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村。
    晴空万里, 红日当空。
    赵安驾着牛车“哒哒哒”的穿过村子, 临近家门前也没停下, 而是直奔村北山下。
    临近冬日, 山脚附近的山货早就被大家收的差不多了,再往里的话就接近深山了。若是其他时节, 村里偶尔还有身手不错胆子也大的汉子进去碰碰运气, 但眼下正是山里的野兽最为凶悍, 大肆捕猎进食, 为冬天做准备的节骨眼,即便是靠捕猎为生的猎户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进深山。
    所以之前还时不时进山捡秋的汉子们几乎都留在村子里,到半山坡那砍柴,为过冬囤积柴火。
    这边的冬天很冷,光是大雪封山难以外出的时间就差不多有三个多月, 村里很少有人家舍得花银子买煤石烧。一百公斤的煤石在他们这差不多要半两银子, 别说敞开了烧, 就是间着柴火都没人家买得起。
    毕竟他们村一般人家一整年省吃俭用攒的银子还不够买煤烧十天半个月的, 所以大家伙都指着柴火过冬。
    只不过和往年众人三三两两的散在山坡各处自己砍自己的柴火不同,赵安驾着牛车一过来,就看见不少扎堆儿聚在一起对着半山坡下正盖的热火朝天的房子指指点点的人们。
    “都凑这干嘛呢家里的柴火都够了是吧”赵安路过最近的一小圈人,放缓牛车。
    最靠边的一个年轻汉子看见村长过来,咧了咧嘴, “哪能啊柴火哪有够的时候。”
    这话说的可没错,就算砍够了烧到开春的柴火,那也是指做饭和晚上热炕的柴火勉强够了, 谁还能嫌家里的柴多不成柴火越多,烧炕的时间就越长,家里不也就能更暖和些嘛
    “那还在这扎堆儿还不赶紧多攒点柴火”赵安无奈的瞪了他们一眼。
    说话的汉子嘿嘿一笑,“这不头回见着这么气派的院子嘛”
    赵安看了看远处正盖着的房子,最高的一面墙才盖到不到腰间的位置,这也能看出气派来
    好吧,应该是旁边堆放的跟两座小山似的青砖气派吧
    赵安自己都忍不住乐了,这还是他们村盖的第一间青砖大院子
    “村长,这么些青砖都要用上那傅秀才这院子得花多少银子啊”一旁的另一位汉子咋舌的问。
    “你管人花多少银子。”赵安回了一句。虽然傅楷预计盖房的银钱他心里差不多有数,但跟村里其他人却没必要细说。
    说完,赵安不再管他们。牛车晃晃悠悠的往盖房子的那片走。
    等江云看见他的时候,赵安已经停好牛车围着外墙转了一圈。
    “村长来了”江云一看村长身上穿的衣服,就知他是从村外面回来的,连忙从边上临时搭的土灶上盛了碗热水端过来。
    傅楷之前跟范师傅定好的工钱里已经包括了饭钱,所以江阳他们就不用再额外给范师傅手下这些干活的人做饭了。搭这个临时土灶是为了烧些热水,毕竟天凉了,早晚的时候都已经开始穿棉衣了。不论是中午给这些干活的人就着吃他们自带的干粮还是平时干活间隙,喝碗烫口的热水也能暖暖肚子驱驱寒气。
    赵安也不跟江云客气,接过热水喝上一口,隐隐有些发冷的身子不多会儿就暖和不少。
    “这大冷的天,云哥儿你怎么没在家待着”喝完了碗里的热水,村长看着江云问。
    江云接过空碗,抿了抿嘴,“家里没什么事,我就过来帮着烧烧水。”他倒是想去砍柴,但心里却所有顾忌。
    之前人少也就罢了,最近家家户户的汉子都来这边砍柴,汉子多了,他哪好再往前凑。
    以前偶尔跟汉子们一起打短工那是生活所迫,顾不得会不会影响名节。但现在家里虽然不能说吃喝不愁,却也没了压在肩上的外债,没必要再让人有机会拿他的名节说事。
    毕竟现在他都跟傅楷定了亲,他的名节可不光关系到他自己,一个不好可就会让傅楷都跟着丢人
    赵安点点头,“那你自己注意着点,别冻着了。这天看着太阳大,但总在外面待着很容易着凉。你又不像这些干活的人,干起活来没一会儿就热了。”
    江云应下,而后才问“村长,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这眼瞅着都到午饭的点了。
    江云正说着,那边的范师傅就吆喝着众人先停下,等吃了饭再接着干。
    赵安见干活的人都停了下来往这边走,把江云往旁边带了带。
    “我上午去县城碰着沈记的掌柜了,他让我把傅楷的信捎给你。”
    虽然官府的驿站能送信,但最多也是送到县城,不可能亲自上门送到村里。所以傅楷之前在这边的时候给南杭城那边寄信,都是寄到住在城里的先生方明志家。这会儿往朝阳县寄来的信也是直接写的沈记的地址。
    沈掌柜昨天下午收到信,却没找到能把信捎到岭南村这边的人,原本还准备今天再碰不到的话,就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在古代种田宠媳妇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佛系白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佛系白骨并收藏在古代种田宠媳妇的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