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司马光与苏轼两人吃完了羊排, 对接下来更加好奇了。
    苏轼问道,“君实,下一个吃猪肉如何”
    司马光知道好友喜欢猪肉, 点头应允,苏轼就挑了仍旧热腾腾的猪排, 照旧一人一片切下来。
    只是猪肉乃白肉, 与红肉不同。
    牛排羊排可不全熟, 猪肉却必须熟透了。
    苏轼原以为会跟羊排一样的口感, 但猪排却与之迥异。
    因着全熟, 肉质紧实,吃到嘴里旧更有嚼劲, 再加上肋排上肥瘦相间,在火上炙烤,肥肉烤的化了, 滋润了瘦肉, 恰到好处的火候让猪排肉汁充盈, 一点儿显得干不柴。
    即便加的香料大都一致,但猪肉与羊肉本身自带差异,熟度不同,吃在嘴里也有了莫大的差别,偏爱猪肉的苏轼边吃边摇晃着脑袋, 闭着眼睛细细品味,坐在他对面的司马光虽也觉得好吃,但却不似他这样, 忍不住笑了。
    “看子瞻吃东西,总觉得格外香。”司马光说着,忍不住想到了曾经。
    苏轼当年离京前,司马光就看中了他写的诗词,与他成为了忘年之交,二人以及王安石、欧阳修等人时常聚在一块吟诗作画。他们四人中,欧阳修最为年长,也最喜欢提拔人才,当初苏轼能从一众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与他的举荐逃脱不了干系。
    苏轼与王安石年龄相仿,可性子却大不相同。
    王安石为人沉闷执拗,平日里研读的大都是圣人之作,口中谈论也多为治国之策,他虽有才,却不好作诗词,每每与其他人站在一处时,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苏轼就恰恰与他相反,既有豪情也有柔肠,能够与他们同谈抱负,也能够做些风月小诗,把酒言欢,且他酷爱研究吃食,与好友在一处时,若不上街去酒楼,就是他在家中亲自下厨,手艺不俗,普通的小店馆子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因此司马光曾与他玩笑,说他将来告老还乡,可开一家食肆,保管生意兴隆,客人踏破门槛。
    “大概是我总饿着的缘故吧。”苏轼摸了摸肚子道,“这儿是饱了,可这上边儿的嘴还饿着呢。”
    司马光捋了捋胡子,哈哈笑起来。
    “今日没在庆云楼吃成,反倒是因祸得福,发现了这么一家好店。改明儿啊,我要叫上子由一同来尝尝。”苏轼丢下手里的最后一根猪肋骨,满足的打了个嗝,“可惜没带酒来,否则吃烤肉配美酒,当真是一绝。”
    说完了,才反应过来店铺就叫这个名儿,忍不住赞道,“果然是好名字,一绝,当真是一绝啊,下回我得自行带酒来。”
    “对了,你瞧后边儿。”司马光指了下他前边儿的厨房。
    章源不断从里头送出煮好的串串,方才还没几个人点串串,但就在二人吃烤肉的功夫,其他街上的不少人,听闻一绝又重新卖串串了,都大老远的从别的街跑过来,吃煮串儿的人一下子就多了,林雍还得烤茄子,也就跟着忙碌起来。
    外头的街上烤肉的香味叫人垂涎欲滴,但一绝厨房里,热腾腾的红油锅底翻滚,这种辛香麻辣的滋味也绝不输给螺蛳粉的霸道,将整间店铺给占的满满当当,叫人难以忽视。
    “小哥,这是什么味儿”苏轼冲忙着送餐的章源招手。
    “客官,这是店里头的煮串儿,东西都是一样的,但味道不同,您要不要试试”章源把手里端着的这盘煮串递到两人面前,“您瞧,他是在汤里头煮出来的,别有一番滋味呢。”
    两人桌上还有没动过的牛肋排和烧烤串,肚子也挺饱了,但一听说还有东西没吃着,苏轼当即就拍桌道,“等我再去点几样来尝尝。”
    司马光伸手拉住他,“子瞻,你我二人这些足够了”
    苏轼道“吃不完,带回去便是,君实稍等。”
    司马光拦不住他,只好看着苏轼像个兴奋的大孩子似的,又去点了十几串。他算完钱,亲自拿去窗口边,林雍接了以后,他还想探头进去看,被林雍挥手给拦住了,他只好坐回去。
    “不知道这煮的跟烤的有什么差别呢”
    “那你一会不就知道了。”
    “也是,咱们继续吃这牛肋排吧。”
    竹青是排队的人里,年纪最小的,他还是个少年,身量不算高,被挤在人堆儿里,好几次被踩了脚趾,差点推到外头。
    不过他都忍了。
    老爷从来不提这种要求,今日竟然叫他出来买吃的,还是以前吃鼎边糊那家,他必须得把事情办好了,免得回去还要被大公子数落一顿。
    要说大公子啊,府里头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到北宋开饭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时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时雾并收藏穿到北宋开饭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