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嫣在家搞改革的时候, 一条消息已经走到了路上这条消息并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消息, 对于陈嫣来说, 这也是重逾万钧的大事事实上,经手这件事的桑弘羊也知道她重视这个消息, 所以从消息得知起,立刻派了加急送信给她。
事实上, 桑弘羊还是低估了陈嫣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加急信件送来时陈嫣还有一些惊讶, “这是有多加急路上跑死马儿了罢有什么事如此着急呢”
两人间的通信还没有使用过这个级别的加急呢
迅速展开装在木筒中的布帛,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然而却使陈嫣的脸色剧烈变化起来陈嫣身边的人都觉得惊奇他们是旁观过陈嫣许多事的,陈嫣办过的大事可不少了,然而无论他们看来多大的事情, 到了陈嫣这里往往是一笑了之。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好好啊”陈嫣大笑, 她很少有这样欢畅大笑的时候,因为规矩礼仪之类的东西。但这一次她实在是太高兴了, 其他的东西都被她抛到脑后了
陈嫣忍不住将布帛展开又看, 上面是桑弘羊的亲笔字自齐地起, 至南越止,海图已毕。
好一个海图已毕,只是四个字,不知道废了多少心血时间、金钱,这些也就算了, 甚至填了人命进去
陈嫣从多年前起就图谋海运, 只是当时没有贸贸然闯进去而已
一开始她是造船起家, 在辽东建起规模颇大的海船厂。船工是从少府搞到的当然了,现在已经自己培养了很多船工。
造船厂的目的并不在于赚钱,实际上这些年卖船也不过是将投入成本赚回来而已这也是重资产项目的一个特征了,启动门槛高,回本速度慢。至于将来赚钱不赚钱,陈嫣其实也不指望。
现在造船厂还在亏损呢,因为除了最初的成本,陈嫣还想着开发新海船,能够应对远洋航海的那种做这个事情是要花钱的,之前这笔钱没有走造船厂的账,是陈嫣单独拨款,走了特殊通道
现在造船厂回本了,赚的钱留在账上做什么当然是花啊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到造新式船上,弄出可以远航到阿拉伯海、红海一带的海船,这才算是胜利因为陈嫣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东西方交流才下大力气发展航海的
海上贸易当然可以赚钱,此时的西方正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具体到那一阶段陈嫣是不知道的,因为学历史的时候都用的公元纪年,但具体生活在这个时代,谁用公元纪年以至于她不太能精准的把握这个。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方当然是经济繁荣的,东方的货物在罗马会很受欢迎,陈嫣一点儿也不怀疑这个。但、但陈嫣并不是为了卖货赚钱才做这个的先不说她早就已经有了几辈子花不完的钱,没有太大的动力为此苦心孤诣。就算是赚钱,本国也遍地都是机会,根本不必开启门槛高而又充满危险的海上贸易。
她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为了获得西方的一些东西,开展双方交流。
历史上张骞也从西方引进了很多东西,但一则陈嫣不能就指望着历史上的事情发生,谁知道张骞出塞要多少年谁知道他又是哪次出塞的时候引进的某样东西光指望着别人,这不是陈嫣的习惯。
二则,张骞出塞走的是陆路,网传走到罗马,甚至北非这当然有夸张想象的嫌疑。事实上,史书记载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抵达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最远也就是现今阿富汗一带。而后出使西域时到达过安息,安息差不多是现今伊朗一带。
从地域划分上也就是西亚,根本谈不上欧洲,更谈不上非洲了。至于引进的物种,只能说欧洲和北非的物种当时已经被引进了西亚而已。
张骞这条路其实很不错,现在看有些危险,但如果只是为了引进物种,还是可以一试的。毕竟历史上的张骞就成功了陈嫣多派遣几支小队,总会有成功的。话说走海上之路虽没有陆路的军事与政治上的阻碍,可大海凶险,本身就是危险了。
但陈嫣不满意,这太考验运气了只是一方面,如果非一点儿,说不定就要漏掉很多西方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这种小股交流、不成气候的交流不是陈嫣的目标。
她如果是普通人,她会满意的张骞出使西域后,有谁不满意她的功绩吗但她既然已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不一样了,怎么可以没有更高的期待
她不想要只是传到西亚的一些东西,她要的是此时世界上另一个文明的全部成果
罗马的葡萄、苹果这些作物是目标,类似水力磨坊之类的机械也是目标,还有最最重要的,罗马人继承自希腊的知识。
东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从本质上就不太一样,历史上各有辉煌,但不得不承认,东方的路子其实是越走越窄的单指数学、物理这一类。
东方这一块强调的是经验、实用很多时候就是搞大数据,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数据多了,总结出了规律,自然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做事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科学并不怎么发达的时期,华夏文明可以诞生那么多的惊世之作。
这种做法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显得很简单,因为并不需要什么基础。对于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不高相比之下总结能力的需求还比较高。看起来这是老老实实做笨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实际上这是取巧了的。
西方在这上面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他们就偏向了理论,用了各种办法就是为了追问内里的运行道理。纯理论必然是超脱实践的,一开始甚至对实践毫无帮助。但一旦突破某个界限,其中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
近代西方超越东方是一种偶然,如果东西方能够一直保持畅通的联系,也就不会有那种事了。但其中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然为什么会是西方超越东方,而不是别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科技方面的因素是绝对要考虑的。
陈嫣想要引进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但她觉得必定会失败。
不是她悲观,而是事实如此。她可以做很多事,但很难改变一个族群已经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华夏民族搞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直到理学盛行,朱熹还提出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样的笨办法。看起来认真又上进,充满了不惧艰险的斗志。
但事实就是这完全是本人的一厢情愿这种做法让人人都能入门,做起来也没什么难度。但真的想要达到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就是做梦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天下何止万万物,这是革不完的
而且就算革的完又如何,将每一物割裂来看得到的道理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缺陷。
这种偷懒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植入华夏民族了,想要扭转,必须得像后世一样,这个民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这在这个时代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固然不错,但体现在实务中,西方对东方并没有优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西方这套办法背后的厉害,就算能够看到,也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千年以后这会带来什么
就算陈嫣引进西方的东西,能被接受的也就是作物、机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至于思想理论方面,最多就是在一些小众爱好者中引起讨论,主流学界对此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
陈嫣也不知道这条路走到最后会怎么样,但因为不知道最后会怎样就什么都不做了吗在她有生之年始终是要些什么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后悔白辛苦一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知道现在不做,心中立刻就会懊悔起来。
想要完成大规模的交流,海路比陆路有优势即使是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也是一样。
陆路一个商队能带多少人、多少东西而且技术成熟之后,航海也比走陆路安全。陆路要穿过沙漠、翻过山岭就算不考虑遇到盗贼劫匪、军事行动这种事,走一趟丝绸之路也是挺要命的事情。事实上,有很多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航海的话,其实是沿岸航行,风险并不是很大陈嫣还不敢想象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进入地中海,她的初期目标只是抵达红海,最终在西奈半岛、埃及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而已,这里此时应该已经处在罗马管辖之下了。
一艘船带的人和物就秒杀不知道多少商队了,更别提更大型的船队。看似这只是方便了商品运输,方便了贸易。但实际上,文化交流正是沉淀在其中的。只有利益不断驱使着双方联系成为一种稳固的日常,
事实上, 桑弘羊还是低估了陈嫣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加急信件送来时陈嫣还有一些惊讶, “这是有多加急路上跑死马儿了罢有什么事如此着急呢”
两人间的通信还没有使用过这个级别的加急呢
迅速展开装在木筒中的布帛,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然而却使陈嫣的脸色剧烈变化起来陈嫣身边的人都觉得惊奇他们是旁观过陈嫣许多事的,陈嫣办过的大事可不少了,然而无论他们看来多大的事情, 到了陈嫣这里往往是一笑了之。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好好啊”陈嫣大笑, 她很少有这样欢畅大笑的时候,因为规矩礼仪之类的东西。但这一次她实在是太高兴了, 其他的东西都被她抛到脑后了
陈嫣忍不住将布帛展开又看, 上面是桑弘羊的亲笔字自齐地起, 至南越止,海图已毕。
好一个海图已毕,只是四个字,不知道废了多少心血时间、金钱,这些也就算了, 甚至填了人命进去
陈嫣从多年前起就图谋海运, 只是当时没有贸贸然闯进去而已
一开始她是造船起家, 在辽东建起规模颇大的海船厂。船工是从少府搞到的当然了,现在已经自己培养了很多船工。
造船厂的目的并不在于赚钱,实际上这些年卖船也不过是将投入成本赚回来而已这也是重资产项目的一个特征了,启动门槛高,回本速度慢。至于将来赚钱不赚钱,陈嫣其实也不指望。
现在造船厂还在亏损呢,因为除了最初的成本,陈嫣还想着开发新海船,能够应对远洋航海的那种做这个事情是要花钱的,之前这笔钱没有走造船厂的账,是陈嫣单独拨款,走了特殊通道
现在造船厂回本了,赚的钱留在账上做什么当然是花啊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到造新式船上,弄出可以远航到阿拉伯海、红海一带的海船,这才算是胜利因为陈嫣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东西方交流才下大力气发展航海的
海上贸易当然可以赚钱,此时的西方正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具体到那一阶段陈嫣是不知道的,因为学历史的时候都用的公元纪年,但具体生活在这个时代,谁用公元纪年以至于她不太能精准的把握这个。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方当然是经济繁荣的,东方的货物在罗马会很受欢迎,陈嫣一点儿也不怀疑这个。但、但陈嫣并不是为了卖货赚钱才做这个的先不说她早就已经有了几辈子花不完的钱,没有太大的动力为此苦心孤诣。就算是赚钱,本国也遍地都是机会,根本不必开启门槛高而又充满危险的海上贸易。
她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为了获得西方的一些东西,开展双方交流。
历史上张骞也从西方引进了很多东西,但一则陈嫣不能就指望着历史上的事情发生,谁知道张骞出塞要多少年谁知道他又是哪次出塞的时候引进的某样东西光指望着别人,这不是陈嫣的习惯。
二则,张骞出塞走的是陆路,网传走到罗马,甚至北非这当然有夸张想象的嫌疑。事实上,史书记载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抵达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最远也就是现今阿富汗一带。而后出使西域时到达过安息,安息差不多是现今伊朗一带。
从地域划分上也就是西亚,根本谈不上欧洲,更谈不上非洲了。至于引进的物种,只能说欧洲和北非的物种当时已经被引进了西亚而已。
张骞这条路其实很不错,现在看有些危险,但如果只是为了引进物种,还是可以一试的。毕竟历史上的张骞就成功了陈嫣多派遣几支小队,总会有成功的。话说走海上之路虽没有陆路的军事与政治上的阻碍,可大海凶险,本身就是危险了。
但陈嫣不满意,这太考验运气了只是一方面,如果非一点儿,说不定就要漏掉很多西方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这种小股交流、不成气候的交流不是陈嫣的目标。
她如果是普通人,她会满意的张骞出使西域后,有谁不满意她的功绩吗但她既然已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不一样了,怎么可以没有更高的期待
她不想要只是传到西亚的一些东西,她要的是此时世界上另一个文明的全部成果
罗马的葡萄、苹果这些作物是目标,类似水力磨坊之类的机械也是目标,还有最最重要的,罗马人继承自希腊的知识。
东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从本质上就不太一样,历史上各有辉煌,但不得不承认,东方的路子其实是越走越窄的单指数学、物理这一类。
东方这一块强调的是经验、实用很多时候就是搞大数据,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数据多了,总结出了规律,自然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做事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科学并不怎么发达的时期,华夏文明可以诞生那么多的惊世之作。
这种做法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显得很简单,因为并不需要什么基础。对于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不高相比之下总结能力的需求还比较高。看起来这是老老实实做笨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实际上这是取巧了的。
西方在这上面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他们就偏向了理论,用了各种办法就是为了追问内里的运行道理。纯理论必然是超脱实践的,一开始甚至对实践毫无帮助。但一旦突破某个界限,其中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
近代西方超越东方是一种偶然,如果东西方能够一直保持畅通的联系,也就不会有那种事了。但其中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然为什么会是西方超越东方,而不是别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科技方面的因素是绝对要考虑的。
陈嫣想要引进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但她觉得必定会失败。
不是她悲观,而是事实如此。她可以做很多事,但很难改变一个族群已经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华夏民族搞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直到理学盛行,朱熹还提出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样的笨办法。看起来认真又上进,充满了不惧艰险的斗志。
但事实就是这完全是本人的一厢情愿这种做法让人人都能入门,做起来也没什么难度。但真的想要达到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就是做梦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天下何止万万物,这是革不完的
而且就算革的完又如何,将每一物割裂来看得到的道理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缺陷。
这种偷懒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植入华夏民族了,想要扭转,必须得像后世一样,这个民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这在这个时代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固然不错,但体现在实务中,西方对东方并没有优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西方这套办法背后的厉害,就算能够看到,也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千年以后这会带来什么
就算陈嫣引进西方的东西,能被接受的也就是作物、机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至于思想理论方面,最多就是在一些小众爱好者中引起讨论,主流学界对此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
陈嫣也不知道这条路走到最后会怎么样,但因为不知道最后会怎样就什么都不做了吗在她有生之年始终是要些什么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后悔白辛苦一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知道现在不做,心中立刻就会懊悔起来。
想要完成大规模的交流,海路比陆路有优势即使是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也是一样。
陆路一个商队能带多少人、多少东西而且技术成熟之后,航海也比走陆路安全。陆路要穿过沙漠、翻过山岭就算不考虑遇到盗贼劫匪、军事行动这种事,走一趟丝绸之路也是挺要命的事情。事实上,有很多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航海的话,其实是沿岸航行,风险并不是很大陈嫣还不敢想象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进入地中海,她的初期目标只是抵达红海,最终在西奈半岛、埃及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而已,这里此时应该已经处在罗马管辖之下了。
一艘船带的人和物就秒杀不知道多少商队了,更别提更大型的船队。看似这只是方便了商品运输,方便了贸易。但实际上,文化交流正是沉淀在其中的。只有利益不断驱使着双方联系成为一种稳固的日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