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一章 (1/2)
第二十一章祸端
暮色沉沉,远眺天光只余一线,街头巷尾的路人大都行色匆匆赶在日落西山前归家。每每此时,廊州州府衙门前的街道在周遭一派纷忙中尤显冷清。
秋末冬初的傍晚没了暖阳的余晖顿感凉意袭人,疲惫不已的女医圣迈下马车瑟缩着进了府衙,甫一踏足后宅,昏暗墙根下倚墙而立的人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来沙哑着嗓音低声询问,“他可还好”
“旧疾复发,急怒攻心,危在旦夕。”
“既如此”
云氏医圣投去淡淡的一瞥,言语间虽波澜不惊,她眼神中暗藏的愠怒明明白白不容错辨。
“侯爷,你以为今时今日经你此行过后,以民女的尴尬处境如何留下”
被她一句话堵得张口结舌的言侯爷偏过头面露苦涩,良久方叹道,“是我急于求成不择手段,未曾顾及他的处境害他病重。怪只怪江左盟隐患已深,操之过急也是怕他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侯爷有侯爷的立场,梅宗主有梅宗主的无奈,个人有个人的身不由己,不必说给民女听。民女累了,先行告退。”
她明显无心于此事纠缠,悬着心又是扎针又是灌药忙碌了大半日,她累得一个字都懒得多说。草草行礼告罪后便丢下言豫津径自往暂住的屋子走去。
言侯爷半张着嘴欲言又止地目送她渐渐走远,蓦地高声追问道,“医圣既归,那边可另有安排”
云飘蓼脚步稍缓,迟迟方道,“江左盟内有南飞,如遇变故自会来报。侯爷可安心了”
安心何谈安心
言侯爷重重吐出一口气,悬在半空的心依然随着云医圣带来的消息难以放下。
他思虑再三,此举固然鲁莽,胜在一针见血让江左盟无从推脱抵赖,也逼得莫临渊不得不做出抉择。他亦曾为梅东冥的处境地位而犹豫不决,却不想东冥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一朝东窗事发毫无回旋余地,无论身心皆一时无法承受。
只盼不要弄巧成拙,反倒害了梅东冥才是。
府衙外车轮声再度响起,伴随而来的是咣啷咣啷撞击作响的镣铐枷锁,被差役锁拿而来的两名人犯低垂着头披散着发步伐沉重地自门外走近。
奉兴国侯密令负责此行解拿人犯的刑部官员和禁军校尉见兴国侯在旁,一同赶步上前复命。
“侯爷,人犯拿到,作何处置”
“不急,尚有人证物证未到,人犯先行押入牢房。尔等先行歇息一日,后日与本侯一道启程将人犯直接押送进京。”
“下官遵命。”
“遵令。”
来廊州近半年,该查该办的大多办妥,廊州份属大梁,然而江左盟在此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人犯在此审理恐生枝节,何况明面上江左盟并未全然卷入谋逆案中,乃此二人私自所为,万一深究下去挖萝卜带出根来,怕只怕非但人犯进不了京城,连他自己都安危难测。
趁着莫临渊被他一时吓住束手缚脚不敢轻举妄动之际离开江左十四州方为上上策。
大半年前金陵
兴国侯府的马车稳稳停靠在禁军大营外,年过四旬的言侯爷跳下马车甩着长袖腾腾地就往营里冲去。
“侯爷请稍待,待末将前去通报。”
“通什么报,你这守卫是新来的吧。本侯常来常往,这套早省了。”
言豫津摆摆手,径自推门进了大统领行辕,就见萧大统领正对着一叠文书左右比对仔细查看,听到门外传来声响才堪堪抬头看了眼,漫不经心地打了声招呼便接着低头看他的文书。
“诶,你也不问问我为什么来”
“你气鼓鼓地冲进来还用问为什么定然是有人惹到你了,谁那么倒霉”
“怎么说话呢。我爹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被拐到江左去了,你说我能不生气么。”
“江左江左盟请言侯何事”
事关老言侯,萧大统领稍稍感兴趣了些,遂放下文书亲自倒了茶端给好友,“喝杯水消消气,说说是怎么回事儿”
“还能怎么回事儿,江左盟大长老来信,请我爹给梅东冥当加冠的主宾,我爹自打知道林殊哥哥有个儿子是江左盟的少宗主之后日思夜想盘算着要去趟廊州,这下可好,正中下怀,二话没说接着信就走了。”
果然是言老侯爷的做派。
萧景睿不禁失笑。
“这也没什么,为人加冠做主宾本是德行品格高贵之人方可胜任,江左盟寻到老侯爷头上也在情理之中,你有什么可生气的。”
“我当然生气,我的品格德行很糟糕么,莫老头儿怎就没来请我呢,老爹年纪大了长途跋涉不易,我就不同了,正当盛年又是侯府侯爷,最最合适不过了。”
“是,你最合适。我看你是最想凑热闹才是真的。”
牛牵到京城还是牛,好友的脾性即便继承了兴国侯的爵位依然不改分毫。萧大统领在心里偷偷地翻了个大白眼,面上却不好当面拆他的台。豫津最要面子,当面拆台他定要着恼翻脸。
“就你知道的多。”
言侯爷没心思在冠不冠礼的事儿上多做纠缠,他挨到萧景睿桌前,压低嗓音贴着好友一阵耳语,“景睿,陛下密旨,给我一支禁军听用,要身份来历干净的。”
萧景睿侧过头凝视着这位行事越发诡秘莫测的好友,其实这道旨意来得并不意外。
豫津回京带来了林殊哥哥后继有人的消息,又有蒙大将军从旁佐证,触及到陛下心中的隐痛,不论为谋得自己内心的平抚救赎或是为林氏后嗣得继而欢欣鼓舞,上到太后陛下,下至他们这些昔日的旧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将这个孩子迎回金陵,以他应有的身份继承先祖的荣耀。
“避开耳目安排人手需多费几日功夫,你急于要人”
调皮地眨巴眨巴眼睛,这般轻佻地行径在年过四十的言侯爷做来意外的不显违和,只是萧景睿与他自幼相识交好,熟知当他越是笑若灿花目光狡黠,越是满肚子坏点子没处用。
“自然是着急的,我还等着借你大统领的人手出京去抓坏人呢。”
“啊”
“啊什么啊。我说景睿,你不是禁军统领么,怎还需要在文书功夫上磨锉,莫非还得允文允武才艺双绝”
“贫的你,少来捣乱糟蹋我的桌案,没见我正忙着。”
大统领没好气地抽回被言侯爷翻乱的文书,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刚才看到哪儿都忘了。
“哟,萧大统领发雷霆之怒咯,本侯好生怕怕。来来来,案牍之劳非你所长,且让本侯看看,怎么将功补过向大统领赔罪咦,是今年中正定品的殿试名单”
中正定品事关国策,朝野上下的目光大多聚焦于此,言豫津身在朝堂漩涡的中心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但熟到仅凭看到几个人名便能一口道出这是定品殿试名单,无疑在寻常中透着不寻常。
“奇怪我一语道破,觉得蹊跷”
“不蹊跷”萧景睿挑高眉头,似笑非笑地睨着好友,“你又不曾担任今年的中正官,又是近几日才回的金陵,即便有心在这些候选人中挑选一二有用之士备着听用也没这个时间,我这名单自中书省传递而来没名没款的,光凭几个名字就一猜即中,如无缘由你可堪比神仙了。”
景睿善于体察人心,可惜太过心软善良,陛下任人唯才将他放在禁军统领的位置上而非派驻一方为守将,要不是他不惯于猜度人心使手段阴谋,恐怕今日成就不下于自己。
“正如你所言,我刚回京没功夫梳理这些个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却挡不住有人已经坐不住出手拉拢收买人心。”
“怎么回事”
“那日我出门办事饮宴得晚了些,回府前偶然遇上大皇子手下的黎阳亲自送了两个人下洛神,派人稍加查探便有了答案。”
“陛下可曾知晓”
“我自然不会多这个嘴,陛下当不知晓。”
可怜日子过得飞快,仿佛昔年夺嫡争锋相对犹在昨日,转眼间功夫,陛下的皇子们逐渐长大,竟眼瞧着也要踏足朝堂相争一番了。
夺嫡何等残酷无情,血亲手足恩断义绝反目成仇,陛下作为亲历者对此深恶痛绝,倘若知道了自己的皇子们将步先一辈的后尘,不知将和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痛心也好震怒也罢,总不能由我们这些天子近臣向陛下禀报。景睿,你也别去多口。”
这下萧大统领的白眼痛痛快快地当着好友的面翻给他看了。
“你当我是傻子么,就算我有心密报也得知道大皇子着意笼络的对象是谁才行。行了行了,这几日我忙着安排这些士子金殿大比,等告一段落就着手给你挑选得力人手。”
“就等你这话了。”
“啪”的一声,竹简落回禁军大统领的书案上。言侯爷笑嘻嘻地拍拍手上压根儿不存在的灰尘,“接着看你的文书吧。我先回府,哦,对了,内子许久不见你家夫人,这几日桃花儿开得甚好,休沐之日你我两家同去踏春游玩赏花如何”
“这有何难,是该聚聚散散心了。”
公事说完顺带聊私事,言侯爷当真是两不误。萧大统领自愧不如,亲自起身送言侯爷出去。两人说笑随心,谈及家人后辈,不由会心一笑。
大梁朝每三年一次举行的中正定品,首先是由各地州府官员推荐下辖学识渊博品格德行皆出类拔萃的学子,得到推荐的学子经过层层核查无虞后获准参加金殿大比,何人有幸在天下才子中脱颖而出,莫说入职六部中枢,假如能得陛下青眼,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亦非白日做梦。
似杜若、朱圭二人这样待价而沽的士子说不准哪一个就能飞上枝头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重臣,故而朝中无论有心提拔栽培还是意在笼络党朋,都明里暗里以各种各样的邀约聚会之流的法子试探过。
这批待选士子中几人可堪大用几人庸碌无能众多大人物早在心里来回盘算划拉过好几回,只待今日金殿大比后再施手段。
一班青年才俊们于宫禁前由禁军一一查验身份仔细搜检过后放行入宫,有宫内中官带领他们扶阶而上,从护卫森严的宫墙外迈入大梁朝堂的关要所在,巍巍宫室鳞次栉比,处处彰显皇家气象。有幸参加金殿大比的虽多为世家子弟地方士绅,自恃身份不至于像平民书生般看得出了神当众出丑,暗里仍不免为天家泱泱气度所慑,原本存着几分轻慢的也乖乖收敛不少。
戴着铜面兽首的御林军拱卫着的武英殿已在眼前,想到即将陛见梁帝,是一步登天还是被踩入泥中乏人问津皆在之后的两个时辰他们如何作答,这些平日里自认天之骄子天纵英才的人物们也难免紧张。
“宣待选士子进殿”
中官传下旨意的话音方落,武英殿的大门吱呀呀地缓缓开启,待选士子们鱼贯而入,在殿内庄重森严的气势压迫下不由得纷纷低下头来,仅有的几个出身高贵门第的子弟深谙藏拙之道,少不得同其他士子一道敛去锋芒。
“参见陛下”
“平身。”高坐玉阶之上的梁帝萧景琰已是第七回亲自主持中正定品,历次定品中不乏惊才绝艳者,有些凭借真才实干跻身朝堂步步高升,更多的则如天际闪电般划过一道,很快就消失不见。萧景琰自上向下俯视,忽而悄然失笑,随即轻摇了摇头,转过头吩咐颜直宣旨。
颜大总管得奉诏令,走到玉阶前高声道,“奉祖制、遵上谕,我大梁乃选良才辅弼君主安抚万民,当晓圣贤、明刑律、通民生,非贤达不可为也。尔等皆为州府所荐德才兼备之士,朕循制于武英殿开科定品,命中书令谢楠为中正官,并副中正官十八人,开明堂祭天地,择优取仕。”
旨意简明扼要,像极了当今御座上的这位帝王雷厉风行朴素爽利的风格。萧景琰行武出身,天性不爱那些魏晋之风奢靡慵懒之态,在其治下颇出了些为氏族大家诟病的“粗鄙”官员,大大有失文人雅士的风骨。尽管各种为人所诟病,大梁国富民强百姓富庶安居却是不争的事实,光这一点就辩得清谈书生们无言以对。
宣旨过后,宫内中官依次奉上笔墨竹简,士子们跪地领旨后齐齐入座,随着编钟声“咚”的一响,各自展开竹简审题构思如何作答也许是这辈子最要紧的文章。
文题有二,其一者,对六部职责运作针砭时弊,提出良策以改观六部办事滞后的冗厄;其二者,论优恤功臣之后。
前一题关乎时政当权者,算得上是篇策论,意在问政于民求解决之道,只要不得罪六部当权的大佬们,稍稍平缓些就是无功无过;至于这后一题么定品中有人似笑非笑地勾起嘴角,随即察觉自己过于轻狂疏忽。
能在武英殿上谋得一席之地的哪有简单人物,无不是成了精的老狐狸,一有风吹草动都难逃过他们的注目,真若招来不必要的在意和麻烦,其不是自找麻烦得不偿失。
抱着隐讳心思悄然收敛的有,借此大动干戈唯恐天下不乱的也有。字字珠玑跃然其上,端的是一派繁忙景象。
金殿大比之后士子们退出武英殿出宫待诏,所答卷宗一律交由中正官评改后择优者报与皇帝,这些士子经过当地州府的评议,多为当地出类拔萃的
暮色沉沉,远眺天光只余一线,街头巷尾的路人大都行色匆匆赶在日落西山前归家。每每此时,廊州州府衙门前的街道在周遭一派纷忙中尤显冷清。
秋末冬初的傍晚没了暖阳的余晖顿感凉意袭人,疲惫不已的女医圣迈下马车瑟缩着进了府衙,甫一踏足后宅,昏暗墙根下倚墙而立的人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来沙哑着嗓音低声询问,“他可还好”
“旧疾复发,急怒攻心,危在旦夕。”
“既如此”
云氏医圣投去淡淡的一瞥,言语间虽波澜不惊,她眼神中暗藏的愠怒明明白白不容错辨。
“侯爷,你以为今时今日经你此行过后,以民女的尴尬处境如何留下”
被她一句话堵得张口结舌的言侯爷偏过头面露苦涩,良久方叹道,“是我急于求成不择手段,未曾顾及他的处境害他病重。怪只怪江左盟隐患已深,操之过急也是怕他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侯爷有侯爷的立场,梅宗主有梅宗主的无奈,个人有个人的身不由己,不必说给民女听。民女累了,先行告退。”
她明显无心于此事纠缠,悬着心又是扎针又是灌药忙碌了大半日,她累得一个字都懒得多说。草草行礼告罪后便丢下言豫津径自往暂住的屋子走去。
言侯爷半张着嘴欲言又止地目送她渐渐走远,蓦地高声追问道,“医圣既归,那边可另有安排”
云飘蓼脚步稍缓,迟迟方道,“江左盟内有南飞,如遇变故自会来报。侯爷可安心了”
安心何谈安心
言侯爷重重吐出一口气,悬在半空的心依然随着云医圣带来的消息难以放下。
他思虑再三,此举固然鲁莽,胜在一针见血让江左盟无从推脱抵赖,也逼得莫临渊不得不做出抉择。他亦曾为梅东冥的处境地位而犹豫不决,却不想东冥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一朝东窗事发毫无回旋余地,无论身心皆一时无法承受。
只盼不要弄巧成拙,反倒害了梅东冥才是。
府衙外车轮声再度响起,伴随而来的是咣啷咣啷撞击作响的镣铐枷锁,被差役锁拿而来的两名人犯低垂着头披散着发步伐沉重地自门外走近。
奉兴国侯密令负责此行解拿人犯的刑部官员和禁军校尉见兴国侯在旁,一同赶步上前复命。
“侯爷,人犯拿到,作何处置”
“不急,尚有人证物证未到,人犯先行押入牢房。尔等先行歇息一日,后日与本侯一道启程将人犯直接押送进京。”
“下官遵命。”
“遵令。”
来廊州近半年,该查该办的大多办妥,廊州份属大梁,然而江左盟在此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人犯在此审理恐生枝节,何况明面上江左盟并未全然卷入谋逆案中,乃此二人私自所为,万一深究下去挖萝卜带出根来,怕只怕非但人犯进不了京城,连他自己都安危难测。
趁着莫临渊被他一时吓住束手缚脚不敢轻举妄动之际离开江左十四州方为上上策。
大半年前金陵
兴国侯府的马车稳稳停靠在禁军大营外,年过四旬的言侯爷跳下马车甩着长袖腾腾地就往营里冲去。
“侯爷请稍待,待末将前去通报。”
“通什么报,你这守卫是新来的吧。本侯常来常往,这套早省了。”
言豫津摆摆手,径自推门进了大统领行辕,就见萧大统领正对着一叠文书左右比对仔细查看,听到门外传来声响才堪堪抬头看了眼,漫不经心地打了声招呼便接着低头看他的文书。
“诶,你也不问问我为什么来”
“你气鼓鼓地冲进来还用问为什么定然是有人惹到你了,谁那么倒霉”
“怎么说话呢。我爹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被拐到江左去了,你说我能不生气么。”
“江左江左盟请言侯何事”
事关老言侯,萧大统领稍稍感兴趣了些,遂放下文书亲自倒了茶端给好友,“喝杯水消消气,说说是怎么回事儿”
“还能怎么回事儿,江左盟大长老来信,请我爹给梅东冥当加冠的主宾,我爹自打知道林殊哥哥有个儿子是江左盟的少宗主之后日思夜想盘算着要去趟廊州,这下可好,正中下怀,二话没说接着信就走了。”
果然是言老侯爷的做派。
萧景睿不禁失笑。
“这也没什么,为人加冠做主宾本是德行品格高贵之人方可胜任,江左盟寻到老侯爷头上也在情理之中,你有什么可生气的。”
“我当然生气,我的品格德行很糟糕么,莫老头儿怎就没来请我呢,老爹年纪大了长途跋涉不易,我就不同了,正当盛年又是侯府侯爷,最最合适不过了。”
“是,你最合适。我看你是最想凑热闹才是真的。”
牛牵到京城还是牛,好友的脾性即便继承了兴国侯的爵位依然不改分毫。萧大统领在心里偷偷地翻了个大白眼,面上却不好当面拆他的台。豫津最要面子,当面拆台他定要着恼翻脸。
“就你知道的多。”
言侯爷没心思在冠不冠礼的事儿上多做纠缠,他挨到萧景睿桌前,压低嗓音贴着好友一阵耳语,“景睿,陛下密旨,给我一支禁军听用,要身份来历干净的。”
萧景睿侧过头凝视着这位行事越发诡秘莫测的好友,其实这道旨意来得并不意外。
豫津回京带来了林殊哥哥后继有人的消息,又有蒙大将军从旁佐证,触及到陛下心中的隐痛,不论为谋得自己内心的平抚救赎或是为林氏后嗣得继而欢欣鼓舞,上到太后陛下,下至他们这些昔日的旧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将这个孩子迎回金陵,以他应有的身份继承先祖的荣耀。
“避开耳目安排人手需多费几日功夫,你急于要人”
调皮地眨巴眨巴眼睛,这般轻佻地行径在年过四十的言侯爷做来意外的不显违和,只是萧景睿与他自幼相识交好,熟知当他越是笑若灿花目光狡黠,越是满肚子坏点子没处用。
“自然是着急的,我还等着借你大统领的人手出京去抓坏人呢。”
“啊”
“啊什么啊。我说景睿,你不是禁军统领么,怎还需要在文书功夫上磨锉,莫非还得允文允武才艺双绝”
“贫的你,少来捣乱糟蹋我的桌案,没见我正忙着。”
大统领没好气地抽回被言侯爷翻乱的文书,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刚才看到哪儿都忘了。
“哟,萧大统领发雷霆之怒咯,本侯好生怕怕。来来来,案牍之劳非你所长,且让本侯看看,怎么将功补过向大统领赔罪咦,是今年中正定品的殿试名单”
中正定品事关国策,朝野上下的目光大多聚焦于此,言豫津身在朝堂漩涡的中心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但熟到仅凭看到几个人名便能一口道出这是定品殿试名单,无疑在寻常中透着不寻常。
“奇怪我一语道破,觉得蹊跷”
“不蹊跷”萧景睿挑高眉头,似笑非笑地睨着好友,“你又不曾担任今年的中正官,又是近几日才回的金陵,即便有心在这些候选人中挑选一二有用之士备着听用也没这个时间,我这名单自中书省传递而来没名没款的,光凭几个名字就一猜即中,如无缘由你可堪比神仙了。”
景睿善于体察人心,可惜太过心软善良,陛下任人唯才将他放在禁军统领的位置上而非派驻一方为守将,要不是他不惯于猜度人心使手段阴谋,恐怕今日成就不下于自己。
“正如你所言,我刚回京没功夫梳理这些个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却挡不住有人已经坐不住出手拉拢收买人心。”
“怎么回事”
“那日我出门办事饮宴得晚了些,回府前偶然遇上大皇子手下的黎阳亲自送了两个人下洛神,派人稍加查探便有了答案。”
“陛下可曾知晓”
“我自然不会多这个嘴,陛下当不知晓。”
可怜日子过得飞快,仿佛昔年夺嫡争锋相对犹在昨日,转眼间功夫,陛下的皇子们逐渐长大,竟眼瞧着也要踏足朝堂相争一番了。
夺嫡何等残酷无情,血亲手足恩断义绝反目成仇,陛下作为亲历者对此深恶痛绝,倘若知道了自己的皇子们将步先一辈的后尘,不知将和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痛心也好震怒也罢,总不能由我们这些天子近臣向陛下禀报。景睿,你也别去多口。”
这下萧大统领的白眼痛痛快快地当着好友的面翻给他看了。
“你当我是傻子么,就算我有心密报也得知道大皇子着意笼络的对象是谁才行。行了行了,这几日我忙着安排这些士子金殿大比,等告一段落就着手给你挑选得力人手。”
“就等你这话了。”
“啪”的一声,竹简落回禁军大统领的书案上。言侯爷笑嘻嘻地拍拍手上压根儿不存在的灰尘,“接着看你的文书吧。我先回府,哦,对了,内子许久不见你家夫人,这几日桃花儿开得甚好,休沐之日你我两家同去踏春游玩赏花如何”
“这有何难,是该聚聚散散心了。”
公事说完顺带聊私事,言侯爷当真是两不误。萧大统领自愧不如,亲自起身送言侯爷出去。两人说笑随心,谈及家人后辈,不由会心一笑。
大梁朝每三年一次举行的中正定品,首先是由各地州府官员推荐下辖学识渊博品格德行皆出类拔萃的学子,得到推荐的学子经过层层核查无虞后获准参加金殿大比,何人有幸在天下才子中脱颖而出,莫说入职六部中枢,假如能得陛下青眼,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亦非白日做梦。
似杜若、朱圭二人这样待价而沽的士子说不准哪一个就能飞上枝头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重臣,故而朝中无论有心提拔栽培还是意在笼络党朋,都明里暗里以各种各样的邀约聚会之流的法子试探过。
这批待选士子中几人可堪大用几人庸碌无能众多大人物早在心里来回盘算划拉过好几回,只待今日金殿大比后再施手段。
一班青年才俊们于宫禁前由禁军一一查验身份仔细搜检过后放行入宫,有宫内中官带领他们扶阶而上,从护卫森严的宫墙外迈入大梁朝堂的关要所在,巍巍宫室鳞次栉比,处处彰显皇家气象。有幸参加金殿大比的虽多为世家子弟地方士绅,自恃身份不至于像平民书生般看得出了神当众出丑,暗里仍不免为天家泱泱气度所慑,原本存着几分轻慢的也乖乖收敛不少。
戴着铜面兽首的御林军拱卫着的武英殿已在眼前,想到即将陛见梁帝,是一步登天还是被踩入泥中乏人问津皆在之后的两个时辰他们如何作答,这些平日里自认天之骄子天纵英才的人物们也难免紧张。
“宣待选士子进殿”
中官传下旨意的话音方落,武英殿的大门吱呀呀地缓缓开启,待选士子们鱼贯而入,在殿内庄重森严的气势压迫下不由得纷纷低下头来,仅有的几个出身高贵门第的子弟深谙藏拙之道,少不得同其他士子一道敛去锋芒。
“参见陛下”
“平身。”高坐玉阶之上的梁帝萧景琰已是第七回亲自主持中正定品,历次定品中不乏惊才绝艳者,有些凭借真才实干跻身朝堂步步高升,更多的则如天际闪电般划过一道,很快就消失不见。萧景琰自上向下俯视,忽而悄然失笑,随即轻摇了摇头,转过头吩咐颜直宣旨。
颜大总管得奉诏令,走到玉阶前高声道,“奉祖制、遵上谕,我大梁乃选良才辅弼君主安抚万民,当晓圣贤、明刑律、通民生,非贤达不可为也。尔等皆为州府所荐德才兼备之士,朕循制于武英殿开科定品,命中书令谢楠为中正官,并副中正官十八人,开明堂祭天地,择优取仕。”
旨意简明扼要,像极了当今御座上的这位帝王雷厉风行朴素爽利的风格。萧景琰行武出身,天性不爱那些魏晋之风奢靡慵懒之态,在其治下颇出了些为氏族大家诟病的“粗鄙”官员,大大有失文人雅士的风骨。尽管各种为人所诟病,大梁国富民强百姓富庶安居却是不争的事实,光这一点就辩得清谈书生们无言以对。
宣旨过后,宫内中官依次奉上笔墨竹简,士子们跪地领旨后齐齐入座,随着编钟声“咚”的一响,各自展开竹简审题构思如何作答也许是这辈子最要紧的文章。
文题有二,其一者,对六部职责运作针砭时弊,提出良策以改观六部办事滞后的冗厄;其二者,论优恤功臣之后。
前一题关乎时政当权者,算得上是篇策论,意在问政于民求解决之道,只要不得罪六部当权的大佬们,稍稍平缓些就是无功无过;至于这后一题么定品中有人似笑非笑地勾起嘴角,随即察觉自己过于轻狂疏忽。
能在武英殿上谋得一席之地的哪有简单人物,无不是成了精的老狐狸,一有风吹草动都难逃过他们的注目,真若招来不必要的在意和麻烦,其不是自找麻烦得不偿失。
抱着隐讳心思悄然收敛的有,借此大动干戈唯恐天下不乱的也有。字字珠玑跃然其上,端的是一派繁忙景象。
金殿大比之后士子们退出武英殿出宫待诏,所答卷宗一律交由中正官评改后择优者报与皇帝,这些士子经过当地州府的评议,多为当地出类拔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