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西屋把冷山,又没有个邻居遮挡,比东屋要冷上不少。不过比起襄桐先头住的土坯杂间,已经是上房。
梁柳氏去年是让襄桐和梁芸同住西屋的,但这个冬天,她以梁茂夜里咳嗽需人照顾为由,命襄桐彻夜住在梁茂的脚踏上,一晃已经三个多月。
梁芸心思单纯,信以为真,她心疼襄桐也担心弟弟,还曾主动提过和襄桐轮流给茂哥儿上夜。
梁柳氏自是毫不犹豫拒了,还暗骂梁芸吃里扒外没眼色。
襄桐心里明镜儿一样,只是碍于面皮没说破。
梁柳氏历过多次求医无果,已觉得梁茂失聪难愈,担心他将来不好说亲,想趁着两人少不经事,拴了襄桐给梁茂做个便宜娘子。
到时候哪怕十年身契到期,两人有了实情也拆解不开,若有了一儿半女,更连彩定摆酒都省了,大可稀里糊涂含混过去。
梁柳氏如意算盘打得响,万幸梁茂还小,今年不过十二,比襄桐还小着三岁。没开窍的小童只把襄桐当家姐,襄桐待他也就如弟,只是难免有些后悔当初选了这家应工。
襄桐当初弃了两处官户人家,反倒自卖到梁家为仆,图的就是梁家人口简单,无甚根基,往后不用担心折在深宅大院给人搓磨逼迫,连每个月六十文的月钱都忍下了。
梁柳氏如今这般做派,襄桐十分不耻,只是她也知道,若梁家无赖用起强来,她坏了名声说不定还会沦为妾氏之流,想想只能暗中使力。
果然,方才听见梁茂的耳疾有救了,梁柳氏就迫不及待把他们拆隔开,是打着主意等梁茂痊愈后能另寻了高枝儿,再瞧不上一个双亲俱亡的下仆。
于此事上,襄桐将梁柳氏的心思摸的分毫不差,也就越发齿冷。
为了省油,西屋同样没掌灯,襄桐洗漱干净摸到内室床沿,先轻唤了声“芸姐儿。”
梁芸“嗯”了一声顺势往床里挪了挪。
襄桐见她没有谈兴,还当她困了,只顾自铺了床,又褪了外袄躺进去。
将要入睡,梁芸却突地开口。
“桐丫头,你说茂哥儿的耳疾,真还有救吗”
此前梁柳氏寻过的郎中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诊金似堆山填海地白扔出去,眼见梁家多年积蓄的家底要被掏空,梁芸很难不疑。
“总要看过才知道。我觉得这位顾郎中该不是浪得虚名,就冲他敢开馆义诊,且这些天没被人砸了招牌,就可窥得一二”襄桐语气淡淡,却有种安抚人心的笃定。
梁芸又“嗯”一声,隔了半晌叹了口气。
“再有四个多月,我就出孝了。”
梁芸十六,出了孝,就该议亲了。
襄桐明白梁芸的忧心。
“你放心,若茂哥儿的病真大好了,娘子定要让他继续苦读的,咱们茂哥儿聪慧,高中是早晚的事。”
梁芸没领会襄桐的意思,“嗯”了一声。
“官老爷的家姐,哪里会被屈就”
梁芸眼睛亮了起来。是了,要是茂哥儿想在仕途走的长远,名声顶顶要紧,梁柳氏为着儿子也不会贪图财帛卖女为荣。
襄桐也在心里祈愿。
若梁茂好了,梁柳氏也再不会打她的主意。
02
次日早起,梁家人披星戴月出得门,搭上了一辆往杭府贩菜的驴车,车把式要了八文钱做路资,天不亮就到了杭州城北的艮山门。
梁家先时也曾在这繁华富庶之地过活了几年,当初赁的小院离着郑家米铺所在的石板巷只隔了条街。
侯了一会儿,城门大开,梁柳氏仗着地头熟便,带着几个小的直奔石板巷。
天刚见亮,雾气里夹道而建的民居和铺户鳞次栉比,依稀可辨,早市上的朝食冒着腾腾热气,老远就飘着香,引人垂涎。
只是眼下,梁家人没有半点游街的心思。
等一行人来到了地方,梁柳氏一侧头果见郑家米铺隔壁是家叫做芝龄堂的门面,匾额檩木下挂着的清漆药葫芦昭示着这是家医馆无疑。
此时郑家米铺和芝龄堂俱都上着门板,米铺门前
西屋把冷山,又没有个邻居遮挡,比东屋要冷上不少。不过比起襄桐先头住的土坯杂间,已经是上房。
梁柳氏去年是让襄桐和梁芸同住西屋的,但这个冬天,她以梁茂夜里咳嗽需人照顾为由,命襄桐彻夜住在梁茂的脚踏上,一晃已经三个多月。
梁芸心思单纯,信以为真,她心疼襄桐也担心弟弟,还曾主动提过和襄桐轮流给茂哥儿上夜。
梁柳氏自是毫不犹豫拒了,还暗骂梁芸吃里扒外没眼色。
襄桐心里明镜儿一样,只是碍于面皮没说破。
梁柳氏历过多次求医无果,已觉得梁茂失聪难愈,担心他将来不好说亲,想趁着两人少不经事,拴了襄桐给梁茂做个便宜娘子。
到时候哪怕十年身契到期,两人有了实情也拆解不开,若有了一儿半女,更连彩定摆酒都省了,大可稀里糊涂含混过去。
梁柳氏如意算盘打得响,万幸梁茂还小,今年不过十二,比襄桐还小着三岁。没开窍的小童只把襄桐当家姐,襄桐待他也就如弟,只是难免有些后悔当初选了这家应工。
襄桐当初弃了两处官户人家,反倒自卖到梁家为仆,图的就是梁家人口简单,无甚根基,往后不用担心折在深宅大院给人搓磨逼迫,连每个月六十文的月钱都忍下了。
梁柳氏如今这般做派,襄桐十分不耻,只是她也知道,若梁家无赖用起强来,她坏了名声说不定还会沦为妾氏之流,想想只能暗中使力。
果然,方才听见梁茂的耳疾有救了,梁柳氏就迫不及待把他们拆隔开,是打着主意等梁茂痊愈后能另寻了高枝儿,再瞧不上一个双亲俱亡的下仆。
于此事上,襄桐将梁柳氏的心思摸的分毫不差,也就越发齿冷。
为了省油,西屋同样没掌灯,襄桐洗漱干净摸到内室床沿,先轻唤了声“芸姐儿。”
梁芸“嗯”了一声顺势往床里挪了挪。
襄桐见她没有谈兴,还当她困了,只顾自铺了床,又褪了外袄躺进去。
将要入睡,梁芸却突地开口。
“桐丫头,你说茂哥儿的耳疾,真还有救吗”
此前梁柳氏寻过的郎中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诊金似堆山填海地白扔出去,眼见梁家多年积蓄的家底要被掏空,梁芸很难不疑。
“总要看过才知道。我觉得这位顾郎中该不是浪得虚名,就冲他敢开馆义诊,且这些天没被人砸了招牌,就可窥得一二”襄桐语气淡淡,却有种安抚人心的笃定。
梁芸又“嗯”一声,隔了半晌叹了口气。
“再有四个多月,我就出孝了。”
梁芸十六,出了孝,就该议亲了。
襄桐明白梁芸的忧心。
“你放心,若茂哥儿的病真大好了,娘子定要让他继续苦读的,咱们茂哥儿聪慧,高中是早晚的事。”
梁芸没领会襄桐的意思,“嗯”了一声。
“官老爷的家姐,哪里会被屈就”
梁芸眼睛亮了起来。是了,要是茂哥儿想在仕途走的长远,名声顶顶要紧,梁柳氏为着儿子也不会贪图财帛卖女为荣。
襄桐也在心里祈愿。
若梁茂好了,梁柳氏也再不会打她的主意。
02
次日早起,梁家人披星戴月出得门,搭上了一辆往杭府贩菜的驴车,车把式要了八文钱做路资,天不亮就到了杭州城北的艮山门。
梁家先时也曾在这繁华富庶之地过活了几年,当初赁的小院离着郑家米铺所在的石板巷只隔了条街。
侯了一会儿,城门大开,梁柳氏仗着地头熟便,带着几个小的直奔石板巷。
天刚见亮,雾气里夹道而建的民居和铺户鳞次栉比,依稀可辨,早市上的朝食冒着腾腾热气,老远就飘着香,引人垂涎。
只是眼下,梁家人没有半点游街的心思。
等一行人来到了地方,梁柳氏一侧头果见郑家米铺隔壁是家叫做芝龄堂的门面,匾额檩木下挂着的清漆药葫芦昭示着这是家医馆无疑。
此时郑家米铺和芝龄堂俱都上着门板,米铺门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