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嫡系并仆从一千八百余人流放滇南, 女眷官卖, 这是一件轰动燕京的大事, 消息如狂风般,一夜席卷燕京。
当密密麻麻的官兵押送赵家官眷堵塞了长安街时, 连平民百姓都警觉地意识到, 大燕的天, 似乎要变了。
邸报传至充州靖王府的这一日, 风雨大作,信使却丝毫不敢耽搁, 他连擦一擦颚下雨水的空闲都没有,从雨中飞驰下马,一路朝着靖王的书房飞奔而去。
书房内,靖王正同众客卿商议北上之事,忽闻急促沉重脚步声由远及近,来人竟是未曾通报, 便直直推门而入, 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靖王殿下,军械之事已经败露,赵家, 颠覆了”
众客卿闻言, 心中陡然一颤,朝着上座靖王看去。
周怀祀面色如常,他挥了挥手, 强忍着咳嗽的欲望,道“先生们也已经疲乏了,不如先去歇息片刻,再行商议。”
客卿们不敢将心中的不安暴露出来,更怕触了霉头,行礼过后,便退出了书房。
待人都走了,书房内一片寂静,周怀祀疾步走到信使身侧,揪住他的衣领,双眸通红,他声嘶力竭道“你再说一遍是不是传错了消息”
那信使被揪住了衣领,痛哭流涕道“殿下,是真的,都是真的相爷和二老爷都被官兵抓走了,发配滇南,天涯海角,是再不能相见了”
就在这时,外头风声呼啸,雕花窗子哐当一声被风撞开,屋内文书顷刻便散了一地,周怀祀雪白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的发丝飞舞,遮挡住他血红的双眸。
他缓缓地松开了面前人的衣领,面上隐隐露出一丝灰败,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
咳着咳着,他眼底便冒出一丝水花,恨恨道“父皇怎么忍心母妃才薨逝多久,他便任由周怀禛断了本王的后路”
“我恨他”
话到最后,他忽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他跌跌撞撞地坐到书案前,快速写下一封信,将信装入卷筒,绑到豢养的海东青脚上,放飞了这只承载着他希望的鸟儿,他面目似悲似喜,到了最后,咬牙说道“既然父皇不慈,莫要怪我不义”
是父皇的错,都是父皇的错
倘若父皇不那么疼爱他,不那么纵容他,他绝不会和母妃走到这条道路上来,母妃会活得好好的,赵家也会好好的。
可是父皇给了他宠爱,却不愿给他太子之位,他不甘心不甘心啊
周怀祀这样想着,眼底冒出仇恨的烈焰,他迎着风,看那只海东青在飘摇的风雨中越飞越远,终于笑得咳嗽起来。
原本他还在犹豫,可如今,是父皇和周怀禛逼他的
他不怕做大燕的罪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要最后赢家是他,登上九五之位的是他,他什么都不在乎了。
割地也好,赔款也好,只要北夷的大汗能帮他,他都能答应。
然而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一声暴响,客卿们都惊叫起来,周怀祀心中忽然升起一抹不安,他快步走到屋外,还未踏出门槛,一把银光闪闪的长剑却忽然抵住了他的脖颈。
他慌张抬头向上看去,却见那人另一只手中持着一只鲜血淋漓的海东青,面无表情,正冷森森地看着他。
周怀祀心中瞬间慌乱起来,他上下牙齿颤抖着,发出摩擦声,但他也只是慌乱了这一刻,便命令道“充州军听令,谁能搏这一搏,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周怀祀手下的几个大将闻声,便同那人带来的军士缠斗起来,守卫靖王府的卫军自然都不是吃素的,场面一时凌乱无比。
刀剑争鸣下,那人丝毫不惧,并且忽然笑了,冷声道“本王奉陛下之命,前来缉拿通敌叛国的靖王,尔等若是想要妻儿老小被冠上叛军家眷的头衔,便尽管反抗”
周怀祀手下的几员大将虽然忠心耿耿,跟随的心思铁石难转,可他们并不知晓,靖王已经打算投靠北夷,因此听见通敌叛国四个字,自然义愤填膺。
立时便有人问道“武安王说靖王殿下通敌叛国,可有证据靖王殿下守卫充州多年,尽心尽力,如今陛下春秋已高,武安王莫不是见殿下没人护着了,便想要诬陷贤王,诛杀帝王血脉不成如此说来,臣倒是记起来,武安王您的嫡女入主东宫,看来今日,是铁了心将污水泼到靖王殿下的头上,替太子铺路了有充州军在,武安王还是歇一歇吧”
那人说完这话,便挥着大刀,目眦尽裂,砍向欲要抓住靖王的官军。
充州军士被这将军一鼓舞,顿时士气高涨。
谢殊却冷冷笑了,他手握长矛,此刻盔甲上身,坚毅的面孔上一双眼睛散发着锐利的光芒,他将海东青上装着的信当众拆下来,语气平淡道“这只海东青,想来你们比谁都要熟悉,那便轮流过来瞧一瞧,你们口中忠君爱国的靖王殿下,要往北夷送什么好东西”
那名说话的士兵将信将疑,瞧着同伴们都望着他,便挺胸抬头地走上前去,待瞧过了那封信,却面色苍白,失了魂魄。
那几位将领看见小兵这样的脸色,便一把将他挥开,亲自上前看。
周怀祀广袖下的手早已经握成了拳头,他怪自己犹豫决,没能早些将这封信送出去,也没能早些同亲近的将领说清未来的打算。
其实他心底是明白的,这群人,没有反骨,甚至充州这些守军,心中格外崇拜武安王这个卫边的英雄,早先大燕与北夷的征战,只要有谢殊出马,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现在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赌一把,赌他身边信得过的将士会继续追随他,前往北夷。
接下来的场景,到底没让他失望。
他的部下,他当作兄弟的几员大将,看过那封信后,毅然决然地站到了他的身侧,说道“靖王殿下的抉择,就是充州军的抉择”
谢殊观望四周,有不少的小兵在这样的目光下瑟缩了,他冷声问道“尔等抉择,跟随靖王可知此去,便是谋逆的叛贼,尔等的父母妻儿,皆会被视作叛贼同党,往后受大燕臣民鄙夷唾弃”
士兵们顿时犹豫起来,浩浩荡荡的充州守军,很快便分成了两拨。
一拨臣服于朝廷,不愿做叛贼,一拨跟随周怀祀,不肯归顺。
两方立刻交手,刀光剑影,军士的呵斥声,铮铮铁器的撞击声,排山倒海般涌来,血腥味在众人鼻尖萦绕,也不知是谁的血仍旧在流淌着。
充州军的几位将领杀红了眼,他们护着周怀祀,一路往靖王府外缘去了,谢殊只是冷眼看着,却并不阻拦。
只听耳边一声暴响,带着刺鼻气味的白雾便铺天盖地蔓延开来,有士兵忍不住咳嗽起来。
谢殊喝道“捂住口鼻,莫要强追”
众将士听令,便不再去追,只有人疑问道“王爷,单凭靖王所领的军队,根本不是我等的对手,为何不乘胜追击”
谢殊看了那人一眼,只道“穷寇莫追,让他们留着希望,才不会鱼死网破。”
其实不然,临行前,太子殿下命他不必强追周怀祀,届时北夷若敢留下二皇子,大燕就可以“强撸皇亲,破坏邦交”的名头向北夷宣战。
这样的计划,也是他们一早就商议好的,从左相贺洵弹劾赵家,到赵贵妃倒台,再到赵家抄家,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赵家与北夷这两个毒瘤,到了今日,也该一锅端了。
风雨如晦,到了夜间,周怀祀一行人狼狈逃至充州渡头,他早已准备好脱身的大船,原本想要带着众将士北上,可泼天大雨中,跟随他的将士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一艘大船足以装下。
冰凉的雨水顺着斗笠滑到他的脸上,黑茫茫的海域一眼看不到边际,他心中忽然升起一抹苍茫之感。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远处火光闪烁,一位公子撑伞朝他走来。
他仓惶出口“来者何人”
那人逐渐走近,面容在火光下模糊不清,他低声道“前来跟随殿下,与殿下一起北上,卷土重来的人。”
到了十一月份,西北虎威将军传报回京,靖王一行人自西北岚山入了北夷,又过半月,北夷大汗派使臣遣送国书,言及若想将二皇子赎回,需得大燕割地赔款。
北夷骚扰边陲,烧杀劫掠无所不为,西北的大燕百姓早就对其恨之入骨,这一场战争在他们心中的意义,不只是救回靖王,维护国威,更是想要西北边陲像几十年前太祖在世时那样宁静,叫夷人有生之年再不敢踏入西北边陲半步。
这也曾是崇元帝的理想,他继位以来,被朝堂上世家争权所困,又在巩固皇权上花费太多精力,空不出手来整治西北边陲,有心无力。
到了今天,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可身子日渐虚弱,收到这封奏报时,他已无力再去处理朝政,太子监国,他是放心的,他索性便将早朝等事宜一并托付给周怀禛,只一心催促赵长卿替沈皇后引毒,赵长卿心中再是不忍,也只有照办。
皇帝一松手,山海般的政务便全都涌向东宫,周怀禛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只有每晚回到丽正殿,见到他的小姑娘,他才能放松片刻。
谢娉婷知道他忙碌,她心疼他,朝政之事,她插不上手,便只图他没有后顾之忧,她将东宫内务打理妥当,得了空便去沈皇后那处,扶宁与她日益亲近,沈皇后的眼睛经过医治,也大有复明的迹象,这大抵是入冬以来,大内的第一个好消息。
前朝北夷挟持靖王,要求割地赔款,谢殊与镇国公虞铮早已私下主动请缨,前往西北,周怀禛心知这是最好的安排,但战场上刀剑无眼,即便他亲自前往,也不敢保证这场战役,万无一失。
当夜他从崇明殿回到丽正殿,心绪难平,他的脚步到了丽正殿门口,却停下了。
夜色临近,庑廊下挂着几盏琉璃宫灯
当密密麻麻的官兵押送赵家官眷堵塞了长安街时, 连平民百姓都警觉地意识到, 大燕的天, 似乎要变了。
邸报传至充州靖王府的这一日, 风雨大作,信使却丝毫不敢耽搁, 他连擦一擦颚下雨水的空闲都没有,从雨中飞驰下马,一路朝着靖王的书房飞奔而去。
书房内,靖王正同众客卿商议北上之事,忽闻急促沉重脚步声由远及近,来人竟是未曾通报, 便直直推门而入, 跪倒在地,声泪俱下“靖王殿下,军械之事已经败露,赵家, 颠覆了”
众客卿闻言, 心中陡然一颤,朝着上座靖王看去。
周怀祀面色如常,他挥了挥手, 强忍着咳嗽的欲望,道“先生们也已经疲乏了,不如先去歇息片刻,再行商议。”
客卿们不敢将心中的不安暴露出来,更怕触了霉头,行礼过后,便退出了书房。
待人都走了,书房内一片寂静,周怀祀疾步走到信使身侧,揪住他的衣领,双眸通红,他声嘶力竭道“你再说一遍是不是传错了消息”
那信使被揪住了衣领,痛哭流涕道“殿下,是真的,都是真的相爷和二老爷都被官兵抓走了,发配滇南,天涯海角,是再不能相见了”
就在这时,外头风声呼啸,雕花窗子哐当一声被风撞开,屋内文书顷刻便散了一地,周怀祀雪白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的发丝飞舞,遮挡住他血红的双眸。
他缓缓地松开了面前人的衣领,面上隐隐露出一丝灰败,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
咳着咳着,他眼底便冒出一丝水花,恨恨道“父皇怎么忍心母妃才薨逝多久,他便任由周怀禛断了本王的后路”
“我恨他”
话到最后,他忽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他跌跌撞撞地坐到书案前,快速写下一封信,将信装入卷筒,绑到豢养的海东青脚上,放飞了这只承载着他希望的鸟儿,他面目似悲似喜,到了最后,咬牙说道“既然父皇不慈,莫要怪我不义”
是父皇的错,都是父皇的错
倘若父皇不那么疼爱他,不那么纵容他,他绝不会和母妃走到这条道路上来,母妃会活得好好的,赵家也会好好的。
可是父皇给了他宠爱,却不愿给他太子之位,他不甘心不甘心啊
周怀祀这样想着,眼底冒出仇恨的烈焰,他迎着风,看那只海东青在飘摇的风雨中越飞越远,终于笑得咳嗽起来。
原本他还在犹豫,可如今,是父皇和周怀禛逼他的
他不怕做大燕的罪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要最后赢家是他,登上九五之位的是他,他什么都不在乎了。
割地也好,赔款也好,只要北夷的大汗能帮他,他都能答应。
然而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一声暴响,客卿们都惊叫起来,周怀祀心中忽然升起一抹不安,他快步走到屋外,还未踏出门槛,一把银光闪闪的长剑却忽然抵住了他的脖颈。
他慌张抬头向上看去,却见那人另一只手中持着一只鲜血淋漓的海东青,面无表情,正冷森森地看着他。
周怀祀心中瞬间慌乱起来,他上下牙齿颤抖着,发出摩擦声,但他也只是慌乱了这一刻,便命令道“充州军听令,谁能搏这一搏,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周怀祀手下的几个大将闻声,便同那人带来的军士缠斗起来,守卫靖王府的卫军自然都不是吃素的,场面一时凌乱无比。
刀剑争鸣下,那人丝毫不惧,并且忽然笑了,冷声道“本王奉陛下之命,前来缉拿通敌叛国的靖王,尔等若是想要妻儿老小被冠上叛军家眷的头衔,便尽管反抗”
周怀祀手下的几员大将虽然忠心耿耿,跟随的心思铁石难转,可他们并不知晓,靖王已经打算投靠北夷,因此听见通敌叛国四个字,自然义愤填膺。
立时便有人问道“武安王说靖王殿下通敌叛国,可有证据靖王殿下守卫充州多年,尽心尽力,如今陛下春秋已高,武安王莫不是见殿下没人护着了,便想要诬陷贤王,诛杀帝王血脉不成如此说来,臣倒是记起来,武安王您的嫡女入主东宫,看来今日,是铁了心将污水泼到靖王殿下的头上,替太子铺路了有充州军在,武安王还是歇一歇吧”
那人说完这话,便挥着大刀,目眦尽裂,砍向欲要抓住靖王的官军。
充州军士被这将军一鼓舞,顿时士气高涨。
谢殊却冷冷笑了,他手握长矛,此刻盔甲上身,坚毅的面孔上一双眼睛散发着锐利的光芒,他将海东青上装着的信当众拆下来,语气平淡道“这只海东青,想来你们比谁都要熟悉,那便轮流过来瞧一瞧,你们口中忠君爱国的靖王殿下,要往北夷送什么好东西”
那名说话的士兵将信将疑,瞧着同伴们都望着他,便挺胸抬头地走上前去,待瞧过了那封信,却面色苍白,失了魂魄。
那几位将领看见小兵这样的脸色,便一把将他挥开,亲自上前看。
周怀祀广袖下的手早已经握成了拳头,他怪自己犹豫决,没能早些将这封信送出去,也没能早些同亲近的将领说清未来的打算。
其实他心底是明白的,这群人,没有反骨,甚至充州这些守军,心中格外崇拜武安王这个卫边的英雄,早先大燕与北夷的征战,只要有谢殊出马,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现在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赌一把,赌他身边信得过的将士会继续追随他,前往北夷。
接下来的场景,到底没让他失望。
他的部下,他当作兄弟的几员大将,看过那封信后,毅然决然地站到了他的身侧,说道“靖王殿下的抉择,就是充州军的抉择”
谢殊观望四周,有不少的小兵在这样的目光下瑟缩了,他冷声问道“尔等抉择,跟随靖王可知此去,便是谋逆的叛贼,尔等的父母妻儿,皆会被视作叛贼同党,往后受大燕臣民鄙夷唾弃”
士兵们顿时犹豫起来,浩浩荡荡的充州守军,很快便分成了两拨。
一拨臣服于朝廷,不愿做叛贼,一拨跟随周怀祀,不肯归顺。
两方立刻交手,刀光剑影,军士的呵斥声,铮铮铁器的撞击声,排山倒海般涌来,血腥味在众人鼻尖萦绕,也不知是谁的血仍旧在流淌着。
充州军的几位将领杀红了眼,他们护着周怀祀,一路往靖王府外缘去了,谢殊只是冷眼看着,却并不阻拦。
只听耳边一声暴响,带着刺鼻气味的白雾便铺天盖地蔓延开来,有士兵忍不住咳嗽起来。
谢殊喝道“捂住口鼻,莫要强追”
众将士听令,便不再去追,只有人疑问道“王爷,单凭靖王所领的军队,根本不是我等的对手,为何不乘胜追击”
谢殊看了那人一眼,只道“穷寇莫追,让他们留着希望,才不会鱼死网破。”
其实不然,临行前,太子殿下命他不必强追周怀祀,届时北夷若敢留下二皇子,大燕就可以“强撸皇亲,破坏邦交”的名头向北夷宣战。
这样的计划,也是他们一早就商议好的,从左相贺洵弹劾赵家,到赵贵妃倒台,再到赵家抄家,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赵家与北夷这两个毒瘤,到了今日,也该一锅端了。
风雨如晦,到了夜间,周怀祀一行人狼狈逃至充州渡头,他早已准备好脱身的大船,原本想要带着众将士北上,可泼天大雨中,跟随他的将士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一艘大船足以装下。
冰凉的雨水顺着斗笠滑到他的脸上,黑茫茫的海域一眼看不到边际,他心中忽然升起一抹苍茫之感。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见远处火光闪烁,一位公子撑伞朝他走来。
他仓惶出口“来者何人”
那人逐渐走近,面容在火光下模糊不清,他低声道“前来跟随殿下,与殿下一起北上,卷土重来的人。”
到了十一月份,西北虎威将军传报回京,靖王一行人自西北岚山入了北夷,又过半月,北夷大汗派使臣遣送国书,言及若想将二皇子赎回,需得大燕割地赔款。
北夷骚扰边陲,烧杀劫掠无所不为,西北的大燕百姓早就对其恨之入骨,这一场战争在他们心中的意义,不只是救回靖王,维护国威,更是想要西北边陲像几十年前太祖在世时那样宁静,叫夷人有生之年再不敢踏入西北边陲半步。
这也曾是崇元帝的理想,他继位以来,被朝堂上世家争权所困,又在巩固皇权上花费太多精力,空不出手来整治西北边陲,有心无力。
到了今天,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可身子日渐虚弱,收到这封奏报时,他已无力再去处理朝政,太子监国,他是放心的,他索性便将早朝等事宜一并托付给周怀禛,只一心催促赵长卿替沈皇后引毒,赵长卿心中再是不忍,也只有照办。
皇帝一松手,山海般的政务便全都涌向东宫,周怀禛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只有每晚回到丽正殿,见到他的小姑娘,他才能放松片刻。
谢娉婷知道他忙碌,她心疼他,朝政之事,她插不上手,便只图他没有后顾之忧,她将东宫内务打理妥当,得了空便去沈皇后那处,扶宁与她日益亲近,沈皇后的眼睛经过医治,也大有复明的迹象,这大抵是入冬以来,大内的第一个好消息。
前朝北夷挟持靖王,要求割地赔款,谢殊与镇国公虞铮早已私下主动请缨,前往西北,周怀禛心知这是最好的安排,但战场上刀剑无眼,即便他亲自前往,也不敢保证这场战役,万无一失。
当夜他从崇明殿回到丽正殿,心绪难平,他的脚步到了丽正殿门口,却停下了。
夜色临近,庑廊下挂着几盏琉璃宫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