嫣消化一阵了天竺那块儿地产丰富,好东西可不少其中最为吸引陈嫣的应该是棉花。
不然的话,又会有几个人不远万里就是为了做一点儿文化交流历史上这样的人当然有,但永远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陈嫣的目的就是开启东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线如果可以,最终目标当然是打通绕过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此时地球上另一个辉煌的文明进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达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达红海才行
为了达成陈嫣这个目标,陈嫣手下的资源早就围绕此运转了起来。
辽东造船厂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厂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适应长途航海的海船。虽然第一代海船还不够优秀,但对比此时的海船,它已经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远等优点了。
第一代至少能将人稳当地带到印度一带此时应该称之为天竺身毒这个翻译是古代人翻译天竺的时候翻译错了的结果,直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才纠正过来。
在下令抓紧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陈嫣以第一代海船为资本,和此时大汉的海商们做交易。她得到了进入航海业而不受到打击和阻挠的特权别小看这个,海商这个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进入,也难如登天
已经做大的海商不会和新来的分享海图、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训经验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从头做起就是了。关键是,已经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们还会在海上使绊子。
大海这么广阔,又有这么多风浪,真的发生了什么,谁又有证据呢
就算是陈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别吃饭了,也得照规矩做事。
陈嫣进入航海业,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为了培养水手、探明海图。培养水手不必说,而探明海图这一点就很有说头了此时从齐地到闽越之地的海图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从闽越到南越一带,知道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减少了
不过不管是到闽越,又或者到南越,别人的海图陈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时的海图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时候一条路明明有风险,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要重新试验出一条更好的海路,先不说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无法负担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陈嫣一方面敬佩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启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的海图其实海商们的海图虽然秘密,但只要陈嫣给的起好处,也是能交换到的,只不过陈嫣看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己探索。
这么做虽然让航海事业的进度拖慢了一些,但在总体上来讲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点,从齐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图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第二点,这样的探索之路培训出了一大批水平远高于现在普遍水平的水手,这些水手就是种子,将来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为引导者。
第三点,为海路探索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从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进入红海,这条海路可是如今还没有人走过的到时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个难度
桑弘羊在齐地一直替陈嫣操心这件事,如今有了结果就用最快的速度传了信息过来。而除了寥寥数语的信件,其实一起来的还有一批资料,详细介绍情况用的。另外存放在一个箱子中。
陈嫣打开箱子,果然满满都是帛书。虽然布帛昂贵,可相比起这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资料,又算不了什么了。为了减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让人全用帛书抄录陈嫣看到这个就想起了造纸作坊。
造纸项目其实早就开启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离陈嫣的要求始终有距离,所以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
而且随着陈嫣这边的需求量大增,溢价收购,可以想见未来的甘蔗种植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甘蔗不只是供应上来了,还会更加便宜陈嫣虽然计划着在南方地区开启甘蔗种植园计划。但这是一个长时间发酵的项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着吧
更别说将来蔗糖生意的规模大的惊人,多少个原料生产基地都不嫌多
现在船队的具体情况还在稳固沿海这一条商路在各地兴建属于自己的补给与销货码头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给别的海商,未来要是开启了航海时代,用处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关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脉怎么可以没有呢同在大汉境内的还好说一些,一旦到了外国,事情就复杂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当地人站稳脚跟。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
这样的船别说航行到天竺了,理论上就这么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没有问题好望角的风暴也可以挑战一下虽说估计是要玩儿完的,但十艘船总有一艘能活下来。历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准备不成熟的航海,就是这么硬趟过来的,牺牲很大。陈嫣只是不愿意这种牺牲,所以才会一步步慢慢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心态的不同,就这么不同足够决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与一切了然于胸的人是不一样的。
别人只能去赌陈嫣则不同,她当然可以如此有条不紊。
这支探索海路的队伍肩负的任务是探明南越到天竺这一块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畅想罗马了光是天竺的好东西就足够陈嫣消化一阵了天竺那块儿地产丰富,好东西可不少其中最为吸引陈嫣的应该是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