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册子,“这两本,分别记录了如今城内尚存的商户和近半年的缴税情况。”
魏总兵等的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发问,“樊娘到底要说些什么倒把我给搞糊涂了,难道这簿册上的笔墨能变成粮草和马匹不成”
襄桐慧黠一笑,“或许真的能。”
沈庚在一旁心念一动,莫不是和他想到一处去了吧
“樊娘你别卖关子了,看把魏将军给急的。”
襄桐没有直接回答魏总兵的话,反而询问起他来,“我听闻近日来城外汇集了数万来投的外乡人,均被聚集在城北荒野”
魏总兵点头,“是啊,北边的金狗一路攻陷了十余座城池,百姓们不堪驱策,均背井离乡避难,有的人只是途经,有的人想要进城,我怕这里面掺杂了金狗的奸细,一律不许放进城门,待人手充裕验明身份再放行。”
襄桐没有臧否魏总兵此举的对错,只提出了她的建议。
“我是女子,见识有限,在诸位面前斗胆说个想头,你们若觉得可行,这簿册或许便能派上些许用处。”
“依我拙见,眼下咱们杭州府所缺的,无外乎米粮、壮劳力以及银钱。虽然有大把有识之士愿意和咱们同仇敌忾,倾囊相授,但也不免有些人蓄力自保,不肯投诚。我想,不管任何时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无可厚非,若无法让所有人全心全意为国效力,咱们不妨诱之以饵。”
“诱饵”
“不错,姑且算作诱饵。”“对贫户许耕地,对富户许屋舍,对那等更有野望的人,许以官位”
魏总兵头一个炸了,“这不成了卖官鬻爵了吗”
南昱王倒是没反驳,而是先看了沈庚一眼,想到了两个人此前的密谈,虽然不如今日露骨,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沈庚顾虑的,是他一个官身,不便和当位者谈论如此敏感之事,今日由襄桐之口说出,倒让他感觉如释重负。
他甚至还跟着打了边鼓,“魏大人不必急着反驳,且听樊娘把后面的话说完。”
襄桐丝毫没因魏总兵的态度畏惧退缩。
“魏大人说此举是卖官鬻爵,我并不好否认,但就算是卖官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要先设上一道门槛儿。”
“门槛儿”
“若想捐官,须得是杭州府本地人士,一来这部分人土生土长在抵御外敌的时刻更容易有同理之心,二来避免的外间奸细混迹其中。”
“除了户籍之限,品阶也要受限,第一不能做首领,第二官位不可超过七品上,且一旦出任要受民人监督制衡,以免发生渎职受贿等劣行。”
魏总兵动动嘴巴,不知从何反驳。
襄桐却还在继续,“这当官的人选,也不是全然放开的,首先,就要拣了这名册里纳税的大户逐一试探。”
这一点不难理解,这部分人的腰包最鼓,且也最有意愿从商户跻身到官吏一层。
沈庚几乎已经确定,这樊娘说的尽是他不敢直言的心里话,又继续鼓动她。
“樊娘想来还有后计吧不妨一道说完。”
襄桐见南昱王从头到尾都没有喝止,知道有些话必是打动了他,又继续娓娓道来。
“还有一类人,不用纳粟或者少纳粟也可以直接任用,便是从前考过了省试的举人。眼看北方数座城池惨遭屠戮,以后新朝能用之人必然锐减,与其等光复后再兴科举,不如稍稍降了标准,也好补足眼下无人可用的局面。”
南昱王立即表态,“大善。”
其实如今都是几个核心人员掌控着诺大杭州府,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所有人心力衰竭。
襄桐得了鼓励,继续慷慨陈词。
“方才说的,基本都是对城内现有之人的调动和鼓励之法,对于城外,则要更加小心谨慎。诚如魏总兵所说,若不慎被细作混入,将来后患无穷。”
“因此,我觉得对于那数万的民人,我们不妨也设立类似捐官的门口准入。”
这一回没人再打断,都专心听襄桐献策。
“首先,要将这数万人进行划分,头一类,是从前国之肱骨,声望厚重的,直接请入城内,根据职司委以重任;第二类,在各地做过小官的,先根据以往王府收到的朝廷邸报加以衡量考评,若是得用,先放在杭州外围的乡县考量个一年半载,根据实际在续用或罢免;第三类,是家有资财的富商和大户,若他们户帖俱在,且要有官身的大人们作保方可入城,入城要捐粮或捐银,到时候许给他们城中空置的大宅,算是报偿;身份不明但愿意捐粮进城的,我们可以单独开辟出一处地方,也出售或租赁公宅给他们居住,但在战时要严格限制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最后一类,就是普通百姓,同样分为有户籍的和没户籍的,有籍者愿意务农的,分派了田地给他们种植,匠人入匠作坊由专人互保,普通民人先在周边县暂居;最后那些无籍的,先放之在城外开荒。”
一席话终于说完,屋子里进入短暂的沉静,襄桐也不知这些话被听进去多少,又补充一句,“我知道方才的话里,捐官一事有些冒进,但退一步讲,此前咱们大颂也明文规定可纳粟捐官,虽然只许以不入品的小吏,难道不也是给底下人一个晋身的机遇吗在此国难当头,让更多愿意出钱出力的人加入到这场事关国运的大事里,同舟共济,这或许也是眼下最有利于战局的权宜之计了”
魏总兵不置一词,沈庚本就认同,也怕襄桐尴尬,在一旁帮衬,“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若那些捐粮做官的人没有实干,或是趁着职务之便贪渎,待考评之后,再罢黜了就是。”
南昱王一锤定音,“那咱们便从城内商户开始吧,辛苦樊娘,按了名册上纳税的巨户依次斡旋。”随即又看向面上有光的沈庚,“沈大人坐镇,代宁王考评新吏。”
作者有话要说捐粮纳粟是不对的,文中只作为外敌入侵团结民心增加财富的权宜之计,请勿代入现实
魏总兵等的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发问,“樊娘到底要说些什么倒把我给搞糊涂了,难道这簿册上的笔墨能变成粮草和马匹不成”
襄桐慧黠一笑,“或许真的能。”
沈庚在一旁心念一动,莫不是和他想到一处去了吧
“樊娘你别卖关子了,看把魏将军给急的。”
襄桐没有直接回答魏总兵的话,反而询问起他来,“我听闻近日来城外汇集了数万来投的外乡人,均被聚集在城北荒野”
魏总兵点头,“是啊,北边的金狗一路攻陷了十余座城池,百姓们不堪驱策,均背井离乡避难,有的人只是途经,有的人想要进城,我怕这里面掺杂了金狗的奸细,一律不许放进城门,待人手充裕验明身份再放行。”
襄桐没有臧否魏总兵此举的对错,只提出了她的建议。
“我是女子,见识有限,在诸位面前斗胆说个想头,你们若觉得可行,这簿册或许便能派上些许用处。”
“依我拙见,眼下咱们杭州府所缺的,无外乎米粮、壮劳力以及银钱。虽然有大把有识之士愿意和咱们同仇敌忾,倾囊相授,但也不免有些人蓄力自保,不肯投诚。我想,不管任何时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无可厚非,若无法让所有人全心全意为国效力,咱们不妨诱之以饵。”
“诱饵”
“不错,姑且算作诱饵。”“对贫户许耕地,对富户许屋舍,对那等更有野望的人,许以官位”
魏总兵头一个炸了,“这不成了卖官鬻爵了吗”
南昱王倒是没反驳,而是先看了沈庚一眼,想到了两个人此前的密谈,虽然不如今日露骨,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沈庚顾虑的,是他一个官身,不便和当位者谈论如此敏感之事,今日由襄桐之口说出,倒让他感觉如释重负。
他甚至还跟着打了边鼓,“魏大人不必急着反驳,且听樊娘把后面的话说完。”
襄桐丝毫没因魏总兵的态度畏惧退缩。
“魏大人说此举是卖官鬻爵,我并不好否认,但就算是卖官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要先设上一道门槛儿。”
“门槛儿”
“若想捐官,须得是杭州府本地人士,一来这部分人土生土长在抵御外敌的时刻更容易有同理之心,二来避免的外间奸细混迹其中。”
“除了户籍之限,品阶也要受限,第一不能做首领,第二官位不可超过七品上,且一旦出任要受民人监督制衡,以免发生渎职受贿等劣行。”
魏总兵动动嘴巴,不知从何反驳。
襄桐却还在继续,“这当官的人选,也不是全然放开的,首先,就要拣了这名册里纳税的大户逐一试探。”
这一点不难理解,这部分人的腰包最鼓,且也最有意愿从商户跻身到官吏一层。
沈庚几乎已经确定,这樊娘说的尽是他不敢直言的心里话,又继续鼓动她。
“樊娘想来还有后计吧不妨一道说完。”
襄桐见南昱王从头到尾都没有喝止,知道有些话必是打动了他,又继续娓娓道来。
“还有一类人,不用纳粟或者少纳粟也可以直接任用,便是从前考过了省试的举人。眼看北方数座城池惨遭屠戮,以后新朝能用之人必然锐减,与其等光复后再兴科举,不如稍稍降了标准,也好补足眼下无人可用的局面。”
南昱王立即表态,“大善。”
其实如今都是几个核心人员掌控着诺大杭州府,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所有人心力衰竭。
襄桐得了鼓励,继续慷慨陈词。
“方才说的,基本都是对城内现有之人的调动和鼓励之法,对于城外,则要更加小心谨慎。诚如魏总兵所说,若不慎被细作混入,将来后患无穷。”
“因此,我觉得对于那数万的民人,我们不妨也设立类似捐官的门口准入。”
这一回没人再打断,都专心听襄桐献策。
“首先,要将这数万人进行划分,头一类,是从前国之肱骨,声望厚重的,直接请入城内,根据职司委以重任;第二类,在各地做过小官的,先根据以往王府收到的朝廷邸报加以衡量考评,若是得用,先放在杭州外围的乡县考量个一年半载,根据实际在续用或罢免;第三类,是家有资财的富商和大户,若他们户帖俱在,且要有官身的大人们作保方可入城,入城要捐粮或捐银,到时候许给他们城中空置的大宅,算是报偿;身份不明但愿意捐粮进城的,我们可以单独开辟出一处地方,也出售或租赁公宅给他们居住,但在战时要严格限制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最后一类,就是普通百姓,同样分为有户籍的和没户籍的,有籍者愿意务农的,分派了田地给他们种植,匠人入匠作坊由专人互保,普通民人先在周边县暂居;最后那些无籍的,先放之在城外开荒。”
一席话终于说完,屋子里进入短暂的沉静,襄桐也不知这些话被听进去多少,又补充一句,“我知道方才的话里,捐官一事有些冒进,但退一步讲,此前咱们大颂也明文规定可纳粟捐官,虽然只许以不入品的小吏,难道不也是给底下人一个晋身的机遇吗在此国难当头,让更多愿意出钱出力的人加入到这场事关国运的大事里,同舟共济,这或许也是眼下最有利于战局的权宜之计了”
魏总兵不置一词,沈庚本就认同,也怕襄桐尴尬,在一旁帮衬,“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若那些捐粮做官的人没有实干,或是趁着职务之便贪渎,待考评之后,再罢黜了就是。”
南昱王一锤定音,“那咱们便从城内商户开始吧,辛苦樊娘,按了名册上纳税的巨户依次斡旋。”随即又看向面上有光的沈庚,“沈大人坐镇,代宁王考评新吏。”
作者有话要说捐粮纳粟是不对的,文中只作为外敌入侵团结民心增加财富的权宜之计,请勿代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