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也没将皇帝说的那什么乖乖呆在公主府里, 等着听旨的话放在心上。
第二日,惦记着太后的病情, 崇光换了衣裳, 再次入宫探望卧床的太后。太后喜欢她陪在床边说话, 应太后的要求, 崇光连着几日都入了宫, 黄昏宫门关闭前再出宫回府。太后渐渐不用卧床, 崇光也不想再入宫,因为皇帝一日不落地过来探望,每日她都会撞见皇帝。
皇帝总喜欢当着太后的面跟她找话, 还装出一副长辈的口气。
这日黄昏, 在太后和下人面前, 皇帝眼神快速在她身上扫过,不作流连, 如常和太后说话“安南王妃听说母后身体抱恙, 要来探望母后。”
“皇帝替哀家回句话, 哀家身体并无大恙, 王妃也上了年纪,就不必舟车劳顿了。”
“安南王夫妇今早已经动身,只怕马上就要入宫了。”
“安南王也来了”太后忽然警醒。皇帝才去宁南不久, 安南王夫妇就来了, 真是巧得很。
“是。”皇帝看了眼坐在一侧的崇光,道,“安南王说有要事要向朕和母后启奏。”
太后听皇帝的语气里夹杂了种难言的兴奋, 感觉头更疼了,此时不想说话。
崇光的心却跟从打翻的碗洒落在地的豆子一样乱蹦乱跳。安南王夫妇马上就要入宫,一会若见着自己,说漏了话让太后晓得自己当初私自跑去宁南找皇帝可怎么办难怪皇帝要自己乖乖呆在公主府,慌张起身道“太后,陛下,天色不早了,容儿今日就先出宫回府去了,明日再来探望太后。”
话刚说完,李敦进来禀告“启禀陛下、太后,安南王夫妇入宫了,王爷不知陛下在此,去了明德殿,安南王妃在此刻正在殿外求见。”
“快请。”太后说罢,又吩咐崇光“容儿见过安南王妃再走。”
完了完了完了,崇光着急地看着皇帝,皇帝嘴角勾了勾,起了身,崇光以为他要为自己说话,谁知他开口竟对太后道“那儿子先去见皇叔了。”
太后点了点头。
皇帝不再看她,转身直接出殿了。
崇光急得差点跺脚,又怕太后看出自己的紧张和慌乱,生硬地坐了下来。
屁股刚落座,就见李敦领着安南王妃进了殿。
一些礼节过后,安南王妃见了太后,就像寻常的许久不见的妯娌见面一样,热络地聊起了话来,倒没注意到崇光。
崇光如坐针毡。
安南王妃和太后聊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倶是一阵欢笑,笑过之后,安南王妃目光落到崇光身上,“咦”了一声。
太后跟安南王妃介绍“这就是我那外甥女,崇光。”
崇光再次出来问安“容儿见过王妃。”王妃进来时,眼里只有太后,因而她虽然有上前行礼,王妃却视而不见,直奔太后。
“低着头做什么”太后道,“这丫头被哀家惯坏了,没礼貌,还养成了这般见不得人的性子,怕羞,王妃不要见怪。”
安南王妃没接话,盯着崇光打量了好久。
崇光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忽而灵机一动,抬起头冲安南王妃眨了下眼、盈盈微笑“容儿自小便听姨母说起王妃,说王妃秀外慧中,不仅精通琴棋书画,马术更是十分精湛,故而芳名远播,当年嫁给王爷,不知让多少男儿失落。容儿心中对王妃钦佩已久,今日有幸见到王妃,王妃依旧是风华不减当年。”
安南王妃与崇光交换了个眼神,转头对太后啧啧赞道“想不到,多年不见,容儿竟出落得这样标致,不仅模样随了太后年轻的时候,这伶俐的口齿更是不比太后逊色,这品貌在京城女子中,那也是数十年难得一见,她若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太后欣慰笑了,众人都跟着笑。
崇光心里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皇帝将安南王请入殿中,让他上坐,自己却站着,还接过李云福递过来的茶水亲自给安南王奉上。
一把年纪的安南王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急忙推拒。“陛下如此客气,臣受不起。”
“皇叔受得起,”皇帝坚持着恭敬将茶递给安南王,“朕有求于皇叔,皇叔当然受得起。”
安南王笑了一笑,见推拒不过,只好接过茶饮下了,却是不敢先坐,与皇帝互相客气了一通,最后仍是待皇帝坐下自己才坐下了。
他虽是皇帝的长辈,却从来不敢小看皇帝这个侄儿,因而在君臣礼节上丝毫不敢马虎。
皇帝当自己像普通人那样尊他敬他这个长辈,入座后说道“当初,要不是皇叔在父皇跟前替朕美言,父皇也不会立刻下决断改立朕为太子,朕能有今日,皇叔功不可没。”
安南王不敢独自邀功,忙道“自古君权神授,陛下有今日,一则因为天生的帝王之命,二则因为陛下睿智有为,胸有韬略,太子之位,是民心所向,当之无愧。绝非臣的功劳。”
“皇叔过谦了,”皇帝笑道,“一众兄弟,父皇最喜太子二哥,而皇叔,对朕最是爱护,朕一直都知道,皇叔在朕心目中,其实是如父一般的。”
安南王忙出来拜道“陛下这话折煞臣了,为陛下鞠躬尽瘁,是臣义不容辞的事情。”
皇帝见他抛出这话,急忙扶他起来,接着道“朕知道皇叔爱护朕,所以那日跑去宁南,求了皇叔,皇叔今日入宫,可是考虑帮朕这个忙了”
安南王笑道“既是先帝的意思,陛下只是让臣出来说说,臣当然会答应陛下,只是”
皇帝急忙打断他道“皇叔,父皇生前答应朕说要赐婚,也拟过赐婚圣旨,只是父皇驾崩后,那圣旨朕一直没找到。皇叔明白太后为何不愿将她嫁给朕,因而朕登基以来,一直不敢向太后开口要她,可就在几个月前,朕突然触碰到了书房某处机关,看见一个秘盒,在那秘盒中找到了赐婚圣旨,别提有多愉悦,但婚姻大事,总要长辈出来主持,朕不能越过太
第二日,惦记着太后的病情, 崇光换了衣裳, 再次入宫探望卧床的太后。太后喜欢她陪在床边说话, 应太后的要求, 崇光连着几日都入了宫, 黄昏宫门关闭前再出宫回府。太后渐渐不用卧床, 崇光也不想再入宫,因为皇帝一日不落地过来探望,每日她都会撞见皇帝。
皇帝总喜欢当着太后的面跟她找话, 还装出一副长辈的口气。
这日黄昏, 在太后和下人面前, 皇帝眼神快速在她身上扫过,不作流连, 如常和太后说话“安南王妃听说母后身体抱恙, 要来探望母后。”
“皇帝替哀家回句话, 哀家身体并无大恙, 王妃也上了年纪,就不必舟车劳顿了。”
“安南王夫妇今早已经动身,只怕马上就要入宫了。”
“安南王也来了”太后忽然警醒。皇帝才去宁南不久, 安南王夫妇就来了, 真是巧得很。
“是。”皇帝看了眼坐在一侧的崇光,道,“安南王说有要事要向朕和母后启奏。”
太后听皇帝的语气里夹杂了种难言的兴奋, 感觉头更疼了,此时不想说话。
崇光的心却跟从打翻的碗洒落在地的豆子一样乱蹦乱跳。安南王夫妇马上就要入宫,一会若见着自己,说漏了话让太后晓得自己当初私自跑去宁南找皇帝可怎么办难怪皇帝要自己乖乖呆在公主府,慌张起身道“太后,陛下,天色不早了,容儿今日就先出宫回府去了,明日再来探望太后。”
话刚说完,李敦进来禀告“启禀陛下、太后,安南王夫妇入宫了,王爷不知陛下在此,去了明德殿,安南王妃在此刻正在殿外求见。”
“快请。”太后说罢,又吩咐崇光“容儿见过安南王妃再走。”
完了完了完了,崇光着急地看着皇帝,皇帝嘴角勾了勾,起了身,崇光以为他要为自己说话,谁知他开口竟对太后道“那儿子先去见皇叔了。”
太后点了点头。
皇帝不再看她,转身直接出殿了。
崇光急得差点跺脚,又怕太后看出自己的紧张和慌乱,生硬地坐了下来。
屁股刚落座,就见李敦领着安南王妃进了殿。
一些礼节过后,安南王妃见了太后,就像寻常的许久不见的妯娌见面一样,热络地聊起了话来,倒没注意到崇光。
崇光如坐针毡。
安南王妃和太后聊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倶是一阵欢笑,笑过之后,安南王妃目光落到崇光身上,“咦”了一声。
太后跟安南王妃介绍“这就是我那外甥女,崇光。”
崇光再次出来问安“容儿见过王妃。”王妃进来时,眼里只有太后,因而她虽然有上前行礼,王妃却视而不见,直奔太后。
“低着头做什么”太后道,“这丫头被哀家惯坏了,没礼貌,还养成了这般见不得人的性子,怕羞,王妃不要见怪。”
安南王妃没接话,盯着崇光打量了好久。
崇光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忽而灵机一动,抬起头冲安南王妃眨了下眼、盈盈微笑“容儿自小便听姨母说起王妃,说王妃秀外慧中,不仅精通琴棋书画,马术更是十分精湛,故而芳名远播,当年嫁给王爷,不知让多少男儿失落。容儿心中对王妃钦佩已久,今日有幸见到王妃,王妃依旧是风华不减当年。”
安南王妃与崇光交换了个眼神,转头对太后啧啧赞道“想不到,多年不见,容儿竟出落得这样标致,不仅模样随了太后年轻的时候,这伶俐的口齿更是不比太后逊色,这品貌在京城女子中,那也是数十年难得一见,她若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太后欣慰笑了,众人都跟着笑。
崇光心里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皇帝将安南王请入殿中,让他上坐,自己却站着,还接过李云福递过来的茶水亲自给安南王奉上。
一把年纪的安南王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急忙推拒。“陛下如此客气,臣受不起。”
“皇叔受得起,”皇帝坚持着恭敬将茶递给安南王,“朕有求于皇叔,皇叔当然受得起。”
安南王笑了一笑,见推拒不过,只好接过茶饮下了,却是不敢先坐,与皇帝互相客气了一通,最后仍是待皇帝坐下自己才坐下了。
他虽是皇帝的长辈,却从来不敢小看皇帝这个侄儿,因而在君臣礼节上丝毫不敢马虎。
皇帝当自己像普通人那样尊他敬他这个长辈,入座后说道“当初,要不是皇叔在父皇跟前替朕美言,父皇也不会立刻下决断改立朕为太子,朕能有今日,皇叔功不可没。”
安南王不敢独自邀功,忙道“自古君权神授,陛下有今日,一则因为天生的帝王之命,二则因为陛下睿智有为,胸有韬略,太子之位,是民心所向,当之无愧。绝非臣的功劳。”
“皇叔过谦了,”皇帝笑道,“一众兄弟,父皇最喜太子二哥,而皇叔,对朕最是爱护,朕一直都知道,皇叔在朕心目中,其实是如父一般的。”
安南王忙出来拜道“陛下这话折煞臣了,为陛下鞠躬尽瘁,是臣义不容辞的事情。”
皇帝见他抛出这话,急忙扶他起来,接着道“朕知道皇叔爱护朕,所以那日跑去宁南,求了皇叔,皇叔今日入宫,可是考虑帮朕这个忙了”
安南王笑道“既是先帝的意思,陛下只是让臣出来说说,臣当然会答应陛下,只是”
皇帝急忙打断他道“皇叔,父皇生前答应朕说要赐婚,也拟过赐婚圣旨,只是父皇驾崩后,那圣旨朕一直没找到。皇叔明白太后为何不愿将她嫁给朕,因而朕登基以来,一直不敢向太后开口要她,可就在几个月前,朕突然触碰到了书房某处机关,看见一个秘盒,在那秘盒中找到了赐婚圣旨,别提有多愉悦,但婚姻大事,总要长辈出来主持,朕不能越过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