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前。
闻月幽幽朝他一笑, 走下车,迎向因心, “因心公公, 不知何事阻拦”
“临时阻拦国师返程,还请国师体谅。”因心朝她躬身,丹凤眼弯弯抿出一丝笑,“今日太子意外伤了手, 听闻当时仅有国师一人在场。太医惯常询问伤势, 想知晓到底是如何伤的, 太子尚小,一时痛得说不清, 故而只能请国师进宫一叙了。”
闻月回以一笑,“恭敬不如从命。”
很显然,皇后对太子的伤势已生了疑,方才迫不及待地截停闻月, 想要一探究竟。而这样的可能,闻月一早便已预知。在怀疑太子身世之后, 她已开始猜测, 皇后每日与太子一道用膳,或许并非是母子亲近, 而是借此机会看查太子。
因此, 若想得到太子之血,以此滴血认亲,她有且仅有一上午的时间。
所以, 未等出宫,她便早早在马车上完成了滴血认亲之举,防的就是眼下这种出不了宫的可能。
好在,因早已预测到了此种可能,闻月早早在马车上将那装有壮汉之血及太子之血的瓷瓶用清水洗净,并将那清水一路洒在道路之上,任由水分蒸干。再在车内放上多个香囊,以此掩人耳目。
她十分自信,即便此刻因心硬闯马车,亦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因心引着闻月,重新步入宫墙之中。
行至半途,有人迎来,同因心汇报。
离得不远,闻月虽听不清二人耳语,但却能凭着唇形,隐约得见,那人口中所述与马车相关。听闻因心其人,自来事事谨慎妥帖,故而才年纪轻轻爬到了如此高位。不过他决计想不到,闻月早在这之前,早已布下棋局。
而因心,只不过从下棋之人,变成了棋子而已。
眼下,因心眉头微蹙,显然是因未寻到证据而发愁。
此举,正中闻月下怀。
既知因心在马车之中未寻到丝毫证据,闻月便坦然许多。
因而,在后来面对坤宁宫中皇后旁敲侧击的追问时,她表现得悠然自得,不卑不亢,一言一行叫皇后寻不到丝毫破绽。
但可惜的是,闻月还算漏了一点。
皇后手里,还存了最后一张牌。
而那张牌,是闻月致命所在。
彼时,在一番发问未得结果后,皇后未急亦未气。
贵妃榻上,她单手撑着下巴,把玩着珠串,不经意道“听闻国师出自江南,父亲曾在宫中做过御医”
“正是。”闻月埋首,不动声色,“不过家父十数年前便告老还了乡。”
“那可巧了。”皇后懒懒道“本宫身边曾有一名赵姓御医服侍在旁,他亦是在十数年前下了江南。若非姓氏不一,时间上如此巧合,本宫还当真以为,此人与国师父亲乃是同一人呢。”
闻月说“宫中御医无数,同年返乡亦不胜其数,巧合罢了。”
“那是自然。”皇后扬了扬团扇,美眸在她脸上流转,笑意幽幽,“那赵御医可是犯了法的,哪能同国师父亲相提并论。”
父亲生前之事,闻月本就好奇。
只可惜宫内所有关于父亲的证据近乎毁于一旦,根本无从查证。
眼下皇后主动提及,她没有不探寻的道理。
思及至此,她接下了皇后话茬“恕臣好奇,那人到底是犯了什么法”
皇后由因心搀扶下榻,走向闻月,娓娓道“我朝自古便有以新生皇嗣血祭之惯例。每逢新生皇嗣出生下一年的正月,皇帝便会取血,并将那新生皇嗣的血融到一块儿,以此献祭上天。太子血祭那年,赵太医负责取血。可他到底是个愚笨蠢钝之人,竟在取血之时,失手在祭台之上打翻了血碗,害众臣认为此乃不祥之兆。”
闻月不自觉地眯眼。
她了解父亲为人,他自来正直不阿。当年替皇后做下那等狸猫换太子之事,定然对皇族心中有愧,故而不惜在血祭大典,众目睽睽之下,以身犯险,想借此叫皇帝生疑,扭转乾坤。可无奈的是,他不过是一介御医,力量实在微薄,哪争得过彼时盛宠滔天的皇后。
皇后停在闻月跟前,两人间仅剩一步之遥。
慵懒打了个呵欠后,她口气轻描淡写,但说出的话,却叫闻月字字惊心“血祭之上犯下如此大错,那赵御医竟还想诡辩,皇帝不悦,意欲杀他,本宫顾及他往日照顾情分,倒为他求了情,只不过赠了他一壶哑药,挑段了手筋而已。”
握紧的拳,不停在颤。
担心被皇后见了生疑,闻月不落痕迹地将手收进了袖里。
父亲离世前的惨状,陡然在闻月面前浮现。
当年的哑药远不止是致哑如此简单,里头还掺了毒。那毒药灼伤了喉咙,也一并灼穿了胃。父亲虽懂自医,苟延残喘活了几年,但最后仍是屈于那毒药所遗留之症。临终前,父亲死相惨烈,大口的鲜血从嘴里涌出,一双至死都没闭上。
最后,是闻月亲手替他阖的眼,点火烧了他的尸体。
那大火吞灭父亲时,闻月尚且记得,儿时父亲在宫门前的那次回眸。
他曾经也是身着医袍的,那般翩翩青年郎啊。
深吸一口气,闻月迫自己恢复平静。
随后,她朝皇后道,“皇后愿留他条命,已是仁慈了。”
“本宫哪止仁慈”皇后装出一脸无辜模样,“本宫不止留了那赵御医的命,而且还”
“如何”闻月趁势追问。
皇后捏着护指,唇角的笑容愈发灿烂。
她跨前一步,对上闻月目光,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本宫尚留了他幼子在京中。”
闻月心头汹涌,却仍装出无所谓的模样。
挑起眉,她淡淡回了句,“皇后当真宽容大量。”
皇后收敛笑容,提点她“赵御医这儿子,我至今还叫他好好活着呢。毕竟若有一天,他儿子女儿长大了,本宫还指望着,他们也能来做本宫的左膀右臂呢。只是万万不要像他们父亲那般,做个愚笨蠢钝的小人便好了。”
闻月回以一笑,“皇后英明。”
“哦,对了,若本宫记得不差,赵御医之女也有国师这般大了。”
“如此说来,当真是巧了。”
皇后语气平静如斯,“同国师说这赵御医之事,也无旁的事儿,只是想借此提点国师。人是不能走错一步的,为臣皆要好好归顺
闻月幽幽朝他一笑, 走下车,迎向因心, “因心公公, 不知何事阻拦”
“临时阻拦国师返程,还请国师体谅。”因心朝她躬身,丹凤眼弯弯抿出一丝笑,“今日太子意外伤了手, 听闻当时仅有国师一人在场。太医惯常询问伤势, 想知晓到底是如何伤的, 太子尚小,一时痛得说不清, 故而只能请国师进宫一叙了。”
闻月回以一笑,“恭敬不如从命。”
很显然,皇后对太子的伤势已生了疑,方才迫不及待地截停闻月, 想要一探究竟。而这样的可能,闻月一早便已预知。在怀疑太子身世之后, 她已开始猜测, 皇后每日与太子一道用膳,或许并非是母子亲近, 而是借此机会看查太子。
因此, 若想得到太子之血,以此滴血认亲,她有且仅有一上午的时间。
所以, 未等出宫,她便早早在马车上完成了滴血认亲之举,防的就是眼下这种出不了宫的可能。
好在,因早已预测到了此种可能,闻月早早在马车上将那装有壮汉之血及太子之血的瓷瓶用清水洗净,并将那清水一路洒在道路之上,任由水分蒸干。再在车内放上多个香囊,以此掩人耳目。
她十分自信,即便此刻因心硬闯马车,亦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因心引着闻月,重新步入宫墙之中。
行至半途,有人迎来,同因心汇报。
离得不远,闻月虽听不清二人耳语,但却能凭着唇形,隐约得见,那人口中所述与马车相关。听闻因心其人,自来事事谨慎妥帖,故而才年纪轻轻爬到了如此高位。不过他决计想不到,闻月早在这之前,早已布下棋局。
而因心,只不过从下棋之人,变成了棋子而已。
眼下,因心眉头微蹙,显然是因未寻到证据而发愁。
此举,正中闻月下怀。
既知因心在马车之中未寻到丝毫证据,闻月便坦然许多。
因而,在后来面对坤宁宫中皇后旁敲侧击的追问时,她表现得悠然自得,不卑不亢,一言一行叫皇后寻不到丝毫破绽。
但可惜的是,闻月还算漏了一点。
皇后手里,还存了最后一张牌。
而那张牌,是闻月致命所在。
彼时,在一番发问未得结果后,皇后未急亦未气。
贵妃榻上,她单手撑着下巴,把玩着珠串,不经意道“听闻国师出自江南,父亲曾在宫中做过御医”
“正是。”闻月埋首,不动声色,“不过家父十数年前便告老还了乡。”
“那可巧了。”皇后懒懒道“本宫身边曾有一名赵姓御医服侍在旁,他亦是在十数年前下了江南。若非姓氏不一,时间上如此巧合,本宫还当真以为,此人与国师父亲乃是同一人呢。”
闻月说“宫中御医无数,同年返乡亦不胜其数,巧合罢了。”
“那是自然。”皇后扬了扬团扇,美眸在她脸上流转,笑意幽幽,“那赵御医可是犯了法的,哪能同国师父亲相提并论。”
父亲生前之事,闻月本就好奇。
只可惜宫内所有关于父亲的证据近乎毁于一旦,根本无从查证。
眼下皇后主动提及,她没有不探寻的道理。
思及至此,她接下了皇后话茬“恕臣好奇,那人到底是犯了什么法”
皇后由因心搀扶下榻,走向闻月,娓娓道“我朝自古便有以新生皇嗣血祭之惯例。每逢新生皇嗣出生下一年的正月,皇帝便会取血,并将那新生皇嗣的血融到一块儿,以此献祭上天。太子血祭那年,赵太医负责取血。可他到底是个愚笨蠢钝之人,竟在取血之时,失手在祭台之上打翻了血碗,害众臣认为此乃不祥之兆。”
闻月不自觉地眯眼。
她了解父亲为人,他自来正直不阿。当年替皇后做下那等狸猫换太子之事,定然对皇族心中有愧,故而不惜在血祭大典,众目睽睽之下,以身犯险,想借此叫皇帝生疑,扭转乾坤。可无奈的是,他不过是一介御医,力量实在微薄,哪争得过彼时盛宠滔天的皇后。
皇后停在闻月跟前,两人间仅剩一步之遥。
慵懒打了个呵欠后,她口气轻描淡写,但说出的话,却叫闻月字字惊心“血祭之上犯下如此大错,那赵御医竟还想诡辩,皇帝不悦,意欲杀他,本宫顾及他往日照顾情分,倒为他求了情,只不过赠了他一壶哑药,挑段了手筋而已。”
握紧的拳,不停在颤。
担心被皇后见了生疑,闻月不落痕迹地将手收进了袖里。
父亲离世前的惨状,陡然在闻月面前浮现。
当年的哑药远不止是致哑如此简单,里头还掺了毒。那毒药灼伤了喉咙,也一并灼穿了胃。父亲虽懂自医,苟延残喘活了几年,但最后仍是屈于那毒药所遗留之症。临终前,父亲死相惨烈,大口的鲜血从嘴里涌出,一双至死都没闭上。
最后,是闻月亲手替他阖的眼,点火烧了他的尸体。
那大火吞灭父亲时,闻月尚且记得,儿时父亲在宫门前的那次回眸。
他曾经也是身着医袍的,那般翩翩青年郎啊。
深吸一口气,闻月迫自己恢复平静。
随后,她朝皇后道,“皇后愿留他条命,已是仁慈了。”
“本宫哪止仁慈”皇后装出一脸无辜模样,“本宫不止留了那赵御医的命,而且还”
“如何”闻月趁势追问。
皇后捏着护指,唇角的笑容愈发灿烂。
她跨前一步,对上闻月目光,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本宫尚留了他幼子在京中。”
闻月心头汹涌,却仍装出无所谓的模样。
挑起眉,她淡淡回了句,“皇后当真宽容大量。”
皇后收敛笑容,提点她“赵御医这儿子,我至今还叫他好好活着呢。毕竟若有一天,他儿子女儿长大了,本宫还指望着,他们也能来做本宫的左膀右臂呢。只是万万不要像他们父亲那般,做个愚笨蠢钝的小人便好了。”
闻月回以一笑,“皇后英明。”
“哦,对了,若本宫记得不差,赵御医之女也有国师这般大了。”
“如此说来,当真是巧了。”
皇后语气平静如斯,“同国师说这赵御医之事,也无旁的事儿,只是想借此提点国师。人是不能走错一步的,为臣皆要好好归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