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在城北分号的所为, 很快得到了更多铺户的响应。
    她这回没有想着收敛锋芒,反而接二连三又大兴起一系列举措。
    其中的重中之重, 便是将收集到的信息用心存底和兴办劳力工市。
    信息存底倒还好说, 不过是将过去经手之事落到纸面再逐一细化分门别类, 诸如记录每一行都有哪些商家、每个商户大致都经营了多久, 在何处落脚, 且还给他们按信用和货物品质排了名次分了优劣等级, 以便于往后向外人举荐时做个内部的参考依据。
    劳力工市这一头,侧重于用人方和闲散劳力的双管齐下,无论是想招工的,还是欲找活计的,都可以免费在陆记登下信息。
    商家要注明店铺的名称、位置、用工的要求等详情;而要务工的人则要留下姓名、下塌处、求职的意向以及有何专长。
    总的来说, 和从前人牙子做的活计基本雷同, 不过最大的差异在于,陆记并不接受死买死卖的情况,且要全凭着当事着自己的意愿。
    这也就在一定限度上防止有人私卖人口。
    这一举措的兴起, 果然引发了买卖双方的赞扬,皆称大大便利了劳工双方互相选择的余地。
    但是同时,因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很快也掀起了反对的声音。
    先是有买卖家仆的私牙跳出来表达不满, 说陆记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后来,连着有正经凭照的牙行也都联合起来,声讨陆记是为了在行里称霸, 才做下这损人不利己的事出来。
    一时间,抵制的声音四起,甚至有些身后有靠的牙行,连着先头吃了暗亏的各业行首们均联纵起来,一起寻了门路找到杭州知府的后衙面禀知府大人,直说陆记夜郎自大,且有欺行霸市之嫌。
    知府大人惯来讲个中庸之道,既不想得罪樊家身后的南昱王府,也不想挺身而出站在陆记一头,只把当事人叫到一起,做个和解了事。
    和解是和解不了的,陆记为了公理道义,对家的人为了切身利益,哪个都是寸步不肯想让。
    襄桐做到如今这个地步,从一开始就没想过退缩,况且,民心向背,陆记如今人望正高,那些少数人除了白骂几句,丝毫改变不了眼下工市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告黑状不行,于是便有人打起了歪主意。
    “他们陆记不就仗着揽税的事才和商户们打通了关系吗它陆记能做得,凭什么我们做不得”
    于是果然有人到知府大人跟前毛遂自荐,“我等愿为官府出力,承担揽税之事。”
    这件事,知府大人早有心念,“既然揽税之事确已初见成效,再让陆记一家孤军奋战确实不妥,那我便将杭州府划做三个部分,再选两家牙行和陆记同担此重任。”
    众人摩拳擦掌,甚至有人备了厚礼乘夜去后衙“拜见”。
    可是知府大人怎肯轻易将这肥肉散了出去,早在心里分派好了人家。
    其中一家给了他自己的一位古姓近亲,并事先谈好了分成。这般无本万利的事,他不好一开始就自己出面,只能交给信得过的族人暗中操作,省得败坏了官声,再则,如今有个陆记顶在前头掩护也就不那么打紧。
    第二家则给了一位姓刘的本地商户,那人手里本没有牙行,而是主做丝绸生意,如今为了揽税的营生,特意雇了不少能写会算的人手,又买下家经营不善即将歇业的牙行做底。
    那些暂没得着利的牙行和商户,也没气馁,均围绕在这刘姓商人周遭,一来为了看陆记吃瘪,二来因刘家往上数两代,曾是当今后族玉家主母的远亲,虽眼下离得远了,但北方战事正焦灼,玉家的势头如日中天,没有哪个敢站出来公然反对。
    那位刘老板也属实是个“人才”,他虽然没经营过牙行,更不懂揽税,但却有些急智,筹建伊始就用重金挖角了一个在陆记总店做管事的人来当二柜,不过十数日就把个揽税所张罗起来。
    李烊知道了颇愤恨,愤恨的是知府大人卸磨杀驴,愤恨的是从前的陆记人吃里扒外。
    襄桐却不太担心,“刘记纵使能从陆记偷艺,学得不过是个皮毛。”
    李烊也咬着牙赌咒,“不错,他们那帮眼里只有浮财的黑心肝破落户,纵使得了再好的法子也用不明白。我相信,咱们陆记定是能笑到最后的赢家。”
    全然已经把另两家当做势不两立的仇敌。
    话虽如此,但三家分管三个区域,并没有大的交际。
    若说有什么联系,也只能在年底拢账的时候看出个优劣对比。
    另两家揽税所开业前夕,官府的于主簿特意到了陆记一趟,把先头给陆记总店的商户册子又收回了多半。
    其实这些册子另有备份,于主簿这一行,主要是给那两家撑腰造势来了,言外之意,是让陆记不要插手另两处的事。
    蔡老为这事还特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