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 魏都,襄侯府。
天上乌云密布,雨水打落高低交错的房檐屋角,细细密密, 遥遥看去, 好似笼罩了一层朦胧雾气一般。
屋内九莲铜大灯上烛火跳跃,四下亮如白昼。
身着暗红长袍的男子坐在矮椅上,手里拎着一卷兵书竹简在看,两条长腿交叠,搭在案上,很随意的坐姿。
一旁立着一面紫檀木嵌象牙的屏风, 光线透过镂空的缝隙,在余怀脸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光影, 愈发衬得五官深邃。
他生得人高马大, 浓眉大眼的长相,看起来威严有力。
咚咚咚
一阵叩门的声音。
余怀卷了竹简一节在看,眉眼没抬“进来。”
一名暗卫入内“回禀主上, 接三公主回魏都的人失败了。”
此时距离乌南巷一事, 已经过去了四天, 余怀动作一顿,抬头看他,微皱眼眉,“没出燕京”
暗卫点头,“未能出城。”
为了防止赵墨追上余青灵, 余怀将出燕京之后的路分成了五段。每一段有三批人接应,而这三批人中,只有一批人会带着余青灵离开。
越王若追捕,难度成百倍增长,就如同枝桠分叉,无从下手。而且他所派遣的死士,彼此皆不知晓对方的任务,即便不行被捕,也于全局无甚影响。
也就是说,只要余青灵出了燕京,便如鱼入大海,除了余怀,无人知晓她会走哪条路。
可是竟然连燕京都未能出。
余怀始料未及,捏着竹简的手指不自觉地阴沉用力。
暗卫无所察觉,继续道“我方人掳走三公主后,乌南巷约莫半盏茶的时间便驻兵戒严,我方人马无法离开,陈大身亡,陈二被捉,魏公主被越王带回了王宫。”
半盏茶的时间。
余怀捕捉道关键字,倏地抬眼,按照常理,越军戒严至少要两刻钟,甚至根本不会驻兵戒严。
他拧了眉头,“为何反应如此迅速”
暗卫如实道“当时御史大夫谢子合在旁,直接调用了燕京巡守的军队。”
谁能想到,当朝重臣会恰好在魏公主身边,并且当机立断做出封锁乌南巷的决断呢。
乱世的君王下放权力,讲究君信臣,臣忠君,君臣一心,守国安民,拓土开疆。故而官员手中的权力大多超出本职,谢子合能调用燕京守军不足为奇。
魏国的丞相、太师、大司马三官也能调用魏都守军。
可是那只有在极危极险的特殊情况下,才能调动一二,毕竟君臣之别,不可逾越。胡乱用权,一不小心惹怒王上,是要掉脑袋的。
没有赵墨嘱咐,谢子合怎么敢如此做
可不是,早在雀台的时候,赵墨就对余青灵心怀不轨了。
余怀的后槽牙微咬合了一下,隐含怒气,赵墨那个无耻废物,怎么配得上余青灵
纤薄的竹片受不住男人手上的力道,咔擦一声折成两半,如尖锥般刺耳。
那名暗卫听得心头一跳,连忙埋身低头,不敢看眼前的男人。
他从余怀十四岁就跟在身边了。
昔年时主上虽然脾气不好,行事也嚣张,但是嘴角常噙笑,吊儿郎当的笑,含嘲含讽,身上的少年气挺足。
尤其是穿华服,金腰带,骑宝马,配宝剑,带着一众狐朋狗友打马过街的时候,竟然也有几分肆意风流贵公子的意味。
如今周身气势却变得沉稳内敛,面上全然没了表情,只剩若有若无的煞气,令人胆战心惊。
暗卫硬着头皮,继续道“越王下旨仔细排查燕京内的魏人,查封了几处酒肆和茶馆,驱逐百人,我方暗探损失惨重。”
话音甫落,那卷破碎的竹简重重地砸到案上,哐当巨响,分外刺耳。
暗卫吓了一跳。
余怀阖眼,额角青筋跳动,却不是因为折损的暗探。
赵墨排查魏人,也就是说被捕的陈二透露了消息,这意味他想在大婚之前把余青灵悄无声息地带走,再无可能。
外面的雨势忽然变大了,劈里啪啦的砸在青石板上,如落刀子一般。
男人眉宇间揉着几分隐忍的痛苦。
因为他的失误,亲手把余青灵送到了赵墨怀里,还有比这更令人悔恨的吗
就在此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
余怀缓缓睁开眼,神色已经恢复如常,冷声“进来。”
随着咯吱一声开门声,进来一位头戴蓑帽的男子。
他名唤李戈,是左徒大人的手下。
左徒官职为魏国特有,专门负责魏都与魏国驻扎在各国使馆间的消息往来传递。
李戈递上一封信,道“柱国大人,三公主递给思如夫人的信回来了。”
虽然母女二人相隔千里,书信却没停过,所有通过魏使馆和驿馆递出、递回的信,无一例外,皆要经过左徒之手。
余怀亲自上门,与左徒打招呼,让他把三公主递回来的信,先送到襄侯府。
其实这不合规矩,只是襄侯势大,盘踞魏都四十余年,小小左徒岂敢招惹其子余怀,只能想办法遮掩思如夫人那边,先把信封送到襄侯府来。
余怀接过信封,手指轻动,拆开来。
赴越三个月,一共递回了十五封信,啰啰嗦嗦,几乎事无巨细,恨不得把自己的生活全部描绘一遍给娘亲听。
一开始的内容都相差无几,无外乎是路上的风光,自第十封信开始,内容渐渐变了,会有越王对她很好之类的话语。
透过那一行行娟秀字迹,余怀似乎都能看到她过着怎样的生活,美好、欢乐而又无忧无虑。
入目一行字
年关将至,各郡县贡品送到燕京,越王甚是宠爱女儿,命人送来于阗国的羊脂美玉、扶南国的火齐珠,大食国的白龙脑和蜜香沉水,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玛瑙,水晶珠翠华贵之物数不胜数。
余怀捏着信纸冷笑,嗤道“穷乡僻壤之地,拿不出什么好东西。”
暗卫小心翼翼觑一眼,竟然觉得主上这嘲讽的神情,颇有当时少年的感觉。
天上乌云密布,雨水打落高低交错的房檐屋角,细细密密, 遥遥看去, 好似笼罩了一层朦胧雾气一般。
屋内九莲铜大灯上烛火跳跃,四下亮如白昼。
身着暗红长袍的男子坐在矮椅上,手里拎着一卷兵书竹简在看,两条长腿交叠,搭在案上,很随意的坐姿。
一旁立着一面紫檀木嵌象牙的屏风, 光线透过镂空的缝隙,在余怀脸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光影, 愈发衬得五官深邃。
他生得人高马大, 浓眉大眼的长相,看起来威严有力。
咚咚咚
一阵叩门的声音。
余怀卷了竹简一节在看,眉眼没抬“进来。”
一名暗卫入内“回禀主上, 接三公主回魏都的人失败了。”
此时距离乌南巷一事, 已经过去了四天, 余怀动作一顿,抬头看他,微皱眼眉,“没出燕京”
暗卫点头,“未能出城。”
为了防止赵墨追上余青灵, 余怀将出燕京之后的路分成了五段。每一段有三批人接应,而这三批人中,只有一批人会带着余青灵离开。
越王若追捕,难度成百倍增长,就如同枝桠分叉,无从下手。而且他所派遣的死士,彼此皆不知晓对方的任务,即便不行被捕,也于全局无甚影响。
也就是说,只要余青灵出了燕京,便如鱼入大海,除了余怀,无人知晓她会走哪条路。
可是竟然连燕京都未能出。
余怀始料未及,捏着竹简的手指不自觉地阴沉用力。
暗卫无所察觉,继续道“我方人掳走三公主后,乌南巷约莫半盏茶的时间便驻兵戒严,我方人马无法离开,陈大身亡,陈二被捉,魏公主被越王带回了王宫。”
半盏茶的时间。
余怀捕捉道关键字,倏地抬眼,按照常理,越军戒严至少要两刻钟,甚至根本不会驻兵戒严。
他拧了眉头,“为何反应如此迅速”
暗卫如实道“当时御史大夫谢子合在旁,直接调用了燕京巡守的军队。”
谁能想到,当朝重臣会恰好在魏公主身边,并且当机立断做出封锁乌南巷的决断呢。
乱世的君王下放权力,讲究君信臣,臣忠君,君臣一心,守国安民,拓土开疆。故而官员手中的权力大多超出本职,谢子合能调用燕京守军不足为奇。
魏国的丞相、太师、大司马三官也能调用魏都守军。
可是那只有在极危极险的特殊情况下,才能调动一二,毕竟君臣之别,不可逾越。胡乱用权,一不小心惹怒王上,是要掉脑袋的。
没有赵墨嘱咐,谢子合怎么敢如此做
可不是,早在雀台的时候,赵墨就对余青灵心怀不轨了。
余怀的后槽牙微咬合了一下,隐含怒气,赵墨那个无耻废物,怎么配得上余青灵
纤薄的竹片受不住男人手上的力道,咔擦一声折成两半,如尖锥般刺耳。
那名暗卫听得心头一跳,连忙埋身低头,不敢看眼前的男人。
他从余怀十四岁就跟在身边了。
昔年时主上虽然脾气不好,行事也嚣张,但是嘴角常噙笑,吊儿郎当的笑,含嘲含讽,身上的少年气挺足。
尤其是穿华服,金腰带,骑宝马,配宝剑,带着一众狐朋狗友打马过街的时候,竟然也有几分肆意风流贵公子的意味。
如今周身气势却变得沉稳内敛,面上全然没了表情,只剩若有若无的煞气,令人胆战心惊。
暗卫硬着头皮,继续道“越王下旨仔细排查燕京内的魏人,查封了几处酒肆和茶馆,驱逐百人,我方暗探损失惨重。”
话音甫落,那卷破碎的竹简重重地砸到案上,哐当巨响,分外刺耳。
暗卫吓了一跳。
余怀阖眼,额角青筋跳动,却不是因为折损的暗探。
赵墨排查魏人,也就是说被捕的陈二透露了消息,这意味他想在大婚之前把余青灵悄无声息地带走,再无可能。
外面的雨势忽然变大了,劈里啪啦的砸在青石板上,如落刀子一般。
男人眉宇间揉着几分隐忍的痛苦。
因为他的失误,亲手把余青灵送到了赵墨怀里,还有比这更令人悔恨的吗
就在此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
余怀缓缓睁开眼,神色已经恢复如常,冷声“进来。”
随着咯吱一声开门声,进来一位头戴蓑帽的男子。
他名唤李戈,是左徒大人的手下。
左徒官职为魏国特有,专门负责魏都与魏国驻扎在各国使馆间的消息往来传递。
李戈递上一封信,道“柱国大人,三公主递给思如夫人的信回来了。”
虽然母女二人相隔千里,书信却没停过,所有通过魏使馆和驿馆递出、递回的信,无一例外,皆要经过左徒之手。
余怀亲自上门,与左徒打招呼,让他把三公主递回来的信,先送到襄侯府。
其实这不合规矩,只是襄侯势大,盘踞魏都四十余年,小小左徒岂敢招惹其子余怀,只能想办法遮掩思如夫人那边,先把信封送到襄侯府来。
余怀接过信封,手指轻动,拆开来。
赴越三个月,一共递回了十五封信,啰啰嗦嗦,几乎事无巨细,恨不得把自己的生活全部描绘一遍给娘亲听。
一开始的内容都相差无几,无外乎是路上的风光,自第十封信开始,内容渐渐变了,会有越王对她很好之类的话语。
透过那一行行娟秀字迹,余怀似乎都能看到她过着怎样的生活,美好、欢乐而又无忧无虑。
入目一行字
年关将至,各郡县贡品送到燕京,越王甚是宠爱女儿,命人送来于阗国的羊脂美玉、扶南国的火齐珠,大食国的白龙脑和蜜香沉水,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玛瑙,水晶珠翠华贵之物数不胜数。
余怀捏着信纸冷笑,嗤道“穷乡僻壤之地,拿不出什么好东西。”
暗卫小心翼翼觑一眼,竟然觉得主上这嘲讽的神情,颇有当时少年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