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榆和大柱站在县衙外面等人, 看见县令过来立马磕头行礼, 他们也不认识县令,只会叫“官老爷”。
与县令同行的捕役问他们站县衙门口做什么,无事不可徘徊于此。杨林榆心里紧张就直接说跟着俩儿子四柱五柱来领秀才文书。
一句话就把县令逗笑了, 县令听明白了这应该是今年双胞胎兄弟的爹, 但是没想到长得一表人才的俩兄弟有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尤其是杨林榆带着乡音的话,直接让县令破功了。
不过县令一直表现的特别亲善, 让杨林榆跟着一起进去了。不敢拒绝县令, 俩人老实的跟在后面,连呼气都轻了不少。
进去后,县令随口问了一下, 事情办的可顺利, 主簿就把办好的文书地契交给了县令,也是正好, 第一张就是免税的地契, 看到二十亩三分地,县令都惊了, 年年都有秀才办免赋税的地契,这些公务县令再熟悉不过了,这俩兄弟按制有二百亩地,这么多年他就没见过一个秀才少报过一亩地,二十亩只有他俩的一成,又翻看了家里人口, 十六口人,也不少了。
“二十亩三分地”县令看着杨林榆问,杨林榆刚刚就感觉县令脸色好像变了,瞬间想到自己家种菜的两亩地,以为犯了什么错,就解释说“家里有两亩种了菜,不过也补交了税银的”
四柱看他爹答非所问,就再次回答说“学生家里现只有二十亩三分地,不敢多报”
县令沉吟了一下,转问里正“二百亩的赋税,在村里可能排上里甲”
里正一听心就一慌,说道“能排上,在本村排名第二,夏忙后就准备安排了。”本来早该自己安排的,还能卖个人情给秀才家,就因为自己多想了一二,一会儿还要解释,免的误会他打压秀才家。
县令看他们离开,还又看了一下杨林榆家的人口、土地,最后心生钦佩,这家人有原则,有志气,贫贱不移,将来孩子必成大器。
又问了一下主簿,里正年纪多大了,听到再有两年退休,就告诉主簿,以后把杨林榆提成里正。
供养读书人,可算知上进,一门双秀才,名声好,自然有名望。而县令大人想着这种能教育孩子,懂事明理,又淡泊清雅,贫贱不移的人家,做里正调停邻里纠纷,负责教化乡里再合适不过了。杨林榆正值壮年,也能承担起责任。
出了门,杨林榆觉得自己脑子晕晕沉沉,他就这么成为里甲了,这可是里甲啊
在大渊,百户为一里,设一里正,里正可算是大渊的基层官职,负责掌管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教化乡里。每年年终,县里会发给里正钱银,米面,肉食。里正可算是终身制的,除非被废或者到年纪退休。
一里正下设十甲,十户为一甲,里甲多选的是土地多,交税多的人家。里甲负责劝人为善及勤务农桑的职责,三年选一次,但可连选连任。
杨家屯里,杨姓算大族,族里有二十一户人家,都是不出五服的宗亲,族长日常管理族内事物,其实并没有任何官职实权。按大渊律算,族里有两个里甲,族长自身也是里甲,但他管理的十户以距离相邻算,并不能统管族内二十一户,比如离族长家挺远的杨林榆家。但村民并不懂这些,只知道要交税服役都会由族长通知,族长会安排统派,故认为除了里正,族长最大。
现在,杨林榆瞬间成了和族长并列的存在,一时之间不敢置信。大柱和杨林榆同样的感受,他一直呆在村里,特别能理解村里的不易,平时族里的里甲和族长同出一气,他觉得那是不可冒犯的存在,现在突然自己爹成了这种不可冒犯的存在,一时心里复杂。
四柱看杨林榆心不在焉,就一直陪里正说话,这些年读书,一直找里正写各种证明,俩人也能谈的来。
家里人听说杨林榆当上里甲后也是惊大于喜,甚至觉得这是比四柱五柱考上秀才还要意外的存在,毕竟这是管人的村官啊
连五柱考上秀才回来都忘了给娘家报信的桃花,这次都给娘家递了消息。
里正晚上就通知了村里的里甲,告诉他们,杨林榆家出了两个秀才,即使不用交税,也可算是二百亩地税的人了,今日县令大人亲自定了他为里甲的事,大部分人觉得果然如此,里正当年能当上里正,就是因为家里儿子考上了童生,现在杨林榆家俩秀才直接当里正他们都不意外
而族长接到这个消息则是如闷雷一样劈在脑袋上,他从没有想过杨林榆能当上里甲,能与他争。按他想到的,里正再有两年退休,这村里只有他们族出了秀才,两年后他必定是新的里正,他连如何让自己儿子接任里甲的法子都想好了。现在杨林榆成了里甲,谁还能看到他,说不定不用两年杨林榆就是里正了
这次族长是真的觉得晴天霹雳,认识到杨老三家的能力,也意识到四柱根本没有想过宗族,从未与族里商量任何事,连杨林榆成了里甲都不与族里说一声。一时间发狠的想,他就不信杨林榆能管的住人
杨林榆成了里甲后,就带着大柱去拜访了一下自己能管的十户人家,其实就是按距离划的十户,都是他们关
与县令同行的捕役问他们站县衙门口做什么,无事不可徘徊于此。杨林榆心里紧张就直接说跟着俩儿子四柱五柱来领秀才文书。
一句话就把县令逗笑了, 县令听明白了这应该是今年双胞胎兄弟的爹, 但是没想到长得一表人才的俩兄弟有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尤其是杨林榆带着乡音的话,直接让县令破功了。
不过县令一直表现的特别亲善, 让杨林榆跟着一起进去了。不敢拒绝县令, 俩人老实的跟在后面,连呼气都轻了不少。
进去后,县令随口问了一下, 事情办的可顺利, 主簿就把办好的文书地契交给了县令,也是正好, 第一张就是免税的地契, 看到二十亩三分地,县令都惊了, 年年都有秀才办免赋税的地契,这些公务县令再熟悉不过了,这俩兄弟按制有二百亩地,这么多年他就没见过一个秀才少报过一亩地,二十亩只有他俩的一成,又翻看了家里人口, 十六口人,也不少了。
“二十亩三分地”县令看着杨林榆问,杨林榆刚刚就感觉县令脸色好像变了,瞬间想到自己家种菜的两亩地,以为犯了什么错,就解释说“家里有两亩种了菜,不过也补交了税银的”
四柱看他爹答非所问,就再次回答说“学生家里现只有二十亩三分地,不敢多报”
县令沉吟了一下,转问里正“二百亩的赋税,在村里可能排上里甲”
里正一听心就一慌,说道“能排上,在本村排名第二,夏忙后就准备安排了。”本来早该自己安排的,还能卖个人情给秀才家,就因为自己多想了一二,一会儿还要解释,免的误会他打压秀才家。
县令看他们离开,还又看了一下杨林榆家的人口、土地,最后心生钦佩,这家人有原则,有志气,贫贱不移,将来孩子必成大器。
又问了一下主簿,里正年纪多大了,听到再有两年退休,就告诉主簿,以后把杨林榆提成里正。
供养读书人,可算知上进,一门双秀才,名声好,自然有名望。而县令大人想着这种能教育孩子,懂事明理,又淡泊清雅,贫贱不移的人家,做里正调停邻里纠纷,负责教化乡里再合适不过了。杨林榆正值壮年,也能承担起责任。
出了门,杨林榆觉得自己脑子晕晕沉沉,他就这么成为里甲了,这可是里甲啊
在大渊,百户为一里,设一里正,里正可算是大渊的基层官职,负责掌管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教化乡里。每年年终,县里会发给里正钱银,米面,肉食。里正可算是终身制的,除非被废或者到年纪退休。
一里正下设十甲,十户为一甲,里甲多选的是土地多,交税多的人家。里甲负责劝人为善及勤务农桑的职责,三年选一次,但可连选连任。
杨家屯里,杨姓算大族,族里有二十一户人家,都是不出五服的宗亲,族长日常管理族内事物,其实并没有任何官职实权。按大渊律算,族里有两个里甲,族长自身也是里甲,但他管理的十户以距离相邻算,并不能统管族内二十一户,比如离族长家挺远的杨林榆家。但村民并不懂这些,只知道要交税服役都会由族长通知,族长会安排统派,故认为除了里正,族长最大。
现在,杨林榆瞬间成了和族长并列的存在,一时之间不敢置信。大柱和杨林榆同样的感受,他一直呆在村里,特别能理解村里的不易,平时族里的里甲和族长同出一气,他觉得那是不可冒犯的存在,现在突然自己爹成了这种不可冒犯的存在,一时心里复杂。
四柱看杨林榆心不在焉,就一直陪里正说话,这些年读书,一直找里正写各种证明,俩人也能谈的来。
家里人听说杨林榆当上里甲后也是惊大于喜,甚至觉得这是比四柱五柱考上秀才还要意外的存在,毕竟这是管人的村官啊
连五柱考上秀才回来都忘了给娘家报信的桃花,这次都给娘家递了消息。
里正晚上就通知了村里的里甲,告诉他们,杨林榆家出了两个秀才,即使不用交税,也可算是二百亩地税的人了,今日县令大人亲自定了他为里甲的事,大部分人觉得果然如此,里正当年能当上里正,就是因为家里儿子考上了童生,现在杨林榆家俩秀才直接当里正他们都不意外
而族长接到这个消息则是如闷雷一样劈在脑袋上,他从没有想过杨林榆能当上里甲,能与他争。按他想到的,里正再有两年退休,这村里只有他们族出了秀才,两年后他必定是新的里正,他连如何让自己儿子接任里甲的法子都想好了。现在杨林榆成了里甲,谁还能看到他,说不定不用两年杨林榆就是里正了
这次族长是真的觉得晴天霹雳,认识到杨老三家的能力,也意识到四柱根本没有想过宗族,从未与族里商量任何事,连杨林榆成了里甲都不与族里说一声。一时间发狠的想,他就不信杨林榆能管的住人
杨林榆成了里甲后,就带着大柱去拜访了一下自己能管的十户人家,其实就是按距离划的十户,都是他们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