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标准就是面条切的好不好,要切的细长又快才是好,这在说亲的时候是可以加分的,张椿未嫁前手巧勤快就是出了名的,现在面条也切的细长。
    晴宝拉着张椿,比划着说“嫂,我们切粗点,这么粗。”
    张椿看着晴宝的比划,心里无奈,她一会儿要给家人吃猪草,现在面条切这么粗,是会砸了招牌的,让人看见是会说她仗着有孕在家里作威作福的
    不过猪草都吃了,也不在乎面条了,手指粗就手指粗吧,切细点还能早点去送饭。
    最后鸡汤煮好后,闻着空气中不同以往的香气,张椿和周荷叶没忍住尝了一下,说实话,觉得以前的瓦罐鸡汤浪费了鸡,太清淡了,现在这锅鸡汤是她们没尝过的美味。
    虽然一只大约七斤重的大公鸡里面加了大半锅水 ,很多木耳,竹笋和蘑菇,青菜,但依然很好吃周荷叶和张椿尝了木耳后感觉是比竹笋更好吃的东西,因为鸡汤炖的时间长,木耳都软了,又有独特的口感,简直是最适合炖鸡汤的配菜
    晴宝不愧是神仙托过梦的存在果然不同于一般人俩人一致想到。
    因为鸡汤征服了俩嫂子,所以后面哪怕晴宝让她们煮了白面条,不加盐加油,直接煮熟捞出来放凉水里,俩人也照做了,心里再没想过会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毕竟这么好吃的鸡村里有几个媳妇煮的出来
    把鸡汤盛了一木桶,面条盛了一木桶,带足碗筷,三人去送饭了。
    中午吃饭,一般都在田间路上的树下面,周围家家都有送饭的,一般相隔不到两米,杨林榆他们一过来,周荷叶就把木桶打开了,瞬间鸡汤的味道就传了出来,引得周围几家人都好奇杨林榆家做了什么好吃的
    在杨林榆解释了是鸡汤,招呼人尝尝的时候大家都拒绝了,只是夸周荷叶和张椿手艺好,毕竟每家都不富裕,处于刚能吃饱饭的境地,家家都穷,轻易不会吃别人家一口东西,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人虽穷,却都有志气
    杨林榆自家人就不一样了,第一次看到这么香的鸡汤,在杨林榆招呼别人的时候,家里人就忍不住催促何氏分饭了
    往常就一瓦罐鸡汤,怕最后不够分,就会让何氏给大家一人分一小碗,但现在一桶的鸡汤,何氏都不知道怎么分了还是林云氏问清是什么饭,听张椿解释清楚,先盛好面条,把鸡汤浇上去,拌着吃。林云氏先盛了一碗,又给晴宝捡了一个鸡腿,剩下的就谁吃谁盛。
    家里人干了大半天活,又热又累,这一口凉面吃进去是真的舒服,尤其鸡汤配菜也是温的,吃着舒爽。木耳也正式取代竹笋,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菜,多米特别庆幸自己上次采的多,不然还要担心这几天不够吃。
    看着周围人家和往年一样的都是鸡汤配锅贴,或者窝头,还有些人家是米饭,杨林榆更意识到这面条的好处,吃着凉爽,胃里舒服。就和周荷叶、张椿说,让以后中午都送面条。
    下午,晴宝依然又给地里的人送了杏子水,适应了跟着嫂子回家帮忙的生活,她对此很热衷。每天教大嫂和二嫂做吃的,包饺子,烙油饼,摊煎饼,包包子,明明是同样的东西,她总能提出新意,做的更好吃。
    杨林榆家毕竟只有十八亩三分多麦地,家里又都是经年的农民,两天就割完了,割完后五柱觉得自己终于活了下来,每年夏忙秋收他都倍感绝望,家里的麦子像看不到头,他每割一刀就暗暗发誓好好读书,绝对不能回来种地,不然他绝对会想跳河的。太苦了,这么多年读书能坚持下去,全靠每年两次的决心
    割完后,还要碾麦,扬麦,晒干,到最后犁地,都弄好的时候五月已经结束了。
    杨林榆看着今年收的麦子特别开心,哄着晴宝用手抓,他特别喜欢看晴宝去闻麦子味道的样子,觉得很满足。今年他们家所有的麦子都是自己的,不用交税,不卖出去,以后家里天天都能吃顿白面做的饭了
    看着晴宝把手藏在麦堆里再掏出来,自娱自乐,杨林榆和林云氏商量家里的十八亩地都种什么
    按杨林榆的想法,家里种十亩黄豆,八亩红薯。不过林云氏不这么想,以前,家里只有男孩子,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肯定是全种红薯,吃饱最重要,就像今年全种麦子一样,但现在晴宝长大了,开始吃饭,家里就要多种点东西,像上个月,家里没种兰花豆就只能指着别人送的吃,明明是地里的东西,偏偏她孙女都吃不起所以吸取经验,林云氏的安排是,种六亩红薯,八亩黄豆,一亩红豆,两亩花生,一亩芝麻。
    杨林榆想了想也同意了,去和村里育红薯苗的李叔说一声,家里今年要多少苗,把钱付了,第二天杨林榆带着大柱,四柱五柱和村里的里正去县里买做种的黄豆,同时也去县里过一下文书,以后免赋税徭役就有了凭证,四柱也可以领稟银禀米了。

章节目录

五福临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绿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绿晞并收藏五福临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