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五十五章 (1/2)
第五十五章入京
那一夜之后,兴国侯整个人都沉寂了下来,弃车乘船后他直接把自己关进了舱房连面都没露,消沉得出乎梅、蔺二人的意料。
东主不露面,名为客人实为阶下囚的梅东冥不便时时外出,干脆也躲在舱房内任小熙施展诸般手段替他调养身体。
兴国侯忝为东主,身遭气氛沉闷得像个大漩涡,搞得近身三尺皆郁气无人愿意来靠近。偌大一艘官船因此整日里寂寂无声,闷得人发狂。
当官船缓缓停靠进金陵城外的码头,船上大小乘员都或多或少有种大喘气后总算活过来的松快感觉。至于言侯爷对自己眼下不那么情愿踏上金陵的土地回到家中见到那个人的纠结,不得不选择了自欺欺人视而不见。
他身负钦旨肩扛重任,终是身不由己。
临上岸登车时,换上布衣荆鞋麻巾束发的梅东冥半点未曾有避开言侯爷的意思,大大方方当着众人的面对蔺熙好一番巨细靡遗的交代。
“为兄戴罪之身,此去祸福难料。倘若我没能回来,飞流叔就烦你带回琅琊阁好生照料了。不能当面拜别师尊师娘是做徒儿的不孝,代我向二老告罪,养育教诲之恩无以为报,来生东冥当结草衔环报答二老。”
“夕未哥哥”
这种丧气话怎好随便乱讲,哥哥明知道爹爹决不会坐视梁皇对哥哥痛下杀手,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南楚定要出手救下神殿少师。哥哥存心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此嘱托,多半是心里的邪火没处撒,给梁朝的君臣没脸。
登船以来始终郁郁寡欢的言侯爷本就一肚子说不出的憋屈,想他临危受命赴江左,虽经历了曲折终于意气风发回金陵,几曾想过一次小小的节外生枝令他从云端跌入谷底,再听见梅东冥表面中肯实则意有所指的“叮嘱”,烦躁之余无名火起,当下毫不犹豫出言叱责。
“休要胡言陛下恩宽,顾念旧情,入宫觐见禀明缘由怎就成了不归路。胡思乱想无益身体康健,梅宗主的心思还是多花在如何说服陛下对你江左盟网开一面上的好。”
兴国侯权倾朝野风光无两果非空穴来风,一旦笑面虎卸下面具竖起浑身尖刺时他的对手面对的就不是滑不溜手的言豫津,而是铜墙铁壁也似的兴国侯。
不过,如此甚好。
在船上度过的日子里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探探梦魂鼎意外的成效。发酵沉淀了十多日,沉府极深的老狐狸依然没能摆脱意外的真相带来的影响,足可见始作俑者的份量于言侯来说当真值得刮目相看。
小心翼翼地藏起那一点点的得意,梅东冥不动声色冷静如常,只淡淡吐出一句言豫津听在耳里触动不已的慨叹。
“人心,是天下间最善变的东西。侯爷,多思多想总好过迟钝矇昧,您说是吗”
梅东冥语出诚恳,看似感慨的是他在江左盟时遭人蒙蔽进而获罪于天,可言豫津怎么品都觉得不是滋味儿,梅东冥看似年纪轻轻涉世不深,自打廊州诸事尘埃落定,想清楚前因后果挣脱掉身上沉重的枷锁后,所展现出来的心性才智无不证明他是苏兄不折不扣嫡嫡亲的儿子一般无二的七窍玲珑心。
他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怎么听都意味深长别有用心。
“行了,午时已过,本侯先进宫复命,你,你,你先在宫城外候旨待诏吧。”
无有钦旨即便是他兴国侯也不能随意带人出入宫禁,但他同样不敢做主让人回他府上安置,生出什么事端就大大的不妙了。为今之计只有把人搁在宫外,陛下但凡下旨召见也好,另行处置也罢都方便。
“尊侯爷钧旨。”
向蔺熙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梅东冥朝岸边码头上朱颜、水无影夫妇颔首致意后便按着言豫津的意思登上侯府的马车,与他形影不离的飞流则跨上一旁的骏马伴在马车旁徐徐前行。
蔺熙年纪虽轻为人处事较之梅东冥却是更为老道。夕未哥哥刚离虎穴又入狼窝前途未卜处境堪忧,他要做的自然是照先前商议好的想方设法替夕未哥哥谋得他想要的自由。
吃一时的苦、受一时的罪都不打紧,只要能远离金陵是非之地,付出什么代价夕未哥哥都欣然接受。他深信其中可运作的余地不可谓不大,端看他怎么做了。
码头上的人自此各自做鸟兽散,其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金陵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巍巍宫城,悠悠岁月,一堵宫墙分出云泥之别,将宫墙内坐拥大梁天下的男人与他的泱泱子民隔在了墙内墙外。都说帝王都是瞎子聋子,御阶下跪拜的臣子们说什么就得信什么,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曾力图改变这一定式,却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初登帝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只盼能做出一番功绩才不枉无数卫国捐躯的英灵亡魂,然而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儿同武英殿高高在上的御座一样看似尊贵无匹光耀万丈,实则冷若坚冰,坐在上面寒彻骨髓。
继位二十载,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无论过往何等意气风发雄心壮志,都难逃被头上沉甸甸的九珠旒冠消磨殆尽涓滴不剩的命运。
越过重重宫室,萧景琰眺望远方不知名的某处,梅东冥仿佛带着小殊的一切缓步而来。铁血帝王所剩无几的脉脉温情中林殊其人占据了不容小觑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即将由梅东冥来填补。
“豫津此行可谓劳苦功高。大致情形你发来书信中已载明,你整肃江左盟乱局功在社稷,带回梅东冥朕心甚慰,公案定论后朕当大加恩赏以作褒奖。”
本该欣然谢恩的言豫津看来却有些憔悴郁郁,晃神了一下才如梦初醒般强作欢颜行礼谢恩。
他再明显不过的失态自然逃不过萧景琰的眼睛,正事既已说罢,少不得关切地垂问他这位股肱之臣。
“看你神思恍惚面色不佳,是否是长途跋涉过于劳累了不若先回府休息,有什么事明日进宫再以不迟。”
“谢陛下关怀,臣身体无恙。”暗恼自己受池州意外影响远超想象,该瞒还是该说,说又该如何说他还没想好,眼下要紧的是江左诸事,其他的且等他理清头绪再议。自知君前失仪大为不敬的言豫津马上打叠起精神上奏道,“陛下,臣进宫前便命梅东冥在宫外候旨,您是否要宣召觐见”
“他肯老老实实跟你来”
梅东冥面软心慈,骨子里的倔强不屈却是自林氏一脉承继下来的。豫津江左之行为达目的没少得罪他,拿捏着江左盟做把柄带他来到金陵已十分不易,跟不要说是乖乖到宫城外候旨了。
“他未有异议。”
“噢那便宣他觐见。”
萧景琰微微一晒,刚欲命颜直出去宣召梅东冥,却见颜直神情古怪地凑近附身道,“陛下,禁军来报,与侯爷同来的白衣书生在侯爷入宫后便在宫城外自陈有罪长跪不起。”
看看,在这儿等着呢。
“奉陛下钦旨,臣一路行来都未曾将梅东冥当做人犯锁拿。本以为他领受皇恩感念于心,没想到是这么个感念法。”
自嘲着摇摇头,想起一路走来梅东冥一反在江左盟时犹如竖起浑身尖刺刺猬般的步步为营处处防备,温文尔雅清贵俊逸,善解人意卓尔不凡,偶尔与他交谈更是愉快,此人年纪虽轻却难得学识渊博,赞一句学究天人都不为过。
本以为他已不执着于江左盟之事想开许多,原来满肚子的坏主意都等在现下才使出来。
“他可曾说过什么”
“这倒不曾,只在禁军上前盘问时直陈自己是江左盟宗主,自知有罪不敢直面宫禁,故而长跪不起。”
君臣二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拿不准主意梅东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骨子里与他的父祖同出一辙的固执无论过去将来都令萧景琰和言豫津头疼不已。
“身为林氏子弟回归朝廷继承赤焰之名方为正途,朕一心为他打算,你说他怎么就不能体悟朕的用心良苦呢”
“梅东冥自幼流落江湖,想来无拘无束惯了,一朝约束言行踏入朝廷非他所愿,有所抵触在所难免。陛下若要等到他心甘情愿认祖归宗就不能急于一时。”
“臣也曾亲眼见识过其承袭自琅琊阁主的武功,都说练武之人天分心志缺一不可,他年纪轻轻便能有此成就,臣想若不是身在局中走投无路,以他的心思缜密洞察先机,未必会踏进臣所布下的局中。”
“噢,看来豫津觉得与梅东冥打交道是极为愉悦的一件事。有道是一事不烦二主,不如朕把说服他的旨意也交由卿负责如何”
言豫津打量着御座之上的帝王神色如常,纯出本能不似作伪,猜度他确是真心想将说客的活计一并丢给自己。
只可惜啊,换做数日之前他还会饶有兴致地陪梅东冥再过上几招,眼下他心事重重满腹疑云,实无多余心力跟梅东冥斗智斗勇。
“陛下对臣信任有加,臣本不该推辞。臣在江左行事自认出于公心绝无偏私,然则多多少少误伤过梅东冥。臣怕招惹得梅东冥狠了被飞流一巴掌拍宫墙上,臣也一把年纪了,这要是传出去可就没法儿做人了。”
他这话看似玩笑,仔细琢磨却大有深意。古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言豫津怕的绝不是丢自己的脸,而是提醒萧景琰梅东冥身边还有个横行天下的飞流真正不讲理只护短的主。
“如此看来朕倒要好好想想该如何降服梅东冥还不被飞流一剑穿心。豫津,你我君臣手上的功夫俱都荒废多年了吧。”
那是自然,不然怎会刺客临头疲于应付呢。
言侯爷聪明地把腹诽藏在心里半个字不敢往外蹦。臣不言君非,陛下的笑话只能偷偷看。
君臣说话的这一会儿功夫,颜直传旨宣召来的梅东冥飞流二人已到殿外。
“梅东冥、飞流觐见陛下。”
“宣。”
宣室殿的大门被内监缓缓推开又阖上,甬道两侧十步一御林持剑而立,一张张穷凶极恶的兽首不遗余力地震慑着每个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人,提醒着他们殿内乃高高在上的大梁之主,萧氏皇家威仪不容冒犯。
从未到过此处的飞
那一夜之后,兴国侯整个人都沉寂了下来,弃车乘船后他直接把自己关进了舱房连面都没露,消沉得出乎梅、蔺二人的意料。
东主不露面,名为客人实为阶下囚的梅东冥不便时时外出,干脆也躲在舱房内任小熙施展诸般手段替他调养身体。
兴国侯忝为东主,身遭气氛沉闷得像个大漩涡,搞得近身三尺皆郁气无人愿意来靠近。偌大一艘官船因此整日里寂寂无声,闷得人发狂。
当官船缓缓停靠进金陵城外的码头,船上大小乘员都或多或少有种大喘气后总算活过来的松快感觉。至于言侯爷对自己眼下不那么情愿踏上金陵的土地回到家中见到那个人的纠结,不得不选择了自欺欺人视而不见。
他身负钦旨肩扛重任,终是身不由己。
临上岸登车时,换上布衣荆鞋麻巾束发的梅东冥半点未曾有避开言侯爷的意思,大大方方当着众人的面对蔺熙好一番巨细靡遗的交代。
“为兄戴罪之身,此去祸福难料。倘若我没能回来,飞流叔就烦你带回琅琊阁好生照料了。不能当面拜别师尊师娘是做徒儿的不孝,代我向二老告罪,养育教诲之恩无以为报,来生东冥当结草衔环报答二老。”
“夕未哥哥”
这种丧气话怎好随便乱讲,哥哥明知道爹爹决不会坐视梁皇对哥哥痛下杀手,真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南楚定要出手救下神殿少师。哥哥存心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此嘱托,多半是心里的邪火没处撒,给梁朝的君臣没脸。
登船以来始终郁郁寡欢的言侯爷本就一肚子说不出的憋屈,想他临危受命赴江左,虽经历了曲折终于意气风发回金陵,几曾想过一次小小的节外生枝令他从云端跌入谷底,再听见梅东冥表面中肯实则意有所指的“叮嘱”,烦躁之余无名火起,当下毫不犹豫出言叱责。
“休要胡言陛下恩宽,顾念旧情,入宫觐见禀明缘由怎就成了不归路。胡思乱想无益身体康健,梅宗主的心思还是多花在如何说服陛下对你江左盟网开一面上的好。”
兴国侯权倾朝野风光无两果非空穴来风,一旦笑面虎卸下面具竖起浑身尖刺时他的对手面对的就不是滑不溜手的言豫津,而是铜墙铁壁也似的兴国侯。
不过,如此甚好。
在船上度过的日子里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探探梦魂鼎意外的成效。发酵沉淀了十多日,沉府极深的老狐狸依然没能摆脱意外的真相带来的影响,足可见始作俑者的份量于言侯来说当真值得刮目相看。
小心翼翼地藏起那一点点的得意,梅东冥不动声色冷静如常,只淡淡吐出一句言豫津听在耳里触动不已的慨叹。
“人心,是天下间最善变的东西。侯爷,多思多想总好过迟钝矇昧,您说是吗”
梅东冥语出诚恳,看似感慨的是他在江左盟时遭人蒙蔽进而获罪于天,可言豫津怎么品都觉得不是滋味儿,梅东冥看似年纪轻轻涉世不深,自打廊州诸事尘埃落定,想清楚前因后果挣脱掉身上沉重的枷锁后,所展现出来的心性才智无不证明他是苏兄不折不扣嫡嫡亲的儿子一般无二的七窍玲珑心。
他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怎么听都意味深长别有用心。
“行了,午时已过,本侯先进宫复命,你,你,你先在宫城外候旨待诏吧。”
无有钦旨即便是他兴国侯也不能随意带人出入宫禁,但他同样不敢做主让人回他府上安置,生出什么事端就大大的不妙了。为今之计只有把人搁在宫外,陛下但凡下旨召见也好,另行处置也罢都方便。
“尊侯爷钧旨。”
向蔺熙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梅东冥朝岸边码头上朱颜、水无影夫妇颔首致意后便按着言豫津的意思登上侯府的马车,与他形影不离的飞流则跨上一旁的骏马伴在马车旁徐徐前行。
蔺熙年纪虽轻为人处事较之梅东冥却是更为老道。夕未哥哥刚离虎穴又入狼窝前途未卜处境堪忧,他要做的自然是照先前商议好的想方设法替夕未哥哥谋得他想要的自由。
吃一时的苦、受一时的罪都不打紧,只要能远离金陵是非之地,付出什么代价夕未哥哥都欣然接受。他深信其中可运作的余地不可谓不大,端看他怎么做了。
码头上的人自此各自做鸟兽散,其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金陵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巍巍宫城,悠悠岁月,一堵宫墙分出云泥之别,将宫墙内坐拥大梁天下的男人与他的泱泱子民隔在了墙内墙外。都说帝王都是瞎子聋子,御阶下跪拜的臣子们说什么就得信什么,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曾力图改变这一定式,却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初登帝位,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只盼能做出一番功绩才不枉无数卫国捐躯的英灵亡魂,然而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儿同武英殿高高在上的御座一样看似尊贵无匹光耀万丈,实则冷若坚冰,坐在上面寒彻骨髓。
继位二十载,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无论过往何等意气风发雄心壮志,都难逃被头上沉甸甸的九珠旒冠消磨殆尽涓滴不剩的命运。
越过重重宫室,萧景琰眺望远方不知名的某处,梅东冥仿佛带着小殊的一切缓步而来。铁血帝王所剩无几的脉脉温情中林殊其人占据了不容小觑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即将由梅东冥来填补。
“豫津此行可谓劳苦功高。大致情形你发来书信中已载明,你整肃江左盟乱局功在社稷,带回梅东冥朕心甚慰,公案定论后朕当大加恩赏以作褒奖。”
本该欣然谢恩的言豫津看来却有些憔悴郁郁,晃神了一下才如梦初醒般强作欢颜行礼谢恩。
他再明显不过的失态自然逃不过萧景琰的眼睛,正事既已说罢,少不得关切地垂问他这位股肱之臣。
“看你神思恍惚面色不佳,是否是长途跋涉过于劳累了不若先回府休息,有什么事明日进宫再以不迟。”
“谢陛下关怀,臣身体无恙。”暗恼自己受池州意外影响远超想象,该瞒还是该说,说又该如何说他还没想好,眼下要紧的是江左诸事,其他的且等他理清头绪再议。自知君前失仪大为不敬的言豫津马上打叠起精神上奏道,“陛下,臣进宫前便命梅东冥在宫外候旨,您是否要宣召觐见”
“他肯老老实实跟你来”
梅东冥面软心慈,骨子里的倔强不屈却是自林氏一脉承继下来的。豫津江左之行为达目的没少得罪他,拿捏着江左盟做把柄带他来到金陵已十分不易,跟不要说是乖乖到宫城外候旨了。
“他未有异议。”
“噢那便宣他觐见。”
萧景琰微微一晒,刚欲命颜直出去宣召梅东冥,却见颜直神情古怪地凑近附身道,“陛下,禁军来报,与侯爷同来的白衣书生在侯爷入宫后便在宫城外自陈有罪长跪不起。”
看看,在这儿等着呢。
“奉陛下钦旨,臣一路行来都未曾将梅东冥当做人犯锁拿。本以为他领受皇恩感念于心,没想到是这么个感念法。”
自嘲着摇摇头,想起一路走来梅东冥一反在江左盟时犹如竖起浑身尖刺刺猬般的步步为营处处防备,温文尔雅清贵俊逸,善解人意卓尔不凡,偶尔与他交谈更是愉快,此人年纪虽轻却难得学识渊博,赞一句学究天人都不为过。
本以为他已不执着于江左盟之事想开许多,原来满肚子的坏主意都等在现下才使出来。
“他可曾说过什么”
“这倒不曾,只在禁军上前盘问时直陈自己是江左盟宗主,自知有罪不敢直面宫禁,故而长跪不起。”
君臣二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拿不准主意梅东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骨子里与他的父祖同出一辙的固执无论过去将来都令萧景琰和言豫津头疼不已。
“身为林氏子弟回归朝廷继承赤焰之名方为正途,朕一心为他打算,你说他怎么就不能体悟朕的用心良苦呢”
“梅东冥自幼流落江湖,想来无拘无束惯了,一朝约束言行踏入朝廷非他所愿,有所抵触在所难免。陛下若要等到他心甘情愿认祖归宗就不能急于一时。”
“臣也曾亲眼见识过其承袭自琅琊阁主的武功,都说练武之人天分心志缺一不可,他年纪轻轻便能有此成就,臣想若不是身在局中走投无路,以他的心思缜密洞察先机,未必会踏进臣所布下的局中。”
“噢,看来豫津觉得与梅东冥打交道是极为愉悦的一件事。有道是一事不烦二主,不如朕把说服他的旨意也交由卿负责如何”
言豫津打量着御座之上的帝王神色如常,纯出本能不似作伪,猜度他确是真心想将说客的活计一并丢给自己。
只可惜啊,换做数日之前他还会饶有兴致地陪梅东冥再过上几招,眼下他心事重重满腹疑云,实无多余心力跟梅东冥斗智斗勇。
“陛下对臣信任有加,臣本不该推辞。臣在江左行事自认出于公心绝无偏私,然则多多少少误伤过梅东冥。臣怕招惹得梅东冥狠了被飞流一巴掌拍宫墙上,臣也一把年纪了,这要是传出去可就没法儿做人了。”
他这话看似玩笑,仔细琢磨却大有深意。古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言豫津怕的绝不是丢自己的脸,而是提醒萧景琰梅东冥身边还有个横行天下的飞流真正不讲理只护短的主。
“如此看来朕倒要好好想想该如何降服梅东冥还不被飞流一剑穿心。豫津,你我君臣手上的功夫俱都荒废多年了吧。”
那是自然,不然怎会刺客临头疲于应付呢。
言侯爷聪明地把腹诽藏在心里半个字不敢往外蹦。臣不言君非,陛下的笑话只能偷偷看。
君臣说话的这一会儿功夫,颜直传旨宣召来的梅东冥飞流二人已到殿外。
“梅东冥、飞流觐见陛下。”
“宣。”
宣室殿的大门被内监缓缓推开又阖上,甬道两侧十步一御林持剑而立,一张张穷凶极恶的兽首不遗余力地震慑着每个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人,提醒着他们殿内乃高高在上的大梁之主,萧氏皇家威仪不容冒犯。
从未到过此处的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