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一章 (1/2)
第十一章忌日
此去经年,故人皆老。
林氏小殊,仙踪飘渺。
蜡炬已残,泪洒阑干。
夤夜难眠,君可安好
风雪肆虐直到半夜才停,天方露白,北境长林军营中就先后驰出二十余骑,马儿已走惯了通往梅岭的路,不需刻意勒马提缰,慢慢踏着厚厚的积雪往梅岭而去。
北境山峦叠嶂相映成趣,若非冰雪覆盖的时节登上高峰远眺,林深树茂间还可见猴群蹿过枝头来回玩耍,高处松柏林立,平缓些的坡上翠竹成片,山间偶有溪流欢腾流过清可见底,景色甚美。可惜他们来时恰逢隆冬,除却雪压枝头冰挂山涧,确实乏善可陈。
因是祭扫亡者,连一向耐不住冷清爱笑爱闹的言侯豫津都庄重肃穆不苟言笑,更遑论时时伤心于挚友之逝的当今陛下。
马队碍于山路难行,将近午时才行至梅岭赤焰忠魂墓群。当年赤焰军全军冤死梅岭,萧景琰主持为赤焰翻案后,在梅岭立碑起墓四时祭奠不辍,至后来梅长苏逝于北境,萧景琰为其正名后遵其遗命使之长眠梅岭。
梅岭中的这片山谷遗世独立,飞鸟难渡人迹罕至,自蒙挚病后不便来此直至今日方迎来久违的访客,群竹掩映下有一处独立于墓群之外的正是他们此行所要祭拜的赤焰少帅林殊的墓地。
“北境已接连下了十多日的大雪,今日竟放晴了。”
“莫不是小殊知晓我们要来探望他,跟老天爷讨了情面。”
“蒙将军说笑了,苏兄倘有这般大的脸面,当年就”
当年就不会难逃冰续丹反噬,那么年轻就溘然长逝。
这话萧景琰明白,蒙挚明白,言豫津萧景睿都明白,明白是一回事,伤逝之情是另一回事,真正放不放得下,就是另一回事了。
萧景琰似是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般,亲自提着路上打满水的水桶,拎着粗布扫帚向着那处墓地走去。
“父皇,让儿臣来”
“不必,朕自己来洒扫。敏琮,你出生时他已经去了,许多事你不清楚。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大梁、今日的父皇、今日的你,他是大梁的功臣,朕的手足,你的恩人。”
“林叔父的事迹皇祖母与母后都教导过儿臣许多,儿臣心中十分景仰叔父,故而坚持追随父皇来梅岭拜祭。”
“甚好,等下你给他行礼,让他好好看看你。”
萧景琰亲自扫去林殊墓碑前的积雪,拔掉四下的杂草,萧庭生默不做声地绞净粗布细细擦拭碑上的脏污,摆上香案祭品,燃上三支清香奉至萧景琰手上。
“陛下请。”
萧景琰跪在墓前郑重其事地行了祭拜大礼贡上清香,林氏已无后人,自是没了还礼的人,战功赫赫的百年帅府,一双父子满门忠臣埋骨这月冷风清的所在,等他百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他,记得为大梁献身的林氏呢
“小殊,隔了十年才来看你,幸好你大度没责怪我,还赏我个大晴天,足见你豁达胸襟。”
“母后上了年纪出行不便,北境天寒地冻她来不了了,叫我代问你安好。”
“朝中诸事顺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知你心系百姓,特告诉你知晓,放心吧,有我在,出不了乱子。”
“上次我来时,几个孩子都还小。庭生,庭生都长这么大了,这些年四处剿匪征战凭真本事得了平国侯的封号,多亏了你那两年的悉心教导,他也好学上进,你俩师生相得,你得意了吧。”
“这是敏琮,我的长子,今年快二十了。你没见过他,这次出门前他请旨随行,待会儿让他给你见礼。”
“霓凰前些年来过信,请旨将她的次子过继林氏给你继嗣,我思虑再三还是回绝了。”
“我父皇与你母亲是亲兄妹,你我也是血脉相连的表兄弟,真要为林氏继嗣,我也会从膝下几个儿子中挑选。霓凰既已违背旧日婚约嫁作聂氏妇,哪里有资格过继孩子给你。”
“小殊,转眼的功夫你都走了二十年了,孩子们长大了,我也老了。或许,下次面见就是黄泉路近之时,你若英魂犹在,别嫌弃我垂垂老矣耳聋眼瞎。”
“小殊,你心真狠,说走就走,骗了我一回又一回。”
“可我一点都不生气,我,一直记挂着你。”
“你在天有灵,闲暇之时,来见见我吧。”
萧景琰在灵前跪了许久也絮絮叨叨说了许久,萧敏琮在众皇子中自幼便最得他的父皇宠爱,可父皇英武帝王的背后居然还有这般温情脉脉的一面,莫说是他,只怕连母后都未曾见过。
宫中每逢除夕前一日都会为林氏设祭,有时祖母和父皇还会特地出宫前往林氏宗祠祭拜。他不解祖母父皇为何这般爱重一个臣子,直到母后将他招至身边,含着泪向他叙说了那一段充斥了战火、鲜血、还有泪水的往事。他才懂得了林氏,尤其是林殊此人在父皇的心中的份量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说二十年前还有一位祁王伯伯更得父皇敬仰的话,自父皇得知一路从旁辅佐他从一个不起眼的郡王成为掌政太子,为他点灯熬油呕心沥血,甚至刚脱险境又上战场,为保大梁平安豁出性命的人是与他相交近二十年,曾以为永诀的毕生好友,最终永远留在了梅岭。
那样艰难那样凶险地走到最后,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还有弥补的机会,亲如手足的那个人便与他永诀。
无疑是在父皇心内的伤疤上重新划开一道深深的血口子,再也愈合不了了。
萧敏琮旁观着庭生哥哥恭恭敬敬地向他的“师尊”诉说这些年来的经历,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甚至受过的伤;言叔父不停地唠叨父皇如何如何勤于国政萧大统领如何如何的不知变通,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如何如何的思念他;萧大统领更加出乎他意料地抱着墓碑大哭了一场;连跟随而来的云医圣都少不了唠叨了几句;蒙大将军则豪爽地笑着与他告别,要不是他最后那句话,他几乎是这群前来祭扫的人中最洒脱的那个了。
“小殊,我出去走走,要不了多久就回来跟你作伴。那时候我就不走了。”
最后的最后,萧敏琮恭敬地向这座寄托了大梁朝最为尊贵的那些人内心刻骨思念的墓地扎扎实实地叩行大礼。
“叔父,我是敏琮,父皇和母后最大的儿子,敏琮。以后,我会代父皇来探望您的。”
十年之约,自父皇而起,由我为继。
“来,把药喝完再发呆。”
伴随着他最熟悉不过的药香一同的出现的是一袭身着灰色劲装的窈窕身影,不对,这么说并不妥当,这位姑娘不爱红妆爱武装,从见她头回起就没见她正正经经做女儿家装扮过,只顾着埋头炼药行医,要么就是习武练功。加之她身姿高挑挺拔,容颜清秀端方却不艳丽,更妙的是,她的嗓音也不似寻常女儿家温婉柔美,扮起男儿来倒有种意外的熨贴,仿佛她天生合该是个男儿。
也不知卫峥将军和云医圣怎会培养出这般与众不同的女儿来。
对了,最最令梅东冥头疼的是,这位云氏嫡长的大小姐已全权接管了他的调理修养事宜,一日三餐,服药睡觉,散步练功她什么都管,非但悻姨惯着她任她施为,从廊州寄来的飞鸽传书中也带来了一干长老们的“叮咛”,要求他须得全力“配合”云大小姐,否则待他日后回到廊州,逃家之事绝不轻饶。
于是,自打去年二十九那天池州下了整整三天大雪之后,他这十多日的功夫都只能困在这一方天地中接受飞流叔和云大小姐的双重看管,寸步难行。
“云姑,云大夫,在下这药都喝了半个多月了,病也没再犯过,可否停一停了”
“叫不惯云大夫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我不介意。”云大小姐撩开袍角利落地坐下,示意梅东冥伸出手来让她诊诊脉。“你说没事不算,得我说没事儿了才能停药。”
说到称呼,梅东冥还有件不得不好好申诉的冤屈。云氏大小姐生平最恨他人叫她云姑娘云小姐之类,每逢有人死不悔改一犯再犯,那吃的苦头可就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了。
梅东冥还记得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在下梅东冥,这位是”
“云氏云徽殷。”
“徽殷何解”
“徽乃祖父所赐,意指我当为云氏之柱石倚靠;殷字出自父亲,其中寓意少宗主应当知晓。”
“哦我应当知晓”
“我父亲乃是昔日赤羽营主帅林殊的副官卫峥,这个殷字,取意赤血长殷。”
好个云氏支柱,好个赤血长殷,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只静静站在廊下与他见礼,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已令他折服。
“云姑娘”
“梅少宗主,今后请牢记勿要叫我姑娘、小姐之类的称呼。我早过了摽梅之期,将来必将担起云氏医圣的重责,那般柔软的称呼不适合我。”
梅东冥被她一番抢白教训得喃喃说不出话来,本以为云大小姐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说过便罢,不料他只说错了一回,那日的药苦得无法下咽。
他是咽也咽不下,吐又不敢吐,一碗药喝完直灌了三大杯水才堪堪止住心下犯上来的恶心。
之后问起时,云大小姐毫不避讳地直言是她故意在药中多加了一大把黄连。
“既然口头叮嘱不管用,想必是苦头吃得还不够。若下次还叫错,就不是多加一把黄连那么简单了。”
自那而后,江左盟池州分舵自少宗主而下到看门护院的土狗阿黄,见到将来的医圣云氏徽殷,都恭恭敬敬地唤一声“云大夫”。
“脉相还成,再吃几副就可停药了。江左大多气候阴冷潮湿,于你养病无益,以后还是少与人动手少动气恼怒,也可少病上几次。”
“真是矫情的娇贵人,换了寻常人家劳作一月都未必能得你一碗汤药的银钱。也就你们江左盟财大气粗,盟中长老把你当心肝肉宝贝,要不粗放散养着试试说不定不需喝药,只消多干些活儿,也能活得长长久久。”
云徽殷年纪轻轻跟随母亲走南闯北生死人肉白骨的事也做了不少,见多了因贫寒请不起大夫吃不起药的穷苦病人,也见多了舒坦日子过多了富贵成疾的豪富病人。这次江左盟得知她置办药材之事滞留池州,为请她多留几日照管梅东冥慷慨免了她送药回浔阳的押送运费,这虽不是一掷千金的
此去经年,故人皆老。
林氏小殊,仙踪飘渺。
蜡炬已残,泪洒阑干。
夤夜难眠,君可安好
风雪肆虐直到半夜才停,天方露白,北境长林军营中就先后驰出二十余骑,马儿已走惯了通往梅岭的路,不需刻意勒马提缰,慢慢踏着厚厚的积雪往梅岭而去。
北境山峦叠嶂相映成趣,若非冰雪覆盖的时节登上高峰远眺,林深树茂间还可见猴群蹿过枝头来回玩耍,高处松柏林立,平缓些的坡上翠竹成片,山间偶有溪流欢腾流过清可见底,景色甚美。可惜他们来时恰逢隆冬,除却雪压枝头冰挂山涧,确实乏善可陈。
因是祭扫亡者,连一向耐不住冷清爱笑爱闹的言侯豫津都庄重肃穆不苟言笑,更遑论时时伤心于挚友之逝的当今陛下。
马队碍于山路难行,将近午时才行至梅岭赤焰忠魂墓群。当年赤焰军全军冤死梅岭,萧景琰主持为赤焰翻案后,在梅岭立碑起墓四时祭奠不辍,至后来梅长苏逝于北境,萧景琰为其正名后遵其遗命使之长眠梅岭。
梅岭中的这片山谷遗世独立,飞鸟难渡人迹罕至,自蒙挚病后不便来此直至今日方迎来久违的访客,群竹掩映下有一处独立于墓群之外的正是他们此行所要祭拜的赤焰少帅林殊的墓地。
“北境已接连下了十多日的大雪,今日竟放晴了。”
“莫不是小殊知晓我们要来探望他,跟老天爷讨了情面。”
“蒙将军说笑了,苏兄倘有这般大的脸面,当年就”
当年就不会难逃冰续丹反噬,那么年轻就溘然长逝。
这话萧景琰明白,蒙挚明白,言豫津萧景睿都明白,明白是一回事,伤逝之情是另一回事,真正放不放得下,就是另一回事了。
萧景琰似是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般,亲自提着路上打满水的水桶,拎着粗布扫帚向着那处墓地走去。
“父皇,让儿臣来”
“不必,朕自己来洒扫。敏琮,你出生时他已经去了,许多事你不清楚。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大梁、今日的父皇、今日的你,他是大梁的功臣,朕的手足,你的恩人。”
“林叔父的事迹皇祖母与母后都教导过儿臣许多,儿臣心中十分景仰叔父,故而坚持追随父皇来梅岭拜祭。”
“甚好,等下你给他行礼,让他好好看看你。”
萧景琰亲自扫去林殊墓碑前的积雪,拔掉四下的杂草,萧庭生默不做声地绞净粗布细细擦拭碑上的脏污,摆上香案祭品,燃上三支清香奉至萧景琰手上。
“陛下请。”
萧景琰跪在墓前郑重其事地行了祭拜大礼贡上清香,林氏已无后人,自是没了还礼的人,战功赫赫的百年帅府,一双父子满门忠臣埋骨这月冷风清的所在,等他百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他,记得为大梁献身的林氏呢
“小殊,隔了十年才来看你,幸好你大度没责怪我,还赏我个大晴天,足见你豁达胸襟。”
“母后上了年纪出行不便,北境天寒地冻她来不了了,叫我代问你安好。”
“朝中诸事顺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知你心系百姓,特告诉你知晓,放心吧,有我在,出不了乱子。”
“上次我来时,几个孩子都还小。庭生,庭生都长这么大了,这些年四处剿匪征战凭真本事得了平国侯的封号,多亏了你那两年的悉心教导,他也好学上进,你俩师生相得,你得意了吧。”
“这是敏琮,我的长子,今年快二十了。你没见过他,这次出门前他请旨随行,待会儿让他给你见礼。”
“霓凰前些年来过信,请旨将她的次子过继林氏给你继嗣,我思虑再三还是回绝了。”
“我父皇与你母亲是亲兄妹,你我也是血脉相连的表兄弟,真要为林氏继嗣,我也会从膝下几个儿子中挑选。霓凰既已违背旧日婚约嫁作聂氏妇,哪里有资格过继孩子给你。”
“小殊,转眼的功夫你都走了二十年了,孩子们长大了,我也老了。或许,下次面见就是黄泉路近之时,你若英魂犹在,别嫌弃我垂垂老矣耳聋眼瞎。”
“小殊,你心真狠,说走就走,骗了我一回又一回。”
“可我一点都不生气,我,一直记挂着你。”
“你在天有灵,闲暇之时,来见见我吧。”
萧景琰在灵前跪了许久也絮絮叨叨说了许久,萧敏琮在众皇子中自幼便最得他的父皇宠爱,可父皇英武帝王的背后居然还有这般温情脉脉的一面,莫说是他,只怕连母后都未曾见过。
宫中每逢除夕前一日都会为林氏设祭,有时祖母和父皇还会特地出宫前往林氏宗祠祭拜。他不解祖母父皇为何这般爱重一个臣子,直到母后将他招至身边,含着泪向他叙说了那一段充斥了战火、鲜血、还有泪水的往事。他才懂得了林氏,尤其是林殊此人在父皇的心中的份量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说二十年前还有一位祁王伯伯更得父皇敬仰的话,自父皇得知一路从旁辅佐他从一个不起眼的郡王成为掌政太子,为他点灯熬油呕心沥血,甚至刚脱险境又上战场,为保大梁平安豁出性命的人是与他相交近二十年,曾以为永诀的毕生好友,最终永远留在了梅岭。
那样艰难那样凶险地走到最后,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还有弥补的机会,亲如手足的那个人便与他永诀。
无疑是在父皇心内的伤疤上重新划开一道深深的血口子,再也愈合不了了。
萧敏琮旁观着庭生哥哥恭恭敬敬地向他的“师尊”诉说这些年来的经历,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甚至受过的伤;言叔父不停地唠叨父皇如何如何勤于国政萧大统领如何如何的不知变通,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如何如何的思念他;萧大统领更加出乎他意料地抱着墓碑大哭了一场;连跟随而来的云医圣都少不了唠叨了几句;蒙大将军则豪爽地笑着与他告别,要不是他最后那句话,他几乎是这群前来祭扫的人中最洒脱的那个了。
“小殊,我出去走走,要不了多久就回来跟你作伴。那时候我就不走了。”
最后的最后,萧敏琮恭敬地向这座寄托了大梁朝最为尊贵的那些人内心刻骨思念的墓地扎扎实实地叩行大礼。
“叔父,我是敏琮,父皇和母后最大的儿子,敏琮。以后,我会代父皇来探望您的。”
十年之约,自父皇而起,由我为继。
“来,把药喝完再发呆。”
伴随着他最熟悉不过的药香一同的出现的是一袭身着灰色劲装的窈窕身影,不对,这么说并不妥当,这位姑娘不爱红妆爱武装,从见她头回起就没见她正正经经做女儿家装扮过,只顾着埋头炼药行医,要么就是习武练功。加之她身姿高挑挺拔,容颜清秀端方却不艳丽,更妙的是,她的嗓音也不似寻常女儿家温婉柔美,扮起男儿来倒有种意外的熨贴,仿佛她天生合该是个男儿。
也不知卫峥将军和云医圣怎会培养出这般与众不同的女儿来。
对了,最最令梅东冥头疼的是,这位云氏嫡长的大小姐已全权接管了他的调理修养事宜,一日三餐,服药睡觉,散步练功她什么都管,非但悻姨惯着她任她施为,从廊州寄来的飞鸽传书中也带来了一干长老们的“叮咛”,要求他须得全力“配合”云大小姐,否则待他日后回到廊州,逃家之事绝不轻饶。
于是,自打去年二十九那天池州下了整整三天大雪之后,他这十多日的功夫都只能困在这一方天地中接受飞流叔和云大小姐的双重看管,寸步难行。
“云姑,云大夫,在下这药都喝了半个多月了,病也没再犯过,可否停一停了”
“叫不惯云大夫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我不介意。”云大小姐撩开袍角利落地坐下,示意梅东冥伸出手来让她诊诊脉。“你说没事不算,得我说没事儿了才能停药。”
说到称呼,梅东冥还有件不得不好好申诉的冤屈。云氏大小姐生平最恨他人叫她云姑娘云小姐之类,每逢有人死不悔改一犯再犯,那吃的苦头可就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了。
梅东冥还记得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在下梅东冥,这位是”
“云氏云徽殷。”
“徽殷何解”
“徽乃祖父所赐,意指我当为云氏之柱石倚靠;殷字出自父亲,其中寓意少宗主应当知晓。”
“哦我应当知晓”
“我父亲乃是昔日赤羽营主帅林殊的副官卫峥,这个殷字,取意赤血长殷。”
好个云氏支柱,好个赤血长殷,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只静静站在廊下与他见礼,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已令他折服。
“云姑娘”
“梅少宗主,今后请牢记勿要叫我姑娘、小姐之类的称呼。我早过了摽梅之期,将来必将担起云氏医圣的重责,那般柔软的称呼不适合我。”
梅东冥被她一番抢白教训得喃喃说不出话来,本以为云大小姐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说过便罢,不料他只说错了一回,那日的药苦得无法下咽。
他是咽也咽不下,吐又不敢吐,一碗药喝完直灌了三大杯水才堪堪止住心下犯上来的恶心。
之后问起时,云大小姐毫不避讳地直言是她故意在药中多加了一大把黄连。
“既然口头叮嘱不管用,想必是苦头吃得还不够。若下次还叫错,就不是多加一把黄连那么简单了。”
自那而后,江左盟池州分舵自少宗主而下到看门护院的土狗阿黄,见到将来的医圣云氏徽殷,都恭恭敬敬地唤一声“云大夫”。
“脉相还成,再吃几副就可停药了。江左大多气候阴冷潮湿,于你养病无益,以后还是少与人动手少动气恼怒,也可少病上几次。”
“真是矫情的娇贵人,换了寻常人家劳作一月都未必能得你一碗汤药的银钱。也就你们江左盟财大气粗,盟中长老把你当心肝肉宝贝,要不粗放散养着试试说不定不需喝药,只消多干些活儿,也能活得长长久久。”
云徽殷年纪轻轻跟随母亲走南闯北生死人肉白骨的事也做了不少,见多了因贫寒请不起大夫吃不起药的穷苦病人,也见多了舒坦日子过多了富贵成疾的豪富病人。这次江左盟得知她置办药材之事滞留池州,为请她多留几日照管梅东冥慷慨免了她送药回浔阳的押送运费,这虽不是一掷千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