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正巧近日无事可做,前些年学问荒疏,也总想着快些将进度捡起来。”
    他一边说,一边将自己抄的书拿出来放在柜台上,老者也不多言,直接去拿,只是在看到自己给出去的那本原本的时候,露出点稍稍惊讶的神色。
    一般而言,把书借去抄,无论再怎么小心,总还是会对书留下些使用过的痕迹,尤其是那些做事不仔细的,甚至还会让书册卷边,乃至将墨水滴到书页上。可眼前这一本,别说赃物,粗粗这么看去,简直新得像是从来没有被翻开过一样
    可不是,谢良钰只拿书回去的时候打开看了两眼,确定与自己脑中并无差别,便直接利用金手指抄了,还省了翻页的工夫呢。
    待翻开三本同样簇新熨帖的手抄本,老者惊讶更甚,甚至忍不住抬头看了谢良钰一眼。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得这书生字写得极好,只可惜腕力稍弱说是病了,想来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恢复过来的事,但即便如此,作为抄书也已经足够。
    可这才几天的功夫,对方的笔力简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下,老者看着谢良钰的目光更是赞叹起来这些天不曾见他出门,想来是在家用功,一刻都未偷懒的,不然,这笔迹骗不了人,怎能进步如此之快
    此子不但天资卓绝,心性更是不凡呐
    只是不知,是天性勤恳,还是肯用心动脑的栋梁之才
    他有心考校,随手翻翻那手抄本,取过一页宣纸,在上面写了四个大字,问道“此何解”
    谢良钰低头去看,只见那字方正圆融,十分有力,正是“中和位育”。
    他淡淡一笑“此为中庸之本,第一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何意”
    “中庸分章说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这是中庸一书中最为精髓的思想,每个读书人都应该有所了解,但基础的考校也最见功夫,别看谢良钰说得轻描淡写,可若不是这两天的恶补,他还真讲不出来这些话。
    “即是说,中和是目的,为人立身处世,应不偏不倚,谐调适度,而位育便是达此境界的手段,讲究行止各守其分,能适应任何处境。”
    老先生的表情严肃起来,他认真地看着面色从容的谢良钰,又问道“何以位育”
    谢良钰一笑“朱子”
    他骤然一停。
    老先生疑惑地看着他“什么”
    “咳”此界知识体系虽大体与谢良钰所来的原世界相同,但总有些分叉,例如到如今这个时候,读书人脑子里可还没有朱熹这么个人物。
    那中庸章句,也不是他写的。
    差点说漏嘴的谢良钰定定神,笑道“晚生曾听人解过,位者,安其所也。言者,遂其生也我们读书人恪守己身,知行合一,便可位育而中和。”
    老先生睁大了眼睛。
    “这这是谁说的话”他反复将那几句话重复几遍,呼吸都急促起来,越品越觉得不凡,“小相公,是你的老师吗不知师承何人”
    当然不凡,朱熹注中庸,那都是被称作朱子的人物了,谢良钰也是取了个巧,刚好这句话此间无人说过,他便借先贤之语班门弄斧了。
    但谢良钰也不能如此说,只好含混道“不敢算师承只是早年一段缘分罢了,晚辈出身山中,老先生曾在彼处隐居,他见我聪慧,便略点拨几年那时尚且不能对先生说的话如一理解,后来多读了几年书,才侥幸窥得其中一二而已。”
    “不知这位先生”
    “先生早几年便仙游而去了,”谢良钰叹了口气,“他云游四方,总不是能安于一隅的。”
    老者长长叹了口气“也对想来也是个安贫乐道的饱学之士,你小子,倒是好运气啊。”
    谢良钰一笑“除此之外,老先生还口述过不少书籍供我抄录,先生,您看看这本书。”
    他从怀中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也是这些天顺便从脑中抄下来的,就他在这个世界的观察来看,约莫算是孤本。
    老人家丝毫不怠慢,马上伸手接过去,正待翻开来看,书坊的门却又是一响。
    谢良钰一抬头,看见那天因为县衙的事情而结实的那位年轻书生走进来,正是安平上届县试案首,那个叫做叶审言的年轻人。
    对方见了他,也露出一点惊讶的神色来。

章节目录

败家子的宠妻青云路(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黄月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月亮并收藏败家子的宠妻青云路(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