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七十四章 (2/2)
说故事”新鲜见多了答谢的法子,进奉财物者有,红颜佳人者有,古籍书册者有,稀世珍宝者有,唯独没见过林洵此等说个故事便想抵账的,他倒是好大的面子,惹毛了当朝郡王浑不在意不说,区区一个故事便想打发他纡尊降贵探病一场
满腹的不解夹杂着或多或少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意难平,照萧敏琮的脾气即便不当场翻脸也定然惦记着事后报复整治回来,偏就在对上神情倦倦却眸光中透着端肃的林洵时不自觉地消散泰半。
“你说吧,洗耳恭听赤焰侯拿什么故事来搪塞本王。”
真是个孩子气重的,皇后娘娘苦心孤诣教导出的太子人选竟也是个心智不稳的。
感慨之余林洵只莞尔一笑,不露声色娓娓道来。
“臣自幼在琅琊山长大,山下的县城里有户商贾,当家的姓付,人称付郎君。付郎君出身小康,算不得殷实富余,在县城里开有铺子经营些山货杂物,只因童叟无欺生意做得还算稳当。”
“县城中的大商人膝下有一爱女正值豆蔻年华,富商欲为女寻一门亲事。在富商看来,高门娶妇低门嫁女方可保女儿安稳圆满,他没相中豪富门庭的生意伙伴,兜兜转转、千挑万选的几乎把周遭百里地的适婚男子都打探了个遍,最后留意到了付郎君。”
“付郎君相貌堂堂、性情温和又难得的品行端正,做生意童叟无欺,家中更无收房丫鬟之类的糟心事,在大商人瞧来低了自家一头才可保女儿成亲后不被夫家欺负。假借做生意的名义与之打了几回交道后便托相熟的友人保媒拉纤成全了一段好事。”
“想那郎君高攀富家女子,今后借岳家襄助生意兴隆,自然会善待家中原配。照本王看来你情我愿两厢合庆,谈不上天作之合倒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挺好。”
被林洵激得窝着一股子气没处撒的乐郡王眼下热衷于跟他唱反调,好一顿鼓吹赞扬巴不得让林洵也尝尝憋气的滋味儿。却不想赤焰侯仅是微微一晒,活似自己一番吹捧蔡才正中了他下怀。
“王爷说的不错。起先几年,付郎君有感于岳家扶持的恩德,兼岳家势大在家乡可谓一呼百应,他在外家业兴隆生意越做越顺,在内守着如花美眷,膝下有有了一双儿女,风头一时无两,谁人不艳羡他福泽深厚时来运转。”
“可日子久了,当着一片家业兴旺发达的付郎君年岁渐长,身边少不得多了些如花似玉的红颜知己。付家院子一扩再扩,郎君膝下庶出的孩儿亦多了起来。家宅之中人一多,心思也就多了,付郎君的原配在家主持中馈,夫郎所纳的莺莺燕燕从不被她放在眼里,唯有付郎君心里明白,后宅的夫人贤惠持中、不争不抢的表相背后是她母家时不时施加而来的压力。”
说到这儿,林洵似笑非笑的睨了萧敏琮一眼,那一眼中道不尽的深意令萧敏琮心下直打鼓,隐约间觉察到林洵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昔年的助力在家业兴旺的付郎君而言无形中成了束缚住他手脚的桎梏,原配和岳家几次三番明示暗示他该在手下一众掌柜前给长子少东家的身份过了明路,他方介知天命之年,身子健朗保养有道相熟的友人都知晓,原配和岳家还如此急不可耐,是否存了旁的心思”
“疑心易生暗鬼,道理虽然浅显,在这上面栽了跟头的人却不少。王爷,您说是么”
说什么他能说什么
喉口轻动,萧敏琮丝毫面色未变只咽了下口水,也不知他咽下去的是未尽之言亦或欲言又止。
“侯爷口口声声入学宫进学,打定主意置身事外,为何还对本王说这些”
萧敏琮眯着眼审视自己的眼中初来时的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居心叵测、深沉狡诈之流的评语,转变如此之快,想想就觉得好笑。
“王爷登门致歉,臣却不以为与泰和公主之间的误会能凭着王爷的歉意而烟消云散。将来公主解禁之日,说不得是臣祸事临头之时,臣不是蔡尚书家的公子对公主绝无爱慕之心,更不会念在王爷此番前来的面上手下留情。未免届时王爷埋怨臣是个忘恩负义之辈,王爷此番辛苦,便以此为抵,王爷与臣依旧两不相欠。”
今后桥归桥路归路,萧敏绮再做出什么不智之举来,就不是萧景琰轻描淡写禁足数月,柳氏和他萧敏琮带着礼物上门赔礼能抵过的了。
毕竟,萧敏绮是曾下手要他命的女人,萧景琰对此绝口不提不代表他会忘记。
江湖规矩,血债血债,天经地义。
“侯爷”
明明才照过一次面,凭着两三次的交锋便对泰和的性情了若指掌的林洵已然定论往后泰和还会来找他的麻烦,不光如此,还明言他绝不会忍气吞声不予计较。他一个江湖出身的孤家寡人被父皇留在金陵,无依无靠无亲无故,正所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把他得罪深了发起狠来闹个鱼死网破难保泰和不吃亏。
可泰和那性子泰和啊泰和,金陵城中那么多人,多得是软柿子任你拿捏,怎么就偏偏与林洵杠上了呢。
“臣累了,王爷请便,臣就不送了。”
举杯送客的规矩到了赤焰侯府连举杯的动作都省了,林洵淡淡一句话打发了他翻个身直接睡了。先前来时就阴着个脸的蔺家小子照样阴着个脸半赶半送将他“请”出了赤焰侯府,跟来的御医和礼物更是原封不动全数丢出了门。
“侯府什么都不缺,王爷请回。”下次别再来了
“王,王爷,这赤焰侯欺人太甚了,他怎么敢,怎么敢如此待您王爷”
借着主子身份高贵人人忌惮的关系连个冷脸都没遇到过的郡王府仆从还没站定脚跟便扒着主子抱怨连天,然而被扫地出门的郡王本人却怔怔注视着赤焰侯府紧闭的大门,抿着嘴一言不发。
“王爷,回府吗”
“不,进宫,见母后。”
乐郡王亲自去了赤焰侯府却被连人带礼物一并“送”了出来的消息在金陵城大小权贵的圈子里很快传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幸灾乐祸的少不得说些酸话意指赤焰侯不知好歹,难得王爷亲至赔礼还不乖乖找了台阶下就此和解,反倒把人赶了出来,闹得双方的心结越来越深,将来一殿君臣看他如何自处云云。
通透的只当听了个笑话,报以一笑权作风过无痕。
一如拥着炭火烹茶相对的蔡家父子二人。
自打得咎于泰和公主下毒一事后即禁闭在府的蔡庭有了闲暇,重拾圣贤书洗涤心灵可谓获益良多,趁父亲休沐时父子二人聚到一处论道讲经,称得上其乐融融回味无穷。
这一日父子俩本是凑在一道读先魏的孟德新书,读着读着不知怎的就变了味儿,谈及昨日赤焰侯府赶人出门,乐郡王阴沉着脸进宫的经过,年轻人到底好奇心重,按耐不住亟欲探寻一二。
不想才起了个头,话都没说完就被父亲吹胡子瞪眼睛的截了话头去。
“庭儿,宫禁中贵人们的事儿你少听少问,上回的亏还没吃够”
“父亲放心,公主再好也不是我萧庭高攀得上的。孩儿不至于傻到拖着蔡家一家老小往火坑里跳,问起此事当真只因孩儿曾与赤焰侯有数面之缘,以他的为人,不应公然得罪乐郡王至此,故而好奇罢了。”
“他的为人他的为人你了解几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赤焰侯此人行事喜怒不定看似意气用事实则步步为营,断不会贸然做出没把握的事,“为父与他打过几回交道尚不敢言了解,你年纪轻轻见识浅薄,遇事切忌妄下定论,须得三思而后行。”
父亲教训的言下之意蔡庭一听就懂,他在外薄有的几分虚名到底是借了父亲的势,撇开尚书公子的名头,谁会真正把他搁在眼里。听得三两句好话就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夕的蠢事,今后是再不会干了,权当吃一堑长一智。
既然儿子不糊涂,蔡老尚书勉勉强强高抬贵手不予计较。人老了,总爱东想西想,想起从前的人和事,年轻时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陛下,惊才绝艳却有如昙花一现的江左梅郎,以及现下赤焰侯府中静若处子的江左梅郎之子。
“他行事虽偏激了些倒不失光明磊落,到底子肖其父,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蔡尚书也曾细细品过林洵此举前后得失,不敢断言自己所料定分毫不差,所下定论却与昨日椒房殿中听完乐郡王叙说的柳皇后不谋而合。若他老人家知晓,该是苦笑还是慨叹就不得而知了。
远的不说单看泰和公主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应对,当事者的想法暂且不论,在旁观者看来,仗着皇家威仪咄咄逼人的泰和公主步步紧逼横行霸道,为情势所迫一退再退的赤焰侯人在屋檐下又无权无势无所依靠,不得已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何者更招人非议,何人更招人同情不言而喻。
然而回过头看双方的得失,真正利益上受损的唯有泰和公主而已,朝中权贵氏族都已传遍她骄横无礼的“美名”,于她今后结亲择婿必有妨碍谁家好端端的愿娶一个惹不起的悍妇回来,安稳日子过腻了想换换口味么反观赤焰侯,博得朝野上下大多人的同情,因他入朝封侯而变得微妙的朝中非议渐渐平息,朝臣们谈及他时态度口吻都随之温和了许多。
不论他是以无心算有心,亦或是如其父般苦心孤诣算无遗策,在这场与宫中贵人们的角力中,他意外的稳居上风,获益良多得令他都不由感叹。
“梅东冥此人正应验了那句老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父亲,该称林侯,梅东冥这个名字陛下不喜。”
蔡荃闻言怔忪了一会儿,良久方似回过神来,老脸满是惆怅。
“为父老糊涂了。他素爱兵行险着诡异莫测,遍寻不得林氏忠勇无畏的家风品性,为父每每见他总会忘记他姓林。”
梅东冥其人,仿佛只是,也只能是梅长苏的儿子。
满腹的不解夹杂着或多或少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意难平,照萧敏琮的脾气即便不当场翻脸也定然惦记着事后报复整治回来,偏就在对上神情倦倦却眸光中透着端肃的林洵时不自觉地消散泰半。
“你说吧,洗耳恭听赤焰侯拿什么故事来搪塞本王。”
真是个孩子气重的,皇后娘娘苦心孤诣教导出的太子人选竟也是个心智不稳的。
感慨之余林洵只莞尔一笑,不露声色娓娓道来。
“臣自幼在琅琊山长大,山下的县城里有户商贾,当家的姓付,人称付郎君。付郎君出身小康,算不得殷实富余,在县城里开有铺子经营些山货杂物,只因童叟无欺生意做得还算稳当。”
“县城中的大商人膝下有一爱女正值豆蔻年华,富商欲为女寻一门亲事。在富商看来,高门娶妇低门嫁女方可保女儿安稳圆满,他没相中豪富门庭的生意伙伴,兜兜转转、千挑万选的几乎把周遭百里地的适婚男子都打探了个遍,最后留意到了付郎君。”
“付郎君相貌堂堂、性情温和又难得的品行端正,做生意童叟无欺,家中更无收房丫鬟之类的糟心事,在大商人瞧来低了自家一头才可保女儿成亲后不被夫家欺负。假借做生意的名义与之打了几回交道后便托相熟的友人保媒拉纤成全了一段好事。”
“想那郎君高攀富家女子,今后借岳家襄助生意兴隆,自然会善待家中原配。照本王看来你情我愿两厢合庆,谈不上天作之合倒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挺好。”
被林洵激得窝着一股子气没处撒的乐郡王眼下热衷于跟他唱反调,好一顿鼓吹赞扬巴不得让林洵也尝尝憋气的滋味儿。却不想赤焰侯仅是微微一晒,活似自己一番吹捧蔡才正中了他下怀。
“王爷说的不错。起先几年,付郎君有感于岳家扶持的恩德,兼岳家势大在家乡可谓一呼百应,他在外家业兴隆生意越做越顺,在内守着如花美眷,膝下有有了一双儿女,风头一时无两,谁人不艳羡他福泽深厚时来运转。”
“可日子久了,当着一片家业兴旺发达的付郎君年岁渐长,身边少不得多了些如花似玉的红颜知己。付家院子一扩再扩,郎君膝下庶出的孩儿亦多了起来。家宅之中人一多,心思也就多了,付郎君的原配在家主持中馈,夫郎所纳的莺莺燕燕从不被她放在眼里,唯有付郎君心里明白,后宅的夫人贤惠持中、不争不抢的表相背后是她母家时不时施加而来的压力。”
说到这儿,林洵似笑非笑的睨了萧敏琮一眼,那一眼中道不尽的深意令萧敏琮心下直打鼓,隐约间觉察到林洵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
“昔年的助力在家业兴旺的付郎君而言无形中成了束缚住他手脚的桎梏,原配和岳家几次三番明示暗示他该在手下一众掌柜前给长子少东家的身份过了明路,他方介知天命之年,身子健朗保养有道相熟的友人都知晓,原配和岳家还如此急不可耐,是否存了旁的心思”
“疑心易生暗鬼,道理虽然浅显,在这上面栽了跟头的人却不少。王爷,您说是么”
说什么他能说什么
喉口轻动,萧敏琮丝毫面色未变只咽了下口水,也不知他咽下去的是未尽之言亦或欲言又止。
“侯爷口口声声入学宫进学,打定主意置身事外,为何还对本王说这些”
萧敏琮眯着眼审视自己的眼中初来时的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居心叵测、深沉狡诈之流的评语,转变如此之快,想想就觉得好笑。
“王爷登门致歉,臣却不以为与泰和公主之间的误会能凭着王爷的歉意而烟消云散。将来公主解禁之日,说不得是臣祸事临头之时,臣不是蔡尚书家的公子对公主绝无爱慕之心,更不会念在王爷此番前来的面上手下留情。未免届时王爷埋怨臣是个忘恩负义之辈,王爷此番辛苦,便以此为抵,王爷与臣依旧两不相欠。”
今后桥归桥路归路,萧敏绮再做出什么不智之举来,就不是萧景琰轻描淡写禁足数月,柳氏和他萧敏琮带着礼物上门赔礼能抵过的了。
毕竟,萧敏绮是曾下手要他命的女人,萧景琰对此绝口不提不代表他会忘记。
江湖规矩,血债血债,天经地义。
“侯爷”
明明才照过一次面,凭着两三次的交锋便对泰和的性情了若指掌的林洵已然定论往后泰和还会来找他的麻烦,不光如此,还明言他绝不会忍气吞声不予计较。他一个江湖出身的孤家寡人被父皇留在金陵,无依无靠无亲无故,正所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把他得罪深了发起狠来闹个鱼死网破难保泰和不吃亏。
可泰和那性子泰和啊泰和,金陵城中那么多人,多得是软柿子任你拿捏,怎么就偏偏与林洵杠上了呢。
“臣累了,王爷请便,臣就不送了。”
举杯送客的规矩到了赤焰侯府连举杯的动作都省了,林洵淡淡一句话打发了他翻个身直接睡了。先前来时就阴着个脸的蔺家小子照样阴着个脸半赶半送将他“请”出了赤焰侯府,跟来的御医和礼物更是原封不动全数丢出了门。
“侯府什么都不缺,王爷请回。”下次别再来了
“王,王爷,这赤焰侯欺人太甚了,他怎么敢,怎么敢如此待您王爷”
借着主子身份高贵人人忌惮的关系连个冷脸都没遇到过的郡王府仆从还没站定脚跟便扒着主子抱怨连天,然而被扫地出门的郡王本人却怔怔注视着赤焰侯府紧闭的大门,抿着嘴一言不发。
“王爷,回府吗”
“不,进宫,见母后。”
乐郡王亲自去了赤焰侯府却被连人带礼物一并“送”了出来的消息在金陵城大小权贵的圈子里很快传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幸灾乐祸的少不得说些酸话意指赤焰侯不知好歹,难得王爷亲至赔礼还不乖乖找了台阶下就此和解,反倒把人赶了出来,闹得双方的心结越来越深,将来一殿君臣看他如何自处云云。
通透的只当听了个笑话,报以一笑权作风过无痕。
一如拥着炭火烹茶相对的蔡家父子二人。
自打得咎于泰和公主下毒一事后即禁闭在府的蔡庭有了闲暇,重拾圣贤书洗涤心灵可谓获益良多,趁父亲休沐时父子二人聚到一处论道讲经,称得上其乐融融回味无穷。
这一日父子俩本是凑在一道读先魏的孟德新书,读着读着不知怎的就变了味儿,谈及昨日赤焰侯府赶人出门,乐郡王阴沉着脸进宫的经过,年轻人到底好奇心重,按耐不住亟欲探寻一二。
不想才起了个头,话都没说完就被父亲吹胡子瞪眼睛的截了话头去。
“庭儿,宫禁中贵人们的事儿你少听少问,上回的亏还没吃够”
“父亲放心,公主再好也不是我萧庭高攀得上的。孩儿不至于傻到拖着蔡家一家老小往火坑里跳,问起此事当真只因孩儿曾与赤焰侯有数面之缘,以他的为人,不应公然得罪乐郡王至此,故而好奇罢了。”
“他的为人他的为人你了解几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赤焰侯此人行事喜怒不定看似意气用事实则步步为营,断不会贸然做出没把握的事,“为父与他打过几回交道尚不敢言了解,你年纪轻轻见识浅薄,遇事切忌妄下定论,须得三思而后行。”
父亲教训的言下之意蔡庭一听就懂,他在外薄有的几分虚名到底是借了父亲的势,撇开尚书公子的名头,谁会真正把他搁在眼里。听得三两句好话就飘飘然不知今夕是何夕的蠢事,今后是再不会干了,权当吃一堑长一智。
既然儿子不糊涂,蔡老尚书勉勉强强高抬贵手不予计较。人老了,总爱东想西想,想起从前的人和事,年轻时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陛下,惊才绝艳却有如昙花一现的江左梅郎,以及现下赤焰侯府中静若处子的江左梅郎之子。
“他行事虽偏激了些倒不失光明磊落,到底子肖其父,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蔡尚书也曾细细品过林洵此举前后得失,不敢断言自己所料定分毫不差,所下定论却与昨日椒房殿中听完乐郡王叙说的柳皇后不谋而合。若他老人家知晓,该是苦笑还是慨叹就不得而知了。
远的不说单看泰和公主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应对,当事者的想法暂且不论,在旁观者看来,仗着皇家威仪咄咄逼人的泰和公主步步紧逼横行霸道,为情势所迫一退再退的赤焰侯人在屋檐下又无权无势无所依靠,不得已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何者更招人非议,何人更招人同情不言而喻。
然而回过头看双方的得失,真正利益上受损的唯有泰和公主而已,朝中权贵氏族都已传遍她骄横无礼的“美名”,于她今后结亲择婿必有妨碍谁家好端端的愿娶一个惹不起的悍妇回来,安稳日子过腻了想换换口味么反观赤焰侯,博得朝野上下大多人的同情,因他入朝封侯而变得微妙的朝中非议渐渐平息,朝臣们谈及他时态度口吻都随之温和了许多。
不论他是以无心算有心,亦或是如其父般苦心孤诣算无遗策,在这场与宫中贵人们的角力中,他意外的稳居上风,获益良多得令他都不由感叹。
“梅东冥此人正应验了那句老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父亲,该称林侯,梅东冥这个名字陛下不喜。”
蔡荃闻言怔忪了一会儿,良久方似回过神来,老脸满是惆怅。
“为父老糊涂了。他素爱兵行险着诡异莫测,遍寻不得林氏忠勇无畏的家风品性,为父每每见他总会忘记他姓林。”
梅东冥其人,仿佛只是,也只能是梅长苏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