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是”
话才脱口而出, 杨主簿几乎是同时就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俊朗的蓝衣人,正是昨夜众衙役所提的侠客,更是在那婺州城百姓围困之中带走济世堂两具孩儿尸首的英勇之士,亦是他下令叫府衙里仅剩的四十多人满城寻觅的外乡人。许是知晓这个无声无息、莫名其妙出现在府衙的人非是什么凶徒, 他很快镇定下来,端详着展昭,锐利的目光中不掩吃惊之色。
杨主簿似乎并未想到衙役们所说的年轻侠客有这么年轻, 武功高强又是远超他的想象。
“敢问侠士是何时”杨主簿这话问的有几分尴尬。
“刚来。”展昭答道,面上带着笑容,温和又有礼,“大清早冒昧前来, 未曾告知, 着实打扰了。”
展昭将那张滴了墨、被揉成一团又铺平的信纸放下,单手扶住了他的剑,又道“只是在下有心拜访婺州知州, 因而没能准备给杨主簿一封拜帖, 在下便舍了这几分小节,擅自进屋来了,还望杨主簿勿怪。”
这话便是点出展昭已经弄明白杨主簿的身份了。
但杨主簿却对眼前的侠士几乎一无所知, 谁握着二人谈话的主动权,不言而喻。
“官府大门为大宋子民而开, 达官显贵还是引车卖浆俱是毋须拜帖, 侠士自便无碍。”杨主簿答得即有风度。
展昭打量着这张昨夜里瞧着几分鹰视狼顾的面孔, 掩不住的倦容并未消去眼角的锐利, 倒叫人想起白玉堂总是微挑带着狠戾的桃花眼。可不同的是,白玉堂的眼睛是张扬的、自负的、神采飞扬的,瞧着是个似正似邪的人,实则那双眼里含着邪魔不可挡的正气与侠义;而眼前的人因面相的阴沉多少显得狡猾凶狠了些,显得不善、攻于算计,是常言道不可与之来往的刻薄心黑面相,心术不正,不是什么好人,茶楼说书广为流传的就有一人便是这般面相,正是三国辅佐魏武魏文的司马懿。
“既是如此,”展昭说,和气的面容上没有半分侠客的犀利,举止言辞反倒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下初来乍到,可谓是人生地不熟,凑巧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不知杨主簿能否解答一二。”
杨主簿笑了笑,审视了展昭片刻才谨慎道“下官才识浅薄,若能答上一二,自是知无不言。只是入了这官府,还望侠士报上名号,也好叫下官知根知底,放心说话”
他瞧出眼前的侠士此时并不信任于他,别的不说,当是侠士自称一词江湖人喜好自称在下不假,但头回见面倘使无意交恶,自是要报上名号的,此人便是姓氏也不欲透露于他。
杨主簿眼神闪烁,心底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位侠士莫非名满江湖,透露姓氏便回透露了自己底细不成可若是如此此人大可以编造一个姓氏糊弄于他杨主簿压下心头几番波折,他早知江湖人对官府总归是少几分信任,且婺州城又是这般状况,添之昨日婺州衙役与此人冲突,就差没无缘无故要了此人的性命。此人今日潜入府衙,没心头一恼抬手就将自己杀了便是他展露于官府的最大善意了。
“还望侠士体谅,官府内的事总归不是什么都能开口说的。”杨主簿紧盯着展昭的手势。
展昭扫过杨主簿身侧那只僵硬地几乎绷住的手和腿,神色坦荡道“杨主簿大可放心,在下虽是年纪尚轻,却行走江湖多年,非是鲁莽之人。在下对草菅人命并无兴致,江湖道义这杠称也时时刻刻提在心里。便是杨主簿答不上来,也无性命之忧。”
“”杨主簿的额头上隐约出现了薄汗。
他自是听出了展昭的言外之意。
和杨主簿截然相反,甚至比起白玉堂那锋芒毕露的样子也不同,展昭面相和善。展昭的面相是最讨喜,谁都愿意与这般君子人物亲近,且他说话又总是带着三分笑意、和和气气,才华一身却从不显出高人一等的威风,提着一把钝剑哪怕怀有绝世武功也不以此胁迫与人;他像个温和斯文的书生,又没有书生那股饱读诗书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命不凡、清高风骨,因而乍一看都觉得此人老实如没脾气的泥菩萨,亲切似十年旧识的邻人。
可正因为他坦诚、真挚,与人不耍花招,这些坦坦荡荡的字句就像是递给心虚之人的锋芒,让人不敢接。
展昭仿佛浑然不觉杨主簿异样,口吻平稳,“自然,在下也不问朝堂秘辛,更不问这婺州府衙管辖外的事,想来杨主簿在这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也所知不多。在下欲问之事,昨日应是曾有人与杨主簿禀报,问的,”他的手指落在桌案上,尾音也随之落下,“正是济世堂一家五口之死。”
杨主簿的目光落在展昭的指尖上,眼睛随之一颤,展昭竟是不知何时从这书房里寻出了济世堂吴家五口被杀一案的卷宗。
案卷摊在桌面上。
展昭目光笔直地望向杨主簿,他手指所点的卷宗里面只有空白的、崭新的纸页,一个字乃至一滴墨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才四日前才发生的重案,无辜百姓,一家老少无一幸免,卷宗却是比起那五具死状凄惨、无人理会的尸首还要叫人愤怒而无力的空白。
“杨主簿,此事可能说上一二”展昭将虽是疑问的话却透着不容拒绝的笃定。
“自然可以。”杨主簿双唇颤了颤,声线却是镇定的,他对上展昭的面容,“只是侠士非是官府之人,此事且听且怒却不可冲动行事;只是你我素未谋面,今日下官之语,便是犹若妄语,还请侠士莫要以为下官是为保命睁眼瞎说。”
“在下洗耳恭听。”展昭眉梢未动,说道。
房间里陷入了一瞬的沉寂,清晰听清了窗外的雨声哗啦。
“婺州官府无能,下官亦是无才之辈,然此下所言句句属实,绝非推脱之辞。”
杨主簿提起一旁的茶壶倒出了两杯水,一杯搁在桌案,一杯一饮而尽。他的目光仿佛越过虚空,望进尘埃,几番思虑嗓音略哑道“春秋百家争鸣,秦时法家独胜,汉起黄老先盛后有孔圣人传承百年,释教从西而来,释道相争,唐起相容此乃大教大派大学大说。”可所说之言与展昭所问仿佛没有半句干系。
展昭耐心十足地扶着剑,未有插言。
杨主簿舔了舔唇,握着茶杯的手有几分紧张,“其中另有弥勒教、大乘教先后盛起,因弥勒下生、白衣天子之言遭灭。唐乱几十年,白莲结教自释教而来,太祖一统大宋,却知莲社源自释教,教义念佛持戒、半僧半俗,又与江湖门派有所关联,已成大教,未断此根,祸从此出。”
他目光定定地望向展昭,手却指向窗外,“民间结教,旁门左道,异端邪说,争相模仿。”杨主簿余下几句分明声如蚊呐,可每个字都在房里那么清晰,“婺州城十多年前兴起一教,不知其源,只知上奉桃木仙人,名曰”
展昭忽的想起婺州城内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牌,长条状,上下俱是尖角,涂了暗红的漆,中间刻了一个符。
那阴刻的符像是标记又像是文字,展昭记得那是篆体的写法。他伸出手指沾了沾杨主簿给他倒的那杯水,在一旁空置的桌面上画下了那个阴刻的符文,“桃木。”展昭轻声道。
“桃木教。”杨主簿说。
桌案上水渍渐干,展昭的目光却一动不动,那符文左边瞧着像是延伸的
话才脱口而出, 杨主簿几乎是同时就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俊朗的蓝衣人,正是昨夜众衙役所提的侠客,更是在那婺州城百姓围困之中带走济世堂两具孩儿尸首的英勇之士,亦是他下令叫府衙里仅剩的四十多人满城寻觅的外乡人。许是知晓这个无声无息、莫名其妙出现在府衙的人非是什么凶徒, 他很快镇定下来,端详着展昭,锐利的目光中不掩吃惊之色。
杨主簿似乎并未想到衙役们所说的年轻侠客有这么年轻, 武功高强又是远超他的想象。
“敢问侠士是何时”杨主簿这话问的有几分尴尬。
“刚来。”展昭答道,面上带着笑容,温和又有礼,“大清早冒昧前来, 未曾告知, 着实打扰了。”
展昭将那张滴了墨、被揉成一团又铺平的信纸放下,单手扶住了他的剑,又道“只是在下有心拜访婺州知州, 因而没能准备给杨主簿一封拜帖, 在下便舍了这几分小节,擅自进屋来了,还望杨主簿勿怪。”
这话便是点出展昭已经弄明白杨主簿的身份了。
但杨主簿却对眼前的侠士几乎一无所知, 谁握着二人谈话的主动权,不言而喻。
“官府大门为大宋子民而开, 达官显贵还是引车卖浆俱是毋须拜帖, 侠士自便无碍。”杨主簿答得即有风度。
展昭打量着这张昨夜里瞧着几分鹰视狼顾的面孔, 掩不住的倦容并未消去眼角的锐利, 倒叫人想起白玉堂总是微挑带着狠戾的桃花眼。可不同的是,白玉堂的眼睛是张扬的、自负的、神采飞扬的,瞧着是个似正似邪的人,实则那双眼里含着邪魔不可挡的正气与侠义;而眼前的人因面相的阴沉多少显得狡猾凶狠了些,显得不善、攻于算计,是常言道不可与之来往的刻薄心黑面相,心术不正,不是什么好人,茶楼说书广为流传的就有一人便是这般面相,正是三国辅佐魏武魏文的司马懿。
“既是如此,”展昭说,和气的面容上没有半分侠客的犀利,举止言辞反倒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下初来乍到,可谓是人生地不熟,凑巧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不知杨主簿能否解答一二。”
杨主簿笑了笑,审视了展昭片刻才谨慎道“下官才识浅薄,若能答上一二,自是知无不言。只是入了这官府,还望侠士报上名号,也好叫下官知根知底,放心说话”
他瞧出眼前的侠士此时并不信任于他,别的不说,当是侠士自称一词江湖人喜好自称在下不假,但头回见面倘使无意交恶,自是要报上名号的,此人便是姓氏也不欲透露于他。
杨主簿眼神闪烁,心底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位侠士莫非名满江湖,透露姓氏便回透露了自己底细不成可若是如此此人大可以编造一个姓氏糊弄于他杨主簿压下心头几番波折,他早知江湖人对官府总归是少几分信任,且婺州城又是这般状况,添之昨日婺州衙役与此人冲突,就差没无缘无故要了此人的性命。此人今日潜入府衙,没心头一恼抬手就将自己杀了便是他展露于官府的最大善意了。
“还望侠士体谅,官府内的事总归不是什么都能开口说的。”杨主簿紧盯着展昭的手势。
展昭扫过杨主簿身侧那只僵硬地几乎绷住的手和腿,神色坦荡道“杨主簿大可放心,在下虽是年纪尚轻,却行走江湖多年,非是鲁莽之人。在下对草菅人命并无兴致,江湖道义这杠称也时时刻刻提在心里。便是杨主簿答不上来,也无性命之忧。”
“”杨主簿的额头上隐约出现了薄汗。
他自是听出了展昭的言外之意。
和杨主簿截然相反,甚至比起白玉堂那锋芒毕露的样子也不同,展昭面相和善。展昭的面相是最讨喜,谁都愿意与这般君子人物亲近,且他说话又总是带着三分笑意、和和气气,才华一身却从不显出高人一等的威风,提着一把钝剑哪怕怀有绝世武功也不以此胁迫与人;他像个温和斯文的书生,又没有书生那股饱读诗书自然而然形成的自命不凡、清高风骨,因而乍一看都觉得此人老实如没脾气的泥菩萨,亲切似十年旧识的邻人。
可正因为他坦诚、真挚,与人不耍花招,这些坦坦荡荡的字句就像是递给心虚之人的锋芒,让人不敢接。
展昭仿佛浑然不觉杨主簿异样,口吻平稳,“自然,在下也不问朝堂秘辛,更不问这婺州府衙管辖外的事,想来杨主簿在这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也所知不多。在下欲问之事,昨日应是曾有人与杨主簿禀报,问的,”他的手指落在桌案上,尾音也随之落下,“正是济世堂一家五口之死。”
杨主簿的目光落在展昭的指尖上,眼睛随之一颤,展昭竟是不知何时从这书房里寻出了济世堂吴家五口被杀一案的卷宗。
案卷摊在桌面上。
展昭目光笔直地望向杨主簿,他手指所点的卷宗里面只有空白的、崭新的纸页,一个字乃至一滴墨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才四日前才发生的重案,无辜百姓,一家老少无一幸免,卷宗却是比起那五具死状凄惨、无人理会的尸首还要叫人愤怒而无力的空白。
“杨主簿,此事可能说上一二”展昭将虽是疑问的话却透着不容拒绝的笃定。
“自然可以。”杨主簿双唇颤了颤,声线却是镇定的,他对上展昭的面容,“只是侠士非是官府之人,此事且听且怒却不可冲动行事;只是你我素未谋面,今日下官之语,便是犹若妄语,还请侠士莫要以为下官是为保命睁眼瞎说。”
“在下洗耳恭听。”展昭眉梢未动,说道。
房间里陷入了一瞬的沉寂,清晰听清了窗外的雨声哗啦。
“婺州官府无能,下官亦是无才之辈,然此下所言句句属实,绝非推脱之辞。”
杨主簿提起一旁的茶壶倒出了两杯水,一杯搁在桌案,一杯一饮而尽。他的目光仿佛越过虚空,望进尘埃,几番思虑嗓音略哑道“春秋百家争鸣,秦时法家独胜,汉起黄老先盛后有孔圣人传承百年,释教从西而来,释道相争,唐起相容此乃大教大派大学大说。”可所说之言与展昭所问仿佛没有半句干系。
展昭耐心十足地扶着剑,未有插言。
杨主簿舔了舔唇,握着茶杯的手有几分紧张,“其中另有弥勒教、大乘教先后盛起,因弥勒下生、白衣天子之言遭灭。唐乱几十年,白莲结教自释教而来,太祖一统大宋,却知莲社源自释教,教义念佛持戒、半僧半俗,又与江湖门派有所关联,已成大教,未断此根,祸从此出。”
他目光定定地望向展昭,手却指向窗外,“民间结教,旁门左道,异端邪说,争相模仿。”杨主簿余下几句分明声如蚊呐,可每个字都在房里那么清晰,“婺州城十多年前兴起一教,不知其源,只知上奉桃木仙人,名曰”
展昭忽的想起婺州城内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牌,长条状,上下俱是尖角,涂了暗红的漆,中间刻了一个符。
那阴刻的符像是标记又像是文字,展昭记得那是篆体的写法。他伸出手指沾了沾杨主簿给他倒的那杯水,在一旁空置的桌面上画下了那个阴刻的符文,“桃木。”展昭轻声道。
“桃木教。”杨主簿说。
桌案上水渍渐干,展昭的目光却一动不动,那符文左边瞧着像是延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