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烊巳时到芝龄堂,果真带来了好消息。
“方才去楼店务处替你们问过了,附近有两处带院子的民居可赁,若是急用,今日立了契缴过钱就能住。”
“这可真是天爷长眼,万幸万幸。”沈赵氏打从心里往外开心。
襄桐也忙道“多谢李家大哥了,不知这两处房舍都是个什么情形,还劳您给细说说。若是合适,我们想先上门瞧瞧,也好知道需要提前准备添置些什么。”
“这个好说,两处院子离的都不远,你们若得空,马上就可以相看。”
襄桐和沈赵氏对视一眼,沈赵氏立刻表态“襄桐你代我看过就成,二郎三郎离不得我呢。”
襄桐知她是怕露怯出丑,不愿抛头露面,索性也没推辞“那我就先替娘子打个前站,回来和您细说再由您定夺。”
沈赵氏信她是一回事,但这掏钱立契的事还得主家亲自出面。
李烊于是带着襄桐先去看房,楼店务似是和李烊极熟,他本人并不出面跟着,只从钥匙板上卸下两把交给李烊全权代劳,又嘱咐几句尽快把钥匙给送还了云云。
想也知道,杭州城内官营的房舍有近千间,而楼店场只有九处,要是每处都需人亲往督办,腿儿得跑断。
头一处供相看的院子就在石板巷内,院子里的屋子五间,虽有些旧,但胜在离医馆近,且院子里有口井,不必出门就有水吃。
“这一处上一家租户是外乡来做小本买卖的一家四口人,年前回乡就退了租,楼店务听说你主家的二郎是被匪患所伤,根据上头官文能减免了一半租钱,这一折算下来,整租一个月只需把上四百文钱,不过若是你们提前退租,这钱也得按了整月算。”
襄桐边听边打量了一圈,此处有三间正房外加一个灶房一个库房,应该是好几年前修缮过,瓦片看不出有缺漏,就是屋内一应家什皆无,连个坐具都没有,要是住进来,连根针都得现买,于是向李烊道“房舍很敞亮,也有灶房,就是要添置的东西多些,我待看了下一处,再让我家娘子拿主意。”
李烊也不嫌她麻烦,又往东南穿过了条弄巷停下,“这处我前几日带人看过,比方才那间院子逼仄破败些,不过价钱也更低,每月只要二百文就得。”
襄桐也没急着表态,先进门考量了一番,确如李烊所言,统共三间屋,其中还包括个棚搭的灶间,院子也极小,进门还隐约有股咸腥味。比方才那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再往屋里去,却有惊喜。
里头除了寻常家具,连被褥锅铲都在,且还是九成新,打开个灶间柜子,还存了好些油盐盛在陶罐子里。
襄桐不免纳罕“这处院子之前住的是什么人”要是正常搬走的,不会留下这些过日子的东西。
“你也瞧出来不对了不瞒你说,这院子三月前被一对萍乡来的兄弟买下来住,不想他们竟偷偷贩卖私盐,要不是前几日天气回暖,院子里的盐腥气招来了户长后又报了官,这会儿还不会事发。五日前这对兄弟被下了大狱,没个十年八载,是出不来了,就连这房子也被罚没,充做公产。我此前带人来看房,多是嫌它住过案犯,怕沾染晦气,不然也不会是这个价钱”
襄桐明白李烊的暗示,但按着沈赵氏的脾性,多半不会在意。
果然,等襄桐回芝龄堂把两处院子的细情禀了,沈赵氏毫不犹豫择了后来那处。
“也没远几步,家什也不用另买,我们住不了几日,将就将就很能过得了。”说到底,还是心疼钱。
襄桐也没有异议“都依娘子的。”
李烊见没白折腾一场,也替她们高兴,又带着沈赵氏去楼店务那儿把书凭办好,银契两清。
接近晌午,沈家三口外加一个襄桐总算在当归和李炳李烊的襄助下
李烊巳时到芝龄堂,果真带来了好消息。
“方才去楼店务处替你们问过了,附近有两处带院子的民居可赁,若是急用,今日立了契缴过钱就能住。”
“这可真是天爷长眼,万幸万幸。”沈赵氏打从心里往外开心。
襄桐也忙道“多谢李家大哥了,不知这两处房舍都是个什么情形,还劳您给细说说。若是合适,我们想先上门瞧瞧,也好知道需要提前准备添置些什么。”
“这个好说,两处院子离的都不远,你们若得空,马上就可以相看。”
襄桐和沈赵氏对视一眼,沈赵氏立刻表态“襄桐你代我看过就成,二郎三郎离不得我呢。”
襄桐知她是怕露怯出丑,不愿抛头露面,索性也没推辞“那我就先替娘子打个前站,回来和您细说再由您定夺。”
沈赵氏信她是一回事,但这掏钱立契的事还得主家亲自出面。
李烊于是带着襄桐先去看房,楼店务似是和李烊极熟,他本人并不出面跟着,只从钥匙板上卸下两把交给李烊全权代劳,又嘱咐几句尽快把钥匙给送还了云云。
想也知道,杭州城内官营的房舍有近千间,而楼店场只有九处,要是每处都需人亲往督办,腿儿得跑断。
头一处供相看的院子就在石板巷内,院子里的屋子五间,虽有些旧,但胜在离医馆近,且院子里有口井,不必出门就有水吃。
“这一处上一家租户是外乡来做小本买卖的一家四口人,年前回乡就退了租,楼店务听说你主家的二郎是被匪患所伤,根据上头官文能减免了一半租钱,这一折算下来,整租一个月只需把上四百文钱,不过若是你们提前退租,这钱也得按了整月算。”
襄桐边听边打量了一圈,此处有三间正房外加一个灶房一个库房,应该是好几年前修缮过,瓦片看不出有缺漏,就是屋内一应家什皆无,连个坐具都没有,要是住进来,连根针都得现买,于是向李烊道“房舍很敞亮,也有灶房,就是要添置的东西多些,我待看了下一处,再让我家娘子拿主意。”
李烊也不嫌她麻烦,又往东南穿过了条弄巷停下,“这处我前几日带人看过,比方才那间院子逼仄破败些,不过价钱也更低,每月只要二百文就得。”
襄桐也没急着表态,先进门考量了一番,确如李烊所言,统共三间屋,其中还包括个棚搭的灶间,院子也极小,进门还隐约有股咸腥味。比方才那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再往屋里去,却有惊喜。
里头除了寻常家具,连被褥锅铲都在,且还是九成新,打开个灶间柜子,还存了好些油盐盛在陶罐子里。
襄桐不免纳罕“这处院子之前住的是什么人”要是正常搬走的,不会留下这些过日子的东西。
“你也瞧出来不对了不瞒你说,这院子三月前被一对萍乡来的兄弟买下来住,不想他们竟偷偷贩卖私盐,要不是前几日天气回暖,院子里的盐腥气招来了户长后又报了官,这会儿还不会事发。五日前这对兄弟被下了大狱,没个十年八载,是出不来了,就连这房子也被罚没,充做公产。我此前带人来看房,多是嫌它住过案犯,怕沾染晦气,不然也不会是这个价钱”
襄桐明白李烊的暗示,但按着沈赵氏的脾性,多半不会在意。
果然,等襄桐回芝龄堂把两处院子的细情禀了,沈赵氏毫不犹豫择了后来那处。
“也没远几步,家什也不用另买,我们住不了几日,将就将就很能过得了。”说到底,还是心疼钱。
襄桐也没有异议“都依娘子的。”
李烊见没白折腾一场,也替她们高兴,又带着沈赵氏去楼店务那儿把书凭办好,银契两清。
接近晌午,沈家三口外加一个襄桐总算在当归和李炳李烊的襄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