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挨到尾巴这会儿,家学课程便也松了些,一来吕鼐先生授课向来是采取先紧后松的策略,前期严厉将底子攒牢,到了后期便能给足学生们理解沉淀的时间,二来年尾空出些时间让学生们或请教之前未弄懂的地方,或是温习下一年即将所学,三来年尾的节庆日多,也想让大家稍微从学业的重压下轻解出来。
可来年开春呢,再复课时却要先进行小试,后几名的学子便直接剔除出去,不得不说这招着实阴损,这节日一个连一个,等来年谁肚子里还剩去年的存货吕先生却说了,这是为了契合春闱的时间,提前给大家一点身临其境的紧迫感,也是他在教书理念上与其他夫子的大不同。
这会儿算是一年里,学堂难得清闲的惬意时光,不少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心态,心思早不知飞哪儿去了,可惜梁淑甯并不在这拨人里。
她正愁着之前欠下的课业,以往大半年的功夫她压根儿没将心思放在读书上,更不要说这副病怏怏的身子,隔三差五地告假,如今能稍微消除吕鼐先生对她的偏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春日小试时日尚早,可近在眼前又有现成的困扰,今日吕鼐先生布置了课后的习作,自作一首七言绝句,以家中一隅景色为题。七言五言的格律早在上半年讲过,梁淑甯对此根本一窍不通,只后悔前世没多读些诗书,不然这会儿也能拿来稍微救救急吧。
认秋拎着墨匣子跟在自家姑娘后头,明明早上还好好的,这会儿唉声叹气摇头,一副打不起精神来的模样。
梁淑甯下了学并未直接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去了祖母那儿,昨日祖母便让院里的大丫鬟识春来递话,说是府上新进了个扬州的厨子,教她这扬州小匣子小孩子特来尝尝地不地道,若她尝过说好才许人家留下。梁淑甯知道祖母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最会疼人,她外祖老家便是扬州的,小时候也曾回祖宅住过几个月,只是后来阖家北上入京,说起来长到十多岁倒一次没回过。
梁淑甯想到这些,心头的阴霾便一扫而空了,蹦蹦哒哒地奔向祖母院儿里的脚步也分外轻盈。只是进了里屋,刚撩开夹棉锦帘子,便听到屋里传来谈话声,祖母这会儿还有别的客人不成
梁淑甯步子缓下来,看到这会儿祖母正与周双白品茶相谈,他面上和煦如清风,倒吓了梁淑甯一跳,他何时连祖母都哄得这般妥帖了
梁老太太正和双白叙话,瞧见自家傻甯姐儿杵在入户,又一副呆乎乎模样,竟也不知到跟前儿来,忙笑着招手叫她,“甯姐下学啦”
周双白轻放了手中的茶盏,他坐着,转过来的视线恰巧与她平视,面上笑得淡淡的,却有种大地回春的错觉。明明今儿早上还冷面寒铁的来着。
梁淑甯点点头,抱着暖手筒子慢慢往祖母跟前儿去,“哥哥也在啊。”直律律冒出这么一句,也不知是在问谁。
祖母扯了她的小手裹在手心里,还热着,冲她笑道,“双白是个有心的,前儿偶得了西方几卷佛经,这会子就送来孝敬我呢。”
梁淑甯忍不住嘴角轻抽,祖母这话说得冠冕,周双白怎么看也不是孝子贤孙啊,怕不是自个儿特意诓人家去找的吧,特意留他们俩吃饭为着什么目的,梁淑甯看破不说破,忍不住心里叹口气,说白了祖母还是为着她呢。
周双白自然不会多这些口舌解释,与梁淑甯打过照面便专心品茗,旁若无人似的。
还好这会儿识春恰从外头进来,“老祖宗,传菜开席啦。”听这话说的,便可预见菜品之丰盛,梁淑甯愈发能肯定这事儿是祖母早计划好的了。
席间,梁淑甯也不怎么抬头,总怕面对着周双白,会莫名想起前世那些乱糟糟的一团,只怕再露出什么马脚来,只是埋头吃饭,还好旁边有认秋替她餔菜,不然,怕是周双白面前那盘生肉藕夹她是吃不上口了。
最后上的几盘糕粿点心则是她的最爱,赤豆元宵配上五仁糕,又甜又软,小姑娘吃开心了,之前刻意绷紧的嘴角也松懈起来,无意间漾起一种餍足的笑容。梁淑甯打小就最爱这些黏糯香软的甜食,脸颊一鼓一鼓地咀嚼着。
周双白挑目瞧她,共用了三块五仁糕,一小块千层油,连赤豆元宵糊也送了两碗,倒勾起他的好奇来,携玉勺也舀起一勺,送到唇边。
甜的,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味道如何”祖母目下含笑,倾着身子问吃饱喝足的小淑甯。
梁淑甯漱过茶,正拿着绢子擦嘴,狠点两下头,“好吃,怕是以后甯儿要常常来祖母这儿蹭饭了。”看样子
可来年开春呢,再复课时却要先进行小试,后几名的学子便直接剔除出去,不得不说这招着实阴损,这节日一个连一个,等来年谁肚子里还剩去年的存货吕先生却说了,这是为了契合春闱的时间,提前给大家一点身临其境的紧迫感,也是他在教书理念上与其他夫子的大不同。
这会儿算是一年里,学堂难得清闲的惬意时光,不少人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心态,心思早不知飞哪儿去了,可惜梁淑甯并不在这拨人里。
她正愁着之前欠下的课业,以往大半年的功夫她压根儿没将心思放在读书上,更不要说这副病怏怏的身子,隔三差五地告假,如今能稍微消除吕鼐先生对她的偏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春日小试时日尚早,可近在眼前又有现成的困扰,今日吕鼐先生布置了课后的习作,自作一首七言绝句,以家中一隅景色为题。七言五言的格律早在上半年讲过,梁淑甯对此根本一窍不通,只后悔前世没多读些诗书,不然这会儿也能拿来稍微救救急吧。
认秋拎着墨匣子跟在自家姑娘后头,明明早上还好好的,这会儿唉声叹气摇头,一副打不起精神来的模样。
梁淑甯下了学并未直接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去了祖母那儿,昨日祖母便让院里的大丫鬟识春来递话,说是府上新进了个扬州的厨子,教她这扬州小匣子小孩子特来尝尝地不地道,若她尝过说好才许人家留下。梁淑甯知道祖母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最会疼人,她外祖老家便是扬州的,小时候也曾回祖宅住过几个月,只是后来阖家北上入京,说起来长到十多岁倒一次没回过。
梁淑甯想到这些,心头的阴霾便一扫而空了,蹦蹦哒哒地奔向祖母院儿里的脚步也分外轻盈。只是进了里屋,刚撩开夹棉锦帘子,便听到屋里传来谈话声,祖母这会儿还有别的客人不成
梁淑甯步子缓下来,看到这会儿祖母正与周双白品茶相谈,他面上和煦如清风,倒吓了梁淑甯一跳,他何时连祖母都哄得这般妥帖了
梁老太太正和双白叙话,瞧见自家傻甯姐儿杵在入户,又一副呆乎乎模样,竟也不知到跟前儿来,忙笑着招手叫她,“甯姐下学啦”
周双白轻放了手中的茶盏,他坐着,转过来的视线恰巧与她平视,面上笑得淡淡的,却有种大地回春的错觉。明明今儿早上还冷面寒铁的来着。
梁淑甯点点头,抱着暖手筒子慢慢往祖母跟前儿去,“哥哥也在啊。”直律律冒出这么一句,也不知是在问谁。
祖母扯了她的小手裹在手心里,还热着,冲她笑道,“双白是个有心的,前儿偶得了西方几卷佛经,这会子就送来孝敬我呢。”
梁淑甯忍不住嘴角轻抽,祖母这话说得冠冕,周双白怎么看也不是孝子贤孙啊,怕不是自个儿特意诓人家去找的吧,特意留他们俩吃饭为着什么目的,梁淑甯看破不说破,忍不住心里叹口气,说白了祖母还是为着她呢。
周双白自然不会多这些口舌解释,与梁淑甯打过照面便专心品茗,旁若无人似的。
还好这会儿识春恰从外头进来,“老祖宗,传菜开席啦。”听这话说的,便可预见菜品之丰盛,梁淑甯愈发能肯定这事儿是祖母早计划好的了。
席间,梁淑甯也不怎么抬头,总怕面对着周双白,会莫名想起前世那些乱糟糟的一团,只怕再露出什么马脚来,只是埋头吃饭,还好旁边有认秋替她餔菜,不然,怕是周双白面前那盘生肉藕夹她是吃不上口了。
最后上的几盘糕粿点心则是她的最爱,赤豆元宵配上五仁糕,又甜又软,小姑娘吃开心了,之前刻意绷紧的嘴角也松懈起来,无意间漾起一种餍足的笑容。梁淑甯打小就最爱这些黏糯香软的甜食,脸颊一鼓一鼓地咀嚼着。
周双白挑目瞧她,共用了三块五仁糕,一小块千层油,连赤豆元宵糊也送了两碗,倒勾起他的好奇来,携玉勺也舀起一勺,送到唇边。
甜的,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味道如何”祖母目下含笑,倾着身子问吃饱喝足的小淑甯。
梁淑甯漱过茶,正拿着绢子擦嘴,狠点两下头,“好吃,怕是以后甯儿要常常来祖母这儿蹭饭了。”看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