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日,无论是半山腰的农田,还是山脚下的大片田块,不时能见到几名妇人跟在自家汉子身后忙活的热火朝天。
    庄户人家这时节哪还顾得上男女大防,但凡是身子骨不弱又不用搁家做饭的,就全都扔下手头那摊活计,一起跑田里抢收。
    夫夫二人一连忙碌了七天才将十亩地收完。
    花枝都给累够呛就更别提吴老大了,尤其后两天起红薯时,那个不顶用的家伙硬是给累瘦了一圈。
    两亩红薯光刨出来就费了老鼻子劲儿,还得背回家晒干储藏,可不得累的人怨声载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当院石板地上堆满了摊开晾晒的红薯,吴谨彦垫脚走路,嘴不停歇的嘟囔“干啥种这老多,猪吃的完啊”
    “吃不完就喂你呗”花枝搓掉土块将挑好的薯种单放进一筐。
    吴谨彦一趟趟用竹筐背下窖,探出个脑袋问“装不下了咋办”
    “背后院堆着”花枝抬手一指,起身拍拍土屑,扛着簸萁木锹就去了晾晒场。
    吴小二休沐归家,一回来就被分派了看堆翻晒的活,猴崽子也不嫌扎,光着两只小脚丫在粮堆儿里来回蹚,赶着半下午日头足,很快就能晒干了。
    花枝扬着木锹任风刮走草屑,来回几遍才将晒干的粮食装进簸萁。
    当初地种的零碎,每样摊开来瞅着都不多,但堆起来却能将仓房塞的满满当当。
    五百斤稻米、四百斤麦粒、混着小米、黄豆和高粱,顿时将小胖子的心给装满了。
    等缴完税,卖了余粮,剩下的就全都是四口人的口粮。
    家有余粮心不慌,小胖子喜的去院外抱回一捆甘蔗,咔嚓咔嚓的空嘴嚼。
    吴小二临走背了点甘蔗红薯,抱着一整坛咸鸭蛋才肯上车,待到马车跑出一小段路,还探头喊着回来要吃新米。
    吴寡妇站院门口相送,暗道这哥俩不定随谁,以往家境宽裕时,没发现老大是个嘴馋的,现下可好,不光老大馋,小二竟也跟他哥学的越发二皮脸了
    甘蔗榨汁熬糖,滋补养身,就连黑珠都最喜欢吃掺了蔗糖的红薯,尤其在产后多喂食,保证下胎还能怀上许多小猪仔。
    熬糖费时费柴,吴谨彦刚歇下来又被小胖子指使着进山砍柴。
    这会儿他倒是不扣了,花了五钱银子给吴老大买回一把砍柴刀,沉的直坠手。
    但好使是真好使,习惯分量后,小半天功夫就能拖回一捆粗柴。
    小胖子闲暇时间煮糖偷嘴,好似想把掉下去的肉肉全给补回来。
    家里现今就剩下十三只鸡,四十只鸭,可见平日里隔三差五没少宰来吃。待到秋分母鸭产蛋后,新孵化的小鸡崽和小鸭崽也能跟着母鸡四下里觅食了。
    花枝跑了趟集市,将公鸭大半托给牙人卖去县城,余下母鸭暂且留着生蛋,待到年节将近再或熏或腊的用于冬储。
    中秋节这天,吴小二归家团圆,吴老大和花枝则一大早起来换洗一通,拎着备好的东西去探望师父。
    对鸡、对鸭,外加十斤生肉,再拎上些自家煮制的糖块和提前买好的糕饼,看起来倒也中规中矩,礼数十足。
    按说做徒弟的孝敬师父,一年到头能拎上些价值钱的东西就已经算是极为体面、能拿得出手了。
    可花枝却好似要更慎重些,真算起来这些咋也能值上个一两整银,提去拜谢师恩足显郑重。
    每逢佳节,集市上都瞧不见人影,更别提雇车了,好在村里半数人家都养了耕牛,亲戚里道的一个村住着,多少送些鸡蛋米粮就能借来用上一天。
    吴谨彦去跟二叔家借了牛车,自己备了点草料就载着小胖子趁早赶路。
    师父家就住在离花家村不远的一个村子里,因着养猪味大,单门独户的一座宅院倒也好找。
    吴谨彦栓好牛车,卸下东西与花枝一起跪在门外,听小胖子语带哽咽的喊“孽徒吴花枝携夫叩谢师恩,跪请师父开门受礼”
    说完小胖子就实打实的叩了三个响头,吴谨彦意思到了就行,不用跟他一样把脑门磕红。
    磕完头,花枝就直挺挺跪着不动,吴谨彦目不斜视的悄声问他“得跪多久”
    “一个时辰”花枝心虚的小声嘀咕一句。
    来前可不敢提这茬呢,要让他知道每年都得在师父家门口跪足一个时辰,娇气包还不得一早找借口推脱不来。
    话音一落,腰间肉肉就被狠掐了一把,吴谨彦咬牙切齿的恨声道“你个死胖子,来前儿不说”
    “说了你敢来”
    “哼也不见得”
    “你还掐,没完了”
    就在俩人鸟悄捅咕时,打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盲婚哑嫁的夫夫生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烟圈照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烟圈照吹并收藏盲婚哑嫁的夫夫生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