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明光殿侧门, 沿着朱廊走了小两刻, 便到了紫宸殿。
丝竹鼓乐和鼎沸人声渐渐远去, 金琉璃檐角飞翘, 朱红色的廊柱一根接着一根, 宫人福身无声,守门太监垂首寂立。
紫宸宫很安静。
和方才的明光殿仿佛两个世界。
萧迟在御书房殿门前静静立了片刻, 举步迈了进去。
殿内也很安静, 一股薄荷油的味道和很淡的辛涩汤药味混合在一起,只见垂首侍立在柱侧和墙根的太监宫女, 御案后没有人。
张太监低声说“陛下有些头疼,正在东稍间歇着。”
萧迟点点头, 往东稍间去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他常出常入紫宸殿,这御书房布局和摆设是熟得不能更熟。
穿过明黄色的垂地帐幔, 绕过九龙戏珠黄檀座屏风,便入到东稍间。
东稍间不大,皇帝正在平时坐的罗汉榻上,炕几撤了, 他正躺着, 身上红绫锦被盖到胸口, 闭着目,额头束了一掌宽的淡黄抹额,薄荷油味道更浓郁了。
“父皇。”
萧迟轻唤一声,皇帝便睁开了眼, “迟儿来了”
他招手,一动要起身,张太监和萧迟快步上前扶他,萧迟又抽了引枕过来,垫在皇帝的后背让他靠坐着。
“父皇可好些了”
小太监端来墩子放在床头,萧迟替皇帝掖了掖被子,才坐下,问。
皇帝龙体不适,皇子们自然得赶来探侯,不过昨日皇帝头疼得厉害,谁也没见让回去了。
“老毛病了,朕无事。”
皇帝笑了笑,安慰道。
“那就好,父皇当好生休养才是,勿教儿臣担忧。”
“好,好好,听迟儿的。”
“父皇可用了药还不端来父皇,儿臣伺候您服药。”
“其实歇歇就无事了,好好,父皇也没说不吃。”
明黄帷幕低垂,轻微调羹碰撞瓷碗的声音,用罢药后,皇帝握着萧迟的手继续说话。
轻声细语,徐徐轻缓,一如往日的父慈子孝。
“迟儿啊。”
和平时聊天时一样,皇帝问他“这阵子是怎么了为什么就对太子穷追猛打呢”
他拍了拍萧迟的手,叹“父皇年纪大了,折腾着累啊”
“父皇才不老。”
萧迟不同意“父皇春秋鼎盛,才正壮年呢”
皇帝笑了“都要五十了,五十而知天命,还不老啊”
“不老,我说不老就不老。”
“好,那就不老。”
父子笑说几句,萧迟才回答刚才皇帝的问题,“太子他德不配位啊。”
“您看看,前有杨睢,后有朱伯谦,还纵门人侵占民田替斩死囚,如此种种,还有许多,他简直坠我萧氏先祖威名”
萧迟说起这些事,语气和神态和方才一个样,仿佛就是父子间的闲谈一样,议论的也并不是太子。
端着茶盏过来的张太监后脊都绷紧了,小心翼翼低头继续捧着茶盘上前。
萧迟侧身接过茶盏,“父皇。”将热茶递上前。
皇帝沉默接过茶盏,刮了两下碗盖,“太子是庸常了些,管束门人也不力,只大体也还算过得去。”
低头试了试温度,尚可,他喝了半盏茶,将茶盏搁在榻上的小几上。
轻轻的“咯”一声,皇帝抬头看萧迟“迟儿,你想当太子吗”
轻声地问,语调神态和刚才也是一样的。
“太子”
萧迟想了想“我不知道,这个我真没想过。”
侧头望了望窗外,半下午的时分,厚厚的云层流动,缝隙中洒下一缕阳光,有点点刺眼。
他侧回头,看皇帝“不过我长大了,我不想像旧时一样有心无力了,我也不想再被人随意摆布了。”
天光从半敞的槛窗投进来,投在萧迟的脸上,皇帝静静看着他。
这个儿子眉目轮廓和从前是一样的,但神态不知不觉变了,往昔那个桀骜不驯的模样经早已模糊,记不清了。
他肩膀宽了,人稳重了,坐在他的榻前,很认真地告诉自己,他长大了。
“是啊,你长大了。”
静静看了萧迟许久,有风吹拂窗扇“咯嘚”一声,皇帝点点头,仰在引枕上片刻,对萧迟说“好了,父皇坐久了有些累,你先回去吧。”
萧迟起身,扶皇帝躺下,掖了掖被角“父皇好好休息,早日把病养好了才是。”
“父皇,儿臣回去了。”
“去吧。”
厚厚的猩猩绒地毡吸附了脚步声,衣料摩挲声渐去,三皇子离开了东稍间。
很寂。
良久,张太监才小心抬头,往罗汉榻窥了一眼。
皇帝闭目躺着,安静无声,神态和之前也并不二样,但总感觉异常压抑,且无端端,他有种皇帝一下子老了不少的错觉。
张太监小心低下头,不敢再看。
萧迟缓步离开。
步伐不疾不徐,和进去时一样,宫人太监无声福身问安,也与先头并无二致。
但他知道,在踏出殿门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样了。
回不去了。
立在紫宸殿高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秋风猎猎,鼓荡他的袍袖衣摆,他抬头,看天际阴云急剧流动。
他挺直脊梁站着。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话出口时,他心中是有快意的。
往昔的种种郁愤无力仿佛都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但快意过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高兴。
他不后悔,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事情真正发生以后,不可抑制地,他的情绪低落了下来。
突然很想见段贵妃。
他的母亲。
萧迟一步一步下了陛阶,他没有回明光殿,而是直接去了含庆门,命牵马来,直接翻身而上,一扬鞭疾冲而出。
他穿过东城门,一路快马不停,在酉初抵达洛山行宫。
在妙法观的山脚下勒停快马,他喘息着,仰首看着这座坐落在山麓湖边的宫殿式观宇。
他甩了马缰,快步而上。
“母妃呢”
宫婢们讶异,忙忙迎上来,萧迟随意点头,一边沿着廊道往二进殿行去,一边问道。
他步伐迈得很大,走得比平时急很多。
谁知一绕过石屏,迎面的却是两扇紧紧闭合的朱红门扇,二进殿关了。
他一愣,站住。
老宫婢惊讶迎上来,有几分讶异地说“三殿下,您忘了,今儿是大殿下的忌日。”
这个大殿下,并不是指萧遇。
段贵妃曾与昭明太子育有一子,太子薨逝后,后来这个孩子也病夭了。
八月十五是忌日,每年这个时候,段贵妃总是闭门跪经一旬为其积阴福。
萧迟还真是忘了。
他还没出生这异父兄长就没了,又打小不和贵妃住一块,知道是知道,但印象并不深。
“娘娘初十就闭门了,殿下这是有什么急事吗婢子叫人开门通禀”
“不用了。”
有些意兴阑珊。
方才的急切期待忽就消沉下来了,心下索然,萧迟沉默片刻,“不用了,我无急事。”
他转身就走了。
沿着汉白玉台阶一步一步下来,入夜了,山间一下子就冷
丝竹鼓乐和鼎沸人声渐渐远去, 金琉璃檐角飞翘, 朱红色的廊柱一根接着一根, 宫人福身无声,守门太监垂首寂立。
紫宸宫很安静。
和方才的明光殿仿佛两个世界。
萧迟在御书房殿门前静静立了片刻, 举步迈了进去。
殿内也很安静, 一股薄荷油的味道和很淡的辛涩汤药味混合在一起,只见垂首侍立在柱侧和墙根的太监宫女, 御案后没有人。
张太监低声说“陛下有些头疼,正在东稍间歇着。”
萧迟点点头, 往东稍间去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他常出常入紫宸殿,这御书房布局和摆设是熟得不能更熟。
穿过明黄色的垂地帐幔, 绕过九龙戏珠黄檀座屏风,便入到东稍间。
东稍间不大,皇帝正在平时坐的罗汉榻上,炕几撤了, 他正躺着, 身上红绫锦被盖到胸口, 闭着目,额头束了一掌宽的淡黄抹额,薄荷油味道更浓郁了。
“父皇。”
萧迟轻唤一声,皇帝便睁开了眼, “迟儿来了”
他招手,一动要起身,张太监和萧迟快步上前扶他,萧迟又抽了引枕过来,垫在皇帝的后背让他靠坐着。
“父皇可好些了”
小太监端来墩子放在床头,萧迟替皇帝掖了掖被子,才坐下,问。
皇帝龙体不适,皇子们自然得赶来探侯,不过昨日皇帝头疼得厉害,谁也没见让回去了。
“老毛病了,朕无事。”
皇帝笑了笑,安慰道。
“那就好,父皇当好生休养才是,勿教儿臣担忧。”
“好,好好,听迟儿的。”
“父皇可用了药还不端来父皇,儿臣伺候您服药。”
“其实歇歇就无事了,好好,父皇也没说不吃。”
明黄帷幕低垂,轻微调羹碰撞瓷碗的声音,用罢药后,皇帝握着萧迟的手继续说话。
轻声细语,徐徐轻缓,一如往日的父慈子孝。
“迟儿啊。”
和平时聊天时一样,皇帝问他“这阵子是怎么了为什么就对太子穷追猛打呢”
他拍了拍萧迟的手,叹“父皇年纪大了,折腾着累啊”
“父皇才不老。”
萧迟不同意“父皇春秋鼎盛,才正壮年呢”
皇帝笑了“都要五十了,五十而知天命,还不老啊”
“不老,我说不老就不老。”
“好,那就不老。”
父子笑说几句,萧迟才回答刚才皇帝的问题,“太子他德不配位啊。”
“您看看,前有杨睢,后有朱伯谦,还纵门人侵占民田替斩死囚,如此种种,还有许多,他简直坠我萧氏先祖威名”
萧迟说起这些事,语气和神态和方才一个样,仿佛就是父子间的闲谈一样,议论的也并不是太子。
端着茶盏过来的张太监后脊都绷紧了,小心翼翼低头继续捧着茶盘上前。
萧迟侧身接过茶盏,“父皇。”将热茶递上前。
皇帝沉默接过茶盏,刮了两下碗盖,“太子是庸常了些,管束门人也不力,只大体也还算过得去。”
低头试了试温度,尚可,他喝了半盏茶,将茶盏搁在榻上的小几上。
轻轻的“咯”一声,皇帝抬头看萧迟“迟儿,你想当太子吗”
轻声地问,语调神态和刚才也是一样的。
“太子”
萧迟想了想“我不知道,这个我真没想过。”
侧头望了望窗外,半下午的时分,厚厚的云层流动,缝隙中洒下一缕阳光,有点点刺眼。
他侧回头,看皇帝“不过我长大了,我不想像旧时一样有心无力了,我也不想再被人随意摆布了。”
天光从半敞的槛窗投进来,投在萧迟的脸上,皇帝静静看着他。
这个儿子眉目轮廓和从前是一样的,但神态不知不觉变了,往昔那个桀骜不驯的模样经早已模糊,记不清了。
他肩膀宽了,人稳重了,坐在他的榻前,很认真地告诉自己,他长大了。
“是啊,你长大了。”
静静看了萧迟许久,有风吹拂窗扇“咯嘚”一声,皇帝点点头,仰在引枕上片刻,对萧迟说“好了,父皇坐久了有些累,你先回去吧。”
萧迟起身,扶皇帝躺下,掖了掖被角“父皇好好休息,早日把病养好了才是。”
“父皇,儿臣回去了。”
“去吧。”
厚厚的猩猩绒地毡吸附了脚步声,衣料摩挲声渐去,三皇子离开了东稍间。
很寂。
良久,张太监才小心抬头,往罗汉榻窥了一眼。
皇帝闭目躺着,安静无声,神态和之前也并不二样,但总感觉异常压抑,且无端端,他有种皇帝一下子老了不少的错觉。
张太监小心低下头,不敢再看。
萧迟缓步离开。
步伐不疾不徐,和进去时一样,宫人太监无声福身问安,也与先头并无二致。
但他知道,在踏出殿门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样了。
回不去了。
立在紫宸殿高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秋风猎猎,鼓荡他的袍袖衣摆,他抬头,看天际阴云急剧流动。
他挺直脊梁站着。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话出口时,他心中是有快意的。
往昔的种种郁愤无力仿佛都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但快意过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高兴。
他不后悔,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事情真正发生以后,不可抑制地,他的情绪低落了下来。
突然很想见段贵妃。
他的母亲。
萧迟一步一步下了陛阶,他没有回明光殿,而是直接去了含庆门,命牵马来,直接翻身而上,一扬鞭疾冲而出。
他穿过东城门,一路快马不停,在酉初抵达洛山行宫。
在妙法观的山脚下勒停快马,他喘息着,仰首看着这座坐落在山麓湖边的宫殿式观宇。
他甩了马缰,快步而上。
“母妃呢”
宫婢们讶异,忙忙迎上来,萧迟随意点头,一边沿着廊道往二进殿行去,一边问道。
他步伐迈得很大,走得比平时急很多。
谁知一绕过石屏,迎面的却是两扇紧紧闭合的朱红门扇,二进殿关了。
他一愣,站住。
老宫婢惊讶迎上来,有几分讶异地说“三殿下,您忘了,今儿是大殿下的忌日。”
这个大殿下,并不是指萧遇。
段贵妃曾与昭明太子育有一子,太子薨逝后,后来这个孩子也病夭了。
八月十五是忌日,每年这个时候,段贵妃总是闭门跪经一旬为其积阴福。
萧迟还真是忘了。
他还没出生这异父兄长就没了,又打小不和贵妃住一块,知道是知道,但印象并不深。
“娘娘初十就闭门了,殿下这是有什么急事吗婢子叫人开门通禀”
“不用了。”
有些意兴阑珊。
方才的急切期待忽就消沉下来了,心下索然,萧迟沉默片刻,“不用了,我无急事。”
他转身就走了。
沿着汉白玉台阶一步一步下来,入夜了,山间一下子就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